|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40|回复: 17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含3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13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几天没来论坛了 说好昨天跟同学吃饭 等人的时候转了转地外 这心 先是惊了 再是凉了 错来想起“时间城”这缺心眼儿的名字 得 心 死了....  也搭着天儿不行光线不好 更要命我技术太烂 彩片拍出来没法儿满意 得 改黑白吧 正好就着噪点仿一把胶片  各位凑合看吧        也没什么可解说的了 就是想问问辛安里那个传说是教堂的大院以前果真是教堂么?还是教会学校?

9 u, E6 E2 W5 C* d+ w5 L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未完)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城祭 之 2010.7.12地安门外的弥留(黑白)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珍贵,好拍!
发表于 2010-7-15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棒!

/ U- u S0 ?7 W+ t

 

发表于 2010-7-14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照片 全是童年的记忆 好几个同学都住方砖厂 辛安里 哪位知道烟袋斜街东口的红旗纸店什么给拆了呀 前儿去后海经过已然不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前辈们提携!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又去庄户、千军台 观古蟠会(己添加)

休院和修道院是一回事儿么?我看这院子不太像传统印象里的教堂
发表于 2010-7-13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买票在2010-7-13 23:29:00的发言:
休院和修道院是一回事儿么?我看这院子不太像传统印象里的教堂
( E+ T, S1 U; F0 j% m

 

) P/ r& T0 ]5 O9 j% e5 d

是一回事,这地方你进去没发现和其它地方不一样吗?北京城区原来有一百多座教堂,很多教堂规模不是很大,有的甚至就是北京的四合院。这个就是其中之一。

发表于 2010-7-13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处理,恰到好处。多谢分享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一样 合围似的中西合璧的房子 高度像两层 可我看好像也就一层 我也不懂 烦您给说说吧 
发表于 2010-7-13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收藏了。
发表于 2010-7-13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张照片历史上是天主教一座修院
发表于 2010-7-13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的修个地铁拆了地安门半面街!
记得我一同学原来跟我说过方砖厂西口路北的一房是她古琴祖师爷的故居。现在也给拆了。
发表于 2010-7-13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这么个小地儿也出过人物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7-21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 a5 m3 `& o2 ?! Z+ @* w$ C5 m% X1 H# k" U6 P: L9 m7 X1 k4 n# e8 Y, C3 z4 j/ Y, t" l3 E7 T1 _5 I# r1 ?+ T1 a; W6 y9 O0 H ~
静静的辛安里
2008-06-13
$ T3 N# v& ^& E& W/ A, I0 V: W2 n/ j- N) o D2 b) B. d- v+ J& p" H+ {3 j$ [; e8 i# V6 I
5 o; g. E4 X0 v3 w0 w5 n1 T & P0 D; A/ z2 q & q( m1 D& i i# v- i5 z/ ^) _/ \

  离鼓楼不远,在地安门商场的斜对面,有一条胡同,旧时曾叫过辛寺胡同,随着时光变化,辛寺胡同的名字衍变成了辛安里,也分出了好几条巷子。但实际上,辛安里的规模并不大,胡同很窄,甭说汽车进不去,两辆小三轮错个车都费劲。

% x6 O5 K& L8 m* }; o* n

  但就是这么条不太知名的胡同,当你从旁走过的时候,说不定也会觉得眼前一亮:胡同里的每条小巷都不宽,但在小巷的巷口,会有一个在北京其他胡同少见的小型的拱券,拱券上刻着辛安里几巷的字样。而沿路走下去,还会发现整条胡同房屋的建筑格局都很相似,不像其他的胡同,大大小小的门楼错落着。

' j* J) P E" {$ Q+ f; i

  早听说了有这么一条胡同,而且一如北京其他胡同,其中也埋伏着不少故事,因而一直想去寻访一番,但真正去看时已是初秋。

; ~7 w" \. E) R2 W$ C* k! f

  说是秋天,北京的暑意可并未完全消退,空气依然有些湿腻腻的感觉,再加上天气阴沉,胡同里的老墙和泥土地就都显出了一种厚重的色调。胡同里挺安静,半天不见一个人影,能够对话的只有胡同两侧不少墙壁上雕着的砖花。砖花的雕活极细致,虽然有些残败,但依然显得生机灵动。让人在细细品读的时候,能够从那砖雕里,看到老北京的那种扎实、沉着的性子。和北京不少老建筑上的雕花一样,显露的是一种没有丝毫浮躁的心态。

7 T& z2 Q U! g+ |

  也许正是这么一种沉静而不浮躁的环境,造就了王叔晖这样的工笔人物大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挂历盛行的时候,相信不少人家里都会挂过王叔晖先生的士女。而对于如今三四十岁的人来说,王叔晖先生的《杨门女将》连环画,也还会在他们心中有着很深的印象。晚年的王叔晖先生,就住在辛安里70号的后院,直到走完她的一生。

6 P! n9 D" s% }, y

  王先生是浙江绍兴人,幼时在天津长大,而后经历了一段奔波的日子,解放前已有画名,但是生计也还是艰难。直到晚年,先生的亲人也只是一些学生,能过来给先生帮帮忙。例如每年冬天,西房廊下堆满蜂窝煤的时候,会有学生来帮先生倒倒煤块,好利于通风晾干。就是这么一位画了无数古典士女的大家,一个来自江南的女子,却终老在北京的一条小巷里,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8 R& }; W' [( u: }

  “七七事变”中的著名抗日将领赵登禹将军的故居也在辛寺胡同,将军的故居现在******** 因版权所有 不敢转载全

; q6 u" v3 k; Y( `0 Z1 f

  来源:北京晚报  2006-09-01施乾刚 撰文/摄影
http://www.bjxch.gov.cn/pub/xch_zhuzhan/B/B7/B7_12/200806/t20080613_1114913.html

发表于 2010-7-21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oujiba在2010-7-21 12:52:00的发言:
辛安里没听说有教堂 有三个大院以前 分别是一个旧市长的宅子后来捐给医院当宿舍 两个民主党派的办公楼 一个成了东城医院 另外一个现在不知道建什么呢  另外这条胡同估计也保不住了 快拆了
5 I, J1 H# x& p- ], B) }+ Q" L


这个教堂是派会的教堂,不是传统的大教堂,类似的教堂解放前光四九城就有160多座。不但辛安里有,方砖厂胡同也有。

发表于 2010-7-21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用户名在2010-7-14 18:01:00的发言:
谢谢楼主的照片 全是童年的记忆 好几个同学都住方砖厂 辛安里 哪位知道烟袋斜街东口的红旗纸店什么给拆了呀 前儿去后海经过已然不在了
* d: f. I( [7 |. B: i

你是帽儿的 还是黑芝麻的

发表于 2010-7-21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安里没听说有教堂 有三个大院以前 分别是一个旧市长的宅子后来捐给医院当宿舍 两个民主党派的办公楼 一个成了东城医院 另外一个现在不知道建什么呢  另外这条胡同估计也保不住了 快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9 20:02 , Processed in 1.18106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