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t- i+ Q$ g# V: t
出了宣武门教堂往南走,便到了我从未涉足的庄胜崇光百货(俗称sogo),其对面那竖着个牌楼做标识的达智桥胡同,引起了我一探究竟的兴趣。 ' ?2 k, Q J5 a1 }" k0 I
- V' d* A1 }9 k7 D0 b
这条并不宽敞的胡同中四溢这个的自由市场,正值下班时刻,人流拥挤,买卖兴旺。这种氛围让我不由得欣喜若狂,要知道,我已经太久没在这样的买方大多一口地道京片子的小胡同中的小市场流连,沉醉了。真是万没想到,更大的惊喜就在后面,胡同渐深,行人渐少后,正被卖黄瓜的小贩霸占这的“杨椒山祠”,赫然出现在了我面前,啊!我又一次如有神助的觅到了珍宝。北京内城就在这样,只要你懂得她的好,步步恨不得都是宝!
# ^8 ?* e" y' ^0 R2 L+ T2 l , M5 G! S1 R! X% x6 y6 D/ z2 k9 ^, x
在《明朝那些事》中所描述的众多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杨莲、杨继盛这两位铁骨铮铮笑傲诏狱的硬汉了,而单就他们俩比较,杨继盛更让我感动多一点。
2 @+ v; I7 C& O0 A( I: f% j
6 V) B* f2 W2 @9 y0 J" l8 C. p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和与他同科,日后权倾天下的张居正相比,出身贫寒的他并不具备过人的才学以及处理政务的能力,但他却始终拥有并坚持着“为国效忠,代民请愿”的信念。而就是出于这样的信念,杨继盛在“庚戌之变”后进谏皇帝,反对仇鸾开设“马市”。怎料遭其迫害,贬官狄道,那是个偏远而荒凉的地方,当地人愚昧野蛮,缺乏礼教。杨继盛在到任后,一边勤奋的处理他们之间的争端,一边悉心的筹办义学,普及教育。而这期间,他不取百姓分厘,始终过着俭朴的日子,诚恸天地,当地百姓无不被其所感化,并尊之为“杨父”。 ; a# {% _1 T3 \8 \& R2 {' |
) u6 k$ r |, H) d1 d$ U' ?& \" ]
6 b' Q5 Y' p0 @" |& O. B
后来,仇鸾密谋败亡,杨继盛在短短数月内连升三级,而他之所以能够坐着火箭上升,只因当时已在朝中只手遮天的严嵩,把他视作了自己人。仇鸾是严嵩的敌人,而杨继盛弹劾他,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啊。严嵩严阁老的名气实在太大,在此我就不做介绍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人都知道他是明代第一大奸相,而当时的人们,对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更是深恶痛绝。可以严嵩的身份地位,谁敢不要命的去到皇帝那揭发他的种种罪行呢?杨继盛敢。杨继盛当时已经是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了,只要他归顺严嵩,前途想必更加远大,而他,选择的是以《请诛贼臣疏》“死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据说杨继盛给皇帝写那封悉数严嵩罪行奏疏的时候特地斋戒了三天,显然,他是把这当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而不久后他惨下诏狱的境遇,也是他早就料想到的。诏狱是明代东厂的特设监狱,这里的刑法的残忍,手段的非人已经臭名昭著到了亘古未有的地步。而杨继盛在受刑后的表现,却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T% ~) u& l' _; `- q6 }由于他惨遭酷刑,皮开肉绽,杨继盛于狱中自行割下烂肉三斤,断筋二条,受尽三年折磨。
5 k) L' t6 S" q2 L0 P; W5 H读史读到伤心处,每每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我都会跳过几行再看,只因,这实在超过了我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线。
+ S/ V Q# ]* b8 R 在严嵩、徐阶、陆炳、高拱、严世蕃几位重量级人物尔虞我诈,惊心动魄的一番权谋较量之后,杨继盛还是推着残破的肢体,怀揣着赤胆忠心,从容的赴了刑场,真可谓死得其所,死又何惧!
/ _7 T k$ z6 u. Z, B/ d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蔽着灰尘终将退去,历史还是会还好人一个真相的!严嵩倒台后,杨继盛的故居成了他的祠堂,也就是达智桥胡同的杨椒山祠,该院落基本保持完整。位于园子后院的一个伞形屋顶建筑,名唤“谏草亭”,光绪二十一年,名留青史的“公车上书”在此发起。扼腕的是住过如此伟大的人物的地方,发生过如此大事件的地方,即便挂着“北京市文化保护单位”的名牌,却并未受到完好的保护。我真想去跟这个自由市场的管理员讲杨继盛的事迹,公车上书的历史意义,以及他们应对这所举足轻重的宅子加以保护,可也怕人家把我当神经病。
5 S# x: j9 O) N: }2 y 每每看到某些地方为了抢个“西门庆故里”的名号开发旅游资源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我都不禁哑然失笑,小地方就是小地方,瞧瞧北京内城,为了休条马路,建个小区,拆几个故居,毁几个古迹,挂齿何足?!我该庆幸了,至少我看到了杨继盛的故居在没有被拆毁,或是重建的时候的面目。 0 K) n% v- y& G1 L! }) Q; I6 v
(THE END ) 3 Z' `* P# F ~0 e5 G+ f
《明朝那些事》文摘
' a0 j; T& W, u8 C) u8 V2 ~ 9 U: V% N: f+ t1 s: }( @" l
在诏狱,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事情。
; Z+ y& M, P2 G# O- G9 J! _2 }) { 廷杖之后的一个深夜,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诏狱一角,他叫来狱卒让狱卒为其掌上油灯,狱卒走到牢房门前顿时瞳孔收缩,因为他看到了一幕让他永生难忘的恐怖画面:杨继盛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狱卒的手开始颤抖,内心陷入的无比的恐慌,双脚如被钉在原地动弹不得。而杨继盛此时幽幽地说:“不要动,我看不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