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04|回复: 15

大德寺双塔[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9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昆明市,双塔建于成化年间,可惜的是八十年代维修时给塔糊上了一层水泥,使古塔失去了原有的神韵:

7 ^4 d' k; W2 X% t% E5 T& N: @

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吴老分享!
发表于 2010-6-9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前立双塔是初唐以后的传统,是一种过渡形式。

5 E2 M9 ^/ V2 P2 a) K

 

N3 F" e M; d; h1 g& m2 z

早期寺庙是塔院,塔在中心,周围有回廊,后面有佛堂。唐以后佛堂逐渐居于主位,塔一分为二,分列在佛堂两侧。到了宋元以后,塔的地位进一步衰落,退居寺后,或者甚至偏居在寺的一旁。到了明清,塔甚至逐渐退出了寺庙建筑群,很多寺庙都不再立塔了。

- x8 H7 _7 @$ h7 m% E

 

' }( _: H: X! B5 i3 y5 c; B

云南地位偏远,按照古建筑传播的特点,离文化中心越远的地方,所接受的影响也越缓慢。所以到了明清时代,云南地区的建筑仍然是遵从着隋唐时代的建筑布局、宋元时代的主体结构,但是在细部装修方面,已经开始有意的模仿明清的新风格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庙就剩这对儿塔了,还有几统明代石碑:

, d4 F0 q+ ~3 _9 T9 ]0 c( X( j8 |

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发表于 2010-6-9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似乎喜欢双塔。
发表于 2010-6-9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水泥,不新鲜,北海的白塔还有水泥摸的底座纹饰呢。

- [2 X3 g, @1 m" r

 

& _$ ]6 A- \' |5 |, e$ }" z8 q! w

无图无真相,给大伙上张图看看。

4 t) B( l/ m! w/ B2 q a3 ]3 i/ i5 @

c7rw8wfV.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6-9 8:14:00的发言:
* X4 I7 V4 O, Y' C& F: H. @

用水泥,不新鲜,北海的白塔还有水泥摸的底座纹饰呢。

; U# z1 V4 o1 X& ~2 p8 [0 u& ]! A

 

' L- F4 Q/ h4 ]2 P

无图无真相,给大伙上张图看看。

5 B, B" D( j1 ~& M3 P' J6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709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X4 N" Z1 G3 X4 w

呵呵,颐和园四大部洲的四座塔也都是水泥糊的。

发表于 2010-6-9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6-9 8:33:00的发言:
! N. h$ y. f& K& v% L- f

呵呵,颐和园四大部洲的四座塔也都是水泥糊的。

' s: p( \6 E; S- ]( \

洋灰堆活,民国后有。做得好的也挺漂亮且经得起年份。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6-9 8:12:00的发言:
云南似乎喜欢双塔。
9 U1 a- F6 B5 l8 o& h

是的,这是官渡古镇妙湛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大德寺双塔

发表于 2010-6-9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塔维修刷水泥,似乎很多都是这样

$ p$ U$ D3 a; L

不知是技术需要还是维修者的无知

发表于 2010-6-9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成双成对嘛。没去东西寺塔?

) P- `& U9 i0 s, R _

大德双塔我找过,见了牌子,没近看过塔。有次从坡底下路过一抬头,看到了,还能算雄伟。

发表于 2010-6-9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说了,两个比较好,一个有损伤还能按另一个恢复,比如地震塌了一个的话,还能按另一个复建。[em78]妙湛寺的俩我记得歪的那个是原来的,直的那个好像就是重建的。
发表于 2010-6-11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6-9 8:36:00的发言:
5 e I! i/ d: v0 Z9 U- s/ d4 p2 T

洋灰堆活,民国后有。做得好的也挺漂亮且经得起年份。

3 [8 ?3 \* {2 ^

我见过最早的水泥活儿,是1906年前后的

发表于 2010-6-13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iguelWang在2010-6-9 23:57:00的发言:
" |7 s( v4 `/ k% ^* W6 w5 g2 W

寺前立双塔是初唐以后的传统,是一种过渡形式。

2 i# A5 J1 h. I: Z$ u1 D3 F D* ~

 

: l( L) N3 j0 p; n' P% U

早期寺庙是塔院,塔在中心,周围有回廊,后面有佛堂。唐以后佛堂逐渐居于主位,塔一分为二,分列在佛堂两侧。到了宋元以后,塔的地位进一步衰落,退居寺后,或者甚至偏居在寺的一旁。到了明清,塔甚至逐渐退出了寺庙建筑群,很多寺庙都不再立塔了。

1 l7 _+ ?/ ~0 ] g

 

# L) A4 J; {# N3 x: o8 w, ?

云南地位偏远,按照古建筑传播的特点,离文化中心越远的地方,所接受的影响也越缓慢。所以到了明清时代,云南地区的建筑仍然是遵从着隋唐时代的建筑布局、宋元时代的主体结构,但是在细部装修方面,已经开始有意的模仿明清的新风格了。

% l* k; O. d/ b: ?6 X; e6 Z* o+ _6 _
QUOTE:
学习了,感谢指导。
' Q) Z' C* O& Z1 k2 R& l* 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9 00:03 , Processed in 1.15583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