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2|回复: 4

卢沟桥抗战纪事诗四十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8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 K! I6 o3 S2 m! r2 D4 [

卢沟桥抗战纪事诗四十首(上)

! M- \7 _9 A6 {

fficeffice" /> 

. c/ B7 _& [. j% k( @: I( K

王冷斋(1892-1960)福建闽侯人。1936年任河北宛平县县长“卢沟桥事变”期间作为事变地区主要负责人,在同日军谈判、交涉中,坚持守土有责、寸土不让的高度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抗战胜利后,应远东国际法庭之邀,赴东京为审判日本战犯出庭作证。1951年底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后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著有《卢沟桥事变始末记》、《卢沟桥抗战纪事诗》等。

* r: }% @6 A, c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提供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冷斋">王冷斋ersonName>先生《卢沟桥抗战纪事诗四十首》手稿,本人整理后在我们《鸿雪诗刊》第一期发表过,今转录于此以飨读者。除加标点外,诗文照录,以保持原貌

. r/ O% i* ?% Z( r

诗为当时纪实之作,每首略加注解以醒眉目。——李茂林注

% }$ ^) r% b5 B# }6 S9 c

 

0 w9 V4 m p r) G. q

一、雄峙平西拱极城,中原逐鹿几兵争。而今三路纵横过,南北咽喉一宛平。

; x* l" T/ ~- v

宛平城在北平之西,旧名拱极城,为古昔兵争要地,今平汉路之卢沟桥、北宁路之丰台、平绥路之清河各车站皆在宛平境内。

" B, O" I( @ d1 b3 G

 

3 X& h9 M9 C2 F2 L% ^

二、长虹万丈跨卢沟,胜地流传七百秋。桥上睡狮今渐醒,似知匕首己临头。

% y% d! B Y- j0 j: K" L% |( T

卢沟河即古桑乾河,去宛平城西门仅数武,桥为金时建,长六百六十尺,桥栏石刻大狮子,两旁共二百八十二个,小狮子无数而形态各不相同,平汉路之铁桥平行而过。

/ A, V' ?) N, y9 d8 Z8 H" a% d7 t* u

 

# N X6 i8 A9 w( F2 Q

三、桥边城外满夷氛,嘶马鸣弦一再闻。况是犬牙交伪境,盘根错节费挥弓。

) b" K( N/ U5 R8 U1 Y8 ^' f

年来敌人迫境,常在城外附近演习,而冀东伪壤相错,交涉频繁。

# N0 \8 d8 R( r$ z; d9 v9 S

 

) o* m( @8 Z( A5 s: x

四、河山寸土属中华,保卫毫厘敢失差?逆料风波终险恶,不教蹈隙与乘瑕。

/ Y, E7 x$ p/ q

敌欲购买卢沟桥至丰台地亩建筑兵营机场,交涉数十次,均为我方拒绝,乃变本加厉冀以演习为名,乘隙袭佔宛平。

% D5 _+ P3 `3 w3 P8 I) T* d

 

2 E, F1 F, D0 q4 F

五、一声刁斗动孤城,报道强邻夜弄兵。月黑星沉烟雾起,时当七夕近三更。

, u0 n9 }2 ~* w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之夜近十一时,枪声忽作于宛平城外,查知为日兵所发。

# ]0 Z; l% C& s

 

8 g! W& ]0 x* |- d

六、报国歼仇正此时,纷纷将士尽登陴。十年我亦曾磨剑,安敢军前后健儿。

! P# T( ?4 y b9 P8 H5 H

守城军队为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吉星文团,所有将士均愤慨填膺,准备抵抗,予亦率所部保安队及警察协同守城。

2 [) q+ k0 w8 ~) k- K7 S6 K

 

2 a7 |- y k$ n0 d- e. V. g

七、消息传来待折冲,当时尚冀息狼烽。谁知一勺扬波起,故道夷兵忽失踪。

- u# m9 {* ], Q1 ~# l, ? P5 X

北平高级机关命予等与日本松井特务机关长等谈判,据日方扬言有日兵一名因夜间演习失踪,认为被我方所害,要求由日军进城搜索,为我方坚决拒绝。

* g. j6 y& z4 z, x

 

) Q6 o2 u7 x( }6 M7 w! ^1 w

八、张为幻本无根,惯技由来不足论。藏本当年原自匿,诘他松井欲无言。

; D8 J; A6 g6 i8 W

予明知此事系日人藉辞惯技,冀以搜索为名,兵不血刃佔领宛平城。故以昔年南京日领藏本自匿事反诘,松井等均语塞。

3 A4 |" X' U8 w

 

\9 Z# D) |$ u( n- O7 d

九、燃犀一照已分明,容忍都因在弭争。得寸翻教思进尺,更凭强力迫开城。

1 @1 {9 |; a+ X% i, Z L4 ^3 c

日方恃强要求开城,我方始终拒绝,但为维持和平起见,姑允双方各派代表数人先行调查,再谋善后,日方所派代表为樱井顾问,斋藤秘书及寺平辅佐官三人,我方代表为予及冀察外交委员会委员林耕宇,绥靖公署交通处长周永业三人同往。

1 w4 C/ Q O; ^) ?! U6 p

 

. }* Q9 o* k. M+ [! r5 _

十、挟持左右尽弓刀,谁识书生胆气豪。谈笑头颅拼一掷,馀生早已付鸿毛。

. N/ ?& B8 m2 F8 l: B- J# w5 \

当车抵宛城外沙岗附近,见日兵已在该处布防作攻城准备,寺平忽劫予下车,要求开城,同时日联队附(疑为“副”——编者)森田并陈机关枪于路侧,危言胁迫。

8 ]9 B# K4 Y4 h- N6 I* ^* {

 

& N1 X& w4 X9 h% g# N

十一、谲计俱穷出遁辞,强论旧贯益支离。三年纵得墙东立,堂奥何曾许一窥。

0 [0 y; U% S. z

寺平强辞谓以前演习均可穿城而遇,何以此次独异?予诘以旧例何在请指时日,盖在予任内绝未有日军穿城演习之事。

# B8 Z/ ?+ k [; ^

 

% P' y4 L& o+ a' h

十二、 脱身单骑纵归来,未格蛮心尚费猜。激励三军坚壁垒,任教强敌也难摧。

1 Z( J2 P( [" o- A9 N0 x

敌人威胁计穷,予脱险进城后,已知日方为有计划之侵略,终不能以口舌争,乃激励驻军严密守城。

- H* Z8 A" s; H) S6 B

 

! r7 }" {/ C& @1 T% x- K/ E N* n

十三、飞镞漫空动地来,开端战责岂容推。一声霹雳訇然起,无数民居付劫灰。

' G' {% n5 |( Y; F

进城未久,城外日军突以枪炮攻城,落暮復以大炮轰击,命中专员公署并许多民房,伤兵民基多,营长金振中,保安大队附(疑为“副”——编者)孙培武均受伤,专署及县府人员幸已迁移地点办事。始免于难,我守军以日敌无理启衅,当予以还击。

( l" i' b9 }1 \* H- l1 N2 X

 

' \) w. D' E' V

十四、暗影沉沉夜战酣,大刀队里出奇男。霜锋闪处寒倭胆,牧马胡儿不敢南。

: d/ S3 a/ v2 T7 V6 u

八日、九日两夜,战极烈,我军以大刀队回击,有少年健儿力歼数敌,日兵辟易不敢前进。

! H, i6 g5 z- q4 P

 

' j8 R4 y \2 \5 z$ g

十五、一局棋争我著先,森田不振更牟田。增兵再调河边旅,依旧逡巡不敢前

I$ S2 {. ?, U# c; \ b. j$ U

是时我驻西苑之何旅及驻长辛店、保定之张旅、戴旅均赶至,在八宝山、龙王庙等处与敌激战,敌军失利,旅团长河边正三、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均畏我军勇猛咸不敢进。

% a4 a4 ?% v# U6 \! n

 

: f. I/ U ^( ]9 M5 F! F

十六、岳家军力信难挠,一纸书来欲代庖。我读春秋知大义,大夫绝不论私交。

/ L4 x" }$ b, o/ H( K- `6 ?

河边敌旅团长既畏我军勇猛,乃驰书约予出商停战辩法,予以两军在战时非奉命不能晤谈却之。

; T* L& t$ d- W, n/ R

 

2 K! {4 l/ W. {" Z6 Z3 U

十七、三章约法且言和,令下前锋共止戈。毕竟夷人无信义,撤兵意少缓兵多。

1 y/ \; w+ K8 W) W9 c5 c1 C

敌既失利,乃用诈术谋和,当由北平中日双方商定三项办法:

" V0 B. }1 w( p8 |

(一),双方自即日起停止射击;(二),日军撤退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迤西;(三),城内由原有保安队协同冀北保安队防守,但日方并非真意言和,实图缓兵以便从容布置。

, V6 W3 ~# `- q1 u! n; U% y

 

) A3 H5 g. s- Q

十八、我军进退自堂堂,狡敌乘机又跳梁。明去暗来同鼠窃,沙岗杀气尚埋藏。

( I; P9 R) g' e: O% U/ i

停战条约成立,我方践约实行撤兵,而敌方则朝撤夜增,东北南沙岗日军则始终未撤。十九

; A! H6 G5 t" z# R

 

6 B) n( q9 k* t& a

保安小队出填防,孰料中途阻夜郎。三百貔貅来一半,绿沉零落不成行。

, V4 N4 m, r7 {$ R

冀北保安队开来填防,行至大井村为日兵所阻,原定三百人数目,谨允通过一半,机关枪手榴弹且被截留送回北平。

! f9 ?1 z8 a( Z" j1 O) u

 

2 u1 ? d- K# n" I9 x6 C9 \

二十、尔诈如何说我虞,弓刀不放见深图。背盟尽有辞堪借,莫问残骸究有无。

6 K( ]( g/ M7 H9 d' C; v

我方以沙岗日兵未撤,屡提交涉,日方则诿为搜索阵亡残骸,实乃托词藉口。

4 q# l2 o. V. p M& e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0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老兄配张图:

5 W5 c+ ^2 x3 `

卢沟桥抗战纪事诗四十首

卢沟桥抗战纪事诗四十首

发表于 2010-6-8 0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感谢LM先生.即由此,这个板块也不能撤,吴老不要灰心.
发表于 2010-6-8 0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左慈戏曹在2010-6-8 5:38:00的发言:
拜读!感谢LM先生.即由此,这个板块也不能撤,吴老不要灰心.
: n1 D( n4 C" T0 y3 Q

谢谢您!

+ Q' n) v1 x5 `1 |: `* N

城墙上的弹痕:

卢沟桥抗战纪事诗四十首

卢沟桥抗战纪事诗四十首

发表于 2010-6-10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峙平西拱极城,中原逐鹿几兵争。而今三路纵横过,南北咽喉一宛平

真好!

唉宛平城里弄得真让人寒心。跟影视城似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 13:27 , Processed in 1.1723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