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48|回复: 9

印象中的车公庄一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2 0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n& Y' c: ^, B2 C7 E9 |$ `' l* K

印象中的车公庄一带fficeffice" />

- M9 z0 ]( Q7 d" @$ a3 q! k0 h# t

自从有了车公庄地铁站和车公庄大街,车公庄的名字就被北京更多人耳熟能详了,在《日下旧闻考》中还没有提到过车公庄三字,民国时车公庄三字开始上了地图,只不过其具体位置是在西直门外的南侧,本地的老居民也认为,车公庄原来的位置应在现在的展览馆前东边榆树馆一带。

% O9 G# Z5 Q7 h0 b, x

榆树馆,也是应该被大家知道的,这里是老舍笔下的“白房子”,解放前这里确是下等妓院所在地,旁边是小树林,现在的“展览路小学”南,原来有一条街,是这里比较老的街道,街北有排低矮的平房,说其低矮,很大原因是房基地平低于外面街道的地平。这种现象在老北京街道是经常见到的。“白房子”具体位置就在“展览路小学”东南,据说“小福子”就死在那里了。

9 P$ y1 a& `3 }& n+ X

解放前,由西直门向西南方向引出两条铁路,一条通往丰台,一条通往门头沟,它们都经过榆树馆,和现今铁路巷间,其中通往丰台方向的铁路经过现在的车公庄大街,紧挨着党校西墙向南偏西而去,因为是先有的铁路,后建的党校,所以,党校西墙也明显的不成南北垂直,是顺铁路有大约十五度斜度。在百万庄口东,原来是一道口,现在的展览路派出所东有一照片冲洗部,那座房子是平房,南北向尚有几间,是铁路工人住的地方,恐怕是这条铁路最后的遗存了。这天铁路六十年代初还运营,后来就全部拆除了。

7 V/ P+ x0 J n- x- p/ a

西直门火车站,解放前一直是重要所在,国民党十六军曾在此驻扎,日伪时期是兵营也是粮站,据说北京(北平)地区日军都要在这里领粮食,那时我就想炸毁它,可惜上帝没让我出生。

: k# A4 H! R) [( p

党校里面的利玛窦墓,是人所共知了,党校里面的教堂,最近也有更多人关注,确实这里是法国很有名的天主教“圣地”,这里是北京地区安葬天主教会教士们最多的地方,东边新华印刷厂建厂时,曾掘出两尊外国人石像,是否为利公马窦,汤公若望,还是他人,就不得而知,据说后来深埋了,请好事者记住,今后挖掘出来,那一定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同时还有一所教会学校——育才小学,有完整的山字楼和口子楼,当时男女生宿舍。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法国人开办的一个葡萄酒厂,附近有一个现在叫葡萄园的地方就是当年栽种葡萄,作为葡萄酒生产的基地,这里水土好,法国人很欣赏,他们还在现在党校东开辟了苹果园,种植苹果。他们生产了葡萄酒就通过西直门火车站运往国内外销售,他们也通过西直门火车站运来需要的原料。至今,在党校内,保存了原来酒厂的地下储藏室,党校有关领导应该是知道的。这里北京市政府应该很好的加以保护。兴许将来我在此投资建个法国式酒吧,专供“老北京”网友消费。

' N8 _4 @7 X5 {* h+ _- F2 I4 N4 B0 w

关于三塔寺,本人已经专门绍介过了,具体再具体的位置就在现今西城区中小学保健所里(原来的展新小学,在甲14号楼东端。)

5 Y# H& F7 u. \

原来的三塔寺村,应在展览路与车公庄大街十字路口处,实际没有几户人家,主要是一陈姓看坟的,他们大都是河北任丘人,夏季,在附近捕捞河虾销售。此处其它地面原来都是菜地,所谓菜园子,地的主人分别是王姓、寇姓、陈姓。铁道西,有一个比较大的鸭场,利用动物园方向过来的水养许多鸭子,有两三个粪场,场主打出的广告是:“提倡循环经济,使用绿色大粪”,这里解放前的保长姓寇,对百姓不错,解放时被“管制”了。

9 n. X W, z. W; g i7 W1 q- L

马尾沟,是一条沟,老人讲主要因为这条沟由西(偏北)往东(偏南)呈分散状,故称马尾沟,老地图上有标为马家沟的不知何故,当地老居民从来没有称马家沟的。这条沟是一条往西的老道,常有西山来的运煤骆驼队经过,有的是柳条筐装载,驼峰两边一边一个,后来也有的用帆布袋装载,同样跨在驼峰两边。附近居民有时就近买下一两筐(袋)比较便宜,但是煤块里面掺有煤末,这并非质量问题,因为煤末加黄土可做煤球。由马尾沟再迤逦往西,在今郝家湾汽车站西,有一门洞,称为石门洞。出洞就是奔西山道路了。

/ H+ o& f2 U4 n

道口处,原来有一茶馆,主人单身,姓韩,附近皆以“韩家茶馆”称呼。他不仅卖茶,且卖水,往来驼队,大车牲口需要饮水,他也汲水并收些许零钱。茶馆茶座不很讲究,砖砌台面、砖砌座位,不过在周末却也招呼来说书的为客人献上一段评书之类。

5 p; f" F0 p& T/ a. I

郝家湾站,实际这里不应该叫郝家湾,这里实际是朝阳庵所在地,朝阳庵早已荒弃,解放后这里最早通公共汽车26路,26路要在此处设立一站,想起个站名,没遇到朝阳庵的人,倒遇见北面郝家湾的居民了,问:此处何名?答曰:郝家湾,结果一直就以郝家湾命名了。

: H7 H. N ?% x0 c7 ~. H3 T, y

别说远来,回过头来,再说现在的车公庄附近,最早的地名应该非“福禄居”莫属了。“福禄居”现属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家属区之一部分,处在新华印刷厂与北京新华书店总店(储运公司)中间,形成一被包围的封闭的院落,全是破败平房,因为没有“当官的”在此居住,一直也不被重视。其人口居住人均面积之少,该破世界吉尼斯大全。虽然“福禄居”是这里最早的地名,可是现在您要找到他,并不容易,希望继续保存,兴许这里将成上世纪居民区典型的博物馆。

% q- ^9 |# r7 M' `5 F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新华印刷厂,解放前是正中书局,日伪时期是新民印书馆,位置在现今北礼士路东,今新华印刷厂东门对面。解放时遭遇大火,大火后新址选在了礼士路西了。礼士路东老厂区作为幼儿园和礼堂所在,原幼儿园房舍就是正中书局建筑,后来全部拆除了,最后拆除的文华园南楼西南角的一段正中书局老墙。

' T* P, Q/ C1 N- L2 A

礼士路,原为驴市,是清代贩卖驴的所在,不要小看毛驴,最近鄙人读清王士祯《香祖笔记》里面记载有“千里驴”多只,看来“千里驴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如同现在“教授常有而作学问者不常有”一样。想当年驴市红火,或与淘驴的伯乐兄弟多,有关。原正中书局东边,就靠近护城河了,旧时有一冰窖,直到五十年代仍然生产窖冰。(李茂林草于不胜寒斋)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2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记录历史条理清晰。
发表于 2010-6-2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法国酒铺有花生毛豆吗?来瓶XO烤俩大腰子。
发表于 2010-6-2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ml004在2010-6-2 2:31:00的发言:
  5 L4 R# h$ L7 U4 x

印象中的车公庄一带fficeffice" />

: N* e) b& s3 _( K

 

: b! v3 j5 O5 N/ W+ m

党校里面的利玛窦墓,是人所共知了,党校里面的教堂,最近也有更多人关注,确实这里是法国很有名的天主教“圣地”,这里是北京地区安葬天主教会教士们最多的地方,东边新华印刷厂建厂时,曾掘出两尊外国人石像,是否为利公马窦,汤公若望,还是他人,就不得而知,据说后来深埋了,请好事者记住,今后挖掘出来,那一定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同时还有一所教会学校——育才小学,有完整的山字楼和口子楼,当时男女生宿舍。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法国人开办的一个葡萄酒厂,附近有一个现在叫葡萄园的地方就是当年栽种葡萄,作为葡萄酒生产的基地,这里水土好,法国人很欣赏,他们还在现在党校东开辟了苹果园,种植苹果。他们生产了葡萄酒就通过西直门火车站运往国内外销售,他们也通过西直门火车站运来需要的原料。至今,在党校内,保存了原来酒厂的地下储藏室,党校有关领导应该是知道的。这里北京市政府应该很好的加以保护。兴许将来我在此投资建个法国式酒吧,专供“老北京”网友消费。

6 ~9 H: u8 d1 A$ P. } g! M

 

: Y1 Q: X1 I2 t' e1 P, Y2 n

楼主好文章,我就是在这附近长大的,我的中学就在文兴街的五十六中,那时候一放学就在车公庄附近瞎转,楼主提到的两个石人应该是陆公墓的遗物,我这几年一直在找。葡萄酒厂在解放初期就搬走了,栅栏酒厂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厂,我这几年收集到几张栅栏酒厂的酒标,如果楼主有兴趣,我可以发上来大家分享一下。

0 X Y8 X/ q4 y" D5 \8 K7 v

 

发表于 2010-6-2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高中132的 呆了三年也没对那一片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塔寺就在此楼右端

印象中的车公庄一带

印象中的车公庄一带

印象中的车公庄一带

印象中的车公庄一带

发表于 2010-6-3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好文.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更正

9 [1 f+ L; r+ M

原文:“白房子”具体位置就在“展览路小学”东南,据说“小福子”就死在那里了。”“展览路小学”应为“进步巷小学”。敬请原谅。

; A& h. ^' t0 K3 x @$ w' T

 

( b; D- {) ]- z5 _. |

作者

发表于 2010-6-5 0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我对这里的历史非常有兴趣。前不久偶遇一位首都师大的老教师,他主动跟我聊起当年建校时从西直门乘火车到五路站,徒步过河到校上班;后来又义务劳动拆铁路的情景。
发表于 2010-7-12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里简直太熟了。那个幼儿园,印象里就是木地板楼梯,没想到这是这么有历史的建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6 01:00 , Processed in 1.16974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