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C8 Y$ O+ z# A$ i9 T
端 亲 王 园 寝
, n" k3 M# [8 F" k; O
8 g( C, \3 |$ m% [" v端亲王园寝坐落在崇陵附近的张各庄。
/ R/ L2 W* E' d% N: c' \
, {! m& x6 M* \& \
大阿哥——端亲王弘晖
7 V* D, }5 Z2 t F7 [; k弘晖生于康熙36年(1697年)三月十六曰子时。
# M8 B4 M9 X1 k+ ]9 b
生母是雍正的元后——孝敬宪皇后。
5 K4 k3 o+ x! R! ~3 ]$ \这是雍正唯一的嫡子,也是长子,论身份,比别的皇子高一头。
1 l- `/ [1 F( ?% R0 L他出生时,胤禛20岁,福晋18岁,这时的胤禛还是个无爵的皇子,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康熙37年,才被封为贝勒。
1 W/ b* A$ U/ P
弘晖于康熙43年六月初六卯时薨。年8岁。
. x+ m3 f" E1 V! g
这时,三阿哥弘时,仅仅只有四个月大,而弘历则是在7年之后才出生。
' R; O- F2 K4 T& n7 @( v' o- k
C4 N' i, `0 ?$ E$ f5 @$ I& O
雍正十三年,乾隆上谕内阁:
" G' k6 \* j# l- [8 W
“朕兄大阿哥,乃皇妣孝敬皇后所生,今朕眷念手足之谊,着追封亲王。”
; n3 _+ a5 |$ L8 A" {
; F8 j3 i3 i8 r7 I6 Q: e0 |
后弘晖被追封为端亲王,葬于清西陵。
) c' S+ N; Y) E' S" C
" L$ i. W* i3 j6 ~' C; p
1 r& Z3 e! }2 q' _2 V' M; n
3 y; W& B) `# E3 _
9 ]" s' |1 t: _7 e$ J0 {[转帖]2. 1994年发掘清理雍正帝皇长子端亲王弘晖园寝纪实
! |' I; v$ z7 u/ ?! x' ?
$ K# M# G4 u, ~# B |% J
在河北易县清西陵光绪皇帝的崇陵西南的崇各庄西,有一片红墙绿瓦的建筑群,这里就是埋葬着雍正皇帝早殇的三个皇子的端王陵。
3 S6 t$ J F$ Z) o: |
端亲王弘晖,雍正皇帝的长子。
& {9 U2 t2 h1 @# `, j; h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二十六日子时生,生母孝敬宪皇后,是名副其实的皇嫡长子(太子),可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卯时早殇,年仅8岁。
- t) x6 P( H% W4 t6 _0 t( C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十三日,新即位的乾隆皇帝追赠他的长兄弘晖为端亲王。
3 b) d2 o, p6 v; d p1 ^弘分,初为雍正皇帝次子,生母齐妃。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日子时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亥刻殇,年仅3岁,未叙齿。
' C! a5 I' J( \$ q0 F: x) ]福宜,初为雍正皇帝的第七子,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丑刻殇,年仅2岁,未叙齿。
( R2 R% O/ @5 r x" _7 r8 \因为在三位幼年皇子早殇之时还在康熙年间,雍正的另一个儿子皇三子弘时死于雍正五年,当时雍正皇帝将自己的万年吉地(陵寝)定于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
, k6 ?- D% d0 ?9 w3 _5 }- r4 X根据康熙年间的规定,早殇皇子一律附葬东陵附近的黄花山。
7 D0 d1 L) {5 R* p所以端亲王,阿哥弘时初葬清东陵附近的黄花山皇家陵地内。
_9 P) k9 j2 }& l6 i直到乾隆三年,雍正皇帝在清西陵的泰陵建成,雍正皇帝也已经入葬完毕。
" P/ Y( C0 G1 f! W所以,乾隆皇帝下达上谕:
5 X7 e# t& g5 E! h5 \) k M
“现黄花山端亲王金棺,皇三子金棺于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移送。
& l3 E+ U; O( X1 n4 r: a. `
东直门外怀亲王(雍正皇帝第八子福惠)金棺于十月二十六日移送。
" T: Y% A N7 ]) F9 `& n陈设仪卫随行,沿途各盖芦棚,咸于乾隆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安葬。”
7 N9 Z( l, Y5 Y& t4 D0 p! s
2 g3 F0 R: g$ s1 p2 F0 T: t
端亲王园寝坐北朝南,园寝前有一道马槽沟,豆渣石泊岸,正中三孔平桥一座。
/ _* N: ^8 l! @+ O& w* F东西厢房各三间,单檐布瓦悬山顶,五花山墙,西厢房现已无存。
5 y6 |; a* k, Z: _4 Z2 g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应有东西守护班房,现俱无存。
: B. n9 ~2 |1 a3 E+ }/ g& i
大门一座,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一斗二升夹麻叶斗拱。
0 u/ Q% L/ _% R" N9 d大门前有月台,月台前为砖礓嚓,无抄手踏跺。
+ A5 T+ V& W- {前院正中享堂一座,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顶。
; J6 z3 v1 T' g1 Z5 g3 e$ N1 N
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硒斗拱。
( i# H0 ]0 I f- k4 U殿前有月台,月台前有四级踏跺,两侧无抄手踏跺。
' z& a' L ^0 V6 Z
享堂后园寝门三座,中门有门楼,两旁为随墙角门。
6 X- X# y3 y9 K8 |; K% N( M
每扇门上有门钉纵横各七行。
/ V3 G1 X6 A: ^5 z后院有三座微微隆起的土包,即封土。
$ l# s! D7 q* P
三座土包东西排列,中间的靠后。
3 X: I: Q- d7 Q9 g) {" i
封土下面就是地宫,均早年被盗。
8 d' O, \' P y. o) z
! `, i0 i* x9 Z$ r
1993年至1996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对端亲王园寝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1 Y- L9 R+ q- {# _
其中1994年7月20日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对中间的端亲王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 K, I; I @7 ]3 y; ]
地宫的情况大致如下:
# C0 f" Q+ e1 _% D有石门一道,两扇门向外开,每扇石门面宽94.5厘米,高182厘米,厚26厘米。
) J: O; m8 p* S# D- c
石门外191厘米远处有一道挡券墙,城砖成砌。
7 k& ~* |' B$ W墙面阔197厘米,高187厘米,厚98厘米。
. v& f. u) x. J. p S; b$ O0 Q" ]在石门至挡券墙之间的地上有被倒出的骨灰一堆,同时发现石门上有一个铁锲子。
4 M* r$ k3 S. Y* @2 {5 M" H
据分析,门是向外开的,门关上后,自然不能再用自来石支顶,很有可能这个铁锲子是用来固定石门的。
$ U; c0 K" m" ~7 T$ I1 o如果事实确实是这样的话,就应该有两个铁锲子。另一个可能早年遗失。
: F/ Z% V3 Z4 I( T
门内墓室面阔160厘米,进深176厘米,高177厘米,四壁及顶部皆用条石成砌,无任何装饰浮雕。
% u7 Z* }8 p/ K7 \' Q0 U) J
靠北墙有一座长方形的石须弥座,此为宝床,面阔81厘米,进深96.5厘米,高35.5厘米。
& Y. g9 a* c/ p座的上面有一个圆形槽,据分析,此槽是放置骨灰坛用的。
3 s0 M4 V, r( o; a/ l槽内正中为金井,金井口直径为9厘米。
, f8 ?8 L2 j! D! X
骨灰坛早年被盗走,骨灰被倒在石门外。
4 @! F8 c, Q2 \: p由于地宫早年被盗,没有发现随葬品。
1 j# A A/ `& {. k7 e; k据分析,早殇皇子一般殉葬品很少甚至没有。
E5 P3 d( V/ K3 ?# U: P
# o, E/ U+ _- U, |0 n& e1 M
3 V+ E$ y4 h% k4 z! U另外两位皇子的地宫没有发掘清理,内部情况不详。
, T7 \+ K3 H% }" F: a据推测,其规制,葬式,现状应该与端亲王墓相似。
2 O% ?9 n$ U2 @" E9 G, [: Q; S
目前这还只是一种推断。
$ M5 w" R, K+ v2 _端亲王墓地宫发掘清理后,没有开放。
# P1 |: l, G0 u2 @5 M1 V为了保护地宫,在地宫口外设置了木罩实施封闭保护。
- s5 `% {* t* z. m2 h- d
. W F2 p* Z: P' [; S8 p
端亲王园寝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年底,完工于乾隆二年年底。
3 b+ H5 B( I2 p4 u& e- j
入葬后,每年中元,岁暮致祭。
7 Y+ ^5 i: _& N8 ^9 T2 }
/ v0 V) J6 c6 ]( {
端王陵仍然存在三个不解之迷:
% X5 f- X! y. A9 J& R' i一. 规制不伦不类。
+ B: w$ e, g+ D
按照《大清会典》记载,和硕亲王园寝,设立享堂五间,碑亭一座。为什么和硕端亲王园寝只有三间享堂,无碑亭呢?
9 A$ F+ o! u% P3 p i9 G, q二. 丧制不伦不类。
7 \% ~6 n" S9 _8 \; Z
火化本是满族旧俗,从关外一直沿用到顺治末年。
) [: X" v5 R! h4 B3 L1 a0 W) s康熙初年改火葬为土葬,死于康熙十三年的孝诚仁皇后就是土葬,以后沿袭不替。
: q! G& v7 o) ~3 q+ d% R, P6 L; u
就连早殇的皇子也皆备朱式小棺盛殓土葬。
$ j8 e, t/ E* U3 S( o
为什么死于康熙四十三年的端亲王弘晖却是火化呢?
& M* i& g7 f. W) a) g: ^3 b: H4 q弘分,福宜是不是也是火葬呢?
, [/ t, Y0 n) q* e( W
怀亲王福惠的陵墓由于在1933年被当时的东北军骑兵二师的十多人盗发,葬式不明。
6 k# E/ Y# x3 Y8 {& g他是不是也被火化了呢?
) k) l2 Q [( x% w3 S- i) i7 N这与康熙十三年后推行的土葬政策不是矛盾了么?
s0 J4 ~- r8 T- k三. 端亲王园寝,阿哥园寝和怀亲王园寝是同时营建的,他们都是雍正皇帝的皇子,然而墓穴地面上的处理却是三样。
. R6 K- Q. ^+ r; D: R. F/ ]1 V端亲王园寝里是三座微微隆起的土包;
/ i" h8 l% ?( v
怀亲王园寝没有封土;
( Y. i$ Z" l6 p. e% @& t Q' D. |
而阿哥园寝却是等级较高的宝顶月台。
% }9 O5 k' f- p* D厚此而薄彼,这又是为什么呢?
) L6 O, c6 ?5 y( T( U
这三个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有说服力的答案,只有等待有兴趣的人士继续加以研究探讨来揭开这些历史迷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