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14|回复: 20

图游先蚕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15 0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 X `, l( f G- t9 }

 

6 i, j# Q$ c1 C! S

老北京城有“九坛八庙”一说。

; ^$ D0 `3 G5 M+ @8 @$ _

 

0 Z" I5 X1 ]+ D/ [8 E9 ]

其“九坛”指的是:

0 h3 J+ _5 w# E

 

4 r/ t0 M p3 N# ?4 j; b

圆丘坛,方泽坛,朝日坛,

) W( W o8 S, R4 k

 

5 U7 l- q, Q# ?) D* x1 x

夕月坛,社稷坛,祈谷坛,

3 n' e2 K! ^3 R' e7 |

 

6 Q* T/ w$ p8 u* D( {$ I

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

$ _! @' b& S2 s) f/ q

 

+ S5 I9 S0 S- V3 Z9 b" g, N

 

( m7 [4 q4 O! b0 L6 o: p4 a

 

( S* K0 a. p8 {6 Y

九坛中,前八座祭坛的局部区域已对游人开放。

; ^3 Q3 J" C+ }7 V+ V

 

! K O$ H+ S2 b- Z2 }& m

九坛中,只有先蚕坛普通游客很难进入。

* x+ V( z+ Y/ C% R1 n

 

7 s/ B- p- H$ X# x- k; T \. v" g

 

6 j- F2 M& j w

 

) ^7 \: ~" x) f) {0 [7 s

斑马一世数年前进入先蚕坛,还发了报告:

[! I# M) m( L. T. c# j

 

$ r# ?+ G- f" c! `# \0 h

[原创]先蚕坛考察小记

# {0 I: d, _$ M; e

 

/ x: H. d; ? j7 \7 ^

 

+ l: O: g$ w) b t8 p

 

; K; z3 A8 X& W& I1 B

我对进不去的先蚕坛很向往,且做一次图中游。

- m6 a9 }2 V: p. k; x% d

 

2 `0 R2 Q- K6 o( d+ _

 

1 i- p5 I/ d1 \5 G, u! _$ a6 S1 ~

 

% Y% H+ k' L' d8 ], U

[转帖]       《清史稿》

% w! S& P* y. _( i


先蚕坛,乾隆九年,建西苑东北隅,制视先农。

- Z( p/ v/ z% @! m0 F

 

9 S* y m3 q0 `' R" K

径四丈,高四尺,陛四出。

1 ]3 W" {) ]* T( h6 h$ x6 e# l

 

8 p) z) H" l2 K r. Z- ~% Z

殿三楹,西乡。

' S5 x- a% [/ K0 U3 H" p8 M

 

9 t) G8 k% B6 T) {

东采桑台,广三丈二尺,高四尺,陛三出。

: o0 M* d; ~( L1 l- k; w8 c- L

 

4 J% z, n# D& O3 Q6 ~$ p

前为桑园台,中为具服殿、为茧馆,后为织室。有配殿,环以宫墙。

' Y; D$ t, e" t& M* E2 }

 

0 m. b( x+ t* p% n

墙东浴蚕河,跨桥二。

6 y/ b' V, Z- t3 [" p7 ~, p- @

 

5 C3 O4 \7 D1 e. Y2 x* Y. v

桥东蚕署三,蚕室二十七,俱西乡。

$ H B+ I) p; S

 

* e: y$ c- O2 U) Q; ~; x

外垣周百六十丈。

8 k3 \8 j0 v& e. _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坛墙内的西部区域建筑不多。

% C, G% h4 ?7 g7 e

 

' u' w% }& a" }3 c9 V

 

6 R6 P6 K; O& `( c

[转帖]:

8 B# v; E5 `6 L; e

 

2 I1 i5 P3 b3 U3 K8 w

先蚕坛南面偏西处有坛门,

O: L: R2 x0 t

 

& d9 D% R, G4 J8 V

正门三间,左右各有一角门。

2 i1 \- z( u3 ^1 A7 F

 

0 H% B4 S4 {0 }# j- O" z9 S O) a9 E

 

2 [. v- c+ `: U2 B5 W; S6 w

入坛门正门即为先蚕坛。

0 Q m; D8 w4 n5 _. a

 

* ] n/ j+ | R1 y

先蚕坛方四丈,高四尺,陛四出,各十级。

4 W4 ^& r$ V/ \8 {9 q+ W8 _* K

 

2 S$ G: G7 @3 q$ k: `6 F

是为皇家祭祀先蚕神之所。

$ `$ i& C' R% ^+ U) f

 

* r$ v+ W" [ z( n9 _

 

" K* ^8 c. x1 i" O

3 ^. ?, B& q8 d9 A/ i% F0 ^& U& W


) Q# m) B# E7 B' u" ]% I" h2 K

 

% C) Z d" q2 f6 w" r

 

: r% W2 J+ U( ~! x

由图片看,先蚕神坛与先农神坛差不多,简约。

* D$ z' k! J. g# D

 

@5 y( k" @6 `: A6 R

这是祭祀时的先蚕神坛:

1 h M8 @, o8 R; x0 X: H" B

 

+ u: B# g6 W6 i8 d, k9 w/ N, H8 S

看来图012. 中地面神道旁的石基座是灯座。

, |7 U$ b7 L7 Q" T/ f0 o, x

 

/ t; g8 L7 \& p5 W# f& L; O

这种石基座在清定陵妃园寝院内还有遗存。

/ Q7 P- Q; B& T) P' H

 

4 B) A; J5 [# V0 Q4 X

/ L, T0 w# [% j" q6 U% Z

 

& M) C; Z1 f1 R9 C6 T) z: e; z

 

. X9 y- y9 K" `" I

 

' ~5 g g6 j$ s, {' R) O$ M% T, {0 A

 

1 H. b: \+ x- ]$ {$ C

 

+ f: r9 m5 ]- S* g6 h7 q

先蚕神坛的坛台早已荡然无存,遗址成了幼儿园的运动场。

% l/ h" b1 B& X1 ?# m3 ^$ q6 J

 

4 M) T0 e& ]% F+ o2 N! K$ m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宫廷画家郎世宁还作过四幅画:《孝贤皇后亲蚕图》

d4 a) ^* H1 `/ y l' M) |' u

 

! v% d' k! e, e/ c8 s# u& s- Z: j. s

很奇怪,用的是皇后的谥号。

% j6 i3 j, X, p& K

 

% }( `* w. C% N& b* u5 u, H( a

 

7 N" p/ v4 K) R! i2 Y+ [. o8 d [ e& n

 

. z( B: T% \: ~# U, U* z

[转帖]:

' _% d3 A. m) F2 h& c" m L

 

6 C! M: D. `% I% |! g/ z# q

孝贤纯皇后(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富察氏,为乾隆帝原配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一等承恩公李荣保之女。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伯父是马奇,康熙英武殿大学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其弟是一等忠勇公傅恒,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师。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2月22日)生,比乾隆帝小一岁。雍正五年,经雍正帝指婚,册封为皇子弘暦的嫡福晋,七月十八日奉旨成婚。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弘暦长女,即乾隆帝皇长女;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生次子永琏,即乾隆帝皇次子;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弘暦第三女,即乾隆帝皇三女。雍正十一年,弘暦被封为宝亲王,她为宝亲王嫡妃。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宝亲王继皇帝位;二十四日,册封她为皇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行皇后册立礼。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薨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二十二日,册谥为孝贤皇后;五月二十一日行册谥礼。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胜水峪裕陵地宫。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 R0 m0 e8 F8 d

 

3 S( S$ I, d7 D( V( R+ n

 

/ t3 W O* Z4 E. u( T

《孝贤皇后亲蚕图》描绘的是乾隆九年先蚕坛初建成,清王朝第一次祭蚕神的情景。

, ^3 i* D. f; O/ }% M

 

! S0 X3 \# r8 f1 g2 J

这是其中的两幅:

$ `! N$ `( m: I" d: [+ Q3 W

 

' k- W2 S' m4 k1 e4 g% E, y

$ _2 J& |/ m) H5 Z( p7 t/ ?


 

$ G+ ]' e& @4 p

图004.局部

' }5 }( b2 M5 k0 P- q: F0 z0 J

, ]% i% c1 R3 a2 m/ Z8 L1 q5 ^

 

$ ?7 A7 V9 S/ Z


 

2 ]. G6 t- q2 Z7 e# e

# Y9 c2 h2 e. M* J* s

 

0 S' B+ M7 Y9 J. z

图005.局部

* d8 a4 k4 Z% G4 r. l0 G

. d) ?( B" H2 I0 F1 g" n

 

5 ?8 _4 }7 Y: q! s. g

 

5 m6 y# h- ?; R6 T8 p8 O

 

% e; m$ J6 z+ m; s; j O

 

5 l o8 g, _$ l6 [9 Z

[转帖]:

/ Z# ~+ P2 u0 q+ q

 

8 M; Y( `; T9 {0 a `$ b

           先 蚕 坛

+ X6 z7 j( C0 _

 

2 _ K9 N& H6 w, }

先蚕坛位于西苑东北角,是清朝王室后妃祭祀蚕神躬事桑蚕的场所。

( [$ d: i, V. }9 s7 t" r

 

& m: ?9 _9 s6 `

清圣祖康熙曾在中南海丰泽园之左设蚕坛。

2 z4 _0 t) p% M8 n1 P4 T/ |

 

! t+ B% `4 l6 V. I) ?/ J7 O E

雍正又在北郊建先蚕祠,因北郊无浴蚕所,后迁至西苑。

6 ^$ s/ e) e" s) Z5 C

 

# W# i/ C# j) R* f' f

乾隆七年(1742)始建先蚕坛。

( Q" y; [; d/ k

 

3 \( r5 M* q; F

先蚕坛周围一百六十丈。

& @- t5 h3 P. a. i& ]/ f9 e

 

. l1 t. O3 J: ^1 G% v& {

先蚕坛南面偏西处有坛门:

8 h6 E9 r/ J# T8 V. C* a& |

 

: U4 n6 @/ l# s

正门三间,左右各有一角门。

. R* ` U0 O1 D Q

 

1 }! t* R5 M" D7 R) ^" [6 q) d: ~0 O/ e& c

坛门外东南有一独立院落。

" t* a' x4 ^) b/ Z g5 w, g! |* `

 

) m: y+ N& T! o3 f7 \9 y% @. n5 |' \9 E

院落中有陪祀公主福晋室及命妇室各五间,均西向,灰瓦硬山顶。

) z& q) H E/ X

 

; u" k, _: [- k

 

. G( g# `2 w' R6 ?


' w9 L, D) A2 m7 Y


- }9 u! l, j; f; `

 

& I7 T/ S" C# G3 w( ^

南坛墙处的两座角门今日已不见踪迹。

; H) b3 T) N3 I0 W r& K/ ~( U" T

 

& w. `5 ]7 ~4 m+ ` A' G+ K1 R

正门三间的坛门被封闭了两券: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坛墙内的东部区域是祭坛的附属区。

0 o- S0 e' a: P# k

 

+ I9 U1 p/ ^7 P5 \# D0 |* ^

 

3 ]: z1 C3 V; Y* ]0 ?9 p1 V

[转帖]:

8 U# o7 Y& T6 o& t$ r

 

- u1 M% l& y* [! _5 S

亲蚕殿左边有一条蚕妇浴蚕河。

8 p- Q" W! j9 z& _- d6 w9 e/ Y

 

' u! S |8 Z8 Y4 @ j8 U1 F$ K& m

浴蚕河上有南北木桥两座。

4 s, e1 \6 Z6 e3 r3 o

 

8 I, j4 |1 Q9 J# l

浴蚕河南桥东面院落内有先蚕神殿三间。

3 I; r" W- a5 x

 

/ T3 X8 _+ @5 V( q

先蚕神殿坐东朝西,硬山顶,前出廊,三出阶。

9 }& t2 T# c' E7 Y

 

) N# v9 S O! s7 S; z

先蚕神殿殿南北分别为井亭、宰牲亭各1座,方形绿琉璃瓦攒尖顶。

7 R. u ?$ r5 e% L

 

- Z' j* b" G8 v- ]+ d1 A

先蚕神殿殿西,北有神库三间,南有神厨三间,均为绿琉璃瓦硬山顶。

( m) o$ h& P" K0 M/ A3 Z- b

 

$ `+ i" `7 Q I' f: ^9 L

浴蚕河北桥东面为二十七间蚕所,皆西向。

: A$ Y8 m2 I2 ]7 V( T5 x

 

! E! ]7 ~! l* m

二十七间蚕所以南有蚕署三间,皆西向。

; t+ X* [7 N8 ?2 C. ^1 \" H

 

' i' V2 S$ Z! y$ ^( U' k) }

 

" _- y' I. g2 t) `

 

/ W# v; J* U# G/ C' h3 R/ h) }

这就是浴蚕河:

" t+ H b* M7 X$ Y/ u5 m" o

 

0 r' K+ g, A. ^. R

- V1 D ?6 l a: L9 R

 

7 E; t4 g. i3 n8 j8 W& Z3 e

从卫星地图看,该区域内各古建筑群基本都在。

0 s) \6 p+ z; Q/ `, R# a0 ?, }- F

 

8 P2 ` E/ b4 m4 }

二十七间蚕所可看到屋顶。

: C {- P4 c- O/ R2 C! j

 

2 A1 \' K. z: w" X: A# H

这是蚕署:

. Q+ O. r. L Q7 L v, l! Z$ ?1 w


0 e. y; m0 Z! r/ t8 t: S/ L

 

% C! C& i' H/ T$ J' V* `7 \, c

图004.局部看先蚕神殿院:

* X) H8 s7 t- X8 n8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坛墙内的中部区域的建筑群很精彩。

& \- n4 c1 i9 N& S* W4 C

 

, ~" I* z0 Q! h+ b0 z; Z/ ~/ c

 

$ Q5 p2 e0 t" h/ j( k) Z7 l

[转帖]:

3 F7 n4 ^7 q! N! W9 E, R

 

. V5 B1 @, F: u$ a, Y/ i

先蚕坛东南为观桑台。

' l }' [5 L2 c

 

" w6 i& h7 |6 R) a* O$ E0 M

观桑台前为桑园。

j+ V9 w' e2 V, ]: M6 r0 d( C

 

) s/ i- m- `" B

观桑台方形,南向,一层。

! `, G+ L2 i) l9 n8 W% {! Q: l% }( t

 

. X C W' |! v6 ~

观桑台方三丈二尺,高四尺,陛三出,各十级。

! n! I' x1 Y5 I; O: s

 

' \: T7 P- G; @' g! ~

 

3 z" ~3 ^5 L9 d( _8 s1 \2 d


1 a, R; K$ u% P' H3 {2 f( ]: v( P

 

& V( |( P2 _8 G3 y7 O' g8 N

 

! |9 y8 C7 h+ v% z) `; T0 w

由图004.  局部看观桑台:

/ s C9 p# T1 z G! h

5 q0 A& e6 b. C" g+ ^+ U- G

 

: T1 W6 h% F1 J! m/ D: L. ~6 I6 D' q

 

; |( w1 i/ x8 F8 |# J: ]- _) b! d5 D4 ^

看来观桑台台上的四面及“陛三出”的登台石阶的两侧应是有栏板的。

3 l! I2 R+ ~) P& H& M

 

+ C' p+ y$ a4 F8 d5 k( l4 q

这与先农坛内的观耕台有些相似:

, u) }' t4 K. l1 s( ~ x

% A1 q4 B# q: j4 U8 e8 ~: _& N3 v

 

8 P7 [- W' S9 R/ C8 l6 F# c" A

由图019.  看,看不到观桑台的基座曾有琉璃镶嵌过的迹象。

e# P; R7 ?; e& @

 

/ Z9 u7 N4 ~: I0 Q+ K& x

 

1 V* v( _, Q( n

男耕女织,好一派田园美景。

: O( ]. K" b9 j4 B9 t8 I. m

 

4 u0 H2 v' ]# Y- J9 Q+ B2 M6 R

观桑台的美景今已无存了......

6 K+ }, `. G$ Y

 

; l3 }' t! P' y

 

% t0 {3 V2 G j; q5 u9 S

 

0 x( x% r2 z* P% m- H% e5 ]2 T

[转帖]:

( ^* E1 W* a3 `1 x Z

 

) w; G8 K1 C. H5 f7 u, m

观桑台北为亲蚕门一间,绿琉璃瓦歇山顶。

" ]; Q* i7 E. n' G

 

6 B! V( {$ L0 q& f" o

亲蚕门左右连接朱红围墙,围墙北折构成一院落。

7 B$ x: p5 h% e# W0 D4 H, Z7 k9 E

 

6 X" r8 k8 j: l2 r2 _

院内前殿为茧馆。

. o! y: }. B) a! T0 o2 G9 g# B

 

% w( g, S8 Q) d3 N+ J2 ` y# u% F

茧馆五开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三出阶,各5级。

0 s f& U# J P& l6 R x

 

# e+ u6 `# e+ W; X2 s' `/ _7 Q M

茧馆殿内悬挂乾隆御笔额:“葛覃遗意”,并有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

9 d# A) j9 f" O* l+ p# `+ H

 

- E& F7 Q _) \! _2 I( L) @0 V6 C6 Z" v" o# Z

茧馆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1 G+ b3 @8 ?5 s! f$ L c0 z2 G% V

 

8 b! j1 ^" b' `1 N



/ U0 L7 k: S: R! o* T2 A0 K







7 y2 z' Y' U4 U9 u8 r

 

7 V! H$ R( A: N6 H1 j1 _+ w

 

/ t6 e) Y& X! D, M; j1 A

 

' L8 {8 c2 L9 d! {

[转帖]:

% n# U0 G) w. S) s# ?

 

( D9 l* e. c' {

茧馆后有浴蚕池。

1 {# s& R' \" u6 ?

 

# v9 ] }, C3 ?/ j7 K

浴蚕池后是后殿。

& f- j+ E2 q4 O0 T: e+ r! ^

 

( L) ?! D, ?; A9 M

后殿为织室,五开间,绿琉璃瓦悬山顶,五花山墙,前后出廊,明间出阶。

6 o) A( n$ G% d6 F. }

 

: p+ n9 X, M4 G. w, \( V! y

织室殿内悬挂皇上御书额:“化先无斁”。 并有对联“宫春晓觇鸠雨,十亩新阴映鞠衣”。

7 }. P6 l0 j7 F* K9 G* y

 

" s# m: B" w* F1 E' U' L

殿内屏风绘有蚕织图。

8 Y& ^- L% V3 J. W |: r

 

0 E1 R5 z& S5 J

织室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

2 _$ f. W' O2 M2 O* o# p( O

 

+ e1 L/ j' s& K [$ X; @& w1 {

前后殿间有回廊相连。

- f; e& n9 Z+ z7 G, t! R) a3 U# [ Q- g

 

1 T8 L. B6 J/ c% }& Y8 X

 

- D/ D- V. q5 D

......

5 I6 _! u* w% h9 x

 

2 w4 B _- T0 Y" g ~+ p/ ~! a- C

 

" Z9 u- F% D: e: v7 g+ V

后殿(织室)院内的图片基本搜不到。

6 ^* Z% _: n% p- A

 

l5 E! ?! {9 n) `7 V+ ~

从卫星地图看,亲蚕门北面的古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

6 j" ~ x# Y( f- P( `. \

 

& F, |7 h) p8 \! K" e

 

8 G( R6 x' n8 Q1 I" Q$ r9 ?

 

. {& P& r5 C" x0 T9 \

后殿为织室,五开间,绿琉璃瓦悬山顶,五花山墙......”

# e. {9 l6 `" [3 K" C; r

 

3 F% n7 M2 H& k! B9 b

比较奇特。

; h# E5 Q! Y9 q" O: h1 I+ [

 

! |! X' ]' H# e

不知斑马一世是否到此处祥细看过?

& K- |, t. P( f; E" N7 Z$ g

 

, N$ y2 ]6 ~, @- f0 n$ l

 

* s! ~* U( a+ |# j

 

3 C+ ^' S& J5 I2 I/ w

 

r: N8 v) h' _9 d& v

图游到此结束。

$ @8 j6 A( n! o0 f

 

) q3 h2 B% p( Q

祈盼今生的某日能亲身游历先蚕坛。

1 [& j5 ?$ D& D% w7 }

 

/ z- y; S# [" |

 

* s4 | B5 u, [7 { J, V1 l) q

 

/ N$ p) @* N3 K/ s

图片及转帖的文字皆来自网络。

7 w! _( Y1 \0 d4 ~" \$ z

 

: E( |" r' Z8 X8 B

谢谢原作者!

' w$ Z5 R, ^% B/ V* Q1 ?


 

. p1 V! Q1 ~$ i3 J& V


 

发表于 2010-5-15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的图文,真好!谢谢您,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10-5-15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 z+ ]( z* }& B( s) I

 

( g) D4 g7 @5 x% w1 J: R

                 正经不错!!!

发表于 2010-5-15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坛的正门在北海公园都能看到。在北海公园后门北门进去。望东能见一点景致。大部分被北海幼儿园占用。现在更严了。
发表于 2010-5-15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进学校和幼儿园可难多了,斑马二世像一世那样随便进也不容易了。
发表于 2010-5-15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多凤?里面不知道是不是凤和玺彩画
发表于 2010-5-19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5-18 18:25:00的发言:
5 U! j2 b8 s/ X5 z& D' Q( U

网上偶然搜到的。

, L+ p0 V* C) w i

 

1 {$ C( E6 M3 e2 X, U

记不清出处了。

/ E! j! F U: S% o! {

 

: X- S3 B, h/ q( }8 z% Q* g

好像是国家博物馆。

2 V$ h0 E7 [0 m# y' ]) w

 

; }1 t7 R0 e4 X

右上角有印鉴。

+ ^0 b- i8 b0 _# A. J) K! S! s

为什么图片到您手里都放大了呢 清晰度下降不说 内存小打开还不方便

发表于 2010-5-17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蚕图局部

5 `, |+ j# b& j! m

 

4 R8 n% m$ h$ k5 O: K3 b @ ]8 W

图游先蚕坛

图游先蚕坛

6 J; V$ |. \% Z1 n3 [: [


 

图游先蚕坛

图游先蚕坛

发表于 2010-5-16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长见识
发表于 2010-5-17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样式雷图出自什么书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偶然搜到的。

, ? i' Z8 p: F* Q# [" J1 ^

 

; h* d7 v8 b% O! o/ ^8 Y7 [1 q& |

记不清出处了。

8 v* W3 j' \. e$ Q# ^- T3 R7 b

 

0 f" {# t$ G% z+ l- U# [. ~

好像是国家博物馆。

+ t- v; L7 }& Q1 A0 [2 k3 f1 \ M8 \

 

! O7 x! M1 T/ Q

右上角有印鉴。

发表于 2012-11-14 16: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星图
$ R5 D9 B' \0 a8 V
7f2a9a85jw1dyugu3k5czj.jpg
发表于 2012-11-14 16: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0-5-18 18:25
7 B0 h3 E" ]8 `$ W7 `网上偶然搜到的。
6 s" i+ u1 d; A- A- ?9 m 
: a3 B  {6 f' B1 K- H3 Z记不清出处了。
7 s2 }9 `" @8 M4 o, w% ~* |
那张图南北颠倒了 对比卫星图可知
发表于 2012-11-14 16: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图游先蚕坛

zhaohq 发表于 2010-5-15 09:09 3 m7 z3 g  p" }/ Q" |* C2 t7 u( b
坛墙内的中部区域的建筑群很精彩。
9 Q' D+ r8 H& r1 o; b# @ 
5 o9 M/ Y8 e4 G% j0 m 
2 y9 h$ w8 V2 u* p8 m7 {* Q+ R
后殿叫织室 有老照片
! `5 v* @/ Y5 ~; y9 n: m  s3 h8 N. ^9 i3 Q6 S9 P

8 K! l8 a% N" v6 u; g! e% C2 j: j& p9 H* X
7f2a9a85jw1dyugu3k5czj.jpg
发表于 2014-11-27 23: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图,图文先生。
发表于 2014-12-6 11: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没有过啊。http://www.hues.com.cn/gujianzhu/gjzdt/show/?N_ID=1327 我在这里知道九坛八庙的,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了解北京,老北京的韵味。
发表于 2015-1-21 12: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6 17:58 , Processed in 1.2276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