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30|回复: 6

问问题啦,问问题啦![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9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问题啦,问问题啦!

问问题啦,问问题啦!

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当年是在城墙里、城墙外,还是在城墙上?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它与明清北京内城东城墙的关系呢?

发表于 2010-5-9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明清城墙内侧,还是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遗址。
发表于 2010-5-9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发过些对比照片,供参考

7 D: [" N+ j5 x% ?

 

: b w) @ `9 l1 ~6 w

 

/ j# i; N5 s$ S7 I

 

' r' E8 ~+ {% Q$ g3 B% D$ N

http://bbs.ilzp.com/viewthread.php?tid=5367&highlight=%B9%DB%CF%F3%CC%A8%2B%BA%DA%C1%FA

. E/ G1 k0 s4 G4 y* I$ `

 

& w- y% c. X5 S% n- O; G8 L& q/ U

 

, t* r" U; ^/ h: G

 

5 |3 A w8 @) g& t1 f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6&replyID=10119&ID=26153&skin=1

发表于 2010-5-9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年发贴探讨过,观象台对于明清城墙来说就是一个向内的墩台
发表于 2010-5-9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明清内城东城墙相邻,但是不连在一起.请看<北京历史地图集>.另下载"百度百科"资料,供参考:

/ A2 S4 I( D- X; `* K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f7 z& w2 T0 ^' X1 `1 b) K
0 F6 ]8 ^5 f$ Y* ~# B8 B b8 o

  早在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国门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成为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明初攻克北京时毁于战火,残存的天文仪器被运往南京保存。明正统七年(1442年)时重建此台,古观象台是由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高台砖砌建筑。改名“观星台”,并复制了一套仪器,明代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内置圭表漏壶等仪器。崇祯年间(1629~1638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候时钟、望远镜沙漏等仪器。明朝建立后,于明正统七年(1442)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此时观星台和其附属建筑群已颇具规模。

" p Q/ W/ ~. E* m
! ^% S: a* V w# m9 O" B. G7 O

  1644年清政权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1669-1674年,由康

) u6 F! y0 A! O) c _" A
7 y; j# L% [1 l8 F0 K( n% t

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康熙五十四年(1715)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至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架古仪都已装备完毕。

2 S8 R) q9 z x1 g8 e& O0 P
2 _7 N! N: b. B* E0 b* q# P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德、法两国侵略者曾把这8件仪器连同台下的浑仪、简仪平分,各劫走5件。法国将仪器运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后在1902年归还。德国则将仪器运至波茨坦离宫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于1921年装运回国,重新安置在观象台上。

8 v4 }& k1 F4 G. e$ J; K2 D
1 a' D4 s/ ]/ i! i

  

' k6 W1 d+ y8 p7 I4 b9 y
# H9 ?$ }9 O9 {) e, i$ k+ g

1911年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名为中央观象台, 1927年,紫金山天文台筹建后,古观象台不再作观测研究,于1929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逼北京,为保护文物,将置于台下的浑仪、简仪、漏壶等7件仪器运往南京。现这7架仪器在分别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1]南京博物院

发表于 2010-5-9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墙里,西裱褙胡同嘛,人说是以大都城台作基础的,因此在明清城墙北
还算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03:20 , Processed in 1.1432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