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6|回复: 4

北京儿歌共分享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23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P% ~% r. I9 Z' T) U

最近,淘了薄薄一小册《北京民间儿歌选》,价20,不算太贵,而且还是作者的签名本。

E" h2 K. r) |! u8 k$ t: \


看着这些儿歌,尤其是我小时候还唱过的,便引起了很多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里有几首当年应该是脍炙人口的,抄下来大家共赏。

; q( P* _6 s# S$ e! q8 O- d+ g. Q' p* ^

 

6 X4 [ `5 y- r

《上山打老虎》

# w/ E* O8 R* v2 A+ T+ J& P

一二三四五,

6 q7 i1 u/ G- U% H6 V

上山到老虎,

! X2 M, \" W) P4 e) ^

老虎不吃人,

5 o6 k% V, [. T& Z

专吃“杜鲁门”。

4 p1 ]/ o, j9 D

神按:看到“杜鲁门”就知道这是五十年代流传下来的一首儿歌。

6 k; P2 z* D/ R& R3 M

 

* m9 e3 P7 t' C' G# d4 Q" r k

《猴皮筋我会跳》

M5 P% \! c- g& Z

猴皮筋我会跳,

( q! N9 Y3 z& _ m2 J$ I4 W( x

三反运动我知道,

; B# E! e# r; M6 G5 w

反贪污,反浪费,

2 @8 X1 _2 a9 G. A$ e8 a2 w

官僚主义也反对。

7 e2 y9 {3 E: ]

神按:据我妈说,她小时候的第二句是这样的词,“三反五反我知道”。

6 X1 X4 k) ], [0 a, q+ H% W# V

 

- [# I" N3 M3 }; `3 @7 u6 V( A

《小白兔儿》

, T% M" J# R/ ^" g" P

小白兔儿,白又白,

5 b/ ?8 ]: x7 D+ ?6 [* Z' P1 J

两只耳朵竖起来,

6 k2 P1 t( u! p8 j/ ]! O$ f; X

爱吃萝卜爱吃菜,

- d s2 b; g4 Z; h# @/ u2 [

跑起路来真叫快。

. G) A! {" I/ g1 u. C

神按: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头两句。

! d8 _* l% d* d) \( ^

 

" G: y1 a. D5 Y+ f9 M/ F

《捡到一分钱》

" q9 J0 c% l9 J# U7 T/ b! I3 F/ e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T( f! O9 K) } |9 X3 m. C7 a

送到民警叔叔手里边。

+ {6 [8 |& b6 o

叔叔把头点。

% U% I% f" o3 d& E# u2 R

我高兴的说了声:

7 I- h; R+ X$ v; z: S0 R5 g

“叔叔,再见!”

3 R2 }; K5 R2 l

神按:到我小时候第二句是这样的词,“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 ?0 q3 {8 d7 K( d7 a4 F( ?( x

 

8 I. z) `0 `5 K

《丢手绢儿》

; u% N0 v, Q. p* R, K6 q1 `/ ^! y' K9 [

丢啊,丢啊,丢手绢儿呀,

; e+ j- ^# F( M1 M) [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儿,

- \; R+ ~2 I6 j4 d

大家不要告诉他,

; T& ^3 \4 j1 E- M* ]5 c5 e6 Q

快点儿快点儿抓住他。

& Y7 `( G4 |" a! X! k" I2 M, O

神按:这是幼儿园时候,小朋友做游戏最喜欢唱的一首了。

3 K5 y* D; l6 }

 

( B" ]) K7 s+ g7 N1 ]

《找朋友》

/ Z- t- `( K( S8 s- x8 f% g

找哇找,找哇找,

! S3 _3 r i3 _- y. B/ u6 t

找到一个好朋友,

. h% k V# l$ R0 J

敬个礼来,握握手,

! l5 h3 M2 m# K4 I2 `' a: [" \3 s

你是我的好朋友,

& V" r+ z! Y% g. g

再见!

; k0 i# a3 |6 T. n

神按:我小时候第一句是这样的词,“找啊,找啊,找朋友”。

! l5 `7 F, \: n

 

& |1 K/ C% W7 }, G2 l6 b: e

《胡噜毛》

* z8 v9 Z S v1 W- a7 H

胡噜毛,吓不着;

* I4 r3 i; `/ V8 k3 L

揪揪耳,吓一会儿。

1 B/ T' l, b1 o) B/ a D2 u! B" S* I8 F

神按:我小时候是这样的词,“胡噜胡噜毛,吓不着;揪揪揪揪耳,吓一会儿”。

5 K& U: [2 I: n! ^8 e1 E

 

& }, a. \, z0 C3 R

《大拇哥(一)》

% G. [6 D U8 o8 W# ]% ]8 k

大拇哥,

$ ~; T8 C8 a* y7 z

二拇弟,

: E) g/ z; y& J7 z' o" g

中鼓楼,

; B. W: G3 P* A" d5 d

一出戏,

: d3 [+ q: \6 I9 B2 G

小妞妞。

7 y# {: k3 a j

神按:据我妈说,她小时候的第二句是这样的词,“大拇哥,二拇弟,三指楼,四拇戏,小妞妞”。

) i5 h& b `+ [. L, W; s3 e

 

" V2 B# ]' Y' \" g% Y8 z

《拉大锯(三)》

+ X$ `/ f% T# I: D# f

拉大锯,扯大锯,

1 J- I5 t* S+ s

姥姥家,唱大戏。

) }6 A5 h" O( t% N) d

接闺女,请女婿,

9 E, d1 E3 N: X, k4 p/ u- ?

小外甥,你也去。

* J& {: [$ B/ ]* i- z

神按:这一首是耳熟能详的了。

: c% X2 A9 {5 d$ G& F' G1 c: C

 

' K- G9 K# u4 c8 k

《大西瓜圆又圆》

2 U: l8 D' W& \/ D3 ]

大西瓜,圆又圆,

+ t4 \( V; | c' S0 q

吃到嘴里甜又甜。

Y6 F2 z4 M; c. A

 

5 t0 U2 P T! g% V4 l- Y

《小羊儿乖乖》

: s0 J8 J' b( s. M6 p# B

“小羊儿乖乖,

" s2 [7 }4 n( s( U" x

把门儿开开。”

# n9 {& s# a! x- t' ]4 z

“不开,不开,我不开,

9 ?7 R% v/ E7 A

妈妈不回来,

$ n4 l. k8 j6 A2 U$ }0 m5 U

谁来也不开。”

9 t, H- k e. \# M) f6 r* X

神按:这首儿歌是说狼外婆的。

1 d: Q; L" a$ o. O: T2 C) f

 

$ p3 C* L, Z: @1 h/ O

《小耗子儿上灯台》

4 h# O6 i* u1 h. ?: ~# d4 c' o% X

小耗子儿,上灯台,

P6 j0 e6 J8 m6 f; j

偷油儿喝,下不来。

2 l; I- I' j6 @, x1 P

“吱儿吱儿”叫奶奶,

* i! h7 `" u4 y6 N( r4 d

奶奶不来,

! S0 L4 } p& m1 _+ b

叽溜咕噜滚下来。

4 j4 f. N5 Q) P$ t

神按:有耗子,有灯台,足见这儿歌有年头儿了。

4 t' i9 ?; n- X5 F+ s; M$ y

 

; `( ~1 n6 j" W E) U8 K! K' y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 K/ x( z) C2 {0 a! ?# H4 Q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 j6 I7 g. K9 N7 Q) a1 ^0 N

哭哭咧咧要媳妇儿。

( X4 M+ G2 V) u: n7 i

要媳妇儿干嘛呀?

: J6 z) u* \) @' ?

点灯,说话儿,

1 K1 T( _" w3 E! b% f" A

吹灯,做伴儿,

' Z/ | W" [8 ~( t$ j

明儿个早晨起来梳个小辫儿。

" i% h* O' Q) ?" `2 g; z

神按:这首儿歌是过去老太太在门口哄孙子最爱唱的。

9 O0 X4 S* z0 r( w; h; E

 

' i8 m s$ o7 x- q6 x# K

《女大十八变》

1 x& y# s7 ^0 P3 T! u. ^

女大十八变,

* ?( N; Y; E6 h3 u

越变越好看。

2 r$ S. m% O4 B- u% @) I

神按:现在不仅女大了,在中性化来临的时代,男大也一样。

) R" E; g. a+ P9 _4 z/ P# L, f6 _

 

9 B1 W% c0 c% L; N, U! o

《水牛儿》

, i7 c: M2 L$ l8 l6 j/ {! }7 I

水牛儿,水牛儿,

4 }& q5 [) K/ o5 b

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哎。

* s2 ^' u" h1 i

你爹,你妈,

! U! E9 y8 O( Q+ F8 B

给你买烧肝儿烧羊肉哎。

/ t, \1 d, x- C. U$ g; x

你不吃,你不喝,

3 N1 M- t! h! |8 y8 \" S

让小狗儿小猫儿给叼了去哩。

- L: \9 G3 |2 M; j9 N0 l1 @# S6 i3 Q3 x0 a

神按:我就记得“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哎”,后面的都没印象了。

8 I) c' s1 {$ x0 V

 

+ j1 I( X1 f3 @# g9 f" F! A

《缝缝补补又三年》

; B; l8 G1 i& K1 t

新三年,

: p% i6 ~* a, z3 \) _; H

旧三年,

, e" l8 J, A7 ~+ e& O

缝缝补补又三年。

9 y5 H* a7 A2 t/ v6 i7 b! b0 q! X

神按:现如今,穿衣服的时间单位论“季”。

& k7 B* n/ T: K$ D6 ~/ t

 

1 I/ B) M6 i5 I! p

《头伏饺子二伏面》

4 w9 M; J/ X V t' k) u' U$ U

头伏饺子二伏面,

) ^; e5 c2 Q3 L; l6 Y8 h8 p! `

三伏烙饼摊鸡蛋。

/ y" ?+ p( f% y- E

神按:这是老北京夏秋伏天时的歌谣,我家现在还按这个时令煮饺子、煮面、烙饼摊鸡蛋呢。

4 k4 H+ I+ _9 \/ ]6 b" S2 D# ?9 k/ }

 

2 |8 ]3 }: J- ^, w* F3 O- ]

《大年初一扭一扭》

5 a4 r# B H8 V9 z5 X

老太太,你别馋,

2 S! j& q) G0 y1 v0 A' d

过了腊八儿就是年。

4 ]+ s4 z* D/ b z D; L2 S

腊八儿粥,喝几天,

. Z8 q4 g) g/ S) I: W- c

沥沥拉拉二十三。

U3 b! ]6 k. S! V! h

二十三,糖瓜儿粘;

' H1 J- X: U! r8 f8 V: a- o

二十四,扫房子;

8 o0 w* r2 r' p% S; \

二十五,糊窗户;

- \, h& y- n- D# I, m$ R( y

二十六,炖炖肉;

: j4 e2 D, X' t: L; |# M$ m

二十七,宰公鸡;

: i3 F1 I6 o) M- q5 e% [: Q

二十八,把面儿发;

! ~' P4 l- g5 P. F

二十九,蒸馒头;

" `( ~6 P6 s: M( n$ G2 j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J$ @2 u* W+ d/ I- N

大年初一扭一扭。

& ]! t& h/ Z, W: M: G9 ]

神按:这首儿歌叙述了从腊八到新年要做的各样事情,是老北京民俗的一个体现。

; d; `& \7 Z9 {- m" I

 

( G1 V. t5 [4 q x5 A& B1 p

《一九二九不出手》

% @# i2 b+ R& s+ \" M- @, }

一九、二九不出手,

# B% J3 b4 v/ F% l" p( o' n$ x4 O4 y

三九、四九冰上走,

7 K& S8 a6 e4 r0 n4 _: B U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 w8 i4 [) r3 G& R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2 E) B) y3 N6 M3 Y- Q2 ^+ A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k) a. }# g$ V+ ?. c$ `

神按:耳熟能详的“数九”歌谣,应该很多地方的人都会,不只北京一地。

2 I: K: F( I% e3 h/ N5 L" p

 

# C. V! v$ j" c

《大头大头》

+ u5 b' d9 j# X9 F0 O

大头大头,

( g+ o& n! D& \/ _/ L

下雨不发愁,

% p( Q( L! Y3 m$ n6 S0 i: w: P

人家有雨伞,

' M: U& b4 D! ~

他有大头。

0 o+ d: y$ _4 h2 p7 {2 b; z( t1 Q

神按:我小时候最后一句是这样的词,“他家有大头”。

' V. \; J% t7 K" P0 k: ^

 

- n2 k5 u$ X9 Y: l. r6 p, U

《捞小尾巴儿鱼》

7 B) P0 L/ |) G( `

一网不捞鱼,

* {% S0 |) @% j% i" J

二网不捞鱼,

; ]4 A" w$ R% P7 x& W" B

三网就捞小尾巴儿鱼!

# f) i& O! s. R) B# M9 n

神按:这是小时候做游戏的时候唱的一首儿歌,不过,我小时候最后一句是这样的词,“三网捞了个小尾巴儿尾巴儿鱼!”(尾,在这里读椅)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23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北京儿歌!

 

% e% G7 y% z1 ^0 m1 i e! u

 看到这北京儿歌真亲切,勾起我们老北京人对童年的回忆!谢谢您了![em50]

发表于 2010-4-23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4-4-15 1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孩子没有电脑游戏、没有ipad,没有手机!但是真是有“有才”的!{:soso_e120:}) |: g$ n: ~8 W
发表于 2014-4-15 21: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得必有一失,现在是物质生活丰富了,小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精神生活也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电子游戏,想玩哪个玩哪个,但就是少了童趣童真,体质大不如前,一个个的都成了小皇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9 20:05 , Processed in 1.14621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