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5|回复: 0

[转帖]增补版《古调今谭》的附录之一彼岸寻珠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4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彼岸寻珠记 伊增埙

S* R$ F. @7 z1 J8 e1 v


/ N* L8 P3 a3 r; d- h) H

20048月初版《古调今谭》的“后记”中,我曾提及台湾收藏的资料,“衷心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这部分岔曲,并择要补编”。其实,我很早就为实现这个愿望出手了。台北有一位从史语所退休的吴文彬先生,我与他因收集岔曲而神交,20001128日,我开始写信给他,希望协助打探从傅斯年图书馆查录岔曲的途径。20028月,又托回京探亲的李庆恺先生,转给吴先生一份78首岔曲残篇的清单,因这些岔曲在北京不能补全,询问可否设法从傅图查到。吴先生回信说,利用傅图此项资料,即使身在台湾,也要经过繁复手续,何况作为学术需要,不是行家也无从代庖。不久,又信告我,馆方拟将此项戏曲杂曲编为《俗文学丛刊》,共五辑500册,由台北新丰出版公司原件影印出版,因卷帙浩繁,从2002年起预计五年完成,而且说唱部分列在最后,只能耐心等待。此后连年探询,盼望早日出版,当收到吴先生寄来的前几辑的精美书影广告时,鼓舞至极。熬到2005年,却又传来因禽流感肆虐推迟完成的消息,嗟叹不已。

& A' E# [. |9 M! w# I: m' W

 

) a* l' S, G" y c+ }0 e

2006年7月9日我托申亚华小姐给吴先生带去几本书,并附信说,“如能(在台湾)补足或补充相当部分,我将重编《古调今谭》,将补入部分单立一章,题名《彼岸遗珠》,并将寻稿前后经过,以及助我实现宿愿的朋友们所作贡献,写入后记,永存功德。”10月,吴先生来京旅游,将一份从史语所网站下载的岔曲目录(因自己不用电脑,命公子吴查找下载持赠此件共250702笔(首),每笔除书名、版本、标题、数量(页数行数字数尺寸)、索书号、光碟代号外,还附有两行曲文,少数短岔可见全貌。这份目录提高了我的增补工作信心。

8 _4 m$ q: v$ c$ E: L4 S( A

 

* O" ^7 U, X0 r: G# p

2007年传来“丛刊”已出全的消息,2008年起,我遍访北京几家大图书馆,或未闻进口,或虽订购而未到货,或到货后因故压在库房不能开箱,或虽开箱但为课题组专用不能对外,最后总算在国家图书馆的港台阅览室得睹芳容,因前380册是戏曲,我从381册查到终篇,有子弟书、龙舟、南音、弹词、福州平话、石派书、快书……而岔曲竟付阙如!再查一遍,还是没有!归途头脑昏昏,两次坐错公交车。

* }$ q/ r; G* v. d( w8 t& k

 

) Y; K1 m) j) K R& t

函电往复至20091月,吴先生转来“傅图”汤蔓媛女士(《俗文学丛刊》编审之一)给他的复信复印件:“第六辑将收岔曲、牌子曲、马头调、徒歌等杂曲,惟迄今尚未与所方确认出刊事宜。”

! F6 Z- i, q' Z; ~

 

# s9 B! t9 e. i& b

吴先生已86岁,我也年届八旬,至此,真的无望了?

1 T2 C; \, A1 p/ L' m S- e% A6 J

 

% {5 w6 @2 O3 G- K/ q8 m

柳暗花明,3月,意外地收到吴先生转来汤蔓媛女士信,信中提供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目录网址,以及操作程序,并附有屏面图样,信中还说“目录中键有曲本前二行内容,伊先生在北京即能查检比对”。读毕精神一振,如法炮制,果然在“俗文学”网页的岔曲和其他项下,各查到数百首,而且其索书号、光碟代号与吴先生赠与的资料相符。几经比对,最后选出22首题目或残篇,这回是径直致函汤女士,诉说自己需求的急迫和困难,又不忍再麻烦年事已高的吴先生,询问可否利用这些岔曲资料,怎样才能达到目的,等等。这封信如此不避唐突,以大陆一介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名义,向彼岸官方学术机构求助,原因一是觉得再也拖不起了,只求速决,二是心存侥幸:吴先生与汤女士曾为同事,想必介绍过有关情况,或有溢美,再者两岸关系正在好转,说不定大运陡通。果然,4月得汤女士回信,说傅图影像资料库尚未对外全面开放,无法代为申请网络授权;如愿办理申请复制,需按该所则例,遵守相关条文,如此,愿在程序中给予协助,云云。大喜,立即写了申请文件寄给汤女士,请她转呈陈鸿森馆长。618日陈馆长主持图书馆委员开会,通过了我的复制申请案,之后是事务性的操作:开了担保信寄出,在银行买美元汇款,至2009727日,收到傅斯年图书馆流通组寄来的22首岔曲复印件。

* |$ X- M! a( _- s

 

! O" v1 _( I" J% J4 J& s

办这件事共经历88个月。过程漫长曲折,心情起伏跌宕,事务劳作辛苦,但终于如愿以偿。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幸事,更是岔曲史料收集的趣闻,也是两岸共同关爱“非遗”,弘扬中华文化的佳话,我为此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和必要的;傅图以及吴先生汤女士给予的帮助,也都是值得感谢和永远纪念的。

2 O* L% J( @! { O


0 L+ P' U" u6 b! G, P

(此文是增补版《古调今谭》的附录之一)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 02:24 , Processed in 1.10942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