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京”应该是都城的意思。辽代北京地区称作“南京”是由于北京作为“陪都”,地理位置处于当时首都的南方。故称之“南京”。从明代开始确定现在北京城范围时起,当北京城作为国都时,都被称为“北京”。在明代初期,民国末期,以及1945年至建国前,北京不被作为首都时,均被称为“北平”。
既然"京字"是国都的特称,那现在的"南京"也应该改名
古人以京城、都城为天下之正中,所以每个称作“京”的地方都必然作过一个国家的正中基准之地。
《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这是说用圭表测取“地中”的具体方法,其中“景”即“影”,是圭表被阳光照射投于大地之影。周人以正午之时圭表投于地面的影子长度为五寸的地方,作为大地的正中。即京、都。故京即“景”也。
又《说文》“京,人所为绝高丘也。”。这是说,“京”即是高大的土丘。实际上这个大土丘和圭表的功用相同,也是用来测量日影用的。
那么,北京的这个大土丘在哪里呢?窃以为,就是故宫后面的景山。
《墨子·辞过》说:“古之民未知宫室时就陵阜而居”。“陵阜”即大土丘,古人认为,宫室应该建立在大土丘之下。所以,紫禁城和景山的模式正体现了这样的居住理念,只不过是人工设计而成罢了。
补充一点
古人必背山面阳而居,所以皇宫后有景山,而整个京城则以北部的山区为“靠山”。
噢 原来如此
了解了解
“京”者,大也,十兆为京,也有万兆为京之说,过去有的朝代把京城地区说成“京兆”,或有的说“京兆地方”,即是从此而来。
而明清时候称京师。这个“师”,《公羊传》说,“师”者众也。同时,在文治武功方面,师还分别含有教导表率和军队肃武之意味。故名京师也。
京好像是一个量级很大的数词。与“兆”相似。
都为大才,鄙人学而时习之。受益也
周礼说文皆是错的 都是后人附会臆想的解释
京字在象形文中就是个干栏式的高脚房
贝勒爷说得不错,可也未必就取的是这个字最本始的字义啊!
宋代词坛领袖叫晏殊,殊的本义是死,以死为名,自然讲不通,那就只能是“殊异”。
所以称政治中心为京,取的是这个字较早出现的一种衍生字义,我想也是有可能的。
象形造字时的模样难道不清楚表明了它的本意就是一座大房子吗?
至于以后引申出来其他字义 那就从象形文上看不出来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4:39 , Processed in 0.134478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