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15|回复: 21

这是蜈蚣吗?[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13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题:

这是蜈蚣吗?

这是蜈蚣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13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马陆,不是蜈蚣
发表于 2010-3-13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长城时在山上经常见,很多~~~~
发表于 2010-3-13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路,上次听树人兄讲解过。还亲自摸了~~据说好像有一定毒性。
发表于 2010-3-13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西山好像净这玩艺儿。
发表于 2010-3-14 0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一般的蜈蚣

. \. J. }( [2 N* @9 h- [2 _


宠物篇

/ B1 }- _9 Y. C- d7 @


我们来介绍大家最为关注的世界十大巨人蜈蚣。  请注意下面的多足纲都是主动进攻型,没工具我在野外也不敢上手,所以慎之慎之

r a' `% W: o7 a! J


  xx cm up=比该尺寸稍大 
  以下尺寸均为野生环境下成熟个体的体型,非人工饲养环境。并且本文所列部分蜈蚣品种为同一种的地区性亚种,涉及到的分类学资料亦非十分准确,相关资料请对比多方资料后自行归纳总结。 

( \9 B0 P( U2 X p' f6 i/ v E6 p

 

3 M2 E- p+ J* ^1 G9 o$ ?

/ l' M! m/ S+ f+ b+ T

1、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少棘蜈蚣/中国红头蜈蚣) 
  身长12-20cm 
  黄脚型:

4 X! k# V0 L- v0 d4 X; v

 

v5 J3 B( f% Z9 P0 ?


2 A    红脚型


# l/ n3 q3 _& P3 @) h4 Q7 }

2 B 2C subspinipes subspinipes “chinese red dragon” (中国红巨龙蜈蚣) 
  身长14-20cm

. t; `! Z% I% k0 F" \8 g$ J' n

中国南部亚热带、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蜈蚣品种,因为全身深红色,蜈蚣在古籍中又名“天龙”,加之体型壮硕,故名“红巨龙”,颇有中国特色。部分靠近大陆的热带岛屿上的个体可以达到20cm



3 Scolopendra heros (北美巨人蜈蚣)  身长18-20cm
4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dehaani (哈氏蜈蚣) 
身长16-20cm up 
  普通个体:
所罗门群岛个体: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蜈蚣品种,因为分布地区较Scolopendra subspinipes“chinese red dragon”更靠近热带,所以体型也更大一点。所罗门群岛地区的个体身长可超过20cm。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ssp.(马来西亚巨人蜈蚣) 
  身长18-20cm up 
  分布在马来西亚的Scolopendra subspinipe的地区性亚种之一。 
  北美洲最大品种,不仅体型比较巨大,而且性情凶猛“凶恶万千”,加上观赏性较高,是爱好者中人气很高的品种。

5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Vietnam" (越南巨人蜈蚣) 
  身长18-25cm
亚洲最大的蜈蚣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越南境内。


6  Scolopendra sp.cf.crudelis (波多黎各巨人蜈蚣) 
  身长20-25cm
分布在加勒比海波多黎各、海地等国家及地区的品种。 
  相关品种:Scolopendra sp. cf. alternans "haitaian giant" (海地巨人蜈蚣)

  
发表于 2010-3-14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8 K7 j' q0 p5 F3 \2 D5 R9 R# g" w给谁一口,不死即伤。
) f, q2 {8 }& D; x5 y9 }6 v: L) m吓人。
发表于 2010-3-14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X2 E8 r: a/ C

多足纲 唇足类(蜈蚣、蚰蜒)
蚰蜒!(yóuyan)

; a& f0 L w5 ?9 j

蚰蜓古称“草鞋虫”。属于多足纲,蚰蜒科。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  

3 z5 Y/ H3 \+ _& ]3 k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北方人叫它“钱串子”,
15对步足(第一对已经特化为颚状并具毒腺)一根不少~~

8 |* q7 H( A5 O' ^. f3 T! t

 


发表于 2010-3-14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3-14 0:19:00的发言:
看着起鸡皮疙瘩
2 W5 ^( o2 @* H5 u1 U

  我明白你的心情,至少以后在北京郊区看到它有点基本知识心里会踏实些,就算是个初极了解吧,勿怪呀

发表于 2010-3-14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亚纲 Symphyla 系节肢动物门大腭亚门的一纲。因兼具唇足亚纲、倍足亚纲和昆虫纲等的特征而得此名。为体长数毫米的白色小动物,栖于枯叶和石头下等阴湿处。外骨骼角质层不含钙,故体软。形略似蜈蚣,由头部及与其相连的几乎同样的15个体节构成。头部具由许多小节构成的丝状触角1对,眼极小。在最后的体节上有尾叉样的1对突起,其顶端有纺织腺的开口。具1对多分枝状的气管,其气门位于头部的下面,近触角的基部。生殖孔不成对,仅1个,位于躯干部第三体节的腹面,第四步足的前方。
长0.5~1毫米。躯干部由11个体节和1个尾节组成。少数原始种类具有11(12)个背板和11对步足,多数普通种类只有6个背板和9对步足。


/ ^8 b- ?" [7 J1 W3 n P8 v


少足纲/蠋纲(Pauropoda)
  节肢动物门单枝动物亚门的一纲。全世界记载370多种。体形狭长或椭圆形,背腹稍扁平,呈白色或黄色。成体体长0.5~1毫米。躯干部由11个体节和1个尾节组成。少数原始种类具有11(12)个背板和11对步足,多数普通种类只有6个背板和9对步足。
  蠋纲类吃腐败的植物、动物,但多数以霉菌的菌丝为食。蠋纲类的卵富含卵黄。陆上几乎各处都有蠋纲类的分布。只存在于潮湿的环境中。

$ Y* D5 X* \! x: ^+ l

 

发表于 2010-3-14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起鸡皮疙瘩
发表于 2010-3-14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滚山球马陆这个比较可爱些……至少不会那么长,这个缩起来只有黄豆大,很有趣

. @ c4 `6 c$ h- D5 q/ S

 


    还有一个可能也是马陆的品种,北京常见,可我不知道具体种属名
发表于 2010-3-14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9 n2 P1 ]$ m0 [5 }: F* X9 w! f1 x


马陆(maln)(Prospirobolus)无脊椎动物,多足纲,倍足亚纲,山蛩虫科。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躯干部能区分出短的胸部前4节和长的腹部。体长圆而稍扁,由25~100多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头部有触角1对,大腭1对,小腭1对。眼为聚眼。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我国各地多有分布。 

; f: J* t! K& t. L @) Z6 |7 V/ x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也吃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对大型土壤动物的饲养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 ,但对马陆所作的研究在国内尚束见到;通过对马陆的生态分布鼓摄食量等的研究,探讨并揭示r该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过程中的功能.
 
 
繁殖方式 卵生。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 G T- w; G* r. O9 v

马陆个体数量,水平分布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垂直分布由表层向下锐减.年变化夏束最多. 

& n# t1 P1 I/ x( G6 P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虫只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十五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的多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

. {) _4 F* A% d, ?

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
  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 X; N% V8 P5 t7 \3 o+ P& ~

千足虫不咬人,但触摸摆弄它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严重的可致明显的红斑,疱疹和坏死。皮肤中千足虫的毒性分泌物应该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但一定不要用酒精。若皮肤发生反应,局部可敷以皮质类固醇。眼部受伤者需立即淋洗,并应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软膏。

5 [3 g5 W3 _2 |6 Q. J

 

发表于 2010-3-13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D+ j# Q3 [+ ?2 K0 U


    首先冰豆汁好友说得很对,它的正式名称就叫马陆,关于多足纲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章篇,我大学无脊椎动物学已经扔了很久的东西,我如果讲得有偏差,还希望动物节肢动物方面的专业好友指出,可别被我误导了谢谢,请大家见笑了!
说道马陆,我先说说节肢动物门,早年动物的研究先行者发现这一类的动物分成很有规律的一节一节的,而且很多已经能在陆地繁衍了,就认为它们比没体节的什么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型动物,纽型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要高等的多

2 ?7 P. v, K8 ] V8 m/ X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5 B' \6 k- a9 s8 N1 `; m* s( h

  本门动物可分为3个亚门7个纲,其中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的种类多,分布广,某些种类可供药用。其余的三叶虫纲、肢口纲和原气管纲多为海产,

% O* |0 F/ S M) j8 f1 {

  这里我们只谈谈多足纲Myriopoda

8 T# }7 |, V2 p/ W8 a4 O9 i+ _

    当然有些人对这些东西很是反感,这点我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就像本版初建是我说的,生物不管是什么种类,如果你钻进去都会发现它很有趣的一面,而且越学越深不知道的漂亮种类越有趣!植物动物都是如此。
  多足纲已知有1万零5百种,包括蜈蚣、马陆等陆生节肢动物。身体延长呈扁平形或圆筒形,体表覆有较厚的角质层,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头部有触角1对,单眼若干对,无真正的复眼。口器由1对大颚、1对或2对小颚组成,大颚无须,小颚有须。躯干部无胸部和腹部之分,由10~100多个同样的体节构成。每1体节通常有足1对,有时2个体节合成1个体节,这时每节就有足2对。足又分数节,末端有钩爪。气孔开口于体侧与体内的气管系统相通。多足类都是雌雄异体,生殖腺通常左右2个,有时合成1个,但输出管常有2条,分别开口于生殖孔,生殖孔开口在体前端或后端。生殖孔开口的位置在分类上很重要,把生殖孔口在体前端的称为前生殖类,在后端的称后生殖类。发育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两类,幼虫的体节数少,只有3对足,排泄器官为马氏管和下唇腺。本纲仅有下列各目有药用种类。

4 r/ `% K2 W* l5 t

多足动物亚门属于动物界(Faun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多足动物亚门(Myriapoda) 
  下属分类:唇足纲(Chilopoda)倍足纲(Diolopoda)综合纲(Symphyla)少足纲(Pauropoda) 
  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两部分,躯干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体节有1-2对步足。 
  多足动物亚门分类 
  倍足纲(Diolopoda):通称马陆(Millipedes),又称“千足虫”,因几乎所有的体节都有2对步足,故将这一类群称倍足类。倍足纲分为15目、135科、1800属,约11000种。 
  少足纲(Pauropoda):身体通常很小,在0.5—2mm之间,与倍足类组成二腭类。身体由11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覆盖着6个背板,步足9对。少足纲分为2目、5科、30属,约550种。 
  综合纲(Symphyla):一般体长2-8mm,全身乳白色,外型与蜈蚣类似。躯干部有12对步足。综合纲分为1目、2科、13属,约200种。 
  唇足纲(Chilopoda):通称蜈蚣、百足虫,广义上的蜈蚣即指唇足纲。身体角质化程度低,每一体节具一对步足,体长多在10-300mm之间,最大个体可超过400mm。一对巨大的腭足是强有力的捕食工具,唇足纲因此得名,腭足实际是第一躯干节的附肢。唇足纲分为5目、21科、325属,约3200种。 
  唇足纲简介 
  唇足纲分为整形亚纲(Epimorpha)和改形亚纲(Anamorpha)。 
  共包括5个现存目: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蜈蚣目(Scolopendromopha)、石蜈蚣目(Lithobiomorpha)、杯蜈蚣目(Craterostigmomorpha 澳大利亚的塔斯玛尼亚岛和新西兰的南部岛屿特有)、蚰蜒目(Scutigeromopha)分为5目、21科、325属,约3200种。1个已灭绝目:德文蜈蚣目(Devonobiomorpha),发现于美国纽约州Gilboa的泥盆纪中期地层中的已灭绝化石目。 
  整形亚纲(Epimorpha):卵孵育,幼体与成体体节数相同。 
  下属分类: 
  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体细长,具30—170对足,无眼。 
  蜈蚣目(Scolopendromorpha):具21—23对足,有眼或无眼。 
  改形亚纲(Anamorpha):卵不孵育,幼体仅有成体的部分体节,成体均为15对足。 
  下属分类: 
  石蜈蚣目(Lithobiomorpha):气孔成对在体侧。 
  蚰蜒目(Scutigeromorpha):足及触角特长,气孔不成对,开口在背板的背中线上 
。 

7 R* Z$ Z ]3 [6 }' D" v( d


      
   多足纲形态适应性:
    ①多体节与多对附肢利于多足纲动物在土壤、石缝中穿行,且行动相对缓慢;
    ②坚硬的大颚利于咀嚼有机腐殖质和撕裂食物;
    ③臭腺和背板颜色鲜艳是一种主动防御方式。

6 b0 @# Z! s9 e* A3 W/ a" H


    多足类大都具有毒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树人!学习了!十一楼的我俗称它“钱串子”。
发表于 2010-3-14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其实这个未知种(蜈蚣???)都是很小的,像一图我在土里翻出来还没6-7厘米长,只有两毫米宽

     未知种2蜈蚣???
发表于 2010-3-14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Scolopendra gigantea robusta (亚马逊巨人蜈蚣) 
  身长25-30cm
分布地: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 
  体色一般为红色,至于黑色个体,一种说法是个体差异导致的颜色改变,另一个说法是黑色个体实际就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因为最有说服力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的一张照片中的个体长达44cm,远远超过亚马逊巨人蜈蚣的平均体长。


8 Scolopendra gigantea(秘鲁巨人蜈蚣) 
  身长30cm up 最大41-42cm 
  黄脚型

9 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身长30-40cm 最大44-46cm 
  分布地:加拉帕格斯群岛中的圣克鲁斯岛、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秘鲁南部、库克群岛。 

10  体色纯黑的巨人,蜈蚣中的霸王。更有未确定报道曾经捕捉到62cm的个体

2 S9 e$ U, j' d) `

    如果我妈生前见到其中之一准要说,天呀这东东吃啥补得都要成精了!!!!

发表于 2010-3-14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客气了!
发表于 2010-3-14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恶心啊
发表于 2010-3-14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拿这个当宠物养  我以为我养石龙子什么的就已经很邪门了
发表于 2010-3-15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还是吓到大家了,不过开个玩笑,假设您现在在古代的3000万(三亿)年前,您会有何感想?(三叠纪)动植物是大约那场横扫了95%生物的大绝灭中的幸存者,这时产生了和人高度相仿的巨型马陆(有化石标本证明)两米多长的古蜻蜓,时代背景原因是三叠纪开始时,二叠纪末的大绝灭留下一个空空的世界,在动物种群中仅有很少的受偏爱的成功幸存者。过了数百万年地球生命才真正得到复苏。无脊椎动物首先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许多古老的类群,例如蜘蛛、蝎子、马陆和蜈蚣,度过了大绝灭,在三叠纪开始时又兴旺起来。虽然昆虫的许多目被淘汰了,但当复苏开始时,许多新的物种取代了老的,包括蚱蜢、臭虫、竹节虫和原始的甲虫。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昆虫一直上演着成功的故事,其多样性逐渐增加,再未受到其他全球性绝灭的影响。 


 古马陆Arthropleura
  在德国东部耶那城(Jena)附近所出土的部分化石,是曾生活在三亿年前,状似蜈蚣的生物。估计它有二点三公尺之长及五十公分宽,该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节肢动物。
  根据德国古生物学家史奈德(Jorg Schneider of Freiberg University)的说法,这次出土的化石,应该是节胸属(Arthropleura)的一种特大生物。虽然目前尚未命名,但依其同属生物的长宽比例,就能推论出它的大小。
  现代尚存的最大节肢类生物,是海洋的蜘蛛蟹(Spider Crab)。虽然其腿长可达一点五公尺,但身体直径只有五十公分左右,所以其总体积仍远不如耶那城发现的化石生物。
  史奈德依据化石所处环境,推断它住在河海交界的盐沼泽内,或许以两栖类及小无脊椎动物为食物。
  至于它为何灭绝,我们当然不
发表于 2010-3-15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这样估计只有它妈喜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8 22:12 , Processed in 1.2124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