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42|回复: 19

[原创]胡同里的梨园故居[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13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胡同里的梨园故居

[原创]胡同里的梨园故居
俞菊笙先生故居(摄于百顺胡同40号)

! W5 T; m n9 G& Z! A

俞菊笙(1838-1914)京剧武生演员,原名光耀,学名玉生,号润仙,祖籍苏州,生于北京。幼拜张二奎为师,后因身材魁伟,气度猛武而改习武生。出科后,曾主持春台班多年,以武生挑班唱大轴,是自俞创始。其子俞振庭继承家学,亦工武生,其弟子杨小楼、尚和玉继承和发展了俞派武生。

! t( S+ J+ T) ^' ]2 S

 

- _& [; a- L" I" c, ?0 g% G

[原创]胡同里的梨园故居

[原创]胡同里的梨园故居

) L3 v, U) S# b6 X7 Q9 F6 k8 M& m

陈德霖先生故居(摄于百顺胡同55号)
陈德霖(1862~1930),京剧旦角演员,工青衣。名鋆璋,字麓耕,号瘦云,原籍山东黄县,后入旗籍,顺天宛平人,由于其对青衣艺术发展的杰出贡献,被世人称为“青衣泰斗”。

$ S4 [4 k' Z( |2 {, t3 \& L- g

陈德霖是清代光绪以来青衣演员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特色在于继承老派青衣演唱的传统,偏于阳刚一路,而在唱法上较前人略有变化,是近代青衣重要流派,世称“陈派”。陈德霖热心教育事业,一生收徒甚众,桃李满天下,所以也有"老夫子"的称号。王瑶卿、梅兰芳、王惠芳、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并称为六大弟子。

3 Q3 ~: y5 Q% M- }7 |

 

; |' ^; K6 l: h/ k0 P, Q

[原创]胡同里的梨园故居

[原创]胡同里的梨园故居

& I: B1 l8 L1 N3 X

高庆奎先生故居(摄于保安寺街15号)
高庆奎(1890-1942),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原名镇山,字俊峰,号子君,祖籍山西榆次。
高庆奎先生嗓音甜脆宽亮,高亢激越,初宗谭派,又吸收孙菊仙、刘鸿声的演唱特点,并借鉴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之唱法,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高派”。高先生与马连良、余叔岩、言菊朋并称为四大须生。三十年代中期因败嗓退出舞台,后在中华戏曲学校任教,1942年去世。弟子有李和曾、李盛藻等。

7 f O6 Q7 p* y! x

高庆奎先生的代表剧目有《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斩马谡》、《碰碑》、《胭粉计》、《赠绨袍》、《浔阳楼》、《七擒孟获》、《信陵君》、《史可法》、《哭秦廷》、《铡判官》、《掘地见母》、《钓金龟》、《独木关》等,在各大唱片公司灌制有多张唱片传世。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万春先生故居(摄于北大吉巷22号)

1 Z9 n* e" c K( ~ m


李氏故居的戗檐砖雕“菊有黄华”,题款“吟香馆”。

; n7 X5 h; a8 W& ?& } [

 

* b/ u7 A1 H6 x7 [1 Q5 R& X

李万春(1911-1985),男,京剧武生演员,河北雄县人,满族。

" c5 t+ G1 _1 F

幼年从父亲李永利学习武功,7岁登台演出,1922年在斌庆社搭班,首场演出与蓝月春合作《战马超》,一举成名,被誉为“童伶奇才”。后曾随梅兰芳赴沪演出《林冲夜奔》、《冀州城》、《长坂坡》等戏得到好评。1932年自组永春社,在京、津、沪一带演出。曾拜丁永利为师,并私淑杨小楼。1933年在北京创办鸣春社科班,培养了鸣、春两科学生近300人。20世纪40年代组班鸣春社,编演了一些新戏,如《田七郎》、《十八罗汉斗悟空》等。

" C. z( x1 u. S- E

李万春先生演长靠、短打、箭衣戏、猴戏、关羽戏均见功力。嗓音清亮,念白清晰有力,身段边式漂亮,善于武戏文唱,武打有创新。常演剧目有《武松打虎》、《火并王伦》、《闹天宫》、《九江口》、《夜奔》、《长坂坡》、《恶虎村》、《十八罗汉斗悟空》等。

, s4 m/ v/ m, a7 @. y

 

: `8 v+ {, m& b

9 @2 L. m8 Y$ k$ Y' h+ s

杨宝森先生故居(摄于红线胡同17号)

7 S+ J ?# w7 x- p7 ^+ t/ n3 D

杨宝森(1909-1958),男,京剧老生演员,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

) b; b+ O V# k. Q5 O7 {" ?

杨宝森自幼喜爱京剧老生行当,幼年师事裘桂仙开蒙学戏,后拜鲍吉祥学习老生,宗余派。他10岁左右便“带艺搭班”,长期在俞振庭的斌庆社求艺并演出。
杨宝森在童年时期嗓音明亮,12、13岁时专攻余派,16岁时演出《打渔杀家》,效果很好。他还在《上天台》中饰演过刘秀,《断密涧》中饰演过王伯党。在《珠帘寨》“收威”中的起霸,功架一丝不苟。在此时期,他所演的《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卖马》、《碰碑》、《汾河湾》等剧,均获得很好声誉,有“小余叔岩”之称。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坚持练功、练琴,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许多指点,他曾向名票、余派研究家张伯驹先生问艺,也曾向王凤卿、王瑶卿求教,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其健康得到恢复而重登舞台时,他在唱、念及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长进。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并结合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出一种崭新的唱法,自成一家,成为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后四大须生”。1939年,他曾组织宝兴社挑班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其艺术造诣日臻完美,杨派艺术渐渐流行。

- M/ \: W- R9 l Q

建国后,杨宝森曾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其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

4 D7 F) Z( @3 ~# H/ ]7 a


 

发表于 2010-3-13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地方,就是红线胡同在哪不太清楚,您指教一下。

2 R# f3 G4 S8 N4 c& N8 I

这很珍贵,我还得再去一趟,重新感受!

; l1 Q6 r9 a* t/ t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线胡同是南北走向,在虎坊桥路口往西,南口在两广路路北,属于宣武的椿树地区。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裘盛戎先生故居(摄于棉花上七条1号)

' F& k5 p+ Z0 r5 v; v

裘盛戎(1915.8.25--1971.10.5)

6 x$ ~& F# V( s% o

本名振芳,1915年出生于北京。自幼随父裘桂仙学艺,1927年起又入富连成科班坐科七年,受业于萧长华、王连平、孙盛文。他以铜锤为主,兼学架子、武花。1943年出科后辗转南北,一直活跃在各地舞台上,曾为杨小楼、梅、尚、程、荀等京剧大师配戏,并与众多名家同台演出过,特别是1934年以后,他为金少山先生配演二路花脸,曾在上海合演《白良关》、《真假李逵》、《双包案》等花脸“对儿戏”,在同台的实践中,他全面学习了金派艺术。
裘盛戎的唱腔除了具备净行的雄浑豪放外,还揉进了老生和青衣的低回婉转,综合地利用鼻腔、胸腔、头腔共鸣,创造出一种韵味淳厚,含蓄细腻的新唱腔,他还吸收了郝寿臣和侯喜瑞的表演技巧,把唱和做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铜锤和架子花融为一体的风格,打破了金派三十年来一统天下的格局,为净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建国后,裘盛戎与谭富英合作领衔北京市京剧二团,不断加工《草桥关》、《白良关》、《盗御马》等传统剧目。五十年代中叶起,裘盛戎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赵燕侠长期合作,参加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排演和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他在《秦香莲》、《赤桑镇》、《探阴山》、《赵氏孤儿》、《壮别》、《舍命全交》、《官渡之战》、《海瑞罢官》以及近代剧《林则徐》、现代剧《杜鹃山》、《南方来信》、《雪花飘》等戏里均有突出的新创造,使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日趋完美,成为一个艺术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新颖,剧目丰富,传人众多的艺术流派——“裘派”。

5 d! {6 y% J2 p4 c: w

 

* S& }5 k5 b* d/ G


沈富贵先生故居(摄于棉花下六条5号)

$ Z3 T0 k* w |+ t+ ~

沈富贵(1903-1954),男,京剧武生演员。字玉堂,号秋云,北京人。
幼从周瑞琪习花脸。7岁入富连成科班,开蒙从教授王喜秀、蔡荣贵研习老生,学习《卖马》、《九更天》、《打渔杀家》等剧,从教授蔡荣春学《凤鸣关》、《截江夺斗》等戏。后因嗓音不适于老生,遂改习黄(月山)派武生,亦兼演武老生。从董凤岩学《武文华》及《八大拿》之黄天霸,从侯喜瑞学《恶虎村》、《殷家堡》、《八蜡庙》,从萧长华学《冀州城》、《诈历城》、《庐州城》,从赵春瑞学《反五关》、《精忠传》、《大悲楼》、《飞叉阵》、《剑峰山》、《赵家楼》等,武功深厚,能戏极多。
沈富贵曾被尚小云先生聘请为荣春社科班的总教习,嗓败后以授艺为主,曾于富连成社、荣春社、中国戏曲学校执教。1954年因脑溢血突发,病故于北京棉花下六条5号寓所。

发表于 2010-3-13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奚啸伯家好像已经葬身危改开发了
发表于 2010-3-13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辛苦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盛兰先生故居(摄于棉花下五条7号)

) p( v4 e: ?* i6 a6 f

 

5 F1 s9 {" ^. v" g: ~

叶盛兰(1914-1978),原名端章,字之如,祖籍安徽省太湖县,生于北京。九岁奉父命,辍学从艺,入富连成社,排入第四科,小"盛"字。初习旦角,由张彩林开蒙。因英武有余,柔媚不足,改工小生。学习《辕门射戟》、《罗成叫关》、《奇双会》、《借赵云》、《八大锤》、《黄鹤楼》、《群英会》等戏。1930年满科后,拜程继先为师以求深造,《打侄上坟》、《玉堂春》、《临江会》等戏均得乃师真传。1931年秋,应马连良之邀,正式搭入扶风社,为马连良配演《四进士》、《十老安刘》、《清官册》、《苏武牧羊》等剧,并合作演出《群英会》、《八大锤》等。叶盛兰在与马连良合作中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个人所长。他同时先后与筱翠花、章遏云、华慧麟、言慧珠、吴素秋、李玉茹、张君秋等合演《红梅阁》、《独占花魁》、《得意缘》、《虹霓关》、《游园惊梦》等戏。1941年叶曾一度以旦角领班。1945年夏,叶盛兰成立育华社,开创了京剧小生挑班的先例,先后演出了全部《周瑜》,全部《吕奉先》,全部《罗成》,全部《十三太保》。他的雉尾生、武小生戏更取得突出成就,有"活周瑜"、"活吕布"之誉。

* i' T* W- Q* u" C' ^

叶盛兰的嗓音宽厚圆润,气度大方,扮像英俊,表演细腻,他的行腔刚劲遒健,华丽婉转,演唱情真意切、惟妙惟肖。准确的把握舞台的节奏和分寸感,使表演的层次清晰,寓神情之真于声色之美,是叶盛兰表演艺术的主要特点。

- L! w6 \( p1 h" I

叶盛兰1951年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1955年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与杜近芳、张云溪、张春华、李少春、袁世海等长期合作,并于1957年参加了影片《群英会》的拍摄。叶派传人有:马荣利、李元瑞、茹绍荃、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张学济、李继增及其子叶少兰等。

+ ?% \$ o5 F1 Y5 ^


荀慧生先生故居(摄于山西街甲13号)

! F3 S/ Z$ @- w4 V& B+ x

+ o- N, G9 N0 h7 U7 h

荀慧生故居里种植的枣树

$ `5 U3 u6 h1 I/ K

 

' O" c$ L0 V: E6 B5 J- j& P/ s

荀慧生(1900—1968),艺名白牡丹,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从侯俊山学花旦。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融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
荀派唱腔特点: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溶入京剧的演唱之中,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嗓音甜媚,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于用小颤音、半音和华丽的装饰音,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致。
荀派代表剧目丰富,传统戏有《金玉奴》、《花田错》、《英杰烈》、《游龙戏凤》、《儿女英雄传》等。其新排剧目的数量之多为四大名旦之首,有《钗头凤》、《荆钗记》、《柳如是》、《美人一丈青》、《绣襦记》、《霍小玉》、《香罗带》、《还珠吟》、《杜十娘》、《红娘》等。
荀派传人极多,主要传人有毛世来、许翰英、李玉茹、吴素秋、童芷苓、赵燕侠、张正芳、曲素英、刘长瑜、孙毓敏、宋长荣等。


发表于 2010-3-1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详细,丰富。猪哥,杨宝森故居在宣武区骡马市大街路北红线胡同路西。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长华先生故居(摄于西草厂街88号)

/ l5 k' N) L; s7 K) p, Z, O6 ]

 

$ A% q/ r( O" }4 A# f: D3 X7 n2 h

萧长华(1878—1967),号和庄,祖籍江西省新建县,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
萧长华先生出身梨园世家。11岁拜剧坛名宿徐文波为师,12岁出台演娃娃生。15岁后专攻丑行,18岁又拜名丑宋万泰为师,后又成为鼎鼎大名的苏丑杨三的“关门弟子”。中年后长期与梅兰芳合作,并曾与马连良、金少山等名家同台,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饮誉大江南北,倍受推尊,与慈瑞泉、郭春山并称“丑行三大士”。擅长的剧目有《群英会》、《审头刺汤》、《卖马》、《天雷报》等。所饰《群英会》中的蒋干、《连升店》中的店家、《法门寺》中的贾桂等,均具特色,有“活蒋干”之誉。

. F, e6 y% i% C: Q, b2 e

萧长华先生桃李满天下,民国时期,在北京著名的富连成科班任总教习达40余年,教出的学生和排出的剧目数以百计。1949年建国后,历任中国戏曲学校名誉教授、副校长、校长等职,并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萧长华戏曲谈丛》、《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等。

( y: a9 _2 r; y5 _2 C

 

0 V; N9 J7 m: a) r! z0 B


茹莱卿先生故居(摄于响鼓胡同2号)

/ p% v! J/ C2 a2 e9 d

 

z( @. q% z1 ^, P8 a

茹莱卿(1864-1923),京剧武生、琴师。原名来青,生于北京。
茹莱卿幼年常随其父出入戏园,对京剧产生浓厚情趣。后经人介绍,拜在 “荣春堂”杨隆寿门下,易名茹莱卿。
杨隆寿当年仅收了三名弟子,即张洪林、茹莱卿、董凤岩,此三人后来都成为与俞菊笙同期的著名武生。待杨隆寿办“小荣椿”科班时,此三人已能授艺,教师还有姚增禄、范福泰等。杨小楼、程继先等在科内均得茹教益。程继先、金仲仁之《雅观楼》均得自茹莱卿。据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书中讲,梅的武工和把子功即茹莱卿所授。《木兰从军》就是茹莱卿根据《乾元山》哪吒的演技,为花木兰设计了优美的身段。《穆柯寨》亦得自茹之指点。马连良幼入富连成,初习武小生,从茹莱卿学《探庄》(石秀)、《淮安府》(贺仁杰)、《小天宫》(造化仙)等,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武工基础。
茹莱卿40岁后,拜梅雨田为师,改习胡琴,后专为梅兰芳操琴。1919年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琴师即为茹莱卿,时年55岁。直至1922年梅赴港演出时,茹因病未能同行,琴师才易他人。茹氏虽弃武生改琴师,但因其功底深厚,曾在梅兰芳祖母寿辰的堂会戏上,于织云公所演出《蜈蚣岭》,时年已近花甲,身手依然娇矫健,在场之人无不称赞。
1923年5月16日,茹莱卿先生病故于响鼓庙2号寓所,享年60岁。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10-3-13 10:13:00的发言:
   多谢楼主分享,辛苦啦!
$ ^. x2 `2 N8 B8 S; w

谢谢您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积雨误樵在2010-3-13 10:13:00的发言:
奚啸伯家好像已经葬身危改开发了
4 J/ v% y3 ]4 p; C G. Y6 c; c- x

余叔岩、尚小云、张君秋的故居在椿树和大吉危改的时候也已经拆除了,现存的还有程砚秋先生故居在西四北三条,梅兰芳先生故居在红星胡同。

发表于 2010-3-13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资料!

发表于 2010-3-13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城有着很多梨园名伶故居。感谢楼主辛苦的记录和关注。希望再接再厉。

发表于 2010-3-15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民居了
发表于 2010-3-15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谢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欣赏一番!!
发表于 2010-3-16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内容翔实,资料珍贵。
发表于 2010-3-16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丰富,谢谢分享!上一张西四北3条程砚秋故居的...
发表于 2010-3-17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7 17:50 , Processed in 1.20864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