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5269|回复: 3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5 U8 i8 F- n

 

* N" x4 J; e+ ^2 `! d, ~/ B+ s

民国初期之袁世凯墓园(安阳):

5 }+ S, B6 |& O% |8 m7 T* ^/ ]

 

! K, ^1 C+ O; D% C7 v! S$ V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 d4 a3 U* i( \0 a5 B) k; p) D

 

' A( ?$ k. P0 z9 [

民国初期之孙中山墓园(南京):

0 V# j! x# v; q3 o7 x6 W2 X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 }& H% u9 O5 n' m

 

& y3 F @) _% ?4 V% A

民国初期之张作霖墓园(抚顺空墓):

) F9 F1 M& Z3 z+ {) Q7 s* t4 W5 u8 N' ^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民初三座名人墓的称谓

- k% ~; P7 ?2 R( f8 \6 T

 

% Z3 W" d Y8 {# C1 p- q

 

0 a8 S1 Q: }9 s9 H: M

请教民初这三座名人墓园的正式称谓。

. M5 i9 X1 D; u6 N" x

 

# s+ l1 p" G/ q; [7 u( A

另附一文:

, @ l0 _% a% ?( Q) j& l

 

0 ~/ L. a1 C( Z. q

[转贴]

@! R- R6 r) F7 X/ c

 

( A& t1 }; B# d' L

访孙中山纪念堂,为什么是“谒陵”?
推荐本文 
--------------------------------------------------------------------------------

" a, s6 j' d1 K. B+ A) T& B

□ 陶 杰

5 A1 T& G5 m7 u6 o

  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来南京故都的中山陵献花圈,无论国共两党,发布消息,都叫做“谒中山陵”。
  孙中山逝世几近100年。中山陵已成为国人脑海中的一大景点,“谒中山陵”却折射了现代中国人政治心理的一个盲点。
  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受的是西方教育,信奉的是脱胎自美国华盛顿宪法精神的民族、民主、民权的三民主义。孙中山首创亚洲最古老的共和政体,既是共和,那么这位“国父”的坟墓岂会被尊崇他的国人定为“陵”?
  “陵”是皇帝之墓,中国的大人物死了,坟墓的名称也分为三系。孔子与关羽,是中国儒家一文一武的两大守护神,只有孔子与关羽死后,坟墓才够资格称为“林”。忠臣猛将,功在邦国,如岳飞,死后的一座土丘,也不过叫“岳坟”而已。孙中山死后,坟墓建成纪念堂,却被供奉成“陵”这一级帝皇的身后待遇。造访孙堂,像叩见皇帝一样,尊为“谒陵”,那么孙总理推翻2000年帝制,建立共和,所为何来,岂不白忙了一遭?
  因为中国人的潜意识之间,不论“共和”也好,“民主”也罢,根深蒂固,还是需要一个皇帝。孙中山没想到自己领导革命,结束帝祚,中国人还是把他当开国老皇帝办。还是袁世凯这一点看得清,干脆复辟称帝,年号洪宪,什么国会、共和、五权分立,袁世凯知道,这一切通通是废话。“袁世凯有当皇帝的野心”,中国人的历史课本都这样说,并以此把老袁定为坏蛋。中国人既奉孙大炮为皇帝,袁大头也想当当,又有何不可?
  访孙中山纪念堂,至今还叫“谒中山陵”,折射了中国人政治心理阳光照射不到的一片阴暗面。孙中山虽然领导革命,对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学研习不足,他的错误是一步登天:推翻帝制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制度,为中国设计了一套共和制。当时了解孙中山的人,许多都看出了孙中山是政治外行。中国是一个小农社会,人民的教育素质低,民间迷信神祗的香火犹盛,讲述什么“德先生”和西方议会民主,一直只是知识分子学术小圈子的沙龙喧嚣。在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在游历英美和欧洲之后,即主张引进君主立宪,梁启超却反对,认为既然是“革命”,不妨彻底,该效法美国和法国的共和。
  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看出了问题,她感到不对劲,中国正在循错误的历史方向滑落,赛珍珠在《我的中国世界》里喃喃自语:“孙中山是一个无私的君子,他的品格无可置疑,但他摧毁了他的同胞生之所系的一大秩序,天国是美好的,但真危险啊,万一在走向天国的途中,灵魂失落在地狱里,那怎么办呢?”
  “生之所系的一大秩序”是什么?就是中国这个农民社会对帝皇的膜拜心理。农业经济,丰收和旱饥,都要看“老天爷”的气候脸色,皇帝既是“天子”,则天命可畏,皇帝就是不容质疑的宿命。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尚未深至民族心理的层次,但另一位地理学家亨廷顿就一针见血了:“南方人出于狂热,把共和政体强加在一个国民公德几乎荡然、而极不宜行共和政体的国家。”
  但如果设想,当年孙中山把清室的一套戏台袍甲留下来,把皇帝的权力掏空,爱新觉罗家族和八旗子弟成为类似英国上议院的骨干,中国人的帝皇崇拜,下有一个宣泄表述的渠道,王储大婚,还可以像英国一样,成为促进旅游的国际花边盛事,但皇室却无法滥用权力,让暴君和昏君干的只是祭天、祷地、接国书的体面事宜,委任民选首相,岂不东西合璧,更切合中国国情?
  今日回顾,一切当然太晚。错误的判断、偏执的抉择,学医出身的孙中山,面对痼疾,只知用抗生素的猛药,而于社会科学和文化传统识之未深。中国很快就被军阀割据,中国人民在一场“共和实验”中,挣扎着走向天堂,灵魂却失落在地狱。辛亥革命结束了名义上的帝皇统治,五四运动又要打倒孔家店、废除文言文,但今日吴伯雄“谒中山陵”,却没有人质疑“谒陵”是帝皇和奴民意识的流露,是孔家店与文言文中最封建的部分。吴伯雄一行人在中山陵前合照,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可有想过,他也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
  今天,看见美国人高高兴兴带着孩子,也踏上了梯阶,走进林肯纪念堂参观,林肯的石像也很大,他却不是美利坚一统天下的太祖老皇帝,去林肯纪念堂,英文叫A trip to,也不是什么“谒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开的这个玩笑太大了,“国父”于地下岂能无憾乎?

+ u! B: m+ [" Y. s4 Q; r


 

发表于 2010-2-27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义园那个坛形建筑与元帅林有关系吗?听说是张少帅修的。
发表于 2010-2-27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先生是胸有成竹,而佯装不知。

+ a2 S; [# _2 H6 }" o/ R t2 X8 Y

 

3 A$ S! W, M2 `# w2 \% f

袁林;中山陵;元帅林。

6 x! f4 F* S! k) f" n

 

9 ^( p, o5 A2 m- }

尽管帝制推翻已经将近百年,但国人头脑中的皇权思想仍然会下意识地不时出来作怪,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毕竟开了两千多年的时代快车,想用一脚刹车而求戛然而止是不大可能的,虽然经过一百年,仍然还会有些惯性。前面的路还很长……

发表于 2010-2-28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风云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6 04:11 , Processed in 0.129359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