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98|回复: 43

[讨论]西山大昭山的遗存[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9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上西山拍玉泉山时顺便拍了几张大昭山上的遗存。这地方是禁区,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辖,当地人都说现在老朱退休后在里面颐养天年。原来是铁丝网拦着,现在改成大墙了。

- w. q5 r2 |/ E7 {

 

* C3 m$ f4 h; P

   遗址所在的山叫大昭山,不知是因为遗址才如此称呼还是正相反广遗址叫(X大昭)。

, I6 ]3 p- ?7 l4 b1 G8 d: A" Q, J

 

% }! C9 Q. j& ?; `

   这是在颐和园众香界出拍的:

[讨论]西山大昭山的遗存

[讨论]西山大昭山的遗存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31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吴老及KUMA分享!
发表于 2010-1-30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感觉这几处像模仿“羌碉”关隘,应该是训练键锐营用的

- B0 a5 A0 R" x+ {/ R! `

 

" k* S+ Q) g1 f' N* m2 [

因形制像庙,而称为“昭”;就是蒙语的“庙”

8 D/ Y; h* b" o5 n2 q

 

5 o4 n6 n* |$ V6 L/ [0 G( A# d4 o

来张某昭的老照片

j: O2 |* w: r' I" n: [( @/ z# w& z

 

3 i$ S; `. k& z! q# A- j1 v

 

4 j* V/ r- D w" u$ I, h \/ m/ |

 

/ Y0 j* |6 U7 R H

 


发表于 2010-1-31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30 16:21:00的发言:
, Y" Y+ C' U5 r; [3 }9 r

楼上说得有道理!

]0 X+ g( R; |' n

 

& }2 r$ }* y. |# C

 

$ i s6 `' N" _ C3 x+ U

26楼第一张妙高塔尖对着的莫非是宝藏寺?

& K' B. B( s6 x a( a/ X

图片收藏了,谢谢!

# h/ r1 o8 ^! `" k1 V1 I& g

吴老如果需要高清原版图片,尽可在DUKE网站下载.

% \5 u) q* L: J# S/ r U

http://library.duke.edu/digitalcollections/gamble/search/results?q=duke.collection:gamble+AND+str_dcterms.spatial.Country:China+AND+str_dcterms.spatial.Province:Beijing&fq=str_dcterms.spatial.Place:%22Beijing+(China)%22&rows=32

发表于 2010-1-31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大召
发表于 2010-1-31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小召
发表于 2010-1-29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等待解疑
发表于 2010-1-29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w- |- P* u* B/ j

吴老厉害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统碑不知啥碑,怀疑是植树碑,五十年代末国务院、中直都到西山植树,这地我曾经去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藏寺是否也成了别墅?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9 \; V/ w' R8 H1 z/ j

 

" u. Q% v: A9 ]6 ~3 I0 z


发表于 2010-1-29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遗址的确是藏式建筑,不知道是何时毁掉的。难道当时清廷准备在西山园林周围也来一圈外八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疑似宝藏寺
发表于 2010-1-29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长焦到多少啊,定力很强啊,怎么远居然没有抖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一昭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1-29 8:42:00的发言:
吴老长焦到多少啊,定力很强啊,怎么远居然没有抖动。
6 D! d! H* D# G$ m5 f

您好飞哥,练哑铃还真管事的。

发表于 2010-1-29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每天带着几万块的设备出门,真羡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秋水!
发表于 2010-1-29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9 14:20:00的发言:
. W$ t* R! _# r* c X
QUOTE:
          早上急着出去爬山好像答非所问了,抱歉。我这次用的是80--400的头,有防抖,但一般我是一处景点都拍好几张,回来挑好点的。我确实也为此练哑铃增加臂力,不然我的机器加头都在5斤以上。每次出去我都背近20斤左右的家伙(一般不带脚架),自虐吧,呵呵,到是锻炼了身体。谢谢关注!
, l& t; C9 m9 O: Q; E! l

您再背壶水呢?不更沉了.还是定力棒啊。

# L/ q8 x7 X" E( h$ e% @* y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1-29 8:42:00的发言:
吴老长焦到多少啊,定力很强啊,怎么远居然没有抖动。
# F+ A6 B& x& Y2 j( G
QUOTE:
          早上急着出去爬山好像答非所问了,抱歉。我这次用的是80--400的头,有防抖,但一般我是一处景点都拍好几张,回来挑好点的。我确实也为此练哑铃增加臂力,不然我的机器加头都在5斤以上。每次出去我都背近20斤左右的家伙(一般不带脚架),自虐吧,呵呵,到是锻炼了身体。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浏览!这是卫星截图:


发表于 2010-1-29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颐和吴老”!

3 i3 y( ~6 c: R' Y1 k' ?

遗址保存的还完整。既然重视涉藏文化,就应把这里恢复。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有道理!

5 ]! @5 R% D' G4 x$ g

 

, P) c7 A% x- J8 d" S

 

8 `# M: k7 V# R9 B8 L

26楼第一张妙高塔尖对着的莫非是宝藏寺?

' \# t& @) X) e$ U

图片收藏了,谢谢!

发表于 2010-1-30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30 8:57:00的发言:
! x3 D1 C3 i2 \ s

    我查了一下地图,此处有三座山,我拍的第一张图片位置是“大昭山”,最后一张位置是“三昭山”,大昭山往西偏北是遗光寺山,海拔分别为265、308和264米,三山分别位于海淀和四季青、海淀和西北旺、西北旺和四季青的分界岭。

/ U7 X L7 K) h5 T

    我想说的是“东、西大昭”、“东、西小昭”等建筑遗存是否以“三昭山”“大昭山”命名的呢?

' W+ L& Q1 K: l+ }8 \

    这些建筑遗存的作用是什么,寺庙?训练健锐营?寺庙的话从卫星截图看很不规矩,不太符合寺庙的对称格局。如果训练健锐营用的藏式建筑的装饰窗没必要涂成红色,疑问多多,望大家探讨。

: t7 ]& Z& z, ~5 G: o8 s

 

1 e# \, C, L$ L& d" Y2 X

大昭山是由这几座寺庙而命名的。这些寺庙修建的时间不会早于玉泉山静明园的修建时间。应该是同时或稍后修建的。至于用途,上面已经说过,不是纯粹的寺庙。一是用来充当皇家园林的“借景”或“点景”,抒发皇室对佛教的崇敬心情(实际上三山五园内的景区绝大部分也是跟佛教或道教有关的建筑)。二是用来显示清朝对佛教的尊崇,借以团结各民族。

% ~0 t' l( Q, r$ Z8 L# d

 

( K' z5 Q( j9 X2 X5 ~7 P# I

类似的寺庙在西山一带到处都是,属于皇家园林的飞地。由于不是真正的寺庙,所以一般不对外开放,寺内也没有僧侣,而是由宫内信佛的太监统领管理,以备皇室游幸至此朝拜的时候伺候。而当皇室财力不济,废除大部分园林的时候,这些寺庙也就自然荒废了。

发表于 2010-1-30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1-29 9:04:00的发言:
看遗址的确是藏式建筑,不知道是何时毁掉的。难道当时清廷准备在西山园林周围也来一圈外八庙?
4 Y2 @7 g5 R9 C3 h7 ]" U

用“毁”这个字不太恰当,应该是自然废弃的。

$ h Q9 l' S! R. U! X) h

 

1 M4 }6 d* g( ?# n

乾隆年间在西郊三山五园的内部和周边山区修建了一系列的大小寺庙,有汉式的,也有藏式的,大昭山上的寺庙群就是这时的产物。除此之外还有香山周边和海淀地区的众多寺庙。

+ c' i* f/ Q3 R

 

" J2 X% o/ y# n+ y2 D

这些寺庙除了以前就存在的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规模比较小的“点景”寺庙,由太监管理。其实就是皇家园林借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昭示清朝以佛教立国的姿态(实际上清代对藏传佛教以外的宗教都是严格限制的),团结各个民族。与承德行宫周边的寺庙差不多。

# I! |; _3 r# H% |. i

 

" Z" m3 Z8 K5 T$ V; h' x

这些寺庙依托的是皇家园林。当道光年间下旨撤除三山宫殿陈设、废弃大部分园林的时候。周围的这些“点景”寺庙也都撤走管理太监,任其自然荒废了。

# E* Y$ i" d6 r; {4 S$ _& F

 

; @/ h: s9 a, g' }

到1860年英法联军来到北京之前,园林内的寺庙(如永安寺、大昭庙、大报恩延寿寺、须弥灵境、玉泉山诸寺)还保存较好;而园林外山上的那些寺庙很多都已经倾颓了。

* f0 f) h6 O1 |( E8 B

 

发表于 2010-1-30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式建筑应该就是寺庙,寺庙也不见得一定要对称我觉得尤其是藏式的,布达拉宫就不是对称的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5 08:31 , Processed in 1.1938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