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71|回复: 30

我也来问一张殿宇照和花园照[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8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也问问,两张图,主要想问第一张

* R! C. h' ?9 v+ n9 Q/ Q

 

) B: l* s; q9 ?: Q6 e

清代编钟是存放于太庙,这张放有编钟的大殿看有蟠龙大柱.其外殿的装饰似乎与以前看到慈禧在颐和园的一些照片中的装饰类似.但太庙似乎没有这样的柱子,颐和园也好像没有.所以不太清楚是没有这样的建筑,还是这里是哪里?

. i0 L7 O" C% ]$ k; D: S6 ]

 

% K' y4 h) u; ]+ R0 C) f0 q

第二张实际与第一张的拍摄者为同一人,但我估计线索不多,中间的那棵大树是重要的线索.北京有这样的大树吗?这实际是一座花园,但看似有遗迹存在.

7 ^8 W- b9 F* W9 F% D" a% r

 

2 R2 X, h3 Q/ X6 v( x" y

我也来问一张殿宇照和花园照

我也来问一张殿宇照和花园照

# u" C: S- Q5 w7 k F2 ~4 U( J8 h


我也来问一张殿宇照和花园照

我也来问一张殿宇照和花园照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是后盘上去的,两步台阶+和玺彩画,怀疑是故宫或皇城以里。第二张看着象庙,形制规矩,做法讲究。
发表于 2010-1-28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印象中似乎见过其他角度的照片,回头找找;因殿前匾额处有彩活装饰,应该盘龙也是彩活的一部分;

- o" d( y2 m$ E- w' @) `) S

北京似乎没有立体的盘龙柱。直观感觉像故宫或是中南海的某处殿宇,有重大的祭奠活动,所以把礼器都搬出来了。

& |4 ?5 K2 d3 |0 K

 

! R7 ~- i0 Q4 l" K8 A6 d7 ~

 

$ H- h2 B* b; j7 Z% |8 l

第二张如没记错,原出处标注是五塔寺。

发表于 2010-1-28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角度五塔寺还真是头次见
发表于 2010-1-28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应该是故宫里面的,如果没猜错皇极殿有有可能的。那编钟应该是金的那一套。只有大殿采用。
发表于 2010-1-28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错了,第一张应该就是太和殿。不知是红还是白事。
发表于 2010-1-28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悬灯结彩的乾清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0-1-28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并不是太和殿,雀替的形态不符,而且太和殿没有素面山墙。应是乾清宫。
发表于 2010-1-29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客人)正么说这些铜铸的品级山平常不管风吹下...

等我找个图片看看

% ?# a% T9 f, z

 

发表于 2010-1-29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么说这些铜铸的品级山平常不管风吹下雨都一直放在广场上而不是大典前临时摆放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还是垂帘听政的电影里面,看来那些都是道具了。另外这些品级山平常是怎么固定在地上的?就是靠自身的重量吗?
发表于 2010-1-29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大婚图册的四排品级山

 
发表于 2010-1-29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色的品级山?有一人高?
发表于 2010-1-28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客人,品级山

  1 G5 g* e5 V( k

太和殿广场的石板御道两侧,以前还排列有四行“品级山”,每个约一尺见方,用铜铸成,上有“正一品”、“从一品”以至“正九品”、“从九品”共九品十八级的字样,每行18块,四行总共72块,是典礼时供百官排班列队用的标志。1915年袁世凯图谋称帝时,他的“大典筹备处”曾将这些品级山上的字样改造为当时另定的一套官阶名称。

发表于 2010-1-28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品级山平常就放在广场上还是临时摆放?我想袁世凯称帝时也要用的吧
发表于 2010-1-28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黑龙)第一张,陆老师说的有道理,图片出处标...

既然拍摄时间如此,那就更有趣啦。因为溥仪结婚就是在1922年12月1日,而且12月3日在乾清宫受贺。见于《我的前半生》133页。看来是在过年之前,因此有门神。但是悬灯结彩和陈设乐队,是因为溥仪大婚。

5 x, v) X9 l! C G

我的一个体会,要善于找到切入点,以史为证。要仔细看出建筑物的细节特征,则不难对证。看看《帝京旧影》,有很多细节可以对证。

发表于 2010-1-28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过年、历局、皇历、贺岁、品级山

  ' u% X5 q, G0 f Y) G$ p$ r

到了乾隆年间,因乾隆皇帝的名字叫“弘历”,“历”字须避讳,《时宪历》改称为《时宪书》。历局也改称为《时宪书局》。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第62回中,史湘云在贾宝玉生日宴会上说酒令时,就提到了《时宪书》和书中的一句话,叫做“不宜出行”。

% A6 T; Q: o% S% q; ~

1900年,宣武门内南堂被义和团烧毁。八国联军进京后,用“庚子赔款”重建南堂时,将隔壁的历局也圈入了南堂。

5 `' g8 e( m$ D+ I$ r9 j w

1912年清朝被推翻,民国政权为削除皇权遗迹,将皇宫改称“故宫”,皇城根改称“黄城根”,皇历也改称为“黄历”。编制历书的场所后来也改到了民国首都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

4 T+ `4 E6 h, u# l4 z" j6 J" U

三、清代百官在太和殿给皇帝拜年

5 ?7 }/ r! E$ R" A& g c

太和殿是皇宫最大的宫殿,但是在清朝除了皇帝登极、结婚、命将出征等临时典礼外,每年皇帝登临太和殿的固定日子却只有3天,即过生日那天、冬至祭天的次日和新年接受百官朝贺。

# r |, [5 } q+ j

《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时,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那天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到了辰时(7点),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而不是电视剧说的由太监鸣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就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坐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

3 R' n& P! E8 w# u

四、定位石仍在,品级山失踪

5 U% g$ _1 T* [2 [& l

现在太和殿广场的青砖地面上,还镶嵌有两行呈“八”字形排列的石块,其东侧现存87块,西侧现存84块,每块约1尺见方,两块的间距约1.5米,那就是当年举行典礼时,供仪仗队排列銮驾时使用的定位石,只需每人站定一块石头,行列自然能整齐划一。

发表于 2010-1-28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陆老师说的有道理,图片出处标注时间是1922-12-3

% W0 U. G7 B6 l$ u

 

. L! g. b) g! o# A4 l5 ?5 t8 ]

 

- N8 T* p, c9 q \9 k) T" h5 c0 }; w

 

; K n/ v+ A0 @

第二张,照片名字虽然是白皮松,但是下面有这个标注,不能完全说他准确,

4 Z: v) Q: g2 _

不过可以参考

% Y; ~. }; e+ R1 A1 `& h1 ]$ ^" p

- n. L9 k( E4 E0 B. y

u2 [6 n b) o4 [& [4 b- t$ `7 \6 f! q* b1 v6 T% C$ p* F8 L+ m, j3 _3 }# ]/ r i( C
Location:  - ]: Z8 |4 L/ o' N: J

Five Pagoda Temple, Peking, China

: R( W7 ^ C9 b5 l

 

, |/ F. Q& ]7 ~


 

发表于 2010-1-28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烟老师讲的真是叫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当时判断是太和殿是因为看到了高规格的金编钟。
发表于 2010-1-28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您一讲,长知识的同时,还有种跟着一起过大年的高兴!

发表于 2010-1-28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故宫的外廊柱子不缠绕龙呢,原来是可以临时饶上去的啊,哈哈
发表于 2010-1-28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武断啦

引文“之所以询问这组编钟,是因为想大致确认下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溥仪退位后,这组编钟经历过被抵押至银行,后流落至爱国人士手中,秘藏数年后才归还此钟.显然,溥仪时期是没有条件做这样的一场大规模的典礼活动的.而自1900年以后,确有记载的就应为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时就曾于宫中大肆庆祝.”

7 D+ q( d8 ~ d: ]8 h# Q+ v& R

 

; G; \9 `0 r, ?5 g

1,群众出版社1981年出版《我的前半生》153页:溥仪说道“另一个例子是我岳父荣源经手的一次抵押。抵押合同日期是民国十三年五月三十一日(1924年5月31日),抵押品是金编钟,16个,共重111439两,抵押借款40万元。

$ Z7 J% h; n: q

在此之前,溥仪还是可以使用编钟的。

. F, M8 b0 k! W' Y5 r' y5 X [

2,慈禧太后虽然猖獗,但是过生日还是不会去乾清宫的。史料记载,1904年70岁大寿,是在宁寿宫举行庆典的。而且,慈禧太后时期虽然有不少生活照片,但是没有典礼照片,似乎也不在皇宫拍照,而是在颐和园这样相对休闲的地方拍照的。

发表于 2010-1-28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一下,是Calhoun, Lucy

6 Y" Q) |% \% F3 f

 

# I6 M; b8 H* y; S8 W% S

在大概1919年拍摄的,还有一张五塔的估计rishon没贴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楼上几位的解答,查阅了相关资料,我大致推断第一张可能为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设在乾清宫的乐器.清代编钟这里乐器通常是保存在太庙,大型典礼活动时使用.之所以询问这组编钟,是因为想大致确认下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溥仪退位后,这组编钟经历过被抵押至银行,后流落至爱国人士手中,秘藏数年后才归还此钟.显然,溥仪时期是没有条件做这样的一场大规模的典礼活动的.而自1900年以后,确有记载的就应为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时就曾于宫中大肆庆祝.

* H* j" y& I5 P- v& q* a

 

6 I' S* o9 F: Q1 g' p& c/ e& b

另生疑问的是第二张,此拍摄者确有一张五塔寺的照片,但此照片并未指明拍摄地点.如果是五塔寺附近的话,我想问一个关于"真觉寺"大殿的问题.有说法,五塔寺原有一座大殿,庚子时期被破坏,民国时被拆除.北京图书馆有四张属名为真觉寺的照片.我最近得到这四张照片清晰版的.而之前这里似乎还未有讨论过此真觉寺大殿的文章,大多只涉及五塔.所以就此询问下关于真觉寺的问题.

发表于 2010-1-28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细节看这就是悬灯结彩的乾清宫

1,太和殿两翼的次间、梢间,是菱花槅扇窗,窗下是绿色琉璃釉砖面龟背纹饰坎墙。

/ V( ^2 e( E5 f

2,乾清宫面阔九间,中间的三间是槅扇门,两端各一间边廊,其余四间,是西二间梢间和东二间梢间,梢间窗户是糊着白纸的方格窗棂,窗台下边是素面坎墙。

) g R3 q) H! E6 d7 |

此图附和乾清宫样式,图右就是东边的白纸方格窗棂的二间梢间。

! |' R2 h: I4 l# _1 H

3,这是典型的清代悬灯结彩。明间立柱的盘龙,和檐下的彩饰,统称为“彩子”,是用彩色绸缎扎制而成,这个行业在老北京称为“彩子行”,见于198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纂的《北京往事谈》243页《扎彩子》。在隆裕太后哀悼会、孙中山出殡等等老照片也可以看到扎彩子的画面。

; n0 `1 `3 \ p" J% U' o" f

4,此图廊下每一间的额枋下面,都悬挂着两盏彩灯,这就是悬灯结彩。右边彩灯隐约可见“吉祥”的“祥”字,可见不是白事、祭奠,而是红事。是什么红事呢?请看明间槅扇门上边,有什么?

9 G, O9 e" t$ a5 k( @- R& ~

5,明间槅扇门上边,分明是一对门神,注意,清代皇宫的门神,不是贴纸的,不叫“帖门神”,而是木牌,叫作“挂门神”,平时不挂,存在北池子大街的“门神库”。当然是民国以后才有“北池子大街”的地名,朱启钤命名的。

' \1 b! N$ B/ P, B

6,什么时间皇宫要挂门神?当然是过年期间。

+ x: C3 ?# N1 _, b5 `5 ?9 c

7,清朝皇帝,每年只有三次是固定时间要去太和殿举行大朝会典礼的。一是过年“贺岁”,二是冬至祭天的次日“庆成”,三是皇帝生日“万寿圣节”。悬挂门神,当然是过年贺岁啦。

$ P8 I' @0 ^2 h0 z$ s7 K1 ]$ E

8,过年贺岁,为什么不去太和殿?而在乾清宫?答案是去不成啦。因为进入民国,乾清门以南,包括三大殿,都被民国政府接收了。溥仪只能在乾清门以北活动。所以,我认为这是溥仪在故宫乾清门以北,当小朝廷皇帝时期的一次过年贺岁典礼。右边是编钟,旁边是“建鼓”,另一边应该有“编磬”,还是按照原来在太和殿的规矩,乐队设于廊下。

: N; y# w; g/ T$ H

9,谢谢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我还在找以前曾看到的关于编钟的那个视频,以确定具体的时间.还没找到,这里已经有解答了.关于乾清宫对比,我建议大家去新改版的故宫网站去放大宫殿图片细看.昨天我细对照后,发现这里不是皇极殿也不是太和殿,而就应该是乾清宫.
发表于 2010-1-29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看错了,不过这个图很有意思,画了品级山却没有人站在那里,另外您前面说失踪了,我还以为原物已经都没了呢,这个五品应该是原件吧
发表于 2010-1-29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级山,在这里哪:

% `& n7 n, W2 m! u" i

 


发表于 2010-1-29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级山的实物

现在存于故宫中路两廊陈列室内的品级山

; Z) a/ s0 C' D" z" Y6 O

 

: O4 P! H( A3 h: A


发表于 2010-1-29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末代皇帝里宣统登基时对品级山有镜头,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陆老师介绍的很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1-21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5 15:24 , Processed in 1.35037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