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10|回复: 16

翅折,翎落,美却犹存......得解,新传复原图~~~[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6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z1 D8 J i: h! n8 c

翅折翎落,却挡不住跃动的身姿。

; ^; y9 G; |7 O$ ~; {1 s

 

) P* v# J0 Z5 i$ [4 R* E8 J

一直想见它当初的样子,

; r. J) p0 a1 [

 

: W& |6 _1 |1 u6 R- F

请各位帮忙,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1 n( |+ | ] F: v

 

2 ?, P- _ g! z

看看当时玉工能在这方寸间展现多少巧思!?

I, Z7 L1 H6 ?4 C; s6 @( `. C$ M

 

) f# @+ L2 V4 [4 j; a

翅折,翎落,美却犹存,想请教一下各位,它当初是什么样子?!

翅折,翎落,美却犹存,想请教一下各位,它当初是什么样子?!

翅折,翎落,美却犹存,想请教一下各位,它当初是什么样子?!

翅折,翎落,美却犹存,想请教一下各位,它当初是什么样子?!

& e) c$ f$ M9 X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什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1-26 15:13:00的发言:
劳什子
' ^" K' H; z2 r+ s, C5 q6 l* A* x

老盘子的沙发,哈哈,,

发表于 2010-1-26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金陵出土那种玉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大人发的资料,图一普遍的定名为“练鹊玉饰”,在2002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金陵发现,数量是一对儿,同出的还有龙凤石椁各一,金冠等,由于是金冠玉饰说明级别不低,初步确定为金太祖睿陵的所在地。如今石椁及其练鹊玉饰都在首都博物馆,图二是首博的展柜,但是是现代复制品,有幸在2008年的60周年文物展中看到了这对儿真正的练鹊,白度极佳,玉质无杂,比想象的个头大些,有想触摸的冲动!

! ?0 C+ H) z) R r* t

 

0 Z- H; N# ^7 }4 l

     曾经探讨有朋友提出是出自宋地,因太宗破汴京,将北宋王室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金陵完工距金建国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拿来现成的用也合情合理,但曾经仔细揣摩过这对儿,从构图鸟的形态上讲少了些宋地的文弱娟秀之风,多了几分大气凝练之感,而且金史中也另外记载了太宗掠百工技艺尽返上京的说法,因此金朝在短短的几十年中通过学习宋地文化,用宋地工匠制作出这样的玉饰不是不可能。反观这件残品,相比之下瘦弱许多,在右侧展开的翅膀上方还有一点凸起物,似还有造型相连接,所以此件构图及工艺应该更复杂些。

% d% M) n( E( t3 K. J2 X, n

 

; ^' B o! v% M1 E

      虫大人聪慧啊,谢谢您的资料,不知是否还有金陵所出其他文物资料,因首博展出的金陵玉器有一小部分,所以想看看有没有没露面公布滴哦~~哈哈,,

发表于 2010-1-28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懂这些,信口胡说些个人判断,如不对望见谅

) @+ p/ k- A2 W+ L5 w- d

 

s5 l* P4 w3 a4 ^( V( E

不过目测感觉这鸟造型和刻工略显粗糙,不似皇家用品,当然如特别古老另说

- a0 c p6 }* ~" Z

 

- [2 q1 s7 O- O; ]. r( |

看器形,怀疑上部翅右环至头部,下部尾也成环装,似乎是个可以吊坠的器件。

6 f; z' ]# U8 }6 q0 L- _2 T

鸟头上有冠,尾长,展翅,成就了个丹凤朝阳的造型,

. W+ ^" m! x4 a7 O8 l N

 

, {8 q4 m$ y* d! s+ t* {

看翅膀和尾部的细部雕工,似乎工艺很差。清代即便民间工艺似乎也很成熟了;

( g( ]3 s- E3 V5 _% I* E

而且如是玉佩,似乎清代并不太流行。怀疑是明代的

, o2 P8 K$ L: a/ {

 

' [6 p+ v1 d D! M, O K

最后判断,此件为明代中后期民间的丹凤朝阳玉佩;

# f e3 O1 U: N7 v

 

! u/ s- @, b5 S9 e$ C

 

* Z' S( L' F5 Q9 ]

 

+ p3 u& i2 \! U2 H1 {

 

2 u; r) e3 i1 A3 r& U

 

; j6 f" `6 |; 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1-26 15:35:00的发言:
好象金陵出土那种玉鸟...
0 B, B" K% J& p7 @

有些靠谱了,虫大人所说金陵出玉鸟有图吗?

发表于 2010-1-27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找一个小图片

( l5 w1 |$ F. E& G& r+ T

金陵出土的玉鸟是金丝冠的玉饰,您这件形神跟金陵出土的那一件相似,大概也是这样的东西吧?

+ E; ^: @4 p9 r& R8 T9 m

 

4 p. L& n9 t0 R' X# Z4 y- X, L

5 y7 m3 a l' f

 

! z8 O8 d) w+ ?" Q. |/ |9 a

 

8 o7 ]: P: g! a& b6 G: Z1 H4 u8 ~+ U

笑溪在博物馆拍摄的,红圈是玉鸟,上面是金丝冠

X- ]* {9 y3 t


2 r5 \ K( V$ a( [# f

 

/ d9 n( W7 C+ V! q# `. ^6 |

您这件折翅膀了,但是看上去还是那么棒。非常值得欣赏。

发表于 2010-1-28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对吧,虽然我只是个初级鸟人,可从大喙到大头大小的的比例来看,六楼图是典型翠鸟科的造型,腿短尾短,头型大,具强壮的长嘴

0 A# }: Z( a+ Q) g

可一的图的头不大,长尾且有小凤冠,他的展开的完好的翅膀和6截然不同,更像是鸦科(包括鹊类)或杜鹃科,鹦鹉科这类的造型。。。。

发表于 2010-2-1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韩雪晨在2010-2-1 13:26:00的发言:
0 d' f+ D/ n$ h5 u

参看了一下资料,似乎有些启发,今日将复原图传上,看看还漂亮不?

# G$ p4 S: |( }: z( P

 

8 y) l% {3 ` o" a/ i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受伤的绶带.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w) x7 j1 n! d9 }

画得真好

6 i5 m6 V' {7 Z# R6 G w

 

$ W+ D( d, O7 h) m

不过感觉补画部分细致入微;而尾部变形出的藤蔓,也颇有明清风格;似乎和原始部分古朴简单的风格不太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2-1 14:13:00的发言:
$ J- z# W5 Y4 j1 Y. a

这是什么朝代的啊?

' w, V) Z3 B. z* {5 U9 W$ q+ f

个人看 应为 宋(金)之物~~~~

发表于 2010-2-3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是金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2-1 22:30:00的发言:
, ~/ [& n2 Q, @

画得真好

, v* W! o# v/ A

 

: f9 l6 s# u7 p2 A

不过感觉补画部分细致入微;而尾部变形出的藤蔓,也颇有明清风格;似乎和原始部分古朴简单的风格不太一样

, E; A/ f, G% X; W+ F9 U

谢谢,简单勾勒了一下,说不上好。我也觉得复原部分和原始的形态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 大体形态基本就是这个样子了,宋人之意趣是我们今人所无法企及的,还是那句话:各时期都有繁复和简洁,前世的纹饰风格必定会对后世有影响,此类绶带鸟形题材的玉饰在 唐宋金元 四朝多见,唯宋艺化的最好。延展出的部分非是藤蔓,而是鸟的尾羽,只不过画匠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当然,本人也是参见了其他同类物品的形制后才画出,其中包括黑龙江哈尔滨香坊金墓、清宫旧藏、国家文物信息中心的同类玉器,应该也算是照猫画虎吧。我如果没看见这些类同的作品,恐怕真的难以想象并画出它应有的美~~~~谢关注!

' f0 F" ^' R$ k( }8 o

 

7 ^+ X4 _) P" ]$ l4 [0 I$ I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1-28 11:49:00的发言:
2 A. K9 D [8 a# e$ U

不太懂这些,信口胡说些个人判断,如不对望见谅

# U' B' Q% |9 X: W$ E3 U

 

, a1 G8 Z" @( u7 @2 n) S. F

不过目测感觉这鸟造型和刻工略显粗糙,不似皇家用品,当然如特别古老另说

+ ]# E7 E- Z8 x& c2 p- s$ m0 E

 

[+ t" `7 |! x- g0 e7 m1 O+ r

看器形,怀疑上部翅右环至头部,下部尾也成环装,似乎是个可以吊坠的器件。

( C! c" G( h, C0 i

鸟头上有冠,尾长,展翅,成就了个丹凤朝阳的造型,

) u- u3 E# g! M9 S: I2 C& D

 

4 f' W/ f. @5 `/ }

看翅膀和尾部的细部雕工,似乎工艺很差。清代即便民间工艺似乎也很成熟了;

: }/ d; A- o+ z. r7 i1 w

而且如是玉佩,似乎清代并不太流行。怀疑是明代的

8 I4 |/ F* d! w

 

e6 J1 X! g" t8 Y; \

最后判断,此件为明代中后期民间的丹凤朝阳玉佩;

1 d* Y8 Q9 A( E

 

$ H# ~8 z: v6 o$ @; G m* J

      怎么是胡说呢?您太客气了!只要在东西是老的前提下展开讨论就再好不过了,您分析此物的缺失部分很有道理,从宋代之后玉器开始走入皇权以下阶级,到明清两代完全打开,此物是否为皇家已经不太好说了,但古人贵玉爱玉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工艺的精细程度来说和清代极尽繁缛相比确实有差距,如您所说,清代的琢玉水平到了空前的高度,制作细腻,复杂的作品已经不是难事,但和中国几个玉器发展高峰相比也只能算是并列,年份好的玉器并不代表就一定粗糙,我们所知的 红山,良渚,凌家滩,龙山,商周,两汉等各个时期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精美玉器,甚至一些时期的代表工艺已经失传,清乾隆时期宫廷仿制的了一批高古玉器,其力度,工艺相对所仿制的物件来说也相形见绌了。

0 q8 }% E5 ~- r9 g

 

( D. T6 t* U# x$ V. Q) c

      举个例子,我见过一枚汉代的谷纹小壁,很薄,但打磨的工艺非常到位,在灯管下转动,闪闪发光,这种光和现在社会充斥的假货的光是有区别的,我们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达到这么锋利而闪耀的打磨技术的,以至于这个光成为了战汉时期玉器的一个典型标志和普遍现象,类似的打磨技术只在后世的个别朝代中出现过,到了清代更是少见了,这和清代工艺发达却相违背,可能是后来的人口味发生变化了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呵呵,,,

0 H% O9 }, R- c# D' t8 A1 |( D7 O

 

8 j6 f( x- W5 \' T f

      关于题材,丹凤朝阳是明清两代常见题材,和您的断代是相符的,不过此残器个人看是绶带鸟,故年份待考,只不过身体形态已经被艺化了不少。管见斧正,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树人treeman在2010-1-28 12:28:00的发言:
1 V' E+ K! r, D: q- l& z6 s; c: O

不太对吧,虽然我只是个初级鸟人,可从大喙到大头大小的的比例来看,六楼图是典型翠鸟科的造型,腿短尾短,头型大,具强壮的长嘴

/ t% L4 e! g& Y: L

可一的图的头不大,长尾且有小凤冠,他的展开的完好的翅膀和6截然不同,更像是鸦科(包括鹊类)或杜鹃科,鹦鹉科这类的造型。。。。

3 M0 q; x1 w, W

哈哈,,谢谢树人老师专业级别的 物种分析,这方面我是自愧不如,关于练鹊还是翠鸟类我还真不在行,不过我赞同您的观点,似乎描绘的不是一个物种,不过古人的艺术夸张让我们有点追不上,个人看手里的残件应该是 绶带鸟,谢谢指正~~~

发表于 2010-2-1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朝代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看了一下资料,似乎有些启发,今日将复原图传上,看看还漂亮不?

. i' G( `$ v$ [/ e4 F

 

* B! s2 U3 P' I( l6 t# S+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5 23:38 , Processed in 1.21161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