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61|回复: 29

就厂甸庙会迁址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3 0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厂甸庙会迁址所想到的
张巍/文

! b. r' }( i# Z3 ~% ] `: k

新京报2日消息,一位叫袁周的学者谈到:“厂甸庙会移址陶然亭公园后,与北京的其他庙会相比,厂甸庙会将特色尽失,即便“行不更名”,也是名不符实。地点变更对厂甸庙会非遗项目地位造成的影响,而必然是致命的。”

( c* \: n* f5 h+ h4 `* ^

我不知这样的学者是研究什么学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做文化保护工作的。因为一个真正做文化保护的学者在对待北京任何文化保护问题时会首先想到的是让这种文化怎样从夹缝中继续顽强地生存下去,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而在旁边指手画脚。就如同北京城市保护一样,我们希望北京老城区一点都不要再拆了,但拆迁工作可能停止吗,不能,因为幕后有巨大的利益。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就是在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经济的利益搏奕中顽强的抗争,我们在夹缝中做着艰苦的文化保护工作需要的是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不是指责。

& P( Q+ [4 \' D- |

厂甸庙会存在的数百年中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这几年看见的厂甸庙会也是在历史沿革演变中逐渐形成的目前区域。更何况在今年在琉璃厂地区不是也没停止吗,只是把一部分内容搬到距此正南不远的陶然亭公园,交通不断路了,方便了附近的居民,搬到公园里地更宽敞了。

5 A- `) S$ C( R$ O

这位学者还称以后厂甸庙会可能会被人叫成陶然亭庙会,难道北京烤鸭到了美国就叫美国烤鸭了吗?还是要叫“北京烤鸭”的,要不然谁买呀。叫厂甸庙会也好,叫陶然亭庙会也罢,都是过年期间为丰富百姓生活而举行的大型群众游园工作,总比白云观庙会因为安保不方便的原因被停掉的强吧。“风车、空竹、糖葫芦”这传统三大件我们还是能在厂甸庙会看到的,总比去年某媒体报道说的某庙会将取消糖葫芦等传统庙会食品(说是不卫生,其实是怕糖葫芦的竹签子可能会伤人)强吧!再者说庙会的本家还是原来的组委会呀,原来的文化佐料不会因为换锅了就不放或少放了呀。据我跟厂甸庙会组委会了解到的消息说:今年的厂甸庙会还将加入更多的真正北京文化元素,比如在陶然亭分会场引入北京顶级水平的传统民间花会表演,让咱北京人看看啥是真正的庙会文化,让市民真正过一个和谐的祥年。

& ^5 r8 N0 f4 r; p) t+ x2 I

记得早年间有个电影叫《神鞭》,说是清国末年一个叫傻二的人用自己的辫子当武器打得东洋武士满地找牙,后来到了民国必须剪辫子,他就改玩枪了,照样出神入画,他有一句名言“辫子没了,神还在”。

9 c" v. A* O. F" s

本山大爷有句话:啥也别说了,理解万岁吧!

/ O/ v4 B/ R, S4 @; _7 A

 

. e. D% P! M( F' r! ` \

 

' ^( c/ W% O6 F: A: q8 ?' w

请大家跟贴发表您的感想!这对北京庙会以后的发展方向将提供重要的参考!

4 I2 L6 Q5 G- K6 x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好多庙会所卖的商品,是上批发市场批来后加价卖,很少有自己的特色商品,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 w* s9 k3 O& A* I

搬到哪都一样

发表于 2010-1-3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话可说
发表于 2010-1-3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有一年庙会,在龙潭湖东岸边搭了一个大酒缸的芦席棚,对面还有一说相声的撂地。弄得挺有意思,不过,这玩意不来钱。后来可能就没了。
发表于 2010-1-3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厂甸庙会还将加入更多的真正北京文化元素,比如在陶然亭分会场引入北京顶级水平的传统民间花会表演,让咱北京人看看啥是真正的庙会文化,让市民真正过一个和谐的祥年。”希望老北京民俗专家能给出更多的好建议,还原更多的老北京庙会文化。

9 |) m1 r, k, \1 L% f( _$ O


发表于 2010-1-3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观庙会没了,

" U' j' h5 A; V( n! a' @

厂甸又要捣鼓没了。

$ W( c/ y: A$ x/ Q3 @2 l

大变戏法--变得最后的形也没了,

7 Z* E4 {- I7 y- F

那魂呢!!!

7 ?1 R" h+ ]! u8 M1 e6 N8 L2 |) I

我们爱北京,我们爱老北京,

$ r; O8 B, T- N; D: l4 F

可别人爱吗???

发表于 2010-1-3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春节庙会虽然还在,但是味道早已经变了。商业味道绝对大于文化味道。所以厂甸搬不搬家还要看其内涵的东西是什么

发表于 2010-1-3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碰巧在第一次厂甸庙会启动之前跟庙会的主办方有过一次接触,当时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想恢复厂甸庙会,但又怕办不好。无疑,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为了赚钱。因为当时庙会还不多,地坛庙会一直办得挺红火,怎不让人眼馋。

3 u: s9 u! t; ~0 v) W5 L# [! A

那年春节去第一届厂甸庙会看了看,异乎寻常的热闹,看来举办方此前的担心多余了。当时琉璃厂把东北角的中国书店,有个大院还没改成现在封闭式的。庙会期间,院子里立了一个火判儿,模仿了一下传统习俗。(尽管设这个的目的是为了卖平安符,不是放火烧掉。)

( Q7 S. l7 f* W4 n. m+ h- d9 M5 _" i

周边的书店还在庙会期间有降价优惠。虽说整个庙会没太多传统民俗,但还有一点点传统民俗的影子。可再往后的几届厂甸庙会,连那一丁点民俗的影子都见不着了。如果把风车和糖葫芦当全部庙会民俗,那是不是厂甸庙会也不大要紧了。

( i4 D% Y, g5 e7 ^7 G4 x

 

% _* L" r( a, N) N

如果说办庙会的初衷除了赚钱之外也想为恢复民俗做点贡献,可为什么越办下去民俗味道不是越多反而是越少呢?

/ ~0 R" q2 }: L. ^) l4 D9 W

 

! m2 \' t" Q h5 Q) F; d5 M

第一,因为参加庙会的游人越来越多,人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起的就是负作用。

}- [& \* l( u

因为存在安全隐患。想想北京现在多少人由流动变常住,就明白每年参加庙会的人数是怎么增长的了。单就人多这一条,厂甸庙会肯定就得搬家,白云观庙会也肯定得停办。

/ R& w* s& _( v- ?4 f$ f

而且,逛庙会的游客大部分是低端且平民化的消费者,琉璃厂那些古玩字画店根本不可能从他们身上捞到什么油水,只要不是兼营羊肉串的古玩店,届时肯定关门躲清静。而那家中国书店院子早已变成了房子,既不可能再有闲心弄个火判儿挣那仨瓜俩枣的钱陪你们玩,也不可能给这大批游客免费提供歇脚场所。如此的弊大于利,想想也知道那些店面没几家会支持继续在厂甸办庙会的。不办庙会弄不好还能多点真正的顾客。

- H" L! w# V. E2 g: d- u; Y. f+ E

第二,人多就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增多。

$ {/ {; o/ j0 S* V8 j

在重商主义为王道的今天,民俗自然要给商机让路。所以,一切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哪怕一个摊位卖的是跟传统民俗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东西甚至是次货假货,只要人家能掏得起摊位费那就得让人家摆。既然你主办方都不严格把门,那些小贩有几个懂什么是庙会民俗的,又有谁在乎。

) t: C! @% ?1 m3 l6 r7 Z7 Q1 V

第三,逛庙会的人本来也是一帮“傻子”

' L# }$ r3 S) {/ n

反正在家呆着更没劲,不如出门凑个热闹。广大群众还是很容易满足的,庙会提供什么就是什么,说什么是民俗它就是民俗。

, U! s* t g6 |! L% `" I- ~

 

, k! t8 j' N; T/ t; T. a

现在的庙会,甭管哪的,基本上就等于人粥+伪劣商品集中消费

# {4 M z& Y$ r, I0 C. f

 

. O8 U5 q1 _5 j6 ?+ g! i

 

发表于 2010-1-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希望庙会能多一些原味儿的东西,实在烦透了那些“假羊肉串”!
发表于 2010-1-3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和社会都在发展,庙会实际上也是在变化的,现在的庙会内容同早先已经大不一样啦,庙会作为一种非遗实际上都有点勉强,遗产是什么?是在消失是在逐渐稀少的东西,而庙会,特别是城市中这种借庙会的名头搞的活动已经不能同过去的庙会联系上啦,还是建议不要太多往文化活动、往传统活动上“靠”。平心而论,再过10年、20年,地坛庙会可能就能算一个北京叫的响的大型、传统、连续性、全国性的活动,那时人们可以深入地研究其文化内涵、民俗内涵等等。

9 I9 t; S( @( {& z

 

4 a0 r! v( T4 W$ A8 s

现在这样的庙会还是进公园为佳,特别是在城市中,否则没有出路,我坚信厂甸的庙会从今开始逐步绝迹,而陶然亭的厂甸庙会总有一天会更名为陶然亭庙会

发表于 2010-1-3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庙会已经没什么味儿了,现在去都是图乐!除了吃 玩 哪里还能看到老艺人的表演
发表于 2010-1-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庙会,逐步的冠以各种名义,改变了它原有的老北京地方传统和特色,在往后年轻一代都不知庙会是啥样子了。庙会里应该有什么玩意儿,有什么吃食都不知道了!老北京的传统和韵味,正在慢慢的被人为的给蚕食了就像老北京城一样逐步的消失了!

发表于 2010-1-3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第一次去庙会时八十年代的地坛庙会。当时第一次见到那种沏茶汤的大铜壶。第一次见到中幡,撂跤等民间的玩意儿。这是我最初的庙会印象。后来去的最多的还是龙潭湖庙会。不过也是有数的几次。

O! z# H) @- @

      如今的印象,就只有摊位拍卖价格年年高,卖烤鸭子肉串的年年中标。去年,庙会期间我正好路过琉璃厂。满大街垃圾和空气中充斥着炸臭豆腐,肉类香精添加剂的味道。除了风车的嗒嗒声还有些许昔日的味道外,几无可取。

发表于 2010-1-3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掌柜在2010-1-3 1:48:00的发言:
. H1 O6 P) ^; Y3 T4 X

就厂甸庙会迁址所想到的
张巍/文

3 v1 _$ i( I; w% `% B: h

新京报2日消息,一位叫袁周的学者谈到:“厂甸庙会移址陶然亭公园后,与北京的其他庙会相比,厂甸庙会将特色尽失,即便“行不更名”,也是名不符实。地点变更对厂甸庙会非遗项目地位造成的影响,而必然是致命的。”

; n- b! I% N2 l/ G! N# v

我不知这样的学者是研究什么学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做文化保护工作的。因为一个真正做文化保护的学者在对待北京任何文化保护问题时会首先想到的是让这种文化怎样从夹缝中继续顽强地生存下去,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而在旁边指手画脚。就如同北京城市保护一样,我们希望北京老城区一点都不要再拆了,但拆迁工作可能停止吗,不能,因为幕后有巨大的利益。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就是在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经济的利益搏奕中顽强的抗争,我们在夹缝中做着艰苦的文化保护工作需要的是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不是指责。

" h5 c, |) G: V- k- m( ?/ w

厂甸庙会存在的数百年中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这几年看见的厂甸庙会也是在历史沿革演变中逐渐形成的目前区域。更何况在今年在琉璃厂地区不是也没停止吗,只是把一部分内容搬到距此正南不远的陶然亭公园,交通不断路了,方便了附近的居民,搬到公园里地更宽敞了。

: U- t9 R4 W7 V- i+ q) V) h

这位学者还称以后厂甸庙会可能会被人叫成陶然亭庙会,难道北京烤鸭到了美国就叫美国烤鸭了吗?还是要叫“北京烤鸭”的,要不然谁买呀。叫厂甸庙会也好,叫陶然亭庙会也罢,都是过年期间为丰富百姓生活而举行的大型群众游园工作,总比白云观庙会因为安保不方便的原因被停掉的强吧。“风车、空竹、糖葫芦”这传统三大件我们还是能在厂甸庙会看到的,总比去年某媒体报道说的某庙会将取消糖葫芦等传统庙会食品(说是不卫生,其实是怕糖葫芦的竹签子可能会伤人)强吧!再者说庙会的本家还是原来的组委会呀,原来的文化佐料不会因为换锅了就不放或少放了呀。据我跟厂甸庙会组委会了解到的消息说:今年的厂甸庙会还将加入更多的真正北京文化元素,比如在陶然亭分会场引入北京顶级水平的传统民间花会表演,让咱北京人看看啥是真正的庙会文化,让市民真正过一个和谐的祥年。

. j. @( M+ T, [ D6 R/ w

记得早年间有个电影叫《神鞭》,说是清国末年一个叫傻二的人用自己的辫子当武器打得东洋武士满地找牙,后来到了民国必须剪辫子,他就改玩枪了,照样出神入画,他有一句名言“辫子没了,神还在”。

' U8 w: k4 `, e+ o: q+ w

本山大爷有句话:啥也别说了,理解万岁吧!

8 v. e0 F/ x j6 K$ s) Y; G9 V

 

D# B' G" b, U7 n6 j

 

: c7 j7 k9 f) V# Q& F9 e

 

0 ~) D. w4 Z6 Q: h, k! c1 k

直接把故宫搬密云,那地也宽阔着呢……

3 d5 V- l2 T/ l5 o0 x& p. l! T

 

) h8 m* ?4 H% _2 P4 x( o

现在冯骥才早期的《神鞭》那句“辫子没了,神还在”太具有讽刺意义了……

' }: w3 F: A1 B6 B2 \" }" G) \) ?

 

3 H+ I$ F# X4 C# ^! a7 f

 

" x S9 O t0 f: O& u2 l) l5 Y

 

: y k% [7 P/ }9 }- T# c

 

, x) r$ K% V5 ~% W# g; S

 

/ g3 K$ c5 l, n6 E% `) |" a

 

8 B" `# ?+ b: N- P' y; J

 

- j/ w' o& P* C' a, T

 

6 Y8 q; b2 l4 T0 r. p, v

 

( U* r$ w6 }8 q% T- f# c+ v) C2 {

 

" f7 n8 V. g2 j( g, J& @6 z

 

1 z1 u3 x1 G( O5 H" I1 l( Q { |

 

发表于 2010-1-3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柜这篇文章思考很深,对飞鸽有很大触动,不过我到持另外一个观点,因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那就是厂甸庙会迁址的原因,是妨碍了哪个大官的出行,还是原址又要有何大拆大建的规划?如果真是这样,就发人深思了!掌柜用神鞭做的比喻挺贴切,有传,有承,还要有发展。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现在把前门楼子拆了,挪北五环去,还有什么意义?文物在原址保护,是不是更好些?当然,厂甸庙会是“非遗”,不像实体文物那样真实,但我始终觉得文化遗产,不能轻易脱离他的土壤。掌柜开这个帖挺好,希望大伙多参与讨论。

3 I4 N/ D! M: y/ }/ B% d8 g1 U

一个庙会地址的变更,或许不是什么太要命的事,但引起诸多争论和质疑,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管理部门做事一贯的不公开、公正、透明,不广泛民主,独断专行,才引来的这么多的猜测和质疑。

发表于 2010-1-4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厂甸搬家,那还叫厂甸吗?
发表于 2010-1-4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厂甸搬家,魂没了,剩下的全是铜臭

发表于 2010-1-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厂甸庙会除了在文革时期停办了,其它时期就没断过,厂甸就是一个品牌,一个老北京的生活中的音符。厂甸的地理、人文。建筑是不可再造的,按老说法就是风水,厂甸的风车、年画、糖葫芦是咱北京人的最爱,是厂甸的标志,前门大街改造了老北京人快不认识了,那还是老北京的前门大街吗?绝大多数去过的老北京人都会一声叹息,老北京的精气神没了,再说那九门小吃弄得不伦不类的,本来各具特色的北京小吃分散在自己原来的地方营造了当地风土人情体现了咱老北京饮食文化的深厚、广泛、包容的特征,热闹了一阵子的九门小吃如今也是昙花一现,真正的老北京人很少再去那了,大伙还是奔护国寺。地安门了,那的东西是咱老北京人的最爱。


发表于 2010-1-4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以前过年如果想到白云观摸石猴就可以到那儿随便摸一下。后来办了庙会没两年,摸石猴都改排大队了,一下能排出二里多地去。甭说摸石猴,这帮人把内石猴掰下来都不新鲜。人一多民俗的味道也变了,本来是个充满趣味性的小习俗,结果弄得跟排队等号买房似的。

: O E9 F% W6 L$ h0 V+ a- ^1 m& n! `6 X

其实大部分的民俗活动讲的就是那股子随性和惬意劲儿,可架不住一群乌合之众全给你搅和了。

发表于 2010-1-4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庙会如果换了地点,原名字肯定长久不了,看看现在北京的所有庙会,都是以实际发生地名命名的。厂甸庙会是北京城内唯一的开放式庙会,原是看灯逐渐形成的,是以琉璃厂文化街为依托的民俗盛会,换了地点也就失去了基本依托,如果改在陶然亭,过不了两年老百姓就自然会说:“去陶然亭逛庙会去”,“逛陶然亭庙会去”。它不像北京烤鸭,天津包子,德州扒鸡,到哪儿做都叫这个名儿,这是饮食文化固有的特点,但庙会这种地域性鲜明的民俗文化,脱离了发芽生根的地界儿,再没什么特点,东西都千篇一律,怎么能让人记住“厂甸庙会“的名头呢?顶多在“陶然亭庙会“的历史掌故里说道:“陶然亭庙会,源自乾隆年间的厂甸庙会”。。。。
发表于 2010-1-25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年厂甸承办方--北京京都文化公司.除了坐地收费,其他不作为.远不如以前更不用说06年之前氛围.南北厂甸入口光秃秃.什么也没有.

发表于 2010-1-24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不理解的一点 都说天安门广场是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 怎么就不能借这块地方弘扬弘扬北京文化呢? 好歹的天安门也是北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啊 这么大的地方 闲着 浪费啊
发表于 2010-1-26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住的地儿里龙潭湖近,所以明年过节都会龙潭湖庙会,可能因为小的时候喜欢热闹就很喜欢去,后来搬家,又里地坛很近,所以就去了地坛庙会,不过也就是从去了一次地坛庙会开始,我对庙会就一下子失去了感觉,留在我脑子里边的庙会印象就是人多 地窄 环境脏,吃的东西也大多乏然无味,可玩的可看的又没有,基本上就像每年在京城里边各大体育馆搬得大型什么什么产品展销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后来也就不再去了,前几年恢复了厂甸庙会,兴趣释然,立刻去了两次,头两回,感觉不错,在中国书店的旁的那一块儿地界弄出个民俗展示区:面人呀,核桃呀,剪纸呀之类的,去年去了一回,感觉又是剩下吃喝,杂货之类的了~~~

7 P4 W8 J1 a. V& F$ q/ u

 

\8 e, O1 t5 {' H

这次厂甸庙会搬到陶然亭公园,用不了一两年肯定会改名陶然亭庙会~~~不过庙会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却···

发表于 2010-1-24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厂甸又要捣鼓没了。..."

" Z7 R7 t7 X; I6 }, ^

就冲那承包经营方--"京都文化公司"厂甸就要捣鼓没了。这几年其只求收费,连布景道具装扮都懒得办.活见鬼整个一自由市场.

发表于 2010-1-24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京琐忆昔话在2010-1-3 8:34:00的发言:
# Y# D7 _$ R5 w% ^; R8 A9 |

 

# Y% r# E* K2 p' G$ n/ F) ^

 

/ m8 l1 k1 C) j& v4 r* P$ j/ y" q

 

1 u0 i: z$ u( M; P) l T9 I% t

直接把故宫搬密云,那地也宽阔着呢……

+ x- W- q D7 p0 \ ?

真保不齐有那天……

发表于 2010-2-10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卖垃圾,在那都一样

, y; O( c# H' D: G, S* @. d

最主要看个气氛烧个香许个愿

发表于 2010-2-10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名思义,庙会一定要与庙有关。在某公园、某坛、某商厦的都不能算庙会。呼吁恢复白云观、大钟寺,尤其是白塔寺庙会。现在西城地界儿好像已经没有庙会了。
发表于 2010-2-27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g% f2 L- Q$ Z. J4 t: e! [

 

% A' \8 d7 s- c% I$ r" _6 B! j

我在大学课堂上问老师:发展中家的城市化,是否会导致“千城一面”?您给举个例子。

+ S! B, g' V1 I/ D

 

- r' ?8 T( R+ ?$ _3 {' ~) h

老师一脸肯定:目前这个状态看,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能北京的一些建筑会按照上海新天地的模式利用建设。不单是建筑,还有城市文化的趋同。

5 Q: T- C+ S% s6 k9 N7 G

 

+ |# D2 r% `; b

听着挺不爽的。新天地改造之前才多少年啊。

9 v" X7 F. s7 U- k+ {

去上海时候司机师傅还跟我说:要不是天安门在,你们那片早就跟我们一样了!又是一块水泥森林!

0 D3 r# |' g6 Y7 B6 q

 

( h* K: u+ |% J' N4 O* Z( F

 

& i# D1 t# H0 U

现在不仅是建筑,文化传统也要与时俱进了,多少年形成的风俗,没了。

2 `1 x: c' |9 t+ }& Z

厂甸庙会的遭遇,不是“辫子没了,神还在”,是“肉也没了,骨头也没了。”专家骗自己玩呢。

+ P" ~( g9 E8 A3 ~1 g* Q: A

我记得前门改造的时候,掌柜他们不是还和一个专家面对面的争论过么。应该以老北京网为源地成立个民间组织,扩大咱们的话语权。看到迁址二字,再想想前几天的事情,背后一阵恶寒。得让基层舆论有效地转化为行动力。

0 b* X9 F3 n8 s( q" y0 a

靠一群艺术家呼吁,有效么,这又不是行为艺术。

/ W3 A( z# d8 t# B& W* w

在论坛潜了这么长时间,看了掌柜这篇帖子忍不住说两句。

: q7 a8 V& A# }

 

发表于 2010-3-1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厂甸庙会改了地址,用不了几年,庙会名字也得变的。

5 s6 ~; \: _% W. f+ E

 

3 q% P5 W p9 n

真是可惜。看看前门,改得都不认识了。不知道现在北京为什么就是拆了建建了拆的。弄了好多新古迹,好好的城市民生文化自然进程可能生生被“打断”而重新“创作”。一些自发形成的特色地区被重新“升级”或重新“规划”,结果是新的人气没来,旧的人气也“跑”了。。。。。

" |# ?8 [* t$ X! x" v

 

6 e( z5 j& B+ o! _

有些特色地区的“养成”要花好多年。多不容易!要“叫响”一个特色地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拆/改/迁起来很容易。。。。。。开发商看到某个地区一红火了,就开始“开发”。开发成功与否不好说。有时有点急功近利了。

" F2 M, D H' q7 s% L

 

" Y/ ]* e: b! r5 A0 k! ~

朝阳区那些艺术家区域,不是也在拆迁吗?

发表于 2010-3-1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庙会和春节晚会一样!都是鸡肋项目!去呢你就咂摸咂摸滋味!不去呢往垃圾箱一扔!毕竟现在玩的地方挺多的!人家各大公园也是为了挣钱!和平时办的展销会没什么两样!平时去也行!没必要弄得这么郑重其事的!真要回到过去那种庙会卫生这一条很多人就接受不了!关键自己娱乐了就成!别被这个事弄的心情郁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22:46 , Processed in 1.20662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