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5|回复: 14

“圣诞事小,失节是大”----谈谈到底什么是節日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27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论坛出现了几个讨论国人该不该过圣诞的帖子,这也是对现实中相关争论的一个反映。
反对国人过圣诞者说“中国人没必要过洋节”“国人过圣诞是盲目西化遗忘传统”“中了商家圈套”。赞同者则说“过圣诞就是找个日子乐一下”“节日完全可以兼收并蓄”“反对过圣诞的人缺少包容心,是盲目爱国的愤青”。

' \% L: ~% G# A8 I

 

1 a( K4 [1 U& o3 s" ^3 L# ?

尽管说在思想观念多元化、人民想法被日益搞乱(哦,是搞活)的今天,这个争论跟其他所有争论一样,肯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目前中国完整的道统体系已被打破,人们因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存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都各有想法,而且还都急于表达,结果肯定是哜哜嘈嘈莫衷一是,到了最后往往是集体无意识行为占了上风)

6 l3 O, l7 J6 m# L: u; M

但作为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宗旨的老北京网,这个话题还是应该好好探讨一番。

4 f. d: T+ P# ^( M8 [4 ~( a

 

# [# G f+ `: G' ]- p

个人感觉,人们在“该不该过圣诞”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出现分歧以至于相互指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用情感的判断代替了道理的判断。这个道理的判断是什么呢?那就是到底什么才算是“节日”。

1 b* C$ ~, @2 w$ ~' q& ]

 

) v9 E. Q7 ~6 o7 N% r) \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节日就是一个集体欢庆的特定日子。估计大部分主张过圣诞的人都会持这个观点。就好比是几个朋友某天有个高兴的事,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庆祝了一下,然后大家商量好以后每年这个日子都一起欢庆,于是这一天就成了这群人的一个“节日”。

8 e1 u- ]' O K/ Z8 b; M0 K* b' n

然而,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看,这个理解完全是想当然的,是错误的。

' }- t; o: m4 R' G) u/ U

“節”的本义是指竹节,《说文解字》说:節,竹節也。“節日”,也就是一年之中像竹节那样被截断出来,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7 V; V0 O2 @" B: s! x* q$ I* ^

 

, x' {4 A. v& b

那么,什么样的日子才有特殊意义呢?

! C" }( D' b# v& G2 h, P

简单地回答,只有日月星辰运行发生显著变化的日子才有特殊的意义,只有这样的日子才可称之为“节”。
最显著的例子是农历的元旦,即常说的春节。这天是月相经历了十二个圆缺周期回到起点的日子(闰年是十三个周期)。还有就是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意味着太阳在黄道上移动十五度。

6 S. }0 X7 ?: l4 A

每个节日,也就是一个特殊的日期,自然界在这天都有特定的变化,也就是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古人定制这些节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观测天象、厘定农时。

# q# K* {/ r5 x5 l4 K( o

姑且不论深奥的历法知识,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节日谚语:“正月十五云遮月,八月十五雪打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早立秋冷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等等。

( U' {, ]* {! c: h

 

1 \. } Z' x2 F F

因为节日意味着天地万物的变化,天地万物的变化又意味着农业耕作和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所以在古代每个节日都是非常神圣的。每一个不同的节日,都有不同的祭祀礼仪、庆典方式、起居饮食习俗等等与之对应。

$ Y0 t9 k: R3 }7 X

可惜时至今日,这些节日习俗,特别是在城市里面,都遗失的差不多了。只是因为“吃”,是人最低级最原始最直接的欲求,所以节日饮食习俗才幸存下来一点点。

- H, o6 U F) ]3 s4 z

比如刚刚过去的冬至,现在的人们吃吃饺子吃吃馄饨就算是过冬至了,而且好像还以为这就算是对传统的保留和尊重。但在古代,冬至节非常重要,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天城门关闭,全民静养。《后汉书》里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这一天阳气初回,尚在微弱之际。人健康的起居生活要与天相应,所以自当静养少动。这便是冬至的起居习俗,此外还有其他一大套习俗。

5 i5 f* b3 v C2 j( s+ @6 D

 

" `& Z2 [ t- ]' f# ~* k8 r9 |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节俗体现的是古人尊重自然重视农耕的观念,每过一个节日都意在证明,人与天地万物同呼吸共命运。即所谓“大禮與天地同節”。

/ t6 g; l$ u0 A; Z

真正的古代节日,除了春节需要大张旗鼓的庆祝之外,其他节日并非都需要欢庆和铺张,就连吃吃喝喝、穿戴打扮都是很讲规矩的。因为节这个词,本身就有“节制”的意思。

% B' G2 l" t' |0 j4 s

正是因为对于“节”的尊重,所以才有“节操”“气节”“礼节”“忠孝节义”这样的概念,所以代表王者的大臣称为使节,手中要持有符节或旌节。想想那个不辱使命的苏武,他手里不是始终都攥着那个都脱了毛的旌节么。
(说不定正是因为今天人们失去了对“節”的信仰与理解,才造成了很多人视节义、节操如粪土,才造成背信弃义无礼失节之人那么多。)

8 A! @/ t( V' ?# q& D

 

) c4 {) u0 m( c6 i2 k& M

当代中国,一方面由农耕社会急速进入工业商品社会,一方面文化严重断层、人们对传统文化持续性淡忘背弃以至于诋毁污蔑,所以,今天很多国人过节基本上也就是胡过一气,逮着谁过谁了。(写到这儿,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庆祝巴甫洛夫生日"的那个相声。。。。)

+ `9 D+ z) ]: Z+ ~# H

 

3 B* B! H W' J$ e, Q N, K4 X+ c% k

当然了,也可以把话说得稍微婉转一点,那就是“今天节日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 ^6 y; J! L7 a8 q9 I$ W) W1 S

总之如果严格按照传统文化“節日”的标准来定性,不仅圣诞不能算节日,元旦三八六一等等都不能算“節日”。

( M1 J7 W) R$ f

 

$ b" x6 V6 [) _; t& E) j. @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以上只是一点个人浅见,欢迎交流指正。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7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发表于 2009-12-28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还有第三波呐,我就是那真信有天堂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大家更关心的还是过圣诞的问题,其实我这个帖子的本意是想借这个话题说明:今天“节日”的概念跟古代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8 s1 U9 |$ T! C5 w

那就再说一下过圣诞话题,我听一个外地朋友说,他们那边这个节日过得已近疯狂,彼此陌生的人们拿着充气棒满街相互乱打;另一个也说他们那边气氛非常浓烈。不知道这在全国是不是普遍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eseri在2009-12-28 0:53:00的发言:
说实话,过这么个节的中国人,有几个真上教堂去念阿门的,无非就是找个机会找乐子罢了。我倒是觉得有这么一阵洋风,能刺激一下市场,倒是不错的。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节日不能搞的这么有活力
0 G8 ]. q* D, l) y4 s/ T

我的感觉,生活中最需要刺激的无非两类人:一类是有毒瘾的人,一类是患了重症不行的人。就是在不断的刺激发展的过程中,老北京消失了。

4 l. }6 p G/ g) V7 @5 q5 B& \! d" s

与其不断寻求刺激,还不如老老实实呆着。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树人treeman在2009-12-28 13:15:00的发言:
.............?!!!!      还有第三波呐,我就是那真信有天堂的。。。。。。
# v$ m# H6 d2 j V2 ?% z

听说原教旨主义的天主教并不赞成那种嘉年华似的宗教庆典方式,不知您怎么看。

发表于 2009-12-28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宗教节日,人家信洋教的自然要过过。咱们不信洋教的,可以看看热闹。吃吃羊杂汤,也挺不错的。
发表于 2009-12-28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8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观察,洋节还都是那些什么鬼的情人呀,朋友呀在一起吃喝玩乐的节,那真正的家人现在却很少响有此待遇。
 那反正我见到的就是这样子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和什么鬼的情人呀还有鬼朋友的鬼混

5 U( g+ \0 m& ?( P' n

 

发表于 2009-12-28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崇尚洋节的有二波人:一波就是年轻人,一波就是有家在外有情人的
发表于 2009-12-30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明月清风在2009-12-28 19:46:00的发言:
; R5 l3 x$ ^+ ~1 W$ h5 V7 v; T! i4 n

听说原教旨主义的天主教并不赞成那种嘉年华似的宗教庆典方式,

) i6 j: Q5 ~8 ?/ ]( _

哈哈,同意.不要搞的太大.个人觉得只是很有意义的一天,去教堂看看就很好了,充满希望和信心的节日

发表于 2009-12-28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是一笔糊涂账啊,扯不清的~个人尊崇原则好了,肤色不同还真不理解他们的节日习俗,也没那个老外历史的熏陶,我个人还是过中国的节日,外国的过不懂,逢场作戏、人云亦云的话还是尽量少的好,省着钱我还能多买几本书多吃一顿饭~当然了,对有钱的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发表于 2009-12-29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要贴近生活!我们要过乞巧节!哈哈哈
发表于 2009-12-29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传统节日,来自于农耕社会;对不同季节节日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

9 ~5 r$ | X; k4 o/ e9 }$ @: {

现在的年轻人多是五谷不分的;很难有人同感。

+ j7 Q: ~5 o! [+ S2 t- n2 J

 

+ e% a/ i2 Q; J7 k3 X$ ?) Q5 b

西方的节日,多和宗教和生活相关,宗教节日比较隆重;生活化的节日更贴近生活(情人节,父亲节)

$ A S t( o8 g8 Z

更容易让年轻人有认同感。

9 d8 ]4 `/ p; ~4 ?) k2 l

 

! z7 E7 Y" c: r0 O# k C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传统节日必将逐步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发表于 2009-12-29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楼主的点评觉得中国的节日就像是天气预报,农业大国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8 23:52 , Processed in 1.16172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