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前廊可以细看仿爱奥尼克柱,凹槽系青砖磨制而成,我推断柱子的内核可能会是钢筋水泥结构,否则单凭青砖恐难胜任承重。 $ M- z- a! p$ a( @: O5 K# V

6 V, \1 |" f, k: M( V: y; L: ^+ B 仿爱奥尼克柱的顶部涡卷和柱体凹槽细节。
K/ a+ k- ` D3 ?/ U0 {' ? h
* C3 Z! D8 y, j! o) f本来以为三层只是阁楼,必是个湫隘所在,实际高度与其它两层无异,走廊两侧的房间也可以作为居室。走在前面的国本先生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西侧对着走廊的一间还保留着老式的门锁和门把手,国本先生指给我看,可惜我摄影技艺拙劣,照片没有将细节表现出来。
 7 e. X# t9 u. G4 m! A4 z) P
% s% j. P5 s; Z
洋楼的后身除了侧后方的灰楼外,其余都是见缝插针后建的平房,只有一条夹缝通向后墙。国本先生捷足先登,而我此时只顾拍摄洋楼的后立面,突然国本先生大声喊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发现了大院后门的痕迹。下图是我2009年底在样楼后面的前厂胡同拍的照片,曾推断是大院北院墙上废改的大门,照片的背景就是那座灰楼。
 # Q7 h4 o6 `2 H' F. H O
2 E7 Z1 v: K* |+ z现在得到了证实,尽管院内顶门盖了一所平房,但仍可以看到糟朽的门框。

& @2 f; \& P. [8 v3 W! v" N
& x+ ^. L$ V5 v V) w" R2 \曾作为曹家仆役的李静庭存世有口述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曹汝霖》(参见《文史资料选辑》第120辑,p64。《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收入时,稍作修改,更名为《曹汝霖纪略》,参见该书第十一卷《军政人物》,p2352。网上流传的《曹汝霖传略》就是这个版本),由于作者回忆时年事已高,加之身份和文化水平的局限,现在看来文中涉及时间地点之处,所言错讹甚多,使用时需要辨析。李静庭称曹宅“后门在箭厂胡同7号”,而民国时的门牌不分单双号,经查阅相关资料,7号在胡同对面,这一度使我十分茫然。承蒙国本先生指点迷津,原来现存洋楼后身的前厂胡同6号,它在民国时的门牌正是“箭厂胡同十七号”,曹家这个后门在箭厂胡同应没有门牌,因靠近前者,想必遂有作者之误。这座大门位于原曹宅西北,正应后天八卦的乾位,这是旧时胡同南侧宅院向胡同开门的通例。 8 c, N/ ~1 b% E g9 h(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