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23|回复: 20

瞻仰周总理故居[含28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11 0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是举世敬仰的周恩来总理的诞生地,是这位历史伟人一至十二岁童年生活的摇篮。如今成了国内外人士瞻仰周总理光辉一生的纪念地,是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课堂,是以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门评审确定的“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 y6 x( y# ^6 F% K$ ]/ y8 H M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普通的老式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埠,西宅院局巷,是曲折的三进院结构。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苏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大门两丈见外有一座照壁,照壁后面有两棵高大的老榆树。这座老式宅院是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从浙江来淮安做官时与其二哥周骏昂合买的。周攀龙祖籍绍兴,他到苏北淮安府山阳县初为师爷,在县衙做幕友,晚年谋得山阳候补知县,不久即病故。周恩来生父周贻能曾获得过清代国学生的最高学位,但为人忠厚,长期在湖北、天津和东北等地做文书之类的小职员,工薪微薄,晚年随周恩来生活,曾在重庆做过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2年在红岩村逝世,终年68岁。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十二姑,是清河县万青选的爱女。他容貌端庄,精明能干,性格爽朗,善于调解纠纷。他20岁嫁到淮安与周贻能成婚,并主持了这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事务。婚后生育三子:恩来、恩溥、恩寿。

& G% f$ a( E/ u! @% \& c) k' v


  1898年3月5日晨6时左右,万氏十二姑在东宅院面南三间正房东屋,生下第一胎男孩。周贻能为新生婴儿取了个乳名“大鸾”,寄托了“神灵之精,见则天下安宁”的美好愿望,这个大鸾,就是后来成为“全党楷模”与举世敬仰的开国总理周恩来。

; T2 i1 k' W/ x/ X5 ] s


  现在周恩来故居东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红底金字匾额,在旭日映照下熠熠生辉。一进大门向北拐,第二进两间北屋和相连的三间东屋是周恩来幼年读书的地方。大鸾刚满五岁就入家塾念书,取学名恩来,字翔宇。与他同窗学习过的同辈兄妹有恩溥、恩硕、恩灿、龚志茹、龚志蕙等。周恩来敏而好学、博闻强记,每次背诵、认字与默写均属最优,习字也在同辈兄妹之上,深得长辈和家塾老师的褒扬。

5 Y+ f+ {4 I+ f3 H


  由“读书房”向西跨过一道腰门,便是周恩来父母的三间住房,东屋是周恩来诞生的房间,西屋是父亲周贻能的书房和休息的地方,从“诞生地”向西通过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走廊,两间“亭子间”便出现在眼前。这是周恩来的过继母亲陈三姑和乳母蒋江氏的住房。

8 Q( X% _, Y( D# c, o( S% ^


  周恩来不满周岁时,小叔父周贻淦得了疾病不久就离开了人间,恩来就一直跟着过继母亲陈氏生活,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爱好诗词、戏曲、小说和绘画,是个才学出众的女子。陈氏守寡后便把幼年的恩来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与依靠,教他认字块、练书法,给他讲故事吟诵唐诗宋词,为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乳母蒋江氏,出身贫寒,为人耿直,曾教给童年周恩来不少社会常识与劳动技能。恩来九岁时不幸失去两个母亲,蒋江氏给了他慈母般的关怀,因而恩来对这位勤劳朴实的乳母感情很深,一直亲切地称她为蒋妈妈。

2 s% D x; }- `- u


  在“亭子间”的北面,是三间祖堂屋,是当年周恩来祖父周攀龙和祖母鲁氏居住的房屋。在祖堂屋的西北边,是周家后院,有一片较大的园地,去曾有茅屋,种过瓜菜。在过继母陈氏住房后檐有一眼水井,井水清澈见底,石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周恩来童年时曾跟随乳母蒋妈妈从这眼井里打水绕瓜种菜,对这眼水井印象很深。他在1958年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说:“我家那口水井还在吗?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尺把长的绳子就能把水打上来”。

+ B; R( E# r$ Q( C. u [0 L$ i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和过继母亲相继病逝,他的家庭也开始急剧衰落下去,生活的重担早地落到童年周恩来的身上,他从家庭由盛到衰的境况中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从此埋下了摧毁旧世界的种子,1910年,十二岁的周恩来被四伯父周贻赓接到东北去读书。大鸾从这儿起飞了,到更广阔的宇宙中翱翔。他离开故居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

8 H6 U5 _& A; c4 N( R


  故居西宅院原是周恩来二伯祖父的住房,大门南向,面朝局巷,现巳辟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纪念展览陈列室”,分“周恩来童年”、“家世”、“故乡”、“怀念”、“名人字画”(周恩来书画苑)、“邓颖超光辉的一生”、“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等七个展厅,恩来离开淮安后虽然从未回来过,他对大运河滋润过的故乡这块土地,对淮安人民的感情却很深,对故乡的建设一直十分关心。在展出的文物中就有他给淮安县委的题词、写给县委负责同志的亲笔信及为《淮安日报》题写的报头等。看到这些珍贵文物,更加激起故乡人民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 @4 H. N) p x% K, _( x


  早在解放初期,淮安县委就对周恩来故居中行将坍塌的房舍进行了初步维修,以表达故乡人民的愿望。可是,当周总理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今后再作维修,并询问了修缮经费的数目,很快用自己的工资偿付了这笔维修费。并一再告诫在淮亲属,不准说出他住过的房屋,在故居不要挂他的照片。当他听说不断有人瞻仰旧居时,就对亲属说:"把房子拆掉,就没人去了"。1958年和1960年,周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一、不要让人去参观;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周恩来总理在处理故居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 |( q$ L7 @3 ]" x5 D

 

3 z7 j8 k7 g' `8 E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 v5 i6 X3 B) q" a; J. z/ }

淮安火车站“淮安”二字为周总理手书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 U/ R4 {7 n$ A2 E# O4 d n

周恩来总理就诞生在这间屋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3 L- g' G6 m9 \) A) m

周总理的父母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瞻仰周总理故居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z6 f$ H- ~) O" C% F5 ^


    故居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7号。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 s9 ?$ p) J4 E

 
  淮安周恩来故居故居有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系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共32间。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学习至12岁。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诞生地、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现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3 g% I6 I* q0 y+ u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于1910年赴东北伯父处读书。

& M! N8 T. E v: N, g; V2 M( q


  周恩来祖父周攀龙绍兴人,曾任山阳(今淮安楚州)师爷,晚年捐了个知县,因前任拒不交印,正式上任时已病势沉重,不久就去世了,生前没有发家,仅用过去的积蓄和二哥合买了这处宅院。

7 E, b0 M% f/ C+ B3 H0 d


  周恩来故居大门门匾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故居内分东西两个宅院,东宅院有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过继母和乳母住房,还有少年时用过的一口水井和一块菜地。西宅院有“周恩来家世、童年与故乡图片画展”、“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开国总理大型图片展”和“周恩来八婶住房”。西宅后院有新建的“纪念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 z+ f: @7 Y2 j6 K+ t8 d* i( |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瞻仰周恩来故居时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全党楷模”。向北不几步就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处——家塾馆。里面有周恩来当年用过的单人学桌。在这张学桌上,他以不同寻常的聪颖和智慧,经常和同窗共读的同辈兄弟用方块字做联句、拼诗的“益智游戏”。

& Q$ z2 z- Y, i; c3 V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旧社会小职员)和母亲万氏十二姑(清江浦)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房内陈设简朴,床上那打着补丁的旧被褥,就是昔日周家破落到债台高筑的明证。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 r8 p+ t1 c. _/ r3 ~9 u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在这里,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嗣母陈三姑,不但亲自教爱子恩来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述本地历代名将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使童年恩来萌发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

1 V. [5 {1 @0 b, Y) U& C


  在亭子间后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恩来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 c! | j5 R9 p


  亭子间西边的隔山墙上,有一道耳门与西院相通。

" E! K0 |) @: P& s) C! d


  西院大门向南,面临局巷。那三进一十九间房屋内,陈列着周恩来童年及其世家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还有中外名人学者礼赞周总理的诗词书画。这一切,纪录着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磊落光明的伟大一生。

. m+ L7 c% C" \ J8 O: c- B" u# b


  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而今又增添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加上新栽的各种花木,使旧时冷落的后院万物争荣,四时葱绿,鸟语花香,春色满园。

/ S9 ~+ W3 s4 u


  周恩来故居门前,有一条凿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文渠,渠岸镶嵌着块石,水尤清洌,在骄阳的辉映下,宛如碧玉宝带,光彩照人。童年周恩来曾与表姐龚志如不止一次地步下石阶。登上小船,顺流而下,出北水关,穿莲花桥,达河下镇,接触并了解民间风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说:“我的学问不少是读民间文学得来的。”这条文渠,就是他最初通向民间的渠道之一。

/ o, F# |; W4 p# h7 I0 u


  “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周恩来,功高盖世,誉满全球。如今,每天前来瞻仰“周恩来故居”的人们,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犹如纵贯淮安市而源远长流的大运河之水,水流不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恩来总理纪念馆

8 A5 u" a0 x/ m/ X0 L




发表于 2009-11-11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那个仿建了西花厅的纪念馆在那?
发表于 2009-11-11 0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造神的活动开始普及了。
发表于 2009-11-11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淮安人对老周颇有微词,因为他对这里一直很冷淡

' c Z$ C5 G: W4 V# J# k/ R% p4 S- }

 

$ i* J8 |( X8 H' K

这里的一品梅香烟名字好像就是取意于周家院子里的梅树

发表于 2009-11-11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总理致敬
发表于 2009-11-11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敬爱的周总理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9-11-11 6:49:00的发言:
好,那个仿建了西花厅的纪念馆在那?
, Y% m3 \& W8 f3 K6 o/ b: N8 P* y& n

  就在总理塑像的身后。

9 I+ S! H0 t/ A+ A( o. {( k& j

 

6 N& O) n% W I7 c# F. }, 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11-11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0-11-24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敬爱的周总理致敬
发表于 2010-11-24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0-11-24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正直者为神,真希望老人家在天有灵!向周总理致敬!
发表于 2010-12-7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主阶级出身
发表于 2010-12-7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居是个人崇拜,总理在世也是不允许的,这是后人别有用心。
发表于 2010-12-8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7 18:03:00的发言:
故居是个人崇拜,总理在世也是不允许的,这是后人别有用心。
, x# @, h- P8 D; @9 u1 r

赞同

发表于 2010-12-8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发表于 2010-12-12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其实吧,大家都忘了,总理早年间是位无政府主义者啊!……无政府、无宗教、无家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发表于 2011-1-16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家房子不少。
发表于 2011-1-24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12-8 19:44:00的发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z8 v/ G2 C9 w/ E# f- t" j8 `

呵呵

发表于 2011-2-9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没能瞻仰,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9 01:37 , Processed in 1.1650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