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07|回复: 5

[原创]广渠门关厢觅踪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4-4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渠门关厢觅踪

 

初春的一个上午,微风中还多少带有一些凉意,我来到即将拆迁改造的广渠门外南街,打算拍几张这条老街的照片。街两旁的房屋已经开始拆除了,以往熙熙攘攘、杂闹拥挤的市场没有了,街上偶尔有一两个急匆匆走过的行人和推车叫卖的小贩。整条街面临着拆迁,大大小小的“拆”字布满临街的墙垣。有不少已经开始拆除的房屋裸露着老房子的内墙,碎砖乱瓦,断壁残垣中还依稀能分辨出几处带有“老味”的宅子旧貌。

 

 
 

广渠门外南街西入口

 

 

 

 

广渠门外南街西入口处的街牌

 

广渠门外南街,位于现广渠门立交桥东南,北距现广渠门外大街约有五、六十米,西连东二环路,向东偏南方向斜下延伸约有五、六百米的样子。仔细打量这条街,既不是通常的直来直去街巷,也不能说它是斜街,它的走向颇有些古怪,先斜下东南,而后取直向东,与东边的马圈接壤。街两边不远的地方看样子是解放后建的一些简易楼房(也列在拆迁的范围),但并没有改变这条街的老样子。从临街的一些可数的几间老宅来看,整条街不像是新形成的,多少还能看出是有些“历史”痕迹的。街的西口往北不远,是现在的广渠门立交桥,东二环路与两广大街交汇。那么,这条街与西临的广渠门有什么联系或关系呢?

广渠门,旧时俗称沙窝门,明嘉靖32年(1555年)修北京外城时所建,是外城七城门之一。其时广渠门外并无商贾云集,人烟稀少,建成后城门内是一片开阔地,门外曾一度荒凉。直至上世纪20年代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vald.Siren1879-1966)教授考察城门建置来到广渠门时,城门内还是一大片开阔地。他在《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这样描述广渠门的城门内外:“沙窝门,亦称广渠门(有趣的是“老外”先从俗称到正式称谓),大概是北京最冷清的城门。位于外城北部一片相当荒凉的地区。到沙窝门须经过一大片没有住宅的开阔地。……外楼(箭楼)前是一条宽阔的砖砌护城河,并有一条古老石桥,桥上摆着几个食品摊。”至于广渠门以后为何被俗称为“沙窝门”,还无从考。

城门,旧时又城为“城门关”和“城关”。城门外的一条街,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关厢。所谓“关厢”,就是城门外里许长的一条街坊及周围的地方。

那么,现在的这条广渠门外南街与“关厢”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就职于《千龙网》的张永义先生是个老报人,从小生活在德胜门外关厢,对关厢的形成历史、功能原貌和变迁再熟悉不过了。他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查阅资料,判定现广渠门外南街即是过去的广渠门外关厢,而且是北京现存唯一的一条“原样”关厢。他曾撰文呼吁要保护这条唯一的“原样”关厢,将危房改造、商业开发、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改造这条街,以弥补北京东南部旅游景点的不足,为北京保存一条“原样”的关厢,留存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但现在看来,张先生的呼吁最终还是淹没在了推土机的轰鸣声中。

 

 

 

 

为数不多的老房子屋脊

 

 

 

 

老房残壁

 

 

 

 

断壁残垣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4-4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时候广安门外也有一个地方叫关厢,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
发表于 2006-4-4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这个地方离我们家简直太近了,还有不少以前的同学住在这儿呢。离自己家越近的地方反而一直没有在意[em04]

这周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非常感谢文章和照片。

发表于 2006-4-5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非常好,感谢,长了不少知识,我们是不是也别只关注二环以里?楼主给我们提了个醒。
发表于 2014-10-6 10: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苜蓿 发表于 2006-4-4 20:39( z% |$ ~% Y) {6 [% D$ W
天哪,这个地方离我们家简直太近了,还有不少以前的同学住在这儿呢。离自己家越近的地方反而一直没有在意[e ...
6 S  h! O+ z; [$ b9 M
你住关厢哪?也上的广小么?
发表于 2014-10-6 20: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1 11:51 , Processed in 1.16680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