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0|回复: 2

有关北京“三山五园”的争论----古建知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6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山五园”辨析
张恩荫


    在清朝鼎盛时期,北京西北近郊一带皇家园林荟萃,素有“三山五园”之称。
    那么“三山五园”究竟何所指?在史料中尚未见到明确记载,目前各种书刊中较为流行的解释是:“三山”指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五园”指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笔者认为,“三山”所指是对的,而”五园”的解释则值得商榷。
    此释的明显矛盾是把“三山”与其相应的三处园林,作了重复计算。人们知道万寿山与清漪园(今颐和园),玉泉山与静明园,香山与静宜园,虽皆为二名并用,且山、园所指也各有侧重,但实际内涵却是同一的、不可分的,把“三山,与其相应园林重复计算,显然是不适当的。
    西郊的皇家园林,除“三山”外尚有乐善园、畅春园、西花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圆等多处,但可并称为五园者却颇须斟酌,因而就出现了山、园重复之释。殊不知所谓皇家“五园”的原本指称,其实就是圆明五园。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圆明园是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的,但却较少有人知道圆明园实曾有过五园之盛。,即在三园之外尚包括熙春园和春熙院。
    圆明园始建于一七o九年,即康熙四十八年。雍正朝扩建成御园,但当时范围限于西部三千亩。乾隆在位六十年,除增建改建了园内诸多景点外,井多次向东邻、东南邻拓展御园。据乾隆朝内务府造办州活计档》和《清史稿·职官志》等史料可知其扩建过程如下:乾隆十年至十六年,在该园紧东侧的水磨村北(康熙间明珠故园)大兴土木,建成长春园;乾隆三十二年,将皇亲赐园熙春园(今清华大学校园西部,为康熙间所建)并入圆明园;乾隆三十五年,在紧东南邻拓并大学士傅恒赐园(原为伯亲王赐邸),定名绮春园;乾隆四十五年,将皇亲赐园淑春园易名为春熙院(位于今北京大学校园北部),归人御园。这样,直至嘉庆道光间春熙院、熙春园复赐皇亲之前的二三十年间,御园圆明园的范围实为五园,占地不小于七千亩。当时西郊皇家园林设置管园大臣者仅为三处,即圆明园、三山和畅春园。其中又以圆明五园和三山为主,因而这一带的皇家园林被统称为“五园三山”,或者“三山五园”。
    圆明五园为“五园”指称之始,并不是说道光之后就不复存在“五园”之称了。清鲍源深《补竹轩文集》在记述一八六o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毁西郊皇家园林一事时,写道:“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跟烬矣”。显而易见,此时的“五园”已非特定指称,而是泛指西郊的皇家园林。若仍按指称去理解,就难免要山、园重复,或者张冠李戴了。
! Q) d/ ]# Y- {7 C# m+ W/ a' C
, J+ u" g5 {: B0 l! F
2 k8 a0 E J- T
马鸿图


    清代自康熙中叶经雍正以迄乾隆,百年来,经济逐渐恢复,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政局相对稳定,曾被旧史界誉为“康乾盛世”。这期间,对宫廷建筑,只是作了些重修或部分改建,主要是在北京西北近郊,利用有山多水得天独厚的地望资源,先后建起数处技艺精,水平高的皇家园林,及一些赐园,这些园林相距不远,甚至毗邻,形成大面积的风景群区。在皇家园林中,至今,尚保留有颐和园(万寿山)、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及圆明园遗址,而人们现在提起来,仍然概括性地泛称“三山五园”,即:“三山”,指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五园”指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这种指称只是相沿引用,未见史料记载,如能找到由来,准确所指,是热心的同志,尤其是北京的园林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诚如张恩荫文所提,习惯所指的“三山五园”确有“重复计算”之嫌,但是这种指称也当有其来由。
    试先分析一下“三山五园”提法的产生年代。
    “三山五园”中清漪园创建最晚,“成于辛已”,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J重修后改名颐和园‘“五园”中既称清漪园,则“三山五园”提法的产生年代当在光绪十四年以前无疑。“三山五园”为清室御苑,笔者阅书不多,未见简册中对此有“三”、“五”数量之记载,也末见“重复计算”之文字,反而在《日下旧闻考》中见有署名划一的按语。原文为:
    ……今瓮山奉命改名万寿山,为清漪园地;
    玉泉山自圣祖时已命名静明园,……至香山
    今奉命改名静宜园。……
    文中“园地”、“命名”、“改名”含义演楚,归属明确,此后,“三山”当会正式以“园”为名,不会再以山名去代替园名,更不会“山”、“园”分称,“重复计算”了。
    清代“敬天法祖”,行文严谨,对此御范的称谓不会任意创新。看来,“三山五园”的提法是否出自“非官方”,他们为了赞誉这片优美的景区,就选择了五大名园做为概括,但实际上“三山”又早有盛名,末便附如,所以再加上了“三山”,成为“重复计算”(这是笔者的臆度妄断),因而汇成了“三山五园。”
    如以张文所说,三山是对的,五因应是“圆明五园”来分析,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是“圆明五园”指称之始,而合名“五园”存在并不久,嘉庆七年(1802)将春熙院赐予庄敬固伦公主,道光二年(1822年)将熙春园赐予淳亲王绵恺,圆明园又成为“圆明三园”了。称“圆明五园”的时间只不过局限于短短的20年。也可以引伸说“三山五园”提法认为是在这20年间提出的。然而实际情况是,自此后以造清未的近百年间,一直为“圆明三园”,而“圆明五园”早已是明日黄花,何能再称?于理似欠充分,所以不能尽释疑窦。况且,如为“圆明五园”的话,明显漏掉畅春园,显属有失偏颇。
    笔者认为,以“重复计算”法称谓“三山五园”,虽有瑕疵,但非谬误,其来历没有文献可以征引,不必强行究真,也无法重新评定园名,只需努力搜寻更为可信的资料,冀有新的发现。令人为之一振的是,日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翻查资料时,发现民国二十年(1931)八月二十一日的北平市政府行文中,有“重复计算”指称“三山五园”的语句,录之如下:
    ……颐和园管辖原有万寿、香山、玉泉三山,颐和、圆明、静宜、静明、畅春五园,后来因时变迁,除香山、静宜为慈幼院所占,畅春渐成荒芜…·现在只有万寿、玉泉两山、颐和、静宜、静明三园。
    这里非常明显的是“山”、“园”分开,与“三山五园”的指称相符,只不过是清漪园换成了颐和园。以现在的观点看来,真是有些蹊跷,为什么一处园圃还把“山”、“园”分开管理,还独立署名,是在什么背景、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不得而知。还需进一步查找。但这毕竟是“官”方文件,实际的记载,或许对澄清“三山五园”的解释与思考不无裨益。笔者学浅识陋,不敢臆断,谨提供参考。 . n5 s5 H) H, r3 F" X
- M/ j" W$ S$ B$ n3 B A* ]
! _( g, s, q ]! }8 A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反正都烧了
发表于 2010-2-22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看过某本书上也分析来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3 18:06 , Processed in 1.13925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