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25|回复: 5

我经历的1949年改朝换代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1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0月1日,即公元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晴。中国改朝换代(如说中国改国换代,似不妥;说中国建国换代,也不通。若按华夏朝朝相继系列,当以改朝称之)。
6 T2 p- Z5 G9 m
+ Q2 G$ v& g. {     那天下午停课,去天安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站脚助威。60年前天安门大典时在场,而又能存活到今日者,当是不多了。我算是一个。我当时的个人 3 O. Q0 J& `) H, ^% s( O. I成分是,北平男四中(1949年之前,北平的中学大多男女分校,凡名称不冠以“女子”的中学,只收男生)高一甲班学生。年龄:13岁。政治面目:民国三十 0 S$ F& L1 |/ k! j七年加入民主青年联盟(地下),民国三十八年5月15日转为新青团员(地上)。课外爱好:组装收音机。
c/ L+ h x3 [4 I
. O" d3 H9 f) u6 L) a) M
! l# l. E) J4 \ “站脚助威”的京文化
( [0 [6 F" J" _) s( j2 L% |' D
) w( {( a. l: q+ N
7 U6 s! t7 H5 j" N4 L$ k. P( k, b     按老北平(京)人,特别是人力车驾驶员的说法,如果一个围观者只管看热闹,鼓掌和叫好,不出钱赞助,那就是“站脚助威”的。近700年来,元, + m1 t# N4 L7 c: F明,大顺,清,中华民国,中华帝国,中华人民共合国各朝大小事,许多发生在北京。站脚助威成了一种传统京文化。道地的北京人常对后来者显摆∶“我们北京人* R4 W6 V) u; X0 Z" A 什么没见过!”。不论谁来撂地拉场子,百姓闹街,皇上出殡,菜市口(后为天桥)行刑,都会有人捧场,如看戏。按比例,北京居民中大小太监听差杂役较多。直, ^+ |+ \3 d, u9 E 到1955年,北大未名湖北岸的女生宿舍仍由大清朝留下来的太监打扫。这也增加了站脚助威文化的活载体。
0 ~) m9 U8 y' X/ {3 P* n4 [
3 |; g+ [9 { \; a     后来学到俄国十月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缘起,其中一派的历史发展观是,每次重大历史转折,实质是由极少极少“真理在手”的“天才领袖”(或者发明真5 i6 T: ^$ B5 j1 ^% }) U' @. X 理的先知)一手制造的。在这种历史事件面前,一般群众不过是盲目,盲从,盲动的看客。这同北京拉人力车者的“站脚助威”历史观,颇相通。
3 t& K3 q3 \9 ?" ^: M T5 }3 Y! P
# t2 u# @7 o8 r+ f7 ]7 R) s; M     “站脚助威”文化之所以在北京发达,另一个原因是看客有安全感。北京经历过数不清的战乱侵扰。但在北京内城之中,兵燹滥杀记录却不多。各路大小军 5 T) q2 O6 h: U% G% |. R9 g阀的混战,较少殃及普通居民。打架斗殴也有规矩:不伤观战的。日寇占领北京时,一当街上出现围观,就会有汪伪警察来驱散人群,驱散而已。四中位于西什库后 2 _. p- K# D- t4 g. H! q. r库。向南走,出后库,到西什库大街,就有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北堂)。在义和拳年代,北京最惨烈的战场有两个,一是东交民巷,一是西什库教堂。听当地口传! p1 f( [3 ]) q- V1 o4 ? 历史者言,洋教堂前的小广场,是个杀人地。拳民砍教民头,每每吸引不少围观者。
8 P6 }, L B6 ^% e a9 ^: o4 b
0 ^2 m' n& F/ o7 W6 G5 S |     1940年代距拳乱不到50年,有些口传历史者就是围观者。可见,拳民也不伤及不在教的看客。只要谨守群盲立场,祖传的北京人就会告诉你:“没事 6 o# l& S! P) {) x/ o% M Q儿,北京是福地”。1989年6月3-4日,解放人民的军队的坦克车开进人民的北京,在二,三楼上的人民(想来不都是反革命),都有被打死的,算是破了北 7 y0 ]+ o4 Y/ W% e6 g1 t$ s) J. M- x京的百年“福地”风水。
$ ^" x S& t9 l
. e0 ^" a' [8 C9 j8 `" T
' ^' {2 p- @; d向蒋委员长“献剑”前后
- S* @5 D0 R/ V" A# f
9 X9 A2 `( R, N5 n/ c" Z* k
5 r& t/ T5 D8 a     我第一次被拉去当群盲看客,是在抗战胜利后,1945年冬。那年我还在北平师范学校附小(1911年辛亥革命前,北京的内城不准汉人住家——太监 # w0 |5 E, }# j5 _除外——内城的小学大都是八旗子弟学校。北平师范学校附小的前身是正黄旗子弟学校,地址在西四北报子胡同。)唸六年级。还没有开始记日记,忘了确切日子。 ) Y1 l( J) W4 l3 D( @只记得是个星期天,几个在学校的同学突然被老师叫住:“快跟我走!”。我们从报子胡同一路疾行,赶到西华门,转入午门,再进太和门。一眼看见站在太和殿前4 H# q" m1 x5 H& }- V7 w# x4 Z5 s 丹陛上,披着黑大氅的蒋中正委员长,立即加入叫好的行列∶“蒋委员长万岁!”。在《蒋介石日日志》中果然有记载:“蒋于1945年12月16日上午在太和 3 W* q' K2 ^) |& J1 {殿向北平一万八千名大中学生训话,并接受学生的‘献剑’,尽显‘抗战领袖’荣光。”没有提到我们小学生。但我们的确在场,还挤到了前排,距“抗战领袖”大 : S# N3 G w7 k' Y, v$ e3 B# d约20公尺,再往前,就是贴身保镖了。记不住委员长训话的内容了,可能根本没听懂。
2 E: ^' E2 P- k8 j. t
% T; P, M2 o7 z( v4 N    为抗战领袖“献剑”后,我赶去另一个抗战胜利的标志地——卖收音机零件市场。当时的电阻电容真空电子管零件市场在西单一带,是一排排地摊。一眼看" A }( L, @* D+ H5 M 去灰灰黄黄,一派垃圾的颜色。收音机零件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日伪军投降后,被缴械的军用通讯物资,其二是太平洋战争胜利后,美军留下的剩余物资,也是军用, E. q3 K! s1 o0 h* {% k 品。二者都被国民政府接收当局就地抛售给小贩。价格极便宜,碳电阻论斤卖。仔细挑选,会找到质量一流的东西。RCA的6V6等真空管在当时的名气,就如今- v% J" A ?! h 日INTEL的各种微处理器。在这里,不流行鼓掌和叫好,要识货,还得会讨价还价∶“电阻多少钱一两?这个数……行。吧”。这里“……”表示手势。当时习 + ?! t$ }! @) g) T1 E7 J4 M3 g; Z惯,买者开价,不用嘴说,而用隐蔽的手势,以免被其他卖者知道。后来知道,在美国同代的物理学人中,也有是玩二战剩余物资,装收音机出身的。电子地摊,可% c' r) x1 ^6 f& H9 e 算是我们那一代北京群盲的第一个与世界接了轨的地方。
/ R4 |3 x% p9 b/ m! }
8 v3 R' Q5 K; |( d8 s# }/ y
& d# P- J; h% J2 c; a天安门大典毛泽东喊“四中万岁!”
$ L) c# B9 g; Y/ M# |' @
6 F( b8 y$ v b# n# t- ]2 Q! y( g
+ T: R' B0 M1 \0 K    民国三十八年10月1日,虽也是站脚助威,可不是赶热闹,更不可能挤到前排,那是个政治任务。学校队伍必须坚守在指定位置,要有敌情观念。传言蒋4 k, L1 u- p( \( u, u W: z9 R 帮特务要炸大典,按现在的说法,即有恐怖活动预警。北京有各路特务和谍报人员,传言应不为虚。玩收音机的人都知道,绝不要装发射机,那怕是功率极小的,在 G- G) }+ X5 ~7 J$ v0 H, M+ L业余波段工作的,也会惹麻烦。电子地摊上买不到发报机用的发射管,贩者不敢公开出货,暗中(黑市)有交易。
' r5 H f* Q1 {/ I' d
2 l) Z% A2 @$ [* O! J# q! {    60年前的天安门广场大约只有现在广场的三分之一。10万人就挤满了。开国大典没有事先公布议程和时间表,也许也是安全考虑。直到下午3点过了,. k# y) E: B$ ]. c. F$ A$ |: E7 B 大会才开始。讲话者不多,历时不到一小时,随后是朱德总司令阅兵,步兵,炮兵,骑骡子的骑兵,等等。正式内容已有很多文献记录影片可看,不必多写。大典的4 w& u8 }0 m( I( Q+ m! L$ W0 s 高潮,无疑是首届政府主席毛泽东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稍停,鼓掌声随之四起。
9 ~2 G2 t; q; G6 j' D
' T) h7 m* z( `2 e1 M$ Q4 J. F    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文献记录影片中,有天安门城楼上首脑和贵宾鼓掌的镜头,有站在城楼下十数排的观众的欢呼镜头,也有三五群众雀跃的特写镜头, , y! F3 h. p$ f z# E+ X但没有整个广场上所有站脚助威者一致同步的山呼万岁镜头。原因简单,当时天安门广场没有高音喇叭,只在一些路灯电线杆子上挂了一些家用收音机的1瓦的扬声. L8 {2 h/ A# e$ o% h4 k. b$ Y, e) u 器。那种东西也可以在地摊上买到。声场很小。广场上的许多人根本听不到城楼上在说什么,不可能同步山呼。四中队伍在长安街路南,中轴线以西,就听不清了。 ! f; p4 Y# ]$ t; [8 U' D后来改建天安门广场,项目之一就是在每个路灯杆上,挂两个大音箱,内有10瓦以上的喇叭。
$ y0 Z. u: c" q, o% f! I$ O! E6 k4 Y
) o6 \% O) Y A/ `     大典之后,散场很慢,当年天安门周围的街道都不宽,东西三座门更限制队伍流量。我们等了约两个小时,直到天黑下来了才得以疏散出来。毛泽东的兴致 7 j3 d; ?7 R; u% D看来很高,大典之后,他并没有退场,一直留在天安门上,等群众队伍一一从城楼下走过,这是他第一次在天安门上检阅群众。当四中的队伍于晚7时后走过天安门 u$ {9 | p' I9 h( D- c0 G$ N 城楼下时,毛泽东喊:“四中万岁!”
2 e" R; y) x% c
- o0 ^+ u4 U1 E& B' y* ?7 h* W5 f    整个大典中,这是我听得最清楚的一句,因距扬声器很近。后来知道,就在1945年蒋委员长太和殿训话之前两个月,毛泽东也同我们一样高呼“蒋委员长万岁!”
$ ?9 {1 c l0 n( ?2 T5 ?' l
7 q: a: s$ P1 B     一走出天安门广场,我和我的同学就从中华民国公民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民国三十八年也改称公元1949年了。没有新年号,中华民国三十八) t& a q# k) T3 d7 i$ {7 {, _ 年,不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传言“元”字似吉非吉,卦曰:“元亨利贞,八月有凶”。李自成的大顺朝就亡于永昌元年。有卜者言,信不信由你,1949年9 s0 y: K2 b9 V4 G5 T* _ 10月之后的第8个月,果然有凶(朝鲜战争爆发)。
, F. V( `+ d. g1 c+ t3 k' P
& C. H; ]# n( V7 B# u2 H. B    另外,孙中山先生的巨型标准像放在天安门广场正中央,背南面北,直视天安门城楼。记得同学间有过一番讨论。现在该怎么称呼孙中山先生,国父?先国父?太国父?后来,正式称呼是先行者。
0 f. B- }5 P/ q* X/ a
- S: q9 ~ Y/ S L4 x
2 a3 M# r' o3 E- A 先农坛体育场共产党大型公开活动
) d( ?( L. C. K: v/ j; V. A; w# P
$ R) y* b) e) K4 C9 x; D5 K
; N% E& J" F9 ^     1949年10月1日那天,不是我第一次见到毛,刘,周,朱等新朝元勋。第一次是1949年6月30日,在先农坛体育场。现在回想起来,从政治意 5 Q- d3 J) h& n0 W. w义上说, 6月30日比10月1日还重要。天安门大典是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而先农坛庆典则是公布新朝基本政纲——人民民主专政。
6 M. i5 C2 g! K% l* g8 }
7 k& ?) O% ^% @( T9 s' Y. E2 l    先农坛大会的主题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参加者只限于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员及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它是北京市的共产党从地下秘密状态 8 r: q- s: b3 j) m. E(1949年3月之前)转到地上之后的第一次大型公开活动。先农坛体育场大体被占满了。可以估计,在1948-49年时,北平的地下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成% Y1 _" [# K3 w 员已约有上万人。而当时北京市的人口不到200万。所以,共产党及外围组织成员已约为北京成人人口百分之一(成人年龄下限按12岁算,即当时可判死刑的年 " L' D! e" _6 o: C; R龄)。
~4 {1 T$ j7 U. J8 g, L$ `
9 [1 q! W- l! ?; j; ]     1980年代末,我的一个初中同学B某要退休。他和我都曾是中共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民联)成员。按照当局的人事规定,凡1949年10 1 c* g& i ?+ y. h月1日之前参加中共外围组织者,得以“老干部”资格离休。有关方面来调查,问我B某是否参加过“民联”。我作证肯定,理由是∶先农坛大会时,B某在场,就 ) r/ }8 c* @ p0 ^8 W站在我前面。这样,B获“老干部离休”资格。可见,先农坛大会参加者应都具有“老干部离休”的资格,如果有资格退休的话。
8 f% k" _4 p! l1 \/ d, `
5 w% F( L% A. Y* i    6月30日大会是晚上开的。四中有资格参加大会的成员,于晚8时到达先农坛。我们是走去的,没有公共交通到先农坛。进场后,我们被安排站在运动场& ^( u4 ^& ~2 N Z% ~% } 上,靠近一个足球大门。原来说晚8时开会,到10点,会还不开。开始下雨,典型的北京夏季的雷阵雨。幸好没有冰雹。半小时后,雨稍小了一点。上下里外已湿" @# J" i; N5 H2 n" y 透了。为了御寒,也为了消除困意,运动场上的人突然开始疯跳集体舞,狂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 ]+ J7 \& G5 F. b
5 X$ W4 v. u7 b, K) t' V$ m0 n2 \    午夜过了。主席台上,灯光大亮。毛,刘,周,朱,任弼时等中共中央常委按顺序登场,像60年以来中共所有会议的出场式一样。大会在7月1日凌晨由3 w2 ?$ [0 W" V! G/ u$ @ 彭真宣布开始,正好是中共成立28周年。开会后,雨又大起来,主席台上也没有避雨棚,领袖们在雨伞下一一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大会就匆匆结束。音响效果也不 3 J3 S* H9 N- ~ l4 t% m好,加之风声雨声,听不清讲了什么。
' m r' p3 d6 P7 b' o
/ |0 H, N' s0 e/ A4 t5 ]" T    走回学校时,困极了。第一次知道,跟着队伍走,一边走路,一边还可以打盹,甚至睡着数秒。控制睡眠的中枢神经和控制走路的运动神经,各司其职,有 D! h, d3 w1 f/ F9 d/ q9 w+ k 相对独立性。到了学校,天已经要亮了。很快,报纸来了。全版登着毛泽东文“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由于前一晚的热情和兴奋,对“ 9 E7 B7 `7 z$ b: Q专政”一文,我有极深的印象。其中的一句一直记住:“‘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 后来知道,这就是大雨之夜主席台上的主! F5 @: V: P/ c" d% z! ^( s 调。
/ o4 w' C8 t" v
; d0 r$ t) O+ J V- A    坦白说,当时并没有悟出“可爱的先生们…”的含义。只觉得这句话很特别。它同我“加盟”以后看过的所有“革命文献”,都不一样。在那些文献里,“4 s" V$ q; W& j8 L4 H 独裁”一词,是专为蒋委员长用的。如“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见《论联合政府》)等等。为什么现在自我宣称:“我们正是这样”—— 独 $ c8 V2 k8 k. n* W2 _$ z2 N裁 !?
0 M& ^' f- W! J9 b
% C' g5 c/ |4 V' A8 K( g    一时想起的是侯宝林的一个著名相声段子:“串调了”。
. W3 p& D# K& k) E
9 j* Z. W; H# T, _
: F& r& Q5 d, V加盟“民主青年联盟”
* }7 `6 ]3 ]( v% ?6 B, z& e
1 W" V) `, v2 F) \7 B+ }7 c
+ I+ R3 A! ?. x! B' B    我加入“民主青年联盟”应当是在1948年末到1949年初。没有确切日期,因为没有宣誓仪式,也没有摁过手印。只记得填过一张表,填年龄一项时,是在我13岁生日(1949.2.12)之前。所以,当时我的年龄应是“青年”(或成人)的下限。
) k4 k& Z2 C6 @, |" h
6 F2 q- K5 Z; @" K* b    民国三十七年底,北平城已被共军围住,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将军征用四中校园作为国军的一个炮兵阵地。体育场上架起6、7门口径100毫米的加侬; c. Q/ f/ v5 \6 v1 \$ s 炮,可以直射城外共军阵地。教室里住满了兵。停课了。但我们还常去学校,不戒严,甚至还可以看看大炮。一天,一位年龄比我约大三、四岁的同学T某,偶而同" E- h, I- E; o$ q 我一起上厕所,离国军炮兵阵地不远。
. j) b3 S8 ^: Y: y5 L1 U
! W7 l# @# d6 r2 Y    当周围没有其他同学时,他突然说:“你愿不愿意加入一个组织?”
# N* H7 g0 L' n- M5 ]/ T
2 p9 X i- M- L! w. l" \3 W     “什么组织?”我问。
3 ]. [7 n( q( g9 Q0 C( v/ B
, b/ Y& ~; b9 n6 @: S     “革命的,学生自己的。”
8 W& K& b+ v1 C e/ |/ @
! X. s- ?- q6 `$ e& d    “加入组织有什么事?”我再问。
9 P0 K# G0 v4 N6 z, q- s
( P$ z3 G0 t6 ?! g    “没什么特别事,可以多学一点东西。”
- ^1 {7 G- k* `# M! R
- e9 J( @+ g4 ~: c. t    “要不要离开家?我不想离开家”我的条件。
; d# |! W8 v) y) K3 { J3 ~* I
6 s3 L' x% S6 O1 \+ j: a& F: n    “不用离开家。”
& V2 H" E1 B- C
& t6 u. `3 n! w( ]9 H1 y- D# K     ……
: |3 W0 c4 v7 k- @
# Y) |' V7 p( }+ g2 k# G9 S4 ^    “那好吧!”
4 A2 d. e" q& D* S( d/ S3 I. z
1 w1 ]9 K/ ~2 Q* \     就这样,离开厕所后,我就算“加盟”了。
: f3 p& u# g" c2 B
% e& c" c: b K* v     过了几天,我被T君引领到北大医学院。该院也在西什库后库,距四中很近。已有十几个同学聚集在医学院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大都是高中的。这就是四中的秘密的民联支部。我被介绍给大家,T君说:“这是新同志,初三丁班的***”。
0 a( l7 A$ _9 u0 |, O* U
3 Y9 h( ]% v3 g     1949年之前,帮会文化盛行,加入公开或秘密的会社,是平常事。为自保,加入帮会甚至是必要的。至于“革命”一词,也无忌讳,总理遗嘱“革命尚 + M! g) ^' ~6 ]3 p5 a# d( D9 H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星期要背一遍。以“革命”的名义契结,是黑社会,官社会,红社会都接受的一种“结社自由”。打倒军阀的蒋总司令可以同西北军阀) i6 T }* z0 e 冯玉祥交换兰谱,成为契兄弟。解放奴隶的红军指挥刘伯承可以同彝族头人(奴隶主)小叶丹誓鸡血为盟,结成兄弟。在小学中学里,结拜把兄弟也不少见。我在小 9 o) c$ p8 E; p: O7 ~# S3 u8 J+ |5 V学五年级时,就有两个结拜兄弟。五年级是男生爱打架的年龄,结拜兄弟是微型军事防卫联盟。1948年末,在北平的中学(男校)里,最流行的是“蜀山剑侠传" ^, X( f7 k& T, N' g$ b3 N/ G; h ”。不少同学对“剑侠”深信不疑。约几个拜把兄弟,闯四川登峨嵋找真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不信剑侠武功之类,不如装收音机有趣。所以问了一句“要不要离 0 a& R5 P$ l( l: d8 q开家?我不想离开家”,就是不想参加进山寻寳的兄弟会。幸好“民联”的确不是。
' y4 {: r" S1 c9 E+ v3 x3 t1 P
$ y7 y7 u* X: b0 B3 o* O    当然,我加入民联并非没有政治源头。四中一直是中共的一个地下据点。有很强的左派主导的“学生自治会”。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全国学潮: K& \7 u% b$ X+ M0 A% e, u 中,1947年5月20日在南京游行请愿的学生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警察的殴打,有学生流血。史称“南京5.20事件”。为了声援南京学生,5月22日,中共( g& ~4 K3 v$ T! d 北平组织请南京学生北上报告事件过程。报告地点之一就选在四中校礼堂。北平市长何思源得知后,派警察包围了四中,并冲散会议。我当时上初一,并不知道南京 N5 D2 h( X6 l5 w$ b 5.20事件,也不知道那个人是四中的地下中共党员。我知道何思源,因他的公馆在魏家胡同,离我家很近。那天下课后,我正好没有立即回家,而在操场打垒 9 ?6 M: N* |5 n" y球。目睹了全过程,也是“看热闹”。从警察包围校园,到警察冲礼堂,再到几个血流满面高中学生,都看到了。此事件在我心里造成的倾向,是显然的。从此,我! J) z% b! M+ P7 t M 成了“学生自治会”的一个站脚助威者。市长何思源是我第一个坚决反对的政客。
5 S6 J# q$ u) D/ {" s% |5 J( p$ E6 w
7 d2 D3 ^' X% N- e( ]
) `+ e; O- A9 V' W' ?读《论联合政府》
$ V7 E( Y/ ]6 v) n( D+ _
5 A: m" V0 Y/ m5 T
8 H, ]+ H6 }; H/ i1 w8 \" \3 t, {     除了反对国民党,我对民联的革命宗旨和理论所知甚少。只觉得秘密活动,隐蔽集会,富有神秘感和吸引力。
+ M( y6 ] N6 a% e/ }' e* W( \3 Y
2 k6 r/ H! K3 g, e: L    民联并没有组织政治性活动,只安排看书,实质上像个读书会。如T君所说“可以多学一点东西”。当然,书都是红色的。我读的第一本洋小说,就是民联: m: c4 ~# T5 @& A/ n$ ]5 S 给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像许多革命同侪一样,开始以为它是一本讲炼钢技术的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848),我也是在民联活动中, x4 x/ A% n j 首次读到的。字认识,但很多不懂。1980年后,经常看到一些“老革命家”的回忆,讲到他们在幼小年龄就致力于共产主义大业,似是革命少年班毕业的。我一$ {$ V* v6 E! B d' l+ F$ }2 f 直佩服这些先知们在少年时代就能弄明白《共产党宣言》。如,“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等等。很晚才知道,“完备的表现 $ Q' X) x, H9 c7 e1 w! I% `”(complete expression)等等,是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里的类黑格尔玄学词汇。难怪它比五管超外差收音机的线路图,要 7 g V; W& B5 ^& J' a5 Y难懂多了。
, M$ @2 e: b- q
! s- ]: y* r+ N- k    大体看得懂,或自认为看得懂的是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1945)。其中提到“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是:……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 ,“成立民主" V( S% ]! ?8 J! Z3 i" o 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等等。感觉同四中“学生自治会”类似。“自治会”的头头都是高中生,但是要经过初高中学生联合推选产生。像个“联2 G8 x9 R9 V4 n8 V7 r* b1 ? 合政府”。
) x8 W# _7 I1 X7 w0 W
3 |9 S' _8 M% N4 U
$ i4 B$ o4 A2 o# L/ G解散“学生自治会”
1 ?/ P& [) r+ p
% e+ K7 O( z2 f [( ^
8 K6 r) A# D0 P9 F5 Z    很快,剿匪的傅作义将军被匪剿了,投降了。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政权。北平战事和平结束。再次证明,北京的确是福地。数周之后,民联组织也从地下转入地上,在学校里公开了“民联”成员的身分。神秘感顿失,不像兄弟会了。
n3 u0 ?3 W6 U, Y# [5 p4 M2 \% q
# {8 e+ G" |6 I q2 O: N! F* l    随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民联和民青(即民主青年联盟和民主青年同盟)两个外围组织宣布解散,所有民联和民青的成员自动转成新青团员,即 m# @; ~8 M/ `; R+ ^转团。1949年5月15日,在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大礼堂开会,集合了全北京市所有的民联和民青成员,共约3000人,集体宣誓转团。这大约是第一批新青团0 V- j4 \$ p' d- _6 ?2 O 员。按照团章,14岁以上才可以加入青年团,青年的年龄下限涨了两年。除了我,还有其他几个同学,当时都13岁。算不算违章?没有权威解释。
6 Z# J8 D9 A6 ?8 r5 E. @
$ N' J1 Y2 P! i! N) x4 y     不久,四中也被接管。派来了首任中共支部书记。四中改朝换代后,召开第一次学生大会。支部书记宣布的一个决定是∶现在解放了,“学生自治会”应当* L/ P4 T2 a+ ~0 F0 c) B1 }3 N 解散了。他的理由是∶“学生自治会”是在同国民党斗争中产生的。现在,国民党完蛋了,而共产党同学生的利益是一致的,“学生自治会”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0 R& A! b) K4 L( p$ S5 K 虽然觉得解散一举似无必要,但支部书记讲的也有道理,解散就解散吧。同意。
L( U7 N9 z9 X9 f
, c- O; s& V# \8 k$ q$ V/ l    没过几天,再开大会,支部书记又正式宣布一项决定∶成立新的“学生会”,它的功能是党的助手。不能叫“自治会”了,因为有党领导。“学生会”头头0 z5 ~) Q2 p$ _' M 也不再由联合推选产生,而由党支部直接指派。其他有“学生自治会”的学校,也都被类似处理,先解散,再指派,去掉“自治”。
3 I; i- a, m, I1 k; U3 V
% G" R R8 d4 f3 U7 [) r     “群盲兼群氓”的头脑不免小小地糊涂起来。
3 e+ p: X& [$ `$ _- [: j1 e
+ Z$ t" X. m( J" I* |& `! \4 z    为什么 “学生自治会”不能直接转做“助手”,就像“转团”一样,而一定要先解散而再建?“自治”,意为自己管理自己,无需事事由党国操心,为什么“自治”不能提了?
) U; A% C+ I5 ]! ]$ U9 D* {
7 r- H- i. H. p$ X    改朝换代了,“明朗的天”了,天安门挂喇叭了,毛泽东是万岁了,孙文成行者了,“自治会”就地解散了,“学生会”只是个助手了,“民主”加上“专/ Z2 |2 O' B; B$ K! D0 V: f 政”了,我们爱好“独裁”了,意识形态要德意志了……60年前,“群盲兼群氓”们远——远——远——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一切,清清楚楚就是新朝的“电阻 7 m, K. T4 |5 G' l”“电容”等基本元件,它预示着要组装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好文章。
发表于 2009-11-28 0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此文感到老先生是个才子。

. m, G0 N0 I8 M: i! ~, G

    1936年12月16日老先生出生,1946年9月开学不到十岁的他已经是个四中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了。文中写到:1949年6月老先生看见四中操场上大炮时是初三,1949年10月已然是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了。业余爱好鼓捣收音机。

$ Y5 J v5 a9 H0 G; f

    看来老先生小学时期经历很短,读的很快。就算6岁(还不到)上小学(推算为1942年9月),到1946年9月四年中10岁的他已经读完了初小读高小,起码减少了两年时间。听说那时学习成绩好可以跳年级。不简单,因此是个才子。

发表于 2009-11-28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感慨系之。在下小先生一岁;您的话说得巧、俏,佩服;亲切、感受相同。 天桥儿的旧话:有钱的捧个钱缘,没钱的捧个人缘。给站脚助威的老爷们,作揖了!
发表于 2010-4-15 0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读毕有眼前一亮之感。
发表于 2010-4-12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的确是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7 00:38 , Processed in 1.22440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