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楼主引文中推断他们的路线,本人的观点具体如下:
5 h7 V0 O' h t
3 ^$ I/ N- \ p; X1. 楼主这里引的是个蹩脚的译文,这点要首先说明,所以要考证出正确的结果必须觉得看原文。因为文中居然有“回族人”这个词,可见译者不是个学术圈里人。 4 B7 T; G6 K! ~2 c
2. 我同意他们是从朝阳门进的城,这是“贡使”由通州入京的正途,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而要从东直门进城根本就碰不到皇城。
! d1 I; f; w4 ]' @. K0 ?: ^3. 既然是皇城北面中间的三座门,当然是地安门,这个没有问题。因为从朝阳门内大街与皇城的交汇处往北遇到的第一个门其实就是地安门。 3 \4 W0 v; z" r+ J; g% h
4. 过了地安门,他们继续往西走,长满荷花的当然就是后来什刹海荷花市场的所在。 5 @$ T. f2 r5 C2 P
5. 过了什刹海往西,繁华的南北长街只有西单—西四—新街口这一条,所以他们是走在这条街上的。
: X. g4 A9 l1 H' Q1 @2 ^; r6. 但南北的牌楼只有西四和西单路口才有。所以他们是从平安里路口往南走了。 " b! y# c1 t6 S0 \6 j$ i/ v' [/ W& a
7. 而西单往西没有大路和城门,所以他们不可能从西四再往南走。所以,他们从西四路口往西拐了。
, v2 K) L! ~4 \% q$ |8 h8. 从西四往西出城当然走的是阜成门,而不是西直门。这也是“许多大庙”所告诉我们的,大庙不是一般的庙,而这一路上东城的路边没有几个“大庙”,而西四到阜成门之间的历代帝王庙和白塔寺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西直门附近的路边可没有。 ) s9 ^) d, u/ K9 t0 e6 t& o
9. 文中似乎俄国人和图书馆在什刹海南岸和西四北大街之间的北面,因为南面就是皇城城墙。 1 X5 s8 t3 V' \& k- m7 M: ?3 X
; p W. C& \- y9 C$ c
但是我对这个记述有极大的怀疑,原因如下: - |& \ F8 p, @# T, N; K
8 e: k7 D0 i3 m( p" Y5 G& e
1. 在皇城外可见的只有琼华岛的白塔,是看不到西苑三海中“曲曲折折的人工湖当中点缀了各种奇巧小岛”的,但作者却提到了。
: z0 k/ ^: `) \+ N5 _6 k3 F2. 从地安门往北是看不到钟楼的,当间还有个鼓楼挡着呢,它可比钟楼宽呐~作者看到的很可能是鼓楼。即使是从偏西或偏东的角度上看到了钟楼,也是看不见钟的!而且文中提到了钟楼,却丝毫不提鼓楼很是让人奇怪。
% h& S* ^9 T& Y1 _ ! p, a$ H1 S' f5 O4 Z% [; I
因此,本人认为,这个记述中掺杂了作者在其他时间获得的信息。这在回忆录或游记这类作品中屡见不鲜。或者是译者加以了编辑,导致了错乱。这也得等见了原文才知道。 5 x# {, ~0 J+ w& r
: s# o0 e" g, C" g! m8 l5 n
我也对这个感兴趣,不过没来得及腾出功夫找原文。就说这些吧。谢谢楼主提供信息~ 6 |: U$ q k7 B
* x5 j' |0 N/ B, d
期待大家进一步讨论,也期待原文,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