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00|回复: 20

[贴图]同福夹道4号---倏然闪现的民国建筑[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4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欢骑车在东单大街上左右张望,宁郡王府的古旧府门,协和医院的别墅群,还有灯市口残留的那只哮天石犬。而自从新闻出版署那座大楼拆掉后,就又多了一个地方,到灯草胡同口西望,便可看到那座高大红铁皮洋楼,今天实在想知道个究竟,便拍了张手机照,回来一查,却原来是曹汝霖的宅子。

6 V( h/ V9 d m# M

 

' d, t; F- R2 ^5 g" @' r/ p

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网页上有图有真相,转述如下。“位于灯市口大街东端同福夹道内,建于20世纪初。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有地下室,地上三层,每层各具特色。首层东西两侧设楼门,门内是封闭式内廊。两门之间凸出两个弧形外面,以砖砌仿爱奥尼式壁柱分隔为三开间,安装落地长窗,其上为二层阳台。二楼围廊开敞,廊柱为砖砌仿爱奥尼式双柱。屋顶有阁楼,覆以“蒙萨”式双折铁皮屋面,开四个阁楼窗。此建筑保存较好,为欧式折衷主义风格。此处曾为民国时期总长曹汝霖之宅”。http://www.bjww.gov.cn/2009/4-28/1240903076046.html

5 U! h8 ^3 T2 u9 I. U8 ]

 

* q7 }+ M' j, h' H8 D; H

这里是同福夹道4号,同福本是佟府,如今是空政电视艺术中心所在,《炊事班的故事》就在这里拍摄,武林外传的同福客栈也大概名出于此,《结婚十年》中的老楼据说也取景于此。

$ i# K8 H Q; w: w, p" r; c

 

' R3 s% x. Z5 v+ |( \# e

此地界极有来历,明代俺答汗犯京,嘉靖皇帝因团营抵御不力,复建三大营,设“总督戎政府”,此地名为戎政街,后又有严世蕃府,此处还有明朝皇帝与宦官合伙开办的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延宝六家皇店,入清又有贝子彰泰府(张贝子府),是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纲、佟国维的府邸,称佟公府,佟国维子即隆科多,雍正时被贬,佟府开始没落。1916年协和女子大学入驻,十年后贝满女中亦迁入,现为166中,尚余府门一座,汉白玉观音石一幢。

0 J" o- u+ a" u% Q" N8 \

 

+ H! A0 v/ l$ r5 |. h% Z, y

而曹汝霖的宅子,则是购下佟府野园后建起的。“数杆修竹静生香,尤记开轩六月凉”,当年之野园可谓佳境。而据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一书,野园购入时,已是残破不堪,仅余小戏楼及祠堂各一,佟府后人已是拆卖瓦木为生了。祠堂、戏楼均移建东院,又建两卷式草堂五楹,西院则由外国建筑师设计建设洋楼。此时佟府夹道正式被曹改为“同福夹道”,野园则称为“半野园”。

- w: B; n3 H% G1 }

 

6 K9 \* h( q2 Q, ~

至于这洋楼,都人称为“宏壮”,用曹汝霖之言是“恍若外国使馆”,称当时“知我者讥我奢侈,忌我者引为抨击”。此楼之堂皇壮丽可以想见。由此种种,曹汝霖对此宅之营建不甚满意,称皆因未加督造,任其揽造,以致费用超支且受人指摘。

3 p8 A) r: Y+ g

 

- y; O3 v3 C% Y9 K

据曹汝霖旧属回忆,此宅建于1922年,五四运动烧了赵家楼曹宅,曹汝霖避居天津,直到赵家楼的房子修理好了以后,全家才搬回北京,此宅建好后,全家入住,一直住到1937年转售。入住此宅时的曹汝霖,精神上已被深深打击,此后的十五个春秋,这宅子成为他躲闪政治风云的居所。

* O, `+ f6 |* @7 \3 O- x

 

$ K. x2 C9 C7 {

此宅院极精美,现在能看到的这栋洋楼是后楼,直系上台后,曹一度避居天津,前楼租给了丹麦公使作为公使馆,如今已被拆掉建了新大楼。院内原还有戏楼一座,后来还作为空政文工团的排练场,也被拆掉。当年精巧雅致的院内,还有一个大大的游泳池,如今池还在,水已无,人已散。

& E. [, @! ~! u) v

 

( }/ O8 ^% I% ?, P! I

在网上搜寻它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个的曾与之朝夕相处的过客,我看到曾在此蛰居者的回首遥望,看到一个中年人童年的影子,看到无数个沧桑建筑六十年来的风云流转,当然还有曹汝霖们那再也无人知晓的内心。

" v/ b! G- R5 n8 I# r' |5 X

 

) t: C9 v# p M8 o3 f( U% o2 _







[贴图]同福夹道4号---倏然闪现的民国建筑

[贴图]同福夹道4号---倏然闪现的民国建筑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4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好文,楼主是有心人,原来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sohu曹汝霖传略里面记载的的确是1921年发生挤兑,而曹家搬入新居是22年也是可能的。因为同福夹道曹宅先营建的东院中式建筑,即戏楼和两卷五间的平房,此后才请外国建筑师营建西院的洋楼,所以21年在戏楼贺寿,22年全家搬入同福夹道,还是有可能的。

( v3 Q, c1 B( ~0 j& s- n4 `9 b

 

) Y1 a, ]* {' J0 i* G

现在问题在于这座洋楼到底是当年和那座大楼一起营建的,还是后来别人建的。

发表于 2009-10-17 0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经过查证,交通银行挤兑风潮确实是发生在1921年,看来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所述时间(经推算为1920年)也是错的。本网站内资料:

, i8 m% n6 `4 Y. V, \% M# h& x/ \+ N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62&Id=39678

; ^0 M0 X2 S( R3 @" U) ~5 I6 _

 

( U# Q! e! V3 P: N, e

(台湾)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2-1949年) ,共有4条与此事件相关的记录,其中:

/ d0 j4 B0 c% Y: `, ]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辛酉

/ ]; L! Q" u; _6 x5 B, k; w, Q( X

11.16(一0,一七)北京中、交两银行发生挤兑风潮(旋平息)”

4 f# e/ i4 p1 N* q

括弧内的农历日期--十月十七,恰好与曹父的寿辰相合,有意思的是,曹、李二人都记住了事件发生在曹父的寿辰之日,但年份全搞错了。综上所述,至迟在1921年11月,曹氏全家已入住同福夹道新宅,而新宅的建造时间至少还要前推半年以上。

9 k8 m. V2 _: _4 I, A: X/ p

 

: v9 t: U$ i) I K' o* ^ b

本网站内的资料《从赵家楼说到曹汝霖》一文,作者应参考了李文,和胡延极《曹汝霖对参加伪组织的态度》一文(《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日伪政权》有收录);sohu上的《曹汝霖传略》应是来源于李静庭《我所知道的曹汝霖》,但重要时间又与原文不同,且自相矛盾,不知是笔误还是其他原因。

& `7 z9 f P' Y

 

# U3 n7 {; i9 U4 x4 Y

我将李静庭《我所知道的曹汝霖》,胡延极《曹汝霖对参加伪组织的态度》两文已上传至本网站“北京文献”专栏,链接为: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62&id=51584&star=1&page=1

' ~) f; _+ A/ j$ G9 b8 G

 

- p0 T# f2 S% m( o# R3 g

几天来与楼主的交谈使我受益非浅,在此致谢!

5 v5 t, r# ]7 Y8 c1 j

 

发表于 2009-10-10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银行挤兑风潮据下面资料是1921年。

7 h& B$ y; F, L

 

$ `; |$ A2 w( F* t) H% E6 Z- H5 p

两公函平息“挤兑”风潮

, j$ f8 r& Z1 J7 I% f% s Q2 G
  1921年4月,应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公权之邀,卫挺生就任该行的英文秘书。这年10至11月,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因所存关税税款得出,引起全国各地兑换券持有人恐慌,发生“挤兑”风潮
/ V) o' R" e; b n5 K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太平天国时,上海及沿海若干商埠,因清政府无法征收关税,乃委托英国人在这些商埠征收“值佰抽五”的关税交清政府。太平天国失败后,英帝国要求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职由英国人充当。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继续承认旧约有效,故此时的海关总税务司司人员是英人安格联。安格联不但主持收税,而且主管税务存款。当年他以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营业不稳为借口,将原存入这个银行的关税收入款移交英商汇丰银行和麦加利银行,顿使中、交二银行“头寸”空虚,引起持券人恐慌,发生“挤兑”风潮。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oldbeijing.org/Article/Class84/9480.html

# Y3 M; y, W- H m

 

7 E. ]8 \: T- L% Z& Y: O

咱们网上就有相关资料《从赵家楼说到曹汝霖》

9 _$ M8 E6 w) s5 U

 

9 n+ j" l( b, U7 v

http://club.news.sohu.com/read_elite.php?b=yaoyun&a=7977856

0 }$ T0 z% c9 J8 O

 

: R" Z0 q7 ?! J, ]$ M

《曹汝霖传略》  这个应该就是李静庭的回忆。

6 R3 \- h0 Y3 k! E) Y* E% G1 M

 

发表于 2009-10-16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曹汝霖《一生之回忆》后,感觉同福夹道曹宅的营建时间为1920年更为合理,李静庭口述《我所知道的曹汝霖》(参见《文史资料选辑》第120辑)中民国11年(1922年)的说法可能有误。依据有以下两条:

1 y. F I( E# [" ]; u

1.两人都述及在曹父寿辰庆祝的堂会开演之际,曹得到交通银行发生挤兑风潮报告的情节。李所述时间为1923年10月,我在前面也引用了这一说法,地点为同福夹道曹宅;曹文则间接说明了时间和地点,时间为“有一年十月,为我父六十晋五诞辰……”(参见该书第七十一章),同书第四十八章写有“民国四年十月十七日,为我父花甲诞辰……”,因此时间当为1920年10月,地点因提到家中的戏台,当为同福夹道,而非赵家楼曹宅。尽管两文均为作者晚年回忆,难免都会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但曹氏的说法应该更可信,理由是其父的生辰是不大可能记错的。

3 W7 k* v$ E9 G) n) K

2.曹文中提到为了及时应对挤兑风潮,曹曾多次晋见总统徐世昌和总理靳云鹏,核对《北洋政府职官年表》(钱实甫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徐、靳两人同时在任的时间分别为:

Q7 O% h: X. |. m

1920年8月9日~1921年5月14日(靳云鹏署理总理),1921年5月14日~9月17日(靳正式担任总理),1921年10月18日~12月18日(靳重任总理),因此只可能是1920年或1921年的10月,显然不是1923年10月。

& N( S" d5 [6 e% H

 

4 u n: [5 r/ ]5 v+ N

另外,曹、李两文都明确说明同福夹道曹宅只有“一幢楼房”,至于后来曹宅出租,曹文只讲将“大楼租与丹麦国为使馆”,李文则言“只留下后院自己住,另从后门箭厂胡同出入”。这里除了现存这座洋楼之外,正如aidushu先生文中所记,还曾有过1949年以后被拆除、位于此楼南侧的另一座楼,如此则推测:两座楼中必有一座为曹宅变卖之后所建,即与曹宅无关,时间当在1937年以后。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被拆除的那座楼才是“曹汝霖的洋楼”,这也就是今年春天我在院内请教住在那里的老人时,回答楼早已拆除的原因,问及现存的这座洋楼,都不置可否。可惜暂没有看到被拆除的那座楼的影像资料,无法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不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机构是依据什么,将现存这座楼的建造年代断定为“20世纪初”,如系从建筑风格、使用材料、老旧程度等建筑本身的因素作出的判断,则令人心悦诚服,否则,这仍将是一个谜。

) L8 t( _1 f3 s7 A1 m' ~

 

6 z8 q, { w% W0 c* m

附:李静庭口述《我所知道的曹汝霖》pdf版:

7 m. h: D7 S$ B

为什么上传不了?总提示:错误:文件类型不正确!

发表于 2009-10-14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福夹道原通箭厂胡同,这是民国31年(1942年)内一区地图局部,胡同西侧为贝满中学,曹宅应在胡同东侧:

% g9 B" p; l, X- D' T

 

: u s1 T+ y! X, G

我还没有读过曹汝霖的《一生的回忆》。据《文史资料选辑》第120辑李静庭口述的《我所知道的曹汝霖》,曹宅当时门牌为同福夹道5号,后门在箭厂胡同7号。1923年,交通银行发生挤兑,风潮平息后,曹汝霖辞去交通银行经理,之后将住宅前院租给丹麦公使馆,曹搬到天津日租界居住,其罹患肺病、在京疗养的四女儿和已出嫁的大女儿则仍在后院居住,由箭厂胡同出入,曹则来往于京津之间。作者李静庭自1918年开始在曹宅当差,前后历经约三十年。

S! {/ A0 e# E1 r, p& |& R2 b& @

 

% x, w3 q j$ M

洋楼紧贴箭厂胡同(现前厂胡同),这是今年春天我在洋楼后身的现前厂胡同6号的小院里仰拍的镜头:

5 k- w0 y9 Y/ f: T: T* @/ D


2 J; W* t6 l$ c% N( |3 _

 

& F3 p2 m3 c+ L* n0 b) ^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楼的二层左侧即东北角爱奥尼壁柱间的开敞走廊已被用砖砌死,围成了一个房间。

发表于 2009-10-15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写错了,马上改过来。谢谢提供的下载链接,本来准备去图书馆借一本呢,这下不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827103.html

$ s: v) m3 m% }; x' a/ o. }

 

J1 g& w0 C4 h3 k

《一生之回忆》  曹汝霖自传(pdf版本)

/ B _% b# m9 N: h

 

9 }4 S2 z5 e1 M- h: \$ H+ `

另外,似乎曹宅应在同福夹道东侧,这本书中应该有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后便是箭厂胡同,如今叫“前厂胡同”,极破败,且是半截死胡同,进去后,左手是民国大佬旧楼,右手是古朴小民居所,在令人错乱的现代北京城里,恍若隔世。
发表于 2009-10-13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考证,使我茅塞顿开。今年春天曾进到院里,请教故老,都说曹汝霖的洋楼早已拆除,目前院北边的这座楼不能确定当年亦为曹氏所有,一直没能解开谜团,拜读大作,信然。献上我当时拍下的照片,一同欣赏。

1 P/ S' x' G# E) n5 m+ o

 

) s6 t% P( J5 }$ f; {



5 E% Z2 D( @) ?9 Y

 

, f" h. I# B b7 g2 S% L( v. f8 \; U8 i

 

V0 l p- v" N0 ]$ R/ f8 g

另外还有166中学现存的佟府观音石和古枣树的照片,与各位同好共享

8 K( Y: ?$ W( L' i8 y: q6 ]



发表于 2009-10-14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刚拆除的老门,昔日教会学校的大门。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一下,贝满女中里的佟府旧门已被拆掉了,这是旧照。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点,这书估计不好找啊。
发表于 2009-10-18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第一个问题,仍据前面引用的 (台湾)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2-1949年) :

% v! k, F# k: @7 P h: Q0 c

1922年1月7日(农历十二月初十)北京交通银行通告无限制兑现

; p8 X& k$ ?8 u. a; I1 G

据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七十一章“交通银行闹挤兑风潮”,自上年曹父寿辰当日(11月16日,农历十月十七)爆发挤兑,迁延将近两月时间,交行由于资金日绌,经历了限额、半日、直至停兑,有两点可以侧面说明在此期间曹家已迁入新宅,其一,文中提到,当停兑期间,北洋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在报章上撰文,极言“同福夹道宅邸,如何富丽……”云云,鼓动储户冲击曹宅,逼其开兑。其二,交行向张作霖奉天官银号借款成功,风潮即将平息,曹氏如释重负,“是夜回家,心境一松,即宿于两卷草堂……”。

) r, `( J6 l w( R$ O4 Q; O5 u

简而言之,以上本人意在说明曹宅的洋楼建于1922年之前。

- W& d h9 c0 k$ u

 

3 }5 l% r' W9 I* n5 l z2 ?

第二个问题才是关键,综合曹汝霖、李静庭主仆二人的回忆,同福夹道曹宅自入住至卖出应只有“一幢楼房”,所以不必再考虑曹宅同时拥有一南一北两座楼房的可能。曹宅为东、西两组建筑的布局,而非南北布局,曹汝霖说“将大楼租与丹麦国为使馆”,李静庭说“留下后院自己住,另从后门箭厂胡同出入”,如我在8楼的贴图,大楼紧贴箭厂胡同,楼后的空间极其逼仄,难称后院,如说“留下东院自己住”,出租给丹麦的还有可能是现存的这座洋楼,相反,按曹、李二人的回忆,我怎么感觉越来越像已被拆除的那座楼了呢?

1 E; s$ l# p# o7 Q/ M- y) j' |

 

( V5 ^ g9 Q B$ H, I: X

探索未知的乐趣是无穷的,这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4 O! P W8 K; z C! @% U) W

 

发表于 2009-10-18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王世仁、张复合、村松伸、井上直美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书对小楼有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aiyechi在2009-10-18 0:13:00的发言:
( e; v# H) a' f$ E: Z: ^! d

有关第一个问题,仍据前面引用的 (台湾)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2-1949年) :

; H0 }4 V5 n3 j* x$ Q

1922年1月7日(农历十二月初十)北京交通银行通告无限制兑现

3 _1 e, B7 a6 B

据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七十一章“交通银行闹挤兑风潮”,自上年曹父寿辰当日(11月16日,农历十月十七)爆发挤兑,迁延将近两月时间,交行由于资金日绌,经历了限额、半日、直至停兑,有两点可以侧面说明在此期间曹家已迁入新宅,其一,文中提到,当停兑期间,北洋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在报章上撰文,极言“同福夹道宅邸,如何富丽……”云云,鼓动储户冲击曹宅,逼其开兑。其二,交行向张作霖奉天官银号借款成功,风潮即将平息,曹氏如释重负,“是夜回家,心境一松,即宿于两卷草堂……”。

8 Q( D: g, d* u J; X$ p2 _" r7 U

简而言之,以上本人意在说明曹宅的洋楼建于1922年之前。

7 B2 o' r4 M0 r6 T% g, e

 

- \! r" g9 Y4 Q! w, x4 G1 B# O; F

第二个问题才是关键,综合曹汝霖、李静庭主仆二人的回忆,同福夹道曹宅自入住至卖出应只有“一幢楼房”,所以不必再考虑曹宅同时拥有一南一北两座楼房的可能。曹宅为东、西两组建筑的布局,而非南北布局,曹汝霖说“将大楼租与丹麦国为使馆”,李静庭说“留下后院自己住,另从后门箭厂胡同出入”,如我在8楼的贴图,大楼紧贴箭厂胡同,楼后的空间极其逼仄,难称后院,如说“留下东院自己住”,出租给丹麦的还有可能是现存的这座洋楼,相反,按曹、李二人的回忆,我怎么感觉越来越像已被拆除的那座楼了呢?

* @! v2 q9 q$ n* A/ a- w6 n

 

1 Z. {4 [' i9 ]

探索未知的乐趣是无穷的,这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 t5 }& Y% s3 x. R0 t8 Z- n8 X

 

" `( Z+ `% X9 Z! n' O6 p: L! q

 

2 Q) {: p! A# u/ I

有意思。洋楼建于22年之前看来比较确定了。第二点,拆掉的前楼的确更有可能是曹宅。但后楼是何时所建,还有必要查一下37年转售给谁了。

发表于 2009-10-18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同好一起探索未知,查下去!一定令它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09-10-27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查阅的资料:

9 }5 s! K4 G& O+ O' o

其一:《东华图志》,陈平、王世仁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上册p829,“代表性建筑遗存简介”之119--“同福夹道4号院”,作者李仅录
其二:18楼网友紫禁四合推荐的资料《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北京篇》,汪坦总主编、藤森照信总主编、王世仁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12月版,p134

0 ^: `/ W' R% t& K& Q- V

资料1,说明文字与第三次文物普查网页如出一辙,但位置图尚可取,“北京第六中学”应为“北京第一六六中学”之误。资料2,仅有如图简单的内容,但有已拆除原曹宅大楼的照片,可惜照片印刷质量较差,有欠清晰。值得注意的是,已拆除大楼与现存大楼风格有些相近。

$ Z& }3 A; O( P" c! B/ k

两份资料都提到现存大楼为曹汝霖妾室居所。仍据《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曹氏一生正式纳妾3人,其中第一如夫人薛亚梅、第二如夫人苏佩秋1922年夏天即被遣散(第七十六章 痛遭大故一怒散两姬)。第三如夫人郭静真1922年于天津迎娶,并先后为曹氏生育了最小的两个女儿,在原配去世多年后,成为实际的正妻,并与之终生相伴。看来只有郭静真与两份资料所指相符,但其进入曹家已在同福夹道曹宅营建之后,且居住在天津的时间为多。故对以上两份资料的说法存疑。

$ `4 H: j! Y9 x/ L0 a, l

 

s8 W0 o0 ^! ^8 C# H7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6 04:13 , Processed in 1.1873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