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举报
我曾在《黑龙江日报》的《城与人》专刊开过“我和我的城市”这样的栏目,结果这是收到读者来稿最多的栏目。因为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有一份情感,并且是这个城市历史之树的一片叶子。叶子会关心她的根脉的。叶子也是大树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意楼主的观点。
转来一个拍摄济南旧城作者的作品,可供我们学习参考:
http://www.oldbeijing.net/bbs2/dispbbs.asp?boardID=16&ID=5125&page=1
很多日子以来,我带过很多友与客到胡同去转
有个最大的感受
即便那些犹有故都遗风的老胡同里
已经没有多少老胡同街坊了
他们都在回龙观、西红门去了
早上起来,听的都已经大部分是南方口音了
这不是什么方言歧视,而是在害怕一种丧失
原来北京最正宗几个居住地,从南菜院到天坛、虎坊桥、大栅栏、珠市口这些南城地界
有多少房子不是出租户啊?
北边,东从南小街,西到新街口,连锣鼓巷里棉花胡同、菊儿胡同这样的地界
都已经少见胡同人文了
很多次去,我能见到的只是那些残破的门墩...
就象这里有个哥们的头衔上写的一句话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很难过...
这么一会儿,您在不同帖子有好几条发言了,怎么不说点儿有内容的话?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1 19:43 , Processed in 0.156636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