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44|回复: 13

南宋六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30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宋六陵:位于浙江绍兴市绍兴县富盛镇境内的绍兴茶场及其北侧的茶满山庄中。《中华历代帝陵》、《南北宋陵》及《中华帝陵》书中均说是在绍兴市皋埠镇牌口村攒宫茶场内。网上有说是绍兴富盛镇的。经实地调查,及查阅《绍兴地图》,宋六陵的位置应该在绍兴县富盛镇内,虽然与皋埠镇毗邻,但是富盛镇毋庸置疑。

# B( H, a* @8 S

) t0 m; T. ?3 J5 F$ a; ^2 x

    宋六陵是南宋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六个陵墓。据《中华帝陵》一书介绍:公元1131年,哲宗废后孟氏病死,高宗将其安葬在绍兴上皇山,从此这里成为南宋陵区。1142年,金国将死于五国城的徽宗遗骨送回南宋,也安葬在这里。之后,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死后,先后安葬在这里。南宋各陵前没有神道石刻,墓室深度一般只有十几尺或五、六尺,墓室上用条石封闭。陵上建筑分上、下两宫:上宫不起灵台,有棂星门、殿门、献殿及名叫“龟头”的殿堂三间等建筑,下宫建有前后殿及神厨亭、库室、换衣厅等。

: g( t: r1 B% t1 ?+ ^9 L

    南宋灭亡后,南宋帝陵开始遭遇灭顶之灾。1285年,江南佛教总领、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开始对南宋陵大肆盗掘。还好有义士唐珏等人将诸帝尸骨换出,另行埋葬,得以保全。明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开始对宋六陵加以维护。洪武二年,浙江省献上宋攒宫图,乃下令将诸帝遗骸归葬原穴。诸陵封土树碑,修葺享殿围墙。可能是明朝开国初期,国力不济,只修建了孝宗、理宗陵上的享殿三间,周围还有几段墙垣,理宗陵有碑亭、宰牲房、斋房各一间,其他一无所存。明、清政府下令保护宋六陵,但是破坏事件仍时有发生。据《南北宋陵》转述1936年5月陈万里考察南宋皇陵时的情景:“此处遍植松树,乃是造林事务所的经营,陵上的松,格外来得高大。孝宗陵,四周有矮墙,还有几楹享堂,壁间嵌上十余块的御祭文碑记,此外一无可观。出孝宗陵不多路,就到了高宗陵,更荒凉了,没有围墙,也没有殿堂,就是在一个阴森林里面,一堆土,一块碑而已。”抗战时期,汪伪集团的军队对宋陵进行了盗掘。到解放时,宋六陵仅存孝、理两陵的献殿和被盗掘的六个墓穴。解放后,陵区成了一个劳改农场。1964年,该农场结束,这里建起了东方红茶场。1965年,绍兴师专从城内迁来,陵内墓穴多数被推平。“文革”时期,余下的陵穴被作为“四旧”全部毁掉。

+ ^& F$ j: |% E% h" F: \

    据《中华帝陵》一书,南宋陵除了一个陵墓尚存黄土堆,另一陵存有方石基一块、黄土一掊外,其他已片瓦无存。但是现场考察,除了七处有马尾松和灌木标出的区域外,其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下面的1-7的七个数字,分别代表七个区域。

5 v* n& W3 j* q) |

    1、从茶场沿小路向南,在路的左侧有一组马尾松围起的区域。我清点了一下,共有11棵,马尾松很高,围起的区域直径大约50米。马尾松上面挂着牌子,写着树龄120-180年,保护级别:二级,落款是绍兴县人民政府,时间是2001年11月。 根据牌子,可以得出松树是1821-1881年种植的,这是清道光元年到光绪七年,在书中没有找到关于种植松树的资料。其他各处松树上挂的牌子也一样,就不再说了。 从卫星图片上看,没能看见灌木的痕迹。

) u+ e/ e& @" M" H$ D

 

) O1 X$ T2 @6 k5 y; N# G' Q: a6 V2 y7 u

' p9 U: `# d7 U- `+ q

    2、有一丛三米高的灌木包围着,灌木丛是方形,边长四十米左右,围得非常严实,我绕着转了一圈,没有找到缝隙可以进去,也看不见里面是什么。从外面看,里面似乎没有马尾松。从卫星图片上可以清晰看出2区的方形痕迹,但是似乎不高,综合1区可以推测,2区灌木是在2003年左右开始种植的,然后推广到1、3两个区域。

+ C5 K `# q' s4 R

 

3 G$ B9 _$ {3 i6 P* o

6 {0 Q& u" l- N. w- u) V7 n* V

    3、距离第一组马尾松东侧150米处,有一组灌木围起了一个区域,在西侧有小路可以进入,中间是矮的杂草,还有三棵马尾松,其中一棵很高。不过从卫星图片上看,这里原有很多马尾松,但是现在怎么就剩下三棵了?

& S; R8 \. p( n- q- s

j5 `9 @" T- Q( t$ K

 

: ?+ _- b) e6 t6 n

) z. g% s' S# Q7 ^* v& f

1-3三处区域,左侧是1区,中间一处小路的尽头是2区,右侧是3区

1 ^3 Z1 s7 V6 C, r

    4、有两棵马尾松,在一片茶树中间,茶树上面有竹杆搭的架子,不方便进入。只在外面看了看,拍照。从卫星图片上看还是四棵,但实际上现在只有两棵,如果那两棵松树再枯老死去,就更寻觅不到痕迹了。

- {$ u5 e( M5 W. y1 o$ I* b0 V

* a) B% _3 H9 y# G# x& x$ C% a

    5、有一群灌木围着几株松树,区域大约有六、七十米见方,里面的松树不高。不便靠近,在远处拍下照片。

, f7 Z* t" v9 L# q; `' r; D

2 g3 @" C+ ^8 q( ?

    第6、7两组区域,在平陶公路的北侧,茶满山庄内。茶满山庄门口挂着宋六陵遗址公园、绍兴师专旧址等牌子,不过牌子是画在一张纸上的。这两处区域的位置不象茶场内明晰,因此所围起来的区域大小,及马尾松的数量都没有仔细清点。

9 B ]' @. n* W5 c" ?

& `, C9 L! Z6 g q( Z

6区

' M! S" T3 {. n' ]. y" K

1 b; M- {/ X) q- F1 ^2 G

7区位于一处小土包上,旁边还有一处凉亭

5 M# x* o6 K: h/ }; U5 P

4 G$ r$ l$ t% j4 [

《中华帝陵》书中的《南宋六陵分布图》

4 ~5 b3 a$ e! |, ~& ^

; o% b' s6 O' H+ k1 A2 Z6 q

《中国历代帝陵》书中的《绍兴宋陵示意图》

- M: a" c& Z+ A5 I& c

4 ^) P [5 T7 X

《南北宋陵》书中的《南宋六陵位置图》,永茂陵画了两处,因为作者觉得两个位置都有可能 ,没有最后定论。

6 X ?0 f) K4 ~; P' c

    《中华帝陵》一书系摘抄各书资料汇编而成,全无创见,但是《绍兴宋陵示意图》依据不知出处在哪?《中华历代帝陵》中关于各陵关系位置叙述清晰,不过也不知道资料出处。《南北宋陵》一书依据《宋会要辑稿》,但是作者可能没有到实地考察,所以位置不正确。据《中华历代陵寝纪略》一书:“南宋六陵呈十字形排列,永思陵、永阜陵、永茂陵三陵东西并列,南为永崇陵,北有永绍陵和永穆陵。”这一叙述与实际位置基本一致,只是也没有说明资料出处。

4 N- o3 w' L" w1 |4 w2 y2 c

& M% t' {5 Q6 H

南宋六陵实际位置图

, V* }: l- {7 M7 y" _# w8 i

    下面是我根据实际的位置与各书中的六陵位置相对应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但是可以参考。

9 I1 `7 c& ^4 Z1 u

    《中华历代陵寝纪略》:1-永思陵,2-永阜陵,3-永茂陵,4-永崇陵,6-永绍陵,7-永穆陵

4 J8 g1 U! z; }0 S/ {* c( h& D

    《中华帝陵》:1- 永阜陵,2-永崇陵,3-永茂陵,5-永思陵,6-永绍陵,7-永穆陵

: V( B7 d# e, h& \

    《中华历代帝陵》:1-永思陵,2-永阜陵,3-永茂陵,4-永崇陵,6-永绍陵,7-永穆陵

" h& W0 b+ V: R* N+ V! G H3 ]

    《南北宋陵》:1-永崇陵,2-永阜陵,3-永祐陵,4-昭慈孟皇后陵,6-永思陵

% }. X# g4 s' w

    以上四书关于南宋陵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多坑少。南宋六陵说是六陵,其实还要加上徽宗永祐陵及昭慈孟皇后陵。但是有八个陵,却只有七处遗迹,因此,总有些对不上号。

. q3 k1 y9 w* ~& Z, r0 n3 |8 w2 h, ^

    南宋六陵屡遭劫难,即使到了新中国,也没能逃脱毁灭的命运。现在各陵几乎没有遗迹留存,文物部门除了将其定为省级保护单位外,没有任何作为。现在几乎历代帝陵都已成为全国级的保护单位,而南宋陵依然没能得到晋级。作为陵址标记的马尾松,不知何时由何人所植,与《中华历代帝陵》中1994年的照片及GOOGLE地图上的2003年8月1日的照片相比,马尾松的数量少了许多,第2区的马尾松甚至绝了迹。这些松树现在是二级保护,本身并非珍稀物种,但是他们一旦毁灭,六陵将更无迹可寻。不过,看到文物部门在保护这些松树,我看到部分松树上有小塑料瓶插在树干上,里面可能是营养液。老的松树死去了,政府又在那里种植了新的松树。第2、5两个区域,可能里面有些遗迹,因此全部用灌木包围起来,外人无法进入。

( B: F; M$ \. w& o

    考察时间:2009年9月26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9-30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ve:谢谢你的考察,南宋皇六陵的东西除了书本上的考证,现场也就剩几棵树了,意义并不大了,但愿地下文物能够得到很好保护.
发表于 2009-9-30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还有地下文物阿。
发表于 2009-10-1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的南宋帝陵不能和北宋在河南巩义的帝陵相比,因其暂寄的措意,加上南宋的国势比之北宋更加萎靡不振,所以,六陵的建制均草率简陋,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没有神道的石像生,后人称为“攒宫”,意为攒集梓宫的地方而已。

" L( B+ _" F: t+ {9 G

      公元1278年杨琏真伽就开始了对南宋皇陵疯狂的盗掘。宋六陵埋得较浅,挖墓并不困难。杨琏真伽前后挖开101多座古墓,把多数皇陵以及埋入皇陵的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功勋大臣的坟墓几乎全部挖开,尸骨撒满山沟,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历代陵寝,虽多有盗掘,而惨酷如斯,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这是南宋皇陵的第一次劫难,也是最大的一次劫难。

* a% |8 A; a9 @8 A& x

      然而,到了清朝,又有人对宋六陵进行了盗掘。抗战期间,汪伪政权的一些官兵也曾到这里来进行过一次集体盗掘,对宋六陵的破坏相当大。

1 W/ ^7 n' ^2 D. r, j7 v

 

# C- Q4 ]) m& p) Q

       看了这些记录,真的是不抱什么希望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0-1 0:20:00的发言:
仔细找找有无建筑残构件.
, \0 |+ G+ L2 A8 P$ F8 j q

按照书上的说法,应该是还有一点残件的。但是现场有两处被灌木包围得严严实实的地方,进不去,看不见,可能就在里面。

! `8 F* v! c% c j/ t4 c

至于是否毁得干干净净,书上没有说,现场没能彻底调查,所以不敢妄下结论。

; |! g8 e" S6 B6 b! G% |* u( b

我们应该秉承科学的态度,不调查研究,不要下结论。我们这里,似乎愿意调查的不多。

发表于 2009-10-1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毁的干干净净了。

发表于 2009-10-1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找找有无建筑残构件.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内容,虽然不知道出处何在,但是转贴一下,供参考。

% \$ E" w1 p& n# Z1 {* m( ^; O

“浙江省首次启动的地下遥感考古,也将目标锁定在宋六陵,探测表明,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地下墓室并没有坍塌。”地下可以说任何珍宝都没有了,但是盗墓者对建筑没有任何兴趣,也没空去故意破坏地下建筑的。比如淮南的李三孤堆,虽然三次大规模的破坏盗掘,但是地下结构依然存在。

发表于 2009-10-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eve在2009-10-1 7:22:00的发言:
2 P5 g; y" k! k, ]* l& q

按照书上的说法,应该是还有一点残件的。但是现场有两处被灌木包围得严严实实的地方,进不去,看不见,可能就在里面。

& X/ C% f$ u3 c+ H

至于是否毁得干干净净,书上没有说,现场没能彻底调查,所以不敢妄下结论。

6 n9 Z8 L" L# X$ t5 s

我们应该秉承科学的态度,不调查研究,不要下结论。我们这里,似乎愿意调查的不多。

- k y4 q* v$ _) p, C: S0 f

冬天树少时在去找找.

发表于 2009-10-1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eve在2009-10-1 7:22:00的发言:
7 R" f& f" v# |# Q) @+ q0 q3 S

按照书上的说法,应该是还有一点残件的。但是现场有两处被灌木包围得严严实实的地方,进不去,看不见,可能就在里面。

. W5 g, o- i( N" f3 o

至于是否毁得干干净净,书上没有说,现场没能彻底调查,所以不敢妄下结论。

3 H& T" U+ i. o5 N( b) @( B

我们应该秉承科学的态度,不调查研究,不要下结论。我们这里,似乎愿意调查的不多。

& g0 {5 r$ X+ o* W V2 C) t

诚然你这帖子做的不错,但请勿妄言他人。倒数第二句话这里人人都知道,倒数第一句话更是无稽之谈,故而以后此类废话请少说。

发表于 2009-10-2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0-1 0:20:00的发言:
仔细找找有无建筑残构件.
* Z" N5 y& a' ]5 b

没有。地面完全找不到。

发表于 2009-10-3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杨琏真珈的太爽了。还把那些姓赵的尸骨埋在杭州故宫,修个镇南塔,镇住南蛮
发表于 2009-11-12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琏真珈的下场是什么?
发表于 2009-11-12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陵遭到的破坏太严重了。可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9:36 , Processed in 1.1666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