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90|回复: 56

[原创][转帖]昌平 长峪城考[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7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六(22日)同朋友去趟昌平 长峪城感觉不错,燕长城,明长城,社戏,特向各位介绍。

5 _: t) k1 L9 l

长峪城

# r7 d5 A- n$ m/ d

 

0 S( D7 Z7 @# y% f3 d# b

 

% Z: u0 R4 `9 h3 l- {

 

& y) l1 c% M( A0 A# ?5 n

 

9 L! V$ {4 X: {' m- E0 d U

 

3 z" c# A- ]) ]) u( H# I5 v

 

5 ?1 Y) A4 H; g4 I* |/ _

[原创][转帖]昌平 长峪城考

[原创][转帖]昌平 长峪城考

* q# x% b: [6 B" B. v+ ~& y

 

* W; `1 T) I1 \( V3 s2 d


 

6 C/ i6 A! X2 i0 P! j

  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有一个建于明代的古城,叫长峪城城                                                                                长峪城的北面有一道山梁叫黄土西岭,黄土西岭海拔1400多米的山梁上有2300年前建造的燕长城,是北京地区最高的长城。明代的长峪城,镇边城,白羊城并称北京边关三城,是古时军事要地。虽然自明朝建城已经500多年,但现在村前古城墙、垛口、瓮城依稀可见,城门旧迹尚存,在这里你能清晰地听见历史的脚步声。
  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新鲜,素有北京"小西藏"之称。每到春季,十里花香,桃花、杏花、海棠花相继开放,漫山遍野,一望无际。若是夏天,果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空气清凉,平均气温低于市区5℃左右。晚间山风徐徐,使人倍感清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地独有的-粒子玉米,餐之香甜,百食不厌。山葡萄、榛子、核桃、红果、海棠等任意采摘。冬季白雪皑皑,南山之雪一直延续到次年,银装素裹的大地分外妖娆,令人别有一番豪情。
  据《光绪昌平州志》记载:长峪城内有附墙台一座,空心敌台二十三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原城高一丈八尺,周三百五十余丈,南北二门,明正德十五年建。城南有小城,名长峪新城。现今的长峪城是旧城与新城的合称。长峪旧城始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快要竣工时,被一场特大山洪冲毁。于是,朝廷又决定在其西南高地上再建一座城,叫长峪新城。长峪新城建于万历元年(1573年),只设一门即东门。东门外建瓮城一座,设南门,面积很小,约为百十平方米。长峪城与西南部的镇边城、东北部的白羊城鼎足而立,号称明清京城的西北门户,与南口城、居庸关、岔道城、上关城、黄花城、古北口构成了数百里长的防御实体。站在山顶可以看到长峪城正建在两山之间的隘口,具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旧城北冲沟里被山洪冲下的石头重达数吨,可见当年洪水之大,也理解为什么旧城被毁于山洪。长峪城基本都是砖石结构,巨大的山石砌成的基座,上面再砌以砖墙。所以,后来城墙上的砖被村民拆走了,留下一道道石基座。城门也是传统的无梁曲拱,用砖块石灰砌成的拱形城门,虽经数百年的硝烟风雨,城门仍旧保存下来,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建筑工程质量。

& G h0 @# V% s8 r

   明清时代,有城必有庙,长峪城也不例外。当然那时边关的庙并非现在人们的想象,有的就是一间小小的房屋,甚至有的连房都称不上,一个小窝棚,内供各路神仙。村西高台上的永兴寺,有几百年的历史,前殿是十八罗汉殿,后殿是三位娘娘殿,门前古木参天,虽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生机盎然。明朝时期的铸铁大钟悬挂在永兴寺里,高1.6米以上,重1千余斤。铸钟铭文显示,道士张演龄的弟子赵登,继承师父"寺里不可一日无钟"之遗愿,广为化缘而铸此大钟。钟声可传到城东12里远的禾子涧村。这口钟曾发挥过不同的作用。寺里香火旺盛时,每天晨钟暮鼓,恰似西方极乐小世界。抗日战争时期,只要石头岭上的"消息树"一倒,大钟就连响几十声,人们会立刻躲进深山,逃避日本鬼子的杀戮。在和平年代,如果钟声连响几十声,人们就知道庙里要上演大戏了。除了永兴寺,现在城里还能看到水王庙、真王庙和关帝庙。水王庙和关帝庙一般北京的旧城里都会有。关帝庙又叫老爷庙,供奉着关公,因为旧时北京一带称关公为老爷。水王庙一般供奉着水神,人们祈祷风调雨顺,避免干旱洪灾。这里的水王庙中原有一口水井,为城里饮水之源。现在村里用上自来水,加上地下水下降,水井也废弃了。
  社戏是长峪城一大亮点。戏台为硬山单檐大屋顶作法,面阔3间,三面围墙,台口敞开。前后台之间用木棂门窗隔开。后台供演员化装、候场、休息和存放道具。戏台前的空场面积可容纳二三百人看戏,站四百人也行。村里人说,这个空场很神奇,人少不显少,人再多也不挤。这里以戏台其貌不扬,但这里的社戏却是远近闻名。社戏,这个在鲁迅先生笔下被生动刻画、散发着浓浓乡情的古老民俗便是这其中之一。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长峪城的社戏已沿袭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正月和农历的一些节日,社戏都会在村中上演。社戏的演出,众彩纷呈,既庄重肃穆,也热闹异常,四邻乡里,成群相结,呼拥于社所。这里的社戏源头是河北梆子,但是是长峪城独有的老梆子,演员都是普通村民,他们也不是票友,社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演出的剧目主要是反映宋朝的,如《辕门斩子》、《四郎探母》、《双锁山》、《下河东》、《大登殿》、《哭殿》、《王宝钏》、《断桥》等二十几出戏。从前,通常在正月里演戏,初一开台,初五刹台,正月十五还要加演一天。百十口人的小村,能上演这么精彩的社戏,你不能不为历史文化的沉淀所折服。
  从长峪城的旧城向北约500米先后可以看到两座水库。下面的水库基本没有水了,干涸的库底已经种上了白杨。但顺着人工铺成的水泥台阶,上到第二座水库,你能看到清清的湖水满至坝顶。高高的山峰,挺拔的白杨,倒影在碧波中,如画象又如画。走过水库继续沿这条人工台阶上到山顶,就能看到燕长城了。长城东北端与明代重修的八达岭长城相连,为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建。燕长城残高约1.5米,宽约2米,似一条卧龙,盘蜒在城北的群峰之巅。其中,黄场西岭上的敌台(当地人称高楼)海拔1438米,为北京地区最高的长城。燕长城在明朝时期仍可继续使用,仍为边塞的前沿哨所。长峪城则成为它附属的防御设施,用于屯兵和贮藏粮食给养及军械。据传说,北宋年间,杨六郎与草寇王百万曾在此地交战,而今尚留有看狗台、拦马墙、杀亮沟等古迹。
              自驾游路线:北五环--北清路--阳坊--流村镇-现雁路-长峪城 
              自驾车从北清路上温阳路,过阳坊镇北行,过坦克博物馆,在有中石化加油站的路口左转,向西直行,到头是流村环岛,左转,进入S219公路(南雁路,盘山路,路况好且车少),下山后三叉路口右行,往老峪沟方向,见长峪城路标左行,5.3公里处可到达长峪城。

, m5 |9 ^# H% y- q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残长城

6 u, P! ]0 N2 j6 D% ~2 q0 l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庙宇

' {/ n, ?' v* a0 c+ {! n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8-27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干,不干,这本来是我们要送老五的地方,没去成呀
发表于 2009-8-27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谢谢分享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安全。又滑坡了。

! ^- ]) v$ o2 m1 {

 

8 y( n X5 g$ S2 s* [( c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日葵

: V! h L; b3 ~6 a, g

 

5 u' H. S1 r% Q& [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4 04:14 , Processed in 1.23486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