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36|回复: 29

[贴图]铁镐下的美丽院落(铲平察院胡同ing !!!)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3-21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3-21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

哪天照得?上周去还心存侥幸,也许这么美的好的私人院落能有希望幸免。。。

 

看来一切皆成泡影

[em19]
发表于 2006-3-21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罪、恶!
发表于 2006-3-21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杂院生活潜规则

从察院胡同44号院说起

刘季英

  记述北京大杂院生活的文章大多有这样的特点,无一例外地展示京城和睦、互助、静谧的市井画面,抒发大俗大雅、乐天沉稳的平民志趣和性格。视角如此相同,想必绝非是某个人的偏好或提炼,而是京城百姓生活所固有的本色。我在察院胡同44号院几十年生活的经历,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

  察院胡同位于复兴门内大街以南,闹市口中街(原名半截碑胡同)以东。虽然大街上车水马龙,但胡同里却总是十分安静,是个交通便利、闹中求静的好地界儿。 44号院坐落于胡同中部,高高的改良西洋门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格的马头墙是其显著标志。院内居住的有干部、工人、教师、警察……是个典型的大杂院,鼎盛时期曾住有60多人。可现如今,随着城市拆迁改造,这个院落已经永远地从京城消失了。每当路过这里,望着原址正在建起的凯晨大厦,心中总会漾起记忆的涟漪。

  住在南屋靠西的秦姨,人民医院的护士长,是我内心特别敬重的人,多会儿都是落落大方,而且是热心肠,无论谁家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磕着碰着,她都会问寒问暖帮着看看,似乎院里还没有谁没让她看过病的;住在东屋的刘叔,是个理发员,胖胖的,言语不多,性格耿直,爱好京戏,我小的时候,他经常给我和其他孩子理发,在生活水准低下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算给各家节省了一项小小开支;还有楼上的老黄(我真不知该怎样称呼他,他两口子管我母亲叫大妈,但他们的孩子却管我叫五哥。大杂院里的称呼别细究),他刚搬来时就听说是专搞“外线”的“雷子”,这对于孩童时的我挺神秘的。由于他上班时间不定,所以在院子里很少看到他,但时间一长也看得出人很朴实,每逢下雪天他都会抄起大扫把,默默地把院里院外的雪打扫干净;当然还有我妈妈,虽然不识字但很有涵养,当了20多年的街道主任,在近半个世纪大杂院生活中,从来没有跟谁红过脸(这一点我特佩服),街坊邻居出门不在家,差不多都委托妈妈订煤呀、订奶呀、领粮票呀、代管钥匙看个门呀……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共同将大杂院的生活营造得恬静、祥和、有序。

  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手之指,有长有短。察院胡同44号院和所有大杂院一样,住户来自天南地北,职业各不相同,性情千差万别,学识互有长短,品格自有高下……加之大杂院空间狭小私密性较差,彼此低头不见抬头见,天长日久,难免会出现和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什么将大家如此融洽地维系在一起?如此和谐地共处于一个院落?细细琢磨,在大杂院生活氛围里从来就存有一些有形无形的潜规则以及由此而派生出行之有效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具体做法。

  公事共议是最重要的。如果院子的大门要安个撞锁,院内要按个照明灯、水管子要换个龙头,门洞按放个垃圾箱……凡涉及到公共利益,需要大家共同承担经费支出或履行行为义务的事项,各家都要派出代表聚在一起协商,达成共识。如此才能众愿所归,心情舒畅,使事项得以顺利实施。

  清洁卫生轮流值日制度。大杂院必然会有一些公共活动区域需要日常管理,如门洞、厕所的清扫,冬天水龙头防冻回水,夜间锁大门、熄灭公共用灯等。这些就要由各家各户轮流承担。为了明确责任,院里都有一个值日牌。按日依家轮流传递,收到值日牌的家庭要履行当日清扫义务和责任。44号院被拆的时候,我曾独自回院看望,在残破窗台上看到那个传递了数十年的值日牌。望着被岁月摩挲光滑的木板和上面斑驳字迹,默默无言,感慨良久。真后悔,当时没将它拾起收藏,算是对京城大杂院生活的见证和纪念。

  遇到刮风下雨袭来,在收回自家晾晒衣服被褥的同时,一定要大声提醒:下雨喽,谁家的衣服被子还没收。邻居肯定立马跑出来收取,并向你表示感谢。如果邻居不在家,千万别忘了帮着收一下。这样的举手之劳,往往会极大地密切邻里关系。记得我的孩子小的时候,北屋的小强就经常帮我拾被风吹落的尿布,并开玩笑说:五哥,等你双胞胎儿子长大了,可别忘了告诉他们,是小强叔给他捡的尿 子。滴水之恩铭刻于心。可惜,不知小强后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

  不要独自长时间占用水龙头,以免影响其他人用水。更不能在水龙头处倾倒、冲洗粪便或其他污秽物。否则一定会让人嫌,讨人骂。

  孩子之间打架,首先要教育批评自己的孩子,切不可一味指责对方,更不能“护犊子”。如果将对方打伤,最好抽空看望一下,甚至送医院检查检查。

  要注意保护他人隐私,不要独自在邻居门前窗下乘凉闲坐;除了与相迎人员打招呼,一般不要左顾右盼。否则有窥探他人隐私之嫌。让人讨厌。

  如果院子里有人上夜班休息,或者邻居孩子准备中考、高考复习功课,一定不要肆意喧哗。讲话搂着点,声音小点。要有照顾四邻与人方便的概念。

  如果邻居不在家,但邻居的亲戚朋友来访,要视情况接待。如果是邻居的老人来了,一定要主动热情,可先让到自己家中,沏个茶倒个水什么的。

  如果邻居家的大人加班、开会没回来,而小孩放学进不了门,一定要代管一下,督促做作业,时间晚了可以安排吃晚饭,哄孩子睡觉。

  水电费每户按月轮流计算收取,其要点是:水费按人头平均分摊,探亲访友的临时居住人员酌情商定;电费则按每户电灯瓦数分摊……那时轮到我家,计算分摊水电费就成了我的任务,等到小学高年级学习四则运算应用题时,得心应手,无论遇到多难的题都能够无往而不胜。想必也是得益于此。

  说来,这些也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但在维系大杂院邻里和睦、人际融洽的实践上,却着实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今,生长在楼房小区里的新生代或许不以为然,但他们的父辈一定对此坚信不疑,甚至依旧身体力行。因为,大杂院生活潜规则的内涵,在现代社区生活中依然行之有效,并具有广阔的适用空间。那就是———宽容。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拿什么挽救你,我美丽的家

我们再也尝不到那棵老香椿树的嫩芽儿了,我的“老香”你知道吗?你和小院儿都熬不过今年春天了。对不起,我无力挽留你们,对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小院目前还在

家人正抱着一线希望,多方努力着,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
发表于 2006-3-21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房子看着象新建的啊?怎么要拆啊?我前几天去二龙路看房子还路过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新建的

是去年刚刚按照老格局修缮的
发表于 2006-3-21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确保生命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您可以考虑作钉子户,就算保不住院子,也多讹丫点钱,咱们也只能到这个份上了.记住我说的是在确保生命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哦~~

2005年9月18日的察院胡同,试问这样安详宁静的美景,世界上哪找的到?可她就这样被轻易毁掉了,完啦~~~


发表于 2006-3-21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察院胡同2006年3月

那个“凯晨广场”的下面埋着督察院旧址、察院胡同29号(叶嘉盈教授的老宅)还有还有还有的尸体

发表于 2006-3-21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月我和同学一起拍摄新文化街以北消逝的三条胡同:文昌胡同、文华胡同、察院胡同,当时我们非常心痛,所以我们就近我所能地拍摄了许多张照片,并捡回了许多瓦片作为纪念。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据说这一带属于违法拆迁!

有人在收集证据,准备把开发商推上法庭
发表于 2006-3-21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商一定是受到了某些势力的支持,希望政府为人民说话。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我坚信

任何势力,都没人民的势力大!(这话听起来是有点可笑,这可笑的地方,正是可悲的地方)
发表于 2006-3-21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共产党员,希望党员们能够为保持北京传统风貌,保护人民根本利益做出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人民的利益

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人民是不会吝惜个人的一点点利益的,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一点历史早已证明了不。广大人民只是不愿意眼睁睁地牺牲掉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利益,却养肥了那些和贪官勾结的奸商。
发表于 2006-3-22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疼
发表于 2006-3-28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祥子的帖子,我非常理解你有多难受,自己好好的日子,费尽心血翻修的新家,就要被别的利意集团惦记拆了,
发表于 2006-4-4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察院3号,我曾在这个院子里和朋友们喝茶,聊天。我记得还拍了美丽的图片。

如今,已恍若隔世了。

发表于 2006-4-4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4-4 0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新文化街,文昌,文华和剩下半截的察院胡同已经拆得残破不堪,但我们还应该群策群力,努力做最后的奋斗。

  否则,接下来,手帕胡同和东铁匠营也要遭殃了。志愿者可联系我。

发表于 2006-4-4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月前的察院。与飞哥拍的原貌大致是同一位置(稍微往东一些)

 

发表于 2006-4-5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张照片的对比太强烈了增老师,我恨死现在的长安街和两边的“大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后细瓦厂 来过我们院儿?真是大北京小院子呀!既说明了缘分,又说明了北京能坐在树下喝茶闲聊的小院儿越来越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喧闹包围的恬静


发表于 2006-4-9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喝的那壶茶,应该就是您给沏的。还没跟您道声谢。

瞧见站的那人吗?那不就是掌柜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客气,进了院儿就是一家人:)那不是我,看身影那应该是我哥
发表于 2006-4-17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拍的图片里应该有您,我可以发到您的信箱里。

发表于 2006-4-17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遗憾了,就是北京人觉悟高,所以才要拆,拆掉咱们的文化,他们还让外地人疯狂进京定居,对咱们实行种族清洗,唉,在这种专政制度下,咱们手无寸铁、无能为力呀!遗憾、太遗憾!
发表于 2012-2-21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evi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6 06:38 , Processed in 1.16492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