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线山西讯 8万平米人工湖面,金属屋顶演艺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陷入富丽堂皇的工程包围之中!
0 t" Q! @- `: ~8 N/ n/ |$ ?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引争议 $ a( s I0 Q" P5 Y1 A0 P9 [
“怎么是这个样子?!”
1 q" i; c0 R' T% {+ t5 _$ n1 W( R几乎每一个到云冈石窟的游客,多少都会对眼前的景象感到诧异:从临时停车场北望,这里的主角显然已经不是那些闪耀着人类文明光芒的石窟,在重型机械和连绵的工地掩映下,石窟显得遥远而苍凉。 K+ T- Y$ [, ^9 F2 W# d y
不过能够感觉到,很多当地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象。因为工地是暂时的,2009年9月之后,这里将会呈现属于他们的富丽堂皇。 |" v. B( f T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项在保护区内紧张推进的浩大工程,却没有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学论证。
' J A B% k) S7 k: G“除了石窟,剩下的全都是新的”
1 p3 T8 T! B/ H4 Y4 |0 O, H这座1500年前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2001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 W" y4 B$ N8 C4 ?# N- C" o! W S直到今年三四月份“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始之前,石窟门前大约二三十米开外,一直被五六个村子包围着。云冈镇镇政府也在这里办公。除了风化、水蚀,这是令石窟保护者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 y- ?: Z9 Q" }9 @2 b) E8 i. J
一尊十几米高的大佛,左胸前被刻上了几个稚嫩的汉字,导游解释说,那大概是附近村子的孩子们下学后,跑到这里玩耍时,沿着手臂攀爬上去留下的“杰作”。 0 [/ o) U6 B. v9 `' z
“我们2001年申遗成功之后,承诺要对周边环境整治、拆迁,但一直没有成功”,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耿(彦波)市长来了之后这个事情终于办成了”。
8 C1 o/ \" }. I3 v1 k& K1 D7 |“办成”的,不只是拆迁这个繁复的工作,还有他们正在创造的文物之外的景观。 6 l/ ]; i( i- Z8 ]; _) P! y9 G
7月29日上午,记者到这里时,正赶上一场大雨,从临时停车场到临时检票口新铺的水泥路面瞬间变得泥泞不堪。 , @* R- c' l# f- g5 H5 Q- B# s
这条300多米长的南北向马路,建成之后叫做莲花大道,两边将排列满石雕的莲花,直通云冈露天大佛。“取莲花向佛之意”,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晓宁解释说。 6 Y: f8 Z u$ j$ x9 n
而在它的东边不远,也有一条平行的礼佛大道,直达另一尊大佛。
3 E5 l7 U4 T, _) R( A( L, l0 J( X$ C9 @“现在,除了石窟,剩下的全都是新(建)的”,在指挥部办公室,张晓宁对着几张挂在墙上的示意图有几分骄傲。 # H2 [5 L$ o6 X" T. W: U ^
“新建的研究院在这儿,后山上。”“这儿是游客服务中心。”“这儿是马识善人广场。”“这儿是陈列馆和演艺中心。”“这儿建一些小的四合院,供领导来了住。”“这儿是商业街。”……
. Z% ?6 `) e5 y" C' ?. _5 I5 z9 E指挥部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这个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09年全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7.08亿元,其中核心景区5.6亿元。
. O9 o2 l4 k6 N4 w5 j资料中如此描述工程的预期效果:“将再现‘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水经注》记述——记者注)的佛教胜境和北魏皇家园林的恢弘景象。”
$ k; ? @, Z# u6 D8 t# U- N9 d“以前游客来,买张门票1个小时转完就走了,”张晓宁说,“我们这个工程完成后,你至少得花个一天半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