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嗯 没错就是这个地方啊
我是穆德小学的,54年到60年,50多年了,原来学校是三进院落,每院有一座二层小楼,每层有两间教室,可见楼之小。前院西边还有一个小院,院里有南北两间教室。在50年代在堂子胡同向南一拐的雷家胡同有一个分校,在一个路东的院落,只有南北两间教室,院子东北角有一棵桃树。我就是在这个小院上的一、二年级,班主任是马鸿升老师,现在老人家肯定已经不在了。三年级开始在花市本校上课,四年级的班主任是满吉浦老师,回族。五年级的班主任是李庆堂老师,同班同学有孟昭雯(已故)、刘正桥、刘正修、李承安、李承沈、马名扬、窦清华、万淑芳等。六年级我调到另一个班,班主任是个女老师,不记得姓什么了。这个小学,是我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前两年去看,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可是儿时的记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补充一下,我是80年在本部上的学,那时候前院 东边是个大台子,还有国旗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就在这里举行。西面有个石头的低桌、南面的后勤室外面也有一个,据说是一个石碑然后倒着埋在地里面了,西面的做操的时候老人会在上面领操,当时是个女老师领操,对她的印象是穿着褪色的运动服(按现在的看法就是三保暖 哈哈),还有就是人特黑,但是看着特精神身板巨挺。南面是自然教室、后勤室、传达室、校长室和大队部,西面还有锅炉房 和老师的临时住房。前院的小楼西侧和小西院的地方是个错所,那是后课外活动没少义务打扫厕所啊,呵呵 还打扫过女厕所呢,女厕所你们还有个老师专用的蹲位呢,有个小隔断单独隔着。东面是车棚和音乐教师,那时候上音乐颗用风琴,每次上课都有高年纪同学搬倒楼上,后来有了音乐教室。中间的楼东面有攀爬架,还树着两根爬赶,西面是沙坑。后院有双杠西面也有爬杆,但比中院的小。后院东面还有个滑梯,我还从上面摔下来过,一直怀疑自己的颈椎病就是那次的外伤引起的。前院和中院的楼造型一致,楼梯都是木头的,楼梯下面都放着体育课用的鞍马。后院的小楼楼梯是石头的从东西两面上下,感觉更像个城门,城门的门洞是体育器材室。那是的学校地方有限简直就是见缝插针啊,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呢。在那里留下了同年的回忆,记得的同学有,孙晓喆、马威、代丽娜、沙开丽、马云鹏、张卿贤、焦磊、巩建茹、方卉、田蕊、等等啊
我是51年上的一年级,你的班主任是男是女可否告知?
七子:回忆一下沙老师名字,“沙月华”对不对?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3 12:47 , Processed in 0.151340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