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9|回复: 10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13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V: Y' v. G/ S4 K, q9 b9 P

2009年8月13日《北京晚报》44版《五色土副刊,城记》 

" l8 m6 f! | _/ I

 

# m+ C0 Z; }2 i, R

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 c" g& f1 L& O* B* M. J- \% r* b

陆原    撰文摄影

- J; c8 t6 h8 i3 p8 n3 u; b

 

2 E, n R* W" ^3 [- @* Q

鲁迅先生1912年5月5日抵达北京,任职于宣武门内教育部街的教育部,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直至1919年11月21日迁入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的新居,在宣南地区生活了7年。阅读《鲁迅日记》,可以探寻到鲁迅在宣南生活期间衣食住行的诸多足迹行踪。


$ e5 _0 R, [" r: x2 |* e

山会邑馆诞生《狂人日记》

8 n: J! r! B' i0 G6 y" m$ a

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在绍兴府任山会初级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出任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约请鲁迅入教育部工作。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继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京政府迁至北京,鲁迅因此也来到北京。《鲁迅日记》记述,1912年5月5日晚7时,鲁迅乘火车到达北京前门东车站,夜宿于菜市口长发店,5月6日上午,入住南半截胡同“山会邑馆”。

& u: r$ z. \7 x& d9 @+ p

“山会邑”,指清代绍兴府的山阴县和会稽县,鲁迅是会稽县人。“馆”,即清代举人进京会试住宿的会馆。民国成立以后,绍兴府撤消,山阴县和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山会邑馆”后来被改称为“绍兴县馆”。鲁迅在山会邑馆住宿的第一个夜晚,卧床半个小时即被三、四十只臭虫咬得无法睡眠,只好躺到桌子上过了一夜。次日,鲁迅请管理员更换了干净的床板,晚间才得以入睡。

% ~) d2 f0 M( M! t$ Q' v

山会邑馆有很多房屋,鲁迅住过其中的藤花馆和补树书屋。藤花馆位置已无人知晓,但据现在的老住户回忆,后院安装过水龙头的地方,以前确实有一架藤萝花。鲁迅在《呐喊》序言里写道,会馆里有三间屋,因为曾有一个女人在院里的槐树上自缢,“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抄古碑……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尺蠖,北京俗称“吊死鬼”)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也许,这里就是补树书屋吧?《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钱玄同来向鲁迅约稿,鲁迅在会馆里写作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在《新青年》杂志。鲁迅还在会馆里写作了《孔乙己》和《药》,后来都收入了首部小说集《呐喊》。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今日《北京晚报》探寻鲁迅宣南足迹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章!感谢好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衣食购物和出行经历

  : V" { i# J g$ A2 H

衣食购物和出行经历

7 _% R9 v4 }4 i: z4 b( B" B8 E

深秋的北京,天气转凉。1912年10月27日的《鲁迅日记》写道:“夜微风,已而稍大,窗前枣叶簌簌乱落如雨”。11月8日,鲁迅在大栅栏西边的观音寺街“购御寒衣帽等物共十五元”,将住所的房门“易竹帘以布幔,又购一小白泥炉,炽炭少许置室中,时时看之,颇忘旅人之苦”。12月22日,“又赴瑞蚨祥买斗篷一袭,银十六元,手衣(手套)一具,银一元”。12月28日,又赴“瑞蚨祥购马褂一件,共银二十元八角”。

8 U, J: N1 {8 C% U- V1 }0 \ ?

由于鲁迅单身住宿会馆,不便开伙,所以经常独自或偕友去饭馆就餐。鲁迅光顾次数最多的饭馆是位于南半截胡同北口的广和居,这是创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老店。清末住在菜市口米市胡同的高官潘祖荫,曾为广和居传授过家乡苏州吴县的清蒸鲤鱼做法,成为广和居名菜,称为“潘鱼”。鲁迅还去过煤市街致美斋、西四牌楼同和居、廊房头条劝业场小有天等饭馆。

4 a6 D2 J0 H9 }5 W* e, Z0 i/ p2 n1 {1 k

鲁迅多次去过观音寺街的青云阁,这是规模很大的综合市场,后门直抵北边的杨梅竹斜街。鲁迅经常在青云阁理发、购买鞋袜牙粉等日用杂物、与朋友聚会饮茶。鲁迅还多次到前门西河沿街的交通银行用纸币兑换银元,然后到东交民巷的日本邮局寄往日本书店购书,以及资助留学日本的弟弟周作人。

" R1 o; N4 U" a8 q8 \

说到购书,鲁迅到达北京的第八天就去了琉璃厂,用五元八角钱买了一部《纂喜庐丛书》。1912年5月至12月,鲁迅共购书92种,支出164元,当时鲁迅的月薪是220元。1913年3月16日是星期日,《鲁迅日记》写道:“下午整理书籍,已满两架,置此何事?殊自笑叹也”。

& f0 P: b5 l4 r$ x" y: [- r

1912年5月6日鲁迅去教育部报到,是乘坐了骡车。5月17日大雨,宣武门一带积水没膝,鲁迅也是乘坐了骡车,但是鲁迅出行更多的是乘坐人力车。一次,鲁迅由教育部返回会馆途中,人力车翻车,致使“左手右膝微伤”。另一次,鲁迅上班途中,人力车夫因车轮误碾了路面放置的橡皮水管,遭到巡警的毒打,当天鲁迅在《日记》里斥责凶手“人性都如野狗,可叹”。1920年,鲁迅还将亲历人力车夫妥善处理交通事故的经过写进了文章《一件小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见过袁世凯

  5 M x- c4 i' \! B' ^3 g

鲁迅见过袁世凯

( L4 i6 L& _9 j# L8 w$ `- x

鲁迅到达北京初期,和朋友游览了万牲园(今动物园)、陶然亭、钟楼、什刹海,还去崇效寺观赏了牡丹花。鲁迅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负责图书馆和博物馆方面的群众文化工作,他去过天坛和先农坛考察开办公园条件,去过全浙会馆考察开辟儿童艺术展览会事宜,去过什刹海广化寺公办图书馆观看敦煌《唐人写经》,视察过国子监旧太学,参与创办了宣武门内头发胡同的通俗图书馆,并于1925年将通俗图书馆写进了小说《伤逝》。

) N8 K+ g- j# ^+ w

1912年8月22日的《鲁迅日记》记述,早晨见到教育部任命名单,任命鲁迅为相当于科长级别的“佥事”职称。当晚,鲁迅与朋友们“饮于广和居,每人均出资一元。归时见月色甚美,骡游于街(乘坐骡车逛街)”。11月2日,鲁迅“上午得袁总统委任状”,任职科长。1912年12月26日的《鲁迅日记》记述:“积雪厚尺余,仍下不止。晨赴铁狮子胡同总统府,同教育部官员见袁总统,见毕,述关于教育之意见,可百余语,少顷出”。当时的铁狮子胡同总统府,就是现在的张自忠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袁世凯入住中南海之前,曾经短期在那里住过。

; V0 v2 s3 P/ |, u0 t) |( w! U' e W7 `

鲁迅先生宣南生活7年,足迹所涉的山会邑馆、教育部旧址、交通银行、琉璃厂书店、青云阁、崇效寺等处,至今皆有遗迹可寻。阅读《鲁迅日记》,参看鲁迅先生的相关著作,令人感到,虽然先生经历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是先生记述的宣南风物仍在眼前。

发表于 2009-8-13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鲁迅和宣南有如此深厚渊源,这些历史没人挖,后人恐怕无从知晓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8-13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日记我上中学时候粗略看了看,当时主要关心鲁迅买古钱币花了多少钱。现如今就感觉当时鲁迅的日子过得真不错,那时候物价真够低的。220大洋就按照一块等于100人民币算,当时他收入22000还是税后实得的,绝对白领阶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记结果,致谢横窗瘦影、老片

通俗图书馆位于头发胡同,信息得益于横窗瘦影先生,

, M$ l( \( l& q; O' O

青云阁确切位置,信息得益于老片先生,特此致谢二位。

8 D2 [5 J% N! _( e8 \- ], z0 z

 

4 x' h' G- j" [) t# s

今年5月,独自拍记了南半截胡同和观音寺街。6月,又和大队拍记了新文化街一带。

' Z z ` f7 s6 e

上个周日,模式口拍记归来,写作至次日凌晨三时半,就是为了这篇稿件。

6 w2 x# y: p( ^/ [; K/ M1 b( b

拍而记之,乐在其中矣。

, a7 N7 p+ z# s4 r4 Y/ v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军部曾经是袁世凯总统府

东单外交部街,有清末外务部迎宾馆,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就在这里办公居住。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8月,孙中山来访,也住在这里,袁世凯搬往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后来又入住中南海。

1 ^8 N. L, S) o/ ?

 

$ P. B% E/ ?6 o



发表于 2009-8-13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 x& c4 E: R. n2 l' B. G# p

娓娓道来,如同亲历,甚是亲切,感同身受

. v! i9 {& @- @6 O( v

 

1 o+ ?/ C7 l% f8 ~

我们论坛的帖子如过都如陆老师这样言之有物

) j' v U$ Q+ h3 {5 M, J

将自己的心得公诸于众

- f8 A" B. [; F5 G

而不是只做无聊灌水,总是发些“恨人有笑人无”的废话,那该多好呀

- i5 D+ A- P% o `2 p

学习了

/ ~5 W! K! V- J$ c# p$ n

 

发表于 2009-8-15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陆老师治学态度之严谨,知识之渊博,实在令人钦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14:56 , Processed in 1.1519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