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3|回复: 18

[讨论] 说说心里话,因为我心疼北京(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6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 ^6 F6 ?, o: f& }

      有日子没来坛子里了,每次进来都要先看看寻找老街坊,看看有没有自己曾经熟悉的地名或者是人名,但是看见熟悉的地名的时候多,看见熟悉的人名时候少。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物(地)是人非吧。

, d# i8 {% { e y; B" P V) Y

      在北京生活了近四十年,自认为应该算得是个北京人了,因此对北京和真正的北京人也就有了不浅的感情。

* B* `+ h/ T, p0 Q) ]! i

每天上下班的时候,看着满眼的外地人,心里总是有着说不出的感觉。某社会阶层说他们是北京的建设者,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们只是在北京的劳动者、淘金者,或者干脆就是漂流者、冒险者。因为他们如果挣了钱,就会马上寄回自己所谓特别可爱的家乡或者过年的时候通过因为他们已经不堪重负的铁路回到家乡,大肆花消一番,过一把衣锦还乡的过瘾。这还算是好的,毕竟是正儿经八百的自食其力。还有一些挣不着钱的,于是就在北京烂逛、瞎转、混!而且这部分人还占外地人中的大多数。因为其好吃懒做,不学无术于是就梦想不劳而获,其结果往往是异想天开,然后便是铤而走险。看看每天中午的《法制进行时》,真正爱北京的人和真正爱北京的北京人都会心照不宣且痛心疾首。曾经有个理论,说外地人能吃苦,所以在北京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过的好,其实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说白了就是放屁!真正能吃苦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正是因为在北京拣破烂儿、要饭都比在老家吃的好,因此外地人才蜂拥而至! 

% ?) M- _0 h/ j w

     最可笑的是如果您老几位经常作公交车,您会不时在车厢里碰到以下场景,几个脖子还没洗干净的外地人挤在一起,或坐或站或坐在自己带上车的硕大行李上,一边激动地唾液横飞地谈论着自己的家乡如何如何好,北京怎么怎么不如自己的老家,一边不时向车窗外或地板上吐自己呼吸道里的分泌液……啊呸!谁让您来的?!毛主席保佑,我现在不用天天和外地人挤车了,只是每周一天限号的日子里还能搂搂他们的样子,虽然恶心,但没辙,总还是要上班。我咂摸着现在最欢迎外地人的就是北京的公交系统了,靠着北京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公交系统现在只能靠外地人来供养了。以前公交司乘人员看见外地人大包小包不愿拉,现在还等,为的是多收几元钱的车票。

4 G! f+ W+ d# J% H! u$ R* V

北京人现在坐公交车的越来越少了,不信您就坐一回。一辆拉着五十人的车上能有五个北京人就不错。您别跟我说您看不出谁是北京人,您要是真正的北京人一定会看的出来。

2 ?; |: f& A6 U5 r% o" k

    今儿个先到这儿,来首打油诗,与各位真正爱北京的人和真正爱北京的北京人一笑。

5 M0 C2 C& ^0 Z" h/ f9 e

                           外地野畜遍街走,

+ C9 p$ n. A1 e4 G! H

                           脸上眼屎时常有;

* e5 j D' N: Z$ T2 {2 y1 `' G

                           混身异味招人烦,

+ L, \) H2 a" U

                           众曰该杀此野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通情达理。

8 p) j& ~: V4 m

但我有时在拍胡同的时候,每每捣乱的,都是这些可怜的民工。我真不知道,什么是“关键在于教育农民”。

发表于 2009-8-6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外地人来北京,确实只是为了挣钱。

& K3 l; d+ j) s& I- X4 ]9 V

一个民族,到了只知道挣钱是生活的唯一的时候,无论他吃苦受累,,受人驱使,还是挖坟拆城,辛酸劳累,本质上,我想还是和历史上日本人为什么能够占领中国的那种国民素质,没有什么两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意识的低下,在来京务工的群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 Q' A2 x$ g, y0 e$ {, h

可以讲,拆迁破坏北京,首先是权利阶层,然后是利益阶层,可直接抡大锤的难道仅仅因为个人生活的改变,就可以对北京同文同种的祖宗遗产进行拆毁破坏,麻木不仁吗?换个角度,如果我们因为下岗,也到这些民工的家乡,拆坟掘地。我想他们这些民工决不会说,你们下岗了,可以拿我的祖宗,换窝头卖钱花吧。

7 m; L# n" F$ X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随便拉一个民工,就是地道的农民,比我的农业基本活路,都差非常之多。因为他们根本把自己的致富之路,压在谁给钱,我就给谁当孙子的逻辑上。而自己究竟应该靠什么叫人,可能想也没想过。

0 z1 @. ?; e$ C& W

穷人,首先得是人。如果因为你穷,你就可以不把自己当人,那你八辈子也还得受穷。其实当年鲁迅有过这样的论述。

. {/ T. Y- s) ?2 u# u5 d8 \" U

至于外地人,北京人。我觉得,北京也是外地人的北京。所以我不同意打油诗的那种偏执说法

2 m: W3 C; s7 s; w) U O1 X

 

" B4 ?3 |# w% l9 F5 Z

所谓的片汤话,我倒是觉得是说外地人,如果也象对待自己家乡一样,对待北京,即使不用上升到保护北京文化的地步,即使你是一个贫苦的民工,也会想想,有人把你爸的坟包,扒开卖砖,把你妈的嫁妆当柴禾烧水喝,我想那时就都不会装傻充楞,假装可怜了。

! N m6 S' H" L. a# E6 Z; i

想想我刚从坝上回来,尤其是到所谓有民风民俗的地方,那刀,磨的杀人都容不得你出个声。现在去军马厂,机械林场吃个烤全羊,小的1480,稍微大点的就得1880。一个破蒙古包的床位平时150,星期5,6,日,竟然超过300块,想想这些人,想想这些来京的民工,不都是为了挣点钱。把心都黑了吗!

, x( l9 T. }7 `- E8 n0 i3 F/ o

 

发表于 2009-8-7 0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无语。!!!!!
发表于 2009-8-7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9-8-6 22:58:00的发言:
2 `. G( r6 R) K/ R0 c" h

我同意,外地人来北京,确实只是为了挣钱。

. Z* N9 P( e) K8 S z; i

一个民族,到了只知道挣钱是生活的唯一的时候,无论他吃苦受累,,受人驱使,还是挖坟拆城,辛酸劳累,本质上,我想还是和历史上日本人为什么能够占领中国的那种国民素质,没有什么两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意识的低下,在来京务工的群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 O r+ m. o" l2 l1 Q; W( J

可以讲,拆迁破坏北京,首先是权利阶层,然后是利益阶层,可直接抡大锤的难道仅仅因为个人生活的改变,就可以对北京同文同种的祖宗遗产进行拆毁破坏,麻木不仁吗?换个角度,如果我们因为下岗,也到这些民工的家乡,拆坟掘地。我想他们这些民工决不会说,你们下岗了,可以拿我的祖宗,换窝头卖钱花吧。

% A, r# ]& R0 ]: S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随便拉一个民工,就是地道的农民,比我的农业基本活路,都差非常之多。因为他们根本把自己的致富之路,压在谁给钱,我就给谁当孙子的逻辑上。而自己究竟应该靠什么叫人,可能想也没想过。

* @" J; o- B) ]6 ~0 C( C' @9 Z

穷人,首先得是人。如果因为你穷,你就可以不把自己当人,那你八辈子也还得受穷。其实当年鲁迅有过这样的论述。

, Y" h( a) B: f3 ^

至于外地人,北京人。我觉得,北京也是外地人的北京。所以我不同意打油诗的那种偏执说法

& N; C2 s) x: G

 

. s& v9 \. R7 ^5 G6 q6 F& G

所谓的片汤话,我倒是觉得是说外地人,如果也象对待自己家乡一样,对待北京,即使不用上升到保护北京文化的地步,即使你是一个贫苦的民工,也会想想,有人把你爸的坟包,扒开卖砖,把你妈的嫁妆当柴禾烧水喝,我想那时就都不会装傻充楞,假装可怜了。

# y6 L9 B) K( _( m6 ^/ A1 i

想想我刚从坝上回来,尤其是到所谓有民风民俗的地方,那刀,磨的杀人都容不得你出个声。现在去军马厂,机械林场吃个烤全羊,小的1480,稍微大点的就得1880。一个破蒙古包的床位平时150,星期5,6,日,竟然超过300块,想想这些人,想想这些来京的民工,不都是为了挣点钱。把心都黑了吗!

: V; [. F( U$ x6 j+ B- t8 Y

 

x- Z3 l$ Y) Q! s( ~2 N. q

 

* d: @) D( A9 ^; Q b9 d, ^& U

 

0 F3 P9 l' D3 k8 ?4 O7 k5 `$ F% j- z

写的好!      

# Q. j' |* e8 ^$ z

 

7 n4 G( S7 E2 j# c6 U. p. B

 

- c$ k/ }+ J3 F9 ?1 Z9 b5 ]9 Z

 

发表于 2009-8-6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片汤儿的帖子深有同感.....
发表于 2009-8-7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不仅属于全国,更属于全世界。

/ y& Z1 A% B s. r+ S

 

6 I9 i% R( e1 U" S0 H: i

当然,每个城市资源都是有限的,但人口流动,是无法从法律或者道义上去限制的,这也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城市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人口朝一个大城市流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资源越来越少,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如东京等都是如此。现在开来,似乎都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 w+ A/ M" j+ A) p3 k

 

& l+ e) K7 R/ h S( A

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贫富差距更加悬殊,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要求是够低了:如果在老家能靠好好种地就能过上温饱的生活,也不求小康,更不求发达,那几乎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离乡背井的。正是现在很多地方连这一点都无法达到保障,如耕地被强行征收,以及农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以及很多小地方官商勾结欺压百姓那都是太普遍了,这一切都迫使很多人背井离乡,朝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涌动。

, g- J$ I$ a9 P* l t

 

8 i; _ e1 g5 V* k4 F4 o

这里面是体制问题,是高层问题,当然不否认普通老百姓中间素质有差异,但民族素质国民素质这些低下,关键体现并不是小老百姓,或者外来务工者,西装革履道貌岸然者大有人在,想要改变,一是人人从自己做起,但最关键,是要有从上至下的改变,而非从下而上。

2 ?" v- J0 ?/ r/ B6 O

 

6 y9 a- Z0 Q; G" V5 u, M% C

至于说蒙古包一晚上多少钱,烤全羊多少钱,这其实是中学政治课本里提到的:价值决定价格,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只要他明码标价,不搞强买强卖,那就是合理的,如果他搞坑蒙拐骗那一套,那就该谴责,并受到法律严惩,但如果是公开价码,如果觉得贵,我们不去消费就是了。再怎么民俗民风的地方都脱离不了世俗影响,在我们眼里是多古老的东西啊,多好的东西啊,多民俗的东西啊,但在当地人眼里,那就是用来换老人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的东西。这一点上,我有时也觉得很遗憾,但换位思考一下,就相通了。

/ M3 y2 d6 y& n4 Q

 

* h1 ^7 H5 l1 T) s, B2 S

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

发表于 2009-8-6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跟你过不去,只是觉得老兄你的观点太偏激,呵呵,片儿汤话是不少,不能提倡啊。你的打油诗也太露骨了吧?

2 V# _: D* H& y$ w7 u2 H

 

+ q9 d- r" H5 ^8 B. ]2 l

设身处地想想,现在生活在北京的真正老北京人还能有多少?新北京人占到很大比例,这也促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提升。不往远里说,就说刚建国那会儿周总理一句话,不照样南北人口大交换嘛,各地的知识精英、行业高手、甚至普通百姓移民来到北京参与北京的发展建设,当时的北京百废待兴,没有这些建设者,哪来今天这些优越的物质条件。单纯靠老北京来搞北京的大发展,成吗?再者说,就拿您身边的同事、邻居来说,往前捯,不出三辈,有几个不是外地祖籍的?您敢用这首打油诗来说人家吗!

( ~* M" ^3 A; n$ E

 

; u I3 Y, r3 r+ c

奉劝您可别以貌取人,人人都有马高凳短时,假设万一您有朝一日没混好,沦落到外地,被土著这么挤兑,您能愿意吗?

! K* R3 r) b3 n( [" m' E4 a4 v

 

' E( u9 Y" a `

哪儿说哪儿了,听就算了,不停拉到,纯粹个人观点。

) Q. T5 V- E0 M% _2 B0 K9 c' n

 

2 n' n( i+ E4 |% G* d7 @

对了补充一点,我老家是房山的,往前倒几十年也是河北人。现在爷在北京生活得也很体面,但我绝没有看不起外地人,出门在外不容易,大家相互理解才是王道。

发表于 2009-8-6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片儿汤的说法。

# R' V9 n. ^1 O$ U+ h* h, Z

 

1 a/ k8 I- m1 |5 ~% i( ^" G

虽然有些言辞比较露骨,不太好听,但是话糙理不糙,如果不是别人毁坏我们的家园在先,我们也犯不上对那些人说这些话。

$ c0 f6 h. k* Z& u" ]- ~

 

: l& Z4 G) q* A/ C- e0 F

我们不是搞政治的,不玩儿虚的假的。在外面我们可以遵循个礼数儿,给人留点面子,可是现在咱们家里,没必要掖着藏着。老北京人就是敢于表达心中的想法,就像电视台像胡紫薇、元元那样敢于说实话的主持人几乎都是北京人,如果心里这么想嘴上说的再好听有什么用呢!

发表于 2009-8-6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外地人还是北京人都是打工和消费的,说白了都是贡献鸡的屁的。把一座古都变成了一个淘金之地,这是北京最大的悲哀。在这样的城市中有生存而没生活,生命价值变成了工具价值。人们从对心灵安宁的追求变成了对物欲满足的追求,由对生机的崇敬变成了对器物的崇拜。生存哲学的颠倒错位导致一切都颠倒错位,所以个把胡同老房保护不保护都意义不大。身子都掉井里了,耳朵还挂得住吗。

- L0 f" H5 l* W0 W5 V% [2 \

 

6 O. Z$ g: g$ J! d7 M

老北京已死,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09-8-6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此文有同感!

, R8 f: A9 m% i9 L( ]4 V

我之所以自己开车上下班,就是忍受不了公交车的味道(二十年以前没有这怪味)和挨骂.有几次坐半节我就下车了,因为我怕吐车上.在一个好哥们的蹿的下,下决心买车了!

发表于 2009-8-10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U5 x. T! L ?

 

5 t v8 R) {1 I6 d# C8 S

封锁起来不是办法,必须要出台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9 m( B# `+ D( s' h, X

 

3 A( @; B7 e! g, J, L# J+ B- C

可现在这事,谁管呀!

发表于 2009-8-10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还是北平的

4 l' {" p: i4 X$ Y9 C

北京属于全国的已然这这样了。。。。。

8 A! ?6 J& E6 m/ _2 h

再属于全世界。。。佛爷呀,天主呀,基督呀,安拉呀,各路神仙呀。。。。

& \6 S% I$ }, ]& x3 D

还让北京人活不活!!!!!

f7 s& M1 R% m' @& h7 P

北京人的家已然被毁的差不离了。

& n- \6 w% d' \

说不下去了。。。。。。。

发表于 2009-8-10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孤树斜阳在2009-8-10 13:39:00的发言:
9 k0 r9 S g% ~; A+ ]' h

孩子--还是北平的

- S% J9 J I# d5 O7 X% l! T

北京属于全国的已然这这样了。。。。。

* O/ s4 X" L9 G- H: M

再属于全世界。。。佛爷呀,天主呀,基督呀,安拉呀,各路神仙呀。。。。

+ m8 Y1 x: a0 t. t' s/ Z

还让北京人活不活!!!!!

) `/ w3 e, h4 B

北京人的家已然被毁的差不离了。

Z2 t$ A6 n. A2 [, v! f

说不下去了。。。。。。。

/ N- M$ A+ a( P7 @

 

, w8 f' ^8 h$ F2 z1 S: G2 i5 t

把北京封锁起来,除了北京人(我也不知道如何鉴定),其他人全部赶走,也不让其他人再进入。

. _3 s4 y: M7 L D) n0 V

 

4 \+ L6 s! o; N! a6 Q$ b

谁能保证北京就能好好的?

8 }5 _4 W5 k5 z

 

# [# [2 S: Q& e4 H3 T/ r) l0 I

没有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而把希望寄托于道德或者文化层面,是很脆弱的。

% V1 e4 Y+ g6 ]

 

0 T. A' n, f) h4 F

 

发表于 2009-8-10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 C: ^1 [* l7 a% p5 A- V

 

$ O5 l8 w, f4 f7 B- D; L

打油诗写的比较激烈,但能理解心疼咱北京的那种情感!是呀,那是咱故乡啊,看着它一天天的变得面目全非,心疼呀!

发表于 2009-8-10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楼主的心情,但不赞成楼主这样极端的表达形式。

( c# \; T/ K1 W+ \ s

原因有二。

: G" V) S" k) |! ~8 y' N& {

其一:作为一个城市或者地域来讲,人口不交换流动难以想象。

0 k. H* t# r! U- y- y

其二:站在一己角度谈热爱,不要说对一座城市,即使对一个人、一件器物,都是狭隘的,无论理由多么充分,究其本质,脱不了虚假的外套。

发表于 2009-8-16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飞风散在2009-8-16 12:43:00的发言:
版主你好,我感觉老北京网似乎“客流”不大,对不对啊?也许是地域性的限制?
: ^( O+ m' }0 p) Q# Q( p, g' C# S

您好,不是地域性的限制是选择性的限制。

- q& f) n C- c' V0 G

个体之间略微还是有些差异的。

p2 m& J5 m( D. P z- S

有的人愿意去人满为患的地界抒发人生感怀,有的人喜欢清静浅斟酌饮慢慢述说。

) [- M9 Z9 h1 n! [! ]& o

人满为患的地方可能菜肴更可口——闹哄哄托着呢,食欲更强。老板呢也愿意营造顾客盈门车水马龙之繁盛,闹哄久了,终归有人走茶凉的时候,那个时侯果真到了,反差忒大,老板会作何感想呢?!

) ^* C4 E' l/ o' C' G) l' z* D+ W

------------------------

4 C' ^0 v" S4 O# V ^

我没有资格判断老北京网的客流量,我觉着一味强调客流而忽略已经坐下来点菜开吃的主顾(或者更确切地说忽视菜品的质量与档次)才是真正的不幸。

+ M3 f! t* I9 P: Z1 W- Y

吃饱与吃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与层次。

$ K$ s, x6 [2 F) L6 R2 d

有人愿意喜欢就着闹哄哄庙会上人们踢起的尘土啃萝卜——觉着只有那样才能让人觉着攒钱吃得起萝卜的人才是真富裕;有人愿意翘腿儿喝杯小叶儿消受人生的幸福,观念不一样而已。

% L4 n) A+ `& c7 P% {2 i

----------------

( @9 G! m- B: P+ |; r4 ~8 x8 I* ]

世界上应该还存在着不以‘客流量’这样的指标评判一件事物之优劣好坏的事情,您,聪明的您,相信嘛??

0 F9 n. X# B* Z8 F

-------------

$ ^% j' T5 L7 B$ T7 t' G3 i

问候您了!!

发表于 2009-8-16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询问版主

版主你好,我感觉老北京网似乎“客流”不大,对不对啊?也许是地域性的限制?
发表于 2009-8-18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前几年,在一次拍记之后的晚餐中,我随便问了几位同行的年轻人,有北京的,也有看起来是刚毕业不久的外地孩子。我的问题就是:你们喜欢老北京的胡同么么?喜欢什么?你们概念里的老北京是什么?

* l9 Y- F" [6 s6 U1 c! t

这些孩子,没有能够回答的,但是都表示,很喜欢老北京。

& `( J( n/ [3 M& _% ~& H0 e

我以为,老北京的胡同,实际上,是在这青砖灰瓦的格局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秩序,讲究规矩,懂得包容,知道尊重,提倡互助。这是一种氛围,一种感觉。现在这些,好像不多了。

3 D# Q# o$ V; Z+ h6 i, v

当年的老北京,实际上直接从周口店来的不多,大量的外省移民迁居到这里。因此,对于外来的百姓,大可不必如此刻薄。这也有失老北京的风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8 00:59 , Processed in 1.15908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