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玉泉山静明园"在三山五园的命名里是最富有想象力的.
8 d& d; s% F9 H6 p2 }+ X 玉泉山的一个"玉",就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语的意境,静明二字又代表了古代文人最向往的那种闲适自然的感觉. : J" G6 p, @( d4 j! Q+ @5 t Z
乾隆时期的静明园有"十六景",整园是以宗教为主题,只是作为一处园林行宫,建筑并不追求奢华.道光时期,为减少开支,曾裁撤园内陈设加以封闭.1860年时英法联军焚毁.
: ?3 N' } |( K# ^0 B( \' U 相比清漪园,静明园似乎仅仅是一个配角,大多老照片中玉泉山都是作为万寿山的陪衬,相比照片数量也少得多.以现存的大部分照片来看,多是20世纪后拍摄的.解放后,又作为国家机关不对外开放,对静明园的了解就相对更少了.这组是以乾隆时期十六景的"玉泉趵突、云外钟声"为基本场景的照片集. & A5 b' T* v! y) l
/ E: z2 G% _* m8 d. ~) x 0 o: L* M) v# t) W2 M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 F, p Z/ \6 j3 C3 J
% ~& l- O) C, ]( g# e' i; m山本赞七郎拍摄(需要注意的是湖边的小亭已被毁)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 s' R, d9 J1 Y( j2 q
- O5 R# c6 F# Q9 t C
喜仁龙拍摄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9 J' k$ k2 v- ]. F- t
/ z) z4 o% w! V/ K7 u日本拍摄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 X7 m7 x$ t/ {4 a. R8 W1 N
/ r' X" \# M8 y
Morrison Hedda拍摄(湖边的小亭已被修复)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 l( q1 C* N& ]# m: R
/ Q/ {- E% m4 Q- d
在看《三山五园旧影》时曾看到两张照片,也是一亭尚存,另一则毁.根据这几位身份明确的拍摄者时代来看,似乎在民国后有修复的迹象,查了下资料,有提及民国时期玉泉山因对外开放,修复了些建筑,日伪时期还加固了玉峰塔,修复了香岩寺等部分建筑.所以Morrison Hedda拍摄时,可能此亭已修复.
/ y# c* s) V2 m* i' @1 h, O, e此张早先在论坛曾发过 / V: m7 u# e; X5 h$ A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0 L O6 D7 [+ c6 G4 D 4 D7 d1 q" q- Q3 G: k) c
山本赞七郎拍摄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3 x3 `7 H6 f- M. U/ c0 c& n6 f5 `
/ z, N0 |) g/ O1 yGamble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5 Y6 n& i( J$ g$ {# b
) g+ q! P! U/ H: F7 ~3 k$ N( W
G.Warren Swire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3 Z8 P# H5 ~1 M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5 I2 L/ p/ c* A% F6 Y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 e) j% |! a, O3 e
) ^8 b9 V/ M8 h2 M1 x- rMorrison Hedda拍摄
静明玉泉之玉泉趵突、云外钟声
$ f; X! U2 x! e% R7 O1 ]% ?
; f& f! G6 c0 j. U( |" t/ f( e
总体来看,20世纪后的玉泉山基本没有太多变化.包括拍摄最多的玉峰塔等相差不大,总觉得玉泉山应该向民众开放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