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网上转贴的那种,自己收集,经过自己记录和整理的,比如您家里人说的话,尤其是家里老人。
我觉得至少包含词汇、语音、释义、语境、例句这五样儿,没有标注语音的北京话是没有形的,不没有语境的北京话是没有色彩的,形色兼备才能更好的诠释老北京话。
举报
按您的说法,首先得是真正的北京人。可是只是记录家里人说话不够,一个人常用的词汇很有限,能记录的就有限。还有,选择标准各人不同,有宽有严。能记录五样儿,还做得好的,非得是训练有素的语言学家不可。最后,假设这些都不成问题,也得花上至少十年以上功夫,全力以赴,不遇到任何变故。
做这事的人一直都有,可是能坚持下来并有结果的,少之又少。
只记录几条玩儿玩儿,就不用说了。
从以往发言看出,您自己是北京人,不知您自己搜集的怎么样?顺便说一句,本人从小在北京长大,从民俗意义上不算北京人,也不是搞语言的,过去有记录听到口语词汇的经历。不过我估计,即使是在向我这样班门弄斧的,也不会太多。
因为我平时不怎么说北京话,说话和章子怡差不多,我工作的环境要么不说话,要么说外国话,北京话基本用不上。
不过我倒是能听懂一部分北京话,是因为我从小在胡同里住,我已经搜集了十几个北京话词汇,我打算凑一百个,我只搜集亲耳听到的,有出处,有人物,有时间的这种。
大家都这么干的话,那凑一块可就有意思了。
一百个,覆盖面太小。如果像拍记队那样,成规模,不断做,才可能作出有用的东西。
这部辞典,作者是语言学家,用了40年,收词六千多,选词标准非常严。
猜想您是打算搜集红色月牙儿部分,陈老先生也是。
现在手机都有记事本、录音功能
闲着没事,随时随地可以把北京话记下来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是否理解,是否会说出来,既然是北京话,那首先就得是能出音儿的。
我的理论:滋要爷们还活着,北京话就绝不了。
八十年代前期和中期,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做过类似的工作,社科院语言所最近对北京话进行了记音调查,可惜这些材料都很难看到。老北京话的词汇太丰富了,我读民国时期的京味儿小说时,很多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查那几本北京话词典也查不到,所以楼主的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支持!!
好的,一定常来,只有在这个论坛里才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对清代和民国老北京话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我QQ 491228534,共同交流学习。
北京语言学院也做过这方面工作,可能是外国学生对这些感兴趣。我对这些开始实际关注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
兔网友既然来了,以后多来,共同做点什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 20:03 , Processed in 0.149335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