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4310|回复: 12

梁思成故居 拆到一半及时救回(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3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t6 r* U2 X5 y6 M. ?

梁思成故居 拆到一半及时救回

v2 w: S% c/ T9 }+ ^

(台湾)   (2009-07-12)

# T' @* w& W8 n& t. E) ^: D8 _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孕育中国建筑史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北京故居,三○年代文化菁英聚会的“太太的客厅”,尽管逃过战争炮火的袭击,却抵挡不住经济发展需要,遭开发商无情拆毁,所幸在相关单位制止下,这间座落东城区的北总布胡同廿四号院,暂时得到缓拆,但包括该院门楼及西厢房皆已毁损。

1 y! |3 p9 t! Z, L

  据《新京报》报导,今年五月,某地产商自称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在北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先晓胡同及弘通巷部分门牌进行商业建设,并实施拆迁工作,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昔日故居也在拆迁工程之内。

1 U$ v' N2 Z4 J2 Z6 g \4 w1 t4 \

  经北京市规画委相关负责人介入后,拆除行动暂缓,但包括该院门楼及西厢房皆已遭到拆毁,仅存进门处的倒座房,及北侧部分平房,至于院房将来会如何处置,仍有待具体调查并与开发商研究后,才能获得最后结论。

& \0 A8 I' L/ x) ]

  这间北总布胡同廿四号院,原是一座两进小四合院,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梁氏夫妇租住于此 (当时门牌为三号),其小儿子梁从诫亦生于该处所;仅一墙之隔的十二号院,为梁家挚友,哲学家金岳霖的故居;该院对面,则是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所在地。

7 t! ?) X; d2 { K

  此一时期,梁家的客厅成为京城有名的文化沙龙“太太的客厅”,包括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作家沈从文和萧干等,皆为这里的常客。诸多学者认为,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就是暗指林徽因的客厅。

: t. J( q J3 n; C4 F/ F

  对这间位于北京旧城整体保护范围内,却非挂牌文物保护单位,高龄八十岁、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女儿梁再冰表示,“不想回忆了,拆与不拆都一样。”她同时感叹,“那里跟我已没有关系了,我小时候住过的北京城没有那些高楼。”


发表于 2009-7-18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前辈说的真好啊  面对所剩无几的老北京  80后的我也只能哭了 我只想问一句 是谁要拆的北京城  在二环以外盖楼房不成吗就  本人在外地上大学  回京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多车多 而且好多地方和外地都千篇一律了 特乱的感觉  作为宣武人 我很怀念小时候住大栅栏湿井胡同  广外南新里的日子  唉  我很多同学已经没有我这怀旧的想法了  但我一定不会忘了我小时候老宣武的样子   是谁要把骡马市大街旁的平房拆了的!牛街已经没有当年的感觉了 求你们放下大锤 别拆了 给北京人的子孙后代留点财产吧 5555555555
发表于 2009-7-1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rover先生详细的介绍!对于论坛一些初到的网友,有些愤青的成分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只有一腔热爱北京的心血但是还缺乏理性的思维和充实的知识,因此才会有上述的言论,飞哥刚到论坛之初,也是如此。经过这一番对话,梁思成故居现状及历史情况已经逐渐清晰,这这一结果,才是我们在论坛学习和交流的目标。

& V( e2 c+ w" V+ I1 R6 H2 h7 N2 _. \

 

% D0 V' Y, ~0 H+ }

再次感谢您对本论坛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09-7-14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d( C+ n/ B6 e3 V+ P+ ]5 n

这是我于今年6月30日拍的24号院,此图站在院子里从东往西拍。左过厅,中马缨花树,右三层小楼。背景的大楼是赵家楼饭店,即著名的火烧赵家楼遗址。

! t- x) p/ }& B# r4 R

 

: G5 W' F0 v) m( S

我不想在此讨论这样一个早失原貌的院子是否该保护或怎样保护。我发现在这个坛子做这种讨论,有陷入口水仗的风险。

- D; k" K5 E' z& B( f- H

所以我只提供事实,仅此而已。

! f5 H" L3 k O( ]; a

 

发表于 2009-7-14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饼在移动在2009-7-14 8:20:00的发言:
9 s* W. c: P8 l) ?1 w

“太太的客厅”原址现为三层小楼。

+ ~ h2 F6 Z+ c. W0 S4 F& ^/ s

当年拆客厅盖三层小楼的时候您去现场现场了吗?有何证据证明“太太的客厅”就是现在的三层小楼?我只能承认您近期去了现场是事实,但绝不能武断的认为“梁的故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拆除,原址建起了三成小楼”,好像梁思成故居拆除,很多人迫不及待啊!

4 R! i) b8 S; }3 l, s1 v/ I8 L7 u3 y

2 W' _3 ^( f, r1 y, Z2 e

 

3 v+ j* f' I5 ~5 G" g

在这个坛子潜水很久,很少发言是不愿意介入这里时常可见的不平之气。

F4 v1 S) S$ c/ ^+ F/ \

大家都因爱北京而聚到这里,而老北京的保护不是意气之言所能完成,需要更多事实的呈现和建设性意见。

( W- X! o7 e! Z: }

我因此对这个坛子里的很多学识渊博而又身体力行之人充满钦佩之情,但对一些单纯的义愤保持事实层面的警惕。

9 V: L! }1 S2 r

 

* [6 k( r9 O6 ^0 C+ [+ Q

说到这个贴,我以为,居委会只说了一个事实,并没有表现出对24号院拆除的任何态度,所以用“马屁”一词形容,实为不妥。

0 q8 M: B% z+ u& M1 y* V. b# ]) F4 t

而您所说“好像梁思成故居拆除,很多人迫不及待啊!”这种片汤话我觉得没意义。

" G# e' D. B0 V- V

 

* [% ~; q; [9 y5 x( z6 s2 Y

至于我认为居委会所说不谬,依据的事实不仅有我亲眼所见,也有其他专家论述佐证。

' W7 Y9 a V3 n" X

以下为陈光中发表于2008年第4期《纵横》杂志上“寻访梁思成、林微因故居”一文片段。

: H+ e1 c1 E G( k: i

“几年前,为了寻找这“北总布胡同3号”,我前后去了6次。但由于门牌改动等原因,始终一无所获。关于那段经过,我把它记述在我的《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一书的第五册里。没想到的是,在书出版后不久,我突然接到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先生打来的一个电话。他告诉我:老宅如今的门牌是24号,他愿意亲自带我前去。
               
            那院子当初之所以未能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位于胡同中段、隐藏在一个饭馆旁边小夹道的后面。南边的一排房子显然是年头已久的老屋,从靠西的大门进去,则是一座几乎占了整个院子的新居民楼。那楼房建于20世纪80年代,原先院中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拆除。它完全彻底地破坏了整个院子的格局,难怪梁从诫先生不断地摇头叹息。               
            大门一侧有棵老树。梁从诫称那树为“马樱花树”,也有人叫它“芙蓉树”。梁从诫的姐姐梁再冰在她写的文章中曾经介绍,梁家住的是一个“两进小四合院,两个院之间有廊子,正中有一个垂花门,院中有高大的马樱花树和丁香树”。如今那马樱花树虽然还在,而正房、廊子和垂花门却已经不见踪影了。                
            后来,梁从诫给我看过一份复印件,是林徽因1936年写给她的美国朋友费慰梅的信,上面有一幅手绘的旧居平面图。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献,建筑师的缜密、家庭主妇的细腻、作家的幽默与风趣……都通过这张小小的信纸展现得淋漓尽致。”

# _' f3 }9 t+ E1 y$ T9 Z9 E# j1 H4 Y7 K. h: V

 

3 z' r( ]4 J3 I; Q9 E C2 u: k3 s

再看看陈光中提供的24号院结构图

& A0 w) p: i, {" X: D

 

# J) _+ ]8 a; e. X6 H: y* a/ u

3 }% C! ? ?& o( w8 n9 L' ^

 

$ e' `/ w) ^9 ]8 p) _+ Y% {6 N0 [

实际上,现存的门楼已经是二道门了,所谓的倒座房也不过是过厅。

+ N# k J# D* j) b: e

好在马缨花树还在,以马缨花树为坐标,24号院是否还在?“太太的客厅”是否还在?一目了然。

. b( ~# Y: e4 I0 i7 B

请看我拍的图片。

) C+ \) {. g) M2 c1 P8 L1 M7 `


 

发表于 2009-7-14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

! W7 {# R- u* n( o) k1 d

眼下做到如此并不容易

发表于 2009-7-13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饼在移动在2009-7-13 11:54:00的发言:
我怎么看京华时报说当地居委会说了“梁的故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拆除,原址建起了三成小楼”,靠,一个屁居委会在这个时候真会拍马屁啊!
% q; a0 G& _* `3 K5 [4 m0 d

 

7 j8 J6 L0 u9 c, o$ \

这是事实,无关马屁。

4 Y6 m" C2 d8 |4 E

我去了现场,24号院只剩倒座房。“太太的客厅”原址现为三层小楼。

* ~; G7 N: c1 v+ o

现门楼已拆,倒座房和三层小楼尚在。

发表于 2009-7-14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太的客厅”原址现为三层小楼。

1 Q; c1 M) r5 Q! F! p( R

当年拆客厅盖三层小楼的时候您去现场现场了吗?有何证据证明“太太的客厅”就是现在的三层小楼?我只能承认您近期去了现场是事实,但绝不能武断的认为“梁的故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拆除,原址建起了三成小楼”,好像梁思成故居拆除,很多人迫不及待啊!

发表于 2009-7-13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梁就不该保护老北京
发表于 2009-7-13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拆字专业户。那一天停止过拆。麻木了。让他们拆腾吧。老天有眼。
发表于 2009-7-13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看京华时报说当地居委会说了“梁的故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拆除,原址建起了三成小楼”,靠,一个屁居委会在这个时候真会拍马屁啊!
发表于 2009-7-13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天天都看新加坡《联合早报》,很多东西写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发表于 2009-7-29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市文物局明确要求管理使用部门要保护梁思成故居,尤其是其在清华大学内居住过的新林院8号将得到妥善保护。昨天,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委专题研究了建设区域内的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保护问题,准备邀请专家参与指导院落的保护方式、方法,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尽快落实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保护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1 20:48 , Processed in 0.136469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