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30 14:23:00的发言: 如果用手写体就更能看出味道了。 4 t3 z% j7 u1 k8 J3 D
(应瞌睡虫朋友之请,说几句书法知识问题) 6 ?% O- ^ S: _, C" i5 v
* D9 \) ~9 C/ ~% ^( ^5 h7 B说明一下
* d+ H9 `( J+ S f+ A( S您所说的"手写体" 在书法里面被称作"行书" ! n* {9 n" I: v$ {- P
(只要是书法作品 肯定都是手写的字体了 与"手写体"相对应的是"印刷体" 此文写的并不是印刷体字) 1 t* o; W! ~# z5 ]3 d- `
很理解您的意思 你是说那样可以更加艺术化些 & {: y c( @) ~( E2 {! |
5 E% }* [. y# g% ?0 v/ N
但是 凡正规场合书写用体 一般只能用"楷书"作书 Z" R; f6 a, ?; l9 n
这里的"楷书" 并非指今天的正楷字 所谓"楷书" 就是可以为楷模的规正书体 即"正体字"
) V, S' y% k7 K- M 7 @4 ?+ D! l w6 s; r4 n
例如 商周的楷书正体字 是"金文" (也称为"大篆",但此称呼并不十分严禁) 4 u- l# @( H; t3 P
秦代的楷书正体字 是"秦篆" (也称"小篆",但此称呼并不十分严禁) r9 r/ I- x8 w2 R" w1 v2 W! K
汉代的楷书正体字 是"隶书" (又称"八分书"等) & a" u4 @; ~% K8 a7 z8 U& c
唐代的楷书正体字 是"真书" (又称"正书",就是被我们今天叫做"楷书"的字体)
* E) i& [2 q; C' k0 \ ?4 _* i以上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楷书 3 N: A7 [4 b Y' D! `/ i0 A
正规场合的使用字体
2 e6 ?& ?& Y* X+ `* d4 {
; n4 i4 j% Q" `5 V行书\草书 属于平时书信笔记使用字体 都不得用于 正规场合 $ i3 ` @% E7 D; ]4 d
(因为此种铭文一类不是纯粹的书法创作 一记录为要 不以个性和艺术性为要 与自己悬挂于书斋的铭文体不同) - K# C4 ~' @. L& N' M
就像今天的 国家公文布告 同样不会使用行书字体 7 I8 N! Q0 k- j+ D2 B
; h& v9 T7 l: V3 m) \3 j7 B" o* ~现今比较通用的 就是 真书 隶书 两种书体 . _# ~- z0 f2 x8 b8 H8 A. B
篆书已经认识的人不多 不具适用价值
/ `' h& o0 U- e% f4 \6 f# j因为时间仓促 写楷书花费时间精力较大 故选用书写快捷 参以简书意味的隶书
; R7 ~ @1 L8 h8 L, E- T0 d# o6 @即符合规范要求 有有一些艺术性
& S0 p' w$ v# D题头采用"颖拓"之法 用朱色画出砖拓效果 以图喜气
' b8 h; Y, {: y9 e
/ U- u/ a* B8 P* d并且 此次应以传达内容为要 书法又次之 $ Y# b6 u7 E. a% B; u) c; }
写得非常不好 确是事实 令大家见笑了 2 `6 j5 k' B$ w0 _9 c
0 K/ T- K2 u- O1 t2 K" e1 O
呈上再拜 2 }2 }( S' z. @. p*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