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 [ i' \* q" G
旧时鼻烟壶,现代小摆设。
3 a. E! u+ y& o4 E2 j# g$ Q* L" n翡翠鼻烟壶
& x, }" T# \% R% W0 o3 w9 [6 C7 n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从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
3 P; h$ u. @! h2 X. M) ]清朝末年以后,旱烟、水烟、纸烟逐渐代替了鼻烟,它最终被社会淘汰,但应盛放鼻烟而生的鼻烟壶,则作为精美的艺术品,继续为人们谈论、研究、收藏、玩赏。
1 ~0 N$ _$ b5 @4 m) y8 V, Z) ]
旧时鼻烟壶,现代小摆设。
1492年,我国明代弘治五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烟草和鼻烟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明朝万历九年,意大利教士利马窦来中国传教,开始把鼻烟壶带到中国,当作提神醒脑活血防疫药品,治疗风寒、头痛、鼻塞等症。鼻烟分黑紫、老黄、嫩黄等色,酸、豆、糊、甜等味,其中以甜味最佳。鼻烟输入中国后,开始只在上层社会中流行,后来一般的市民、商贾中也有人染上了闻鼻烟的习惯。中国自制鼻烟壶不晚于清初,据清康熙十四年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记载,当时不仅内府制造贮鼻烟的玻璃瓶,而且在民间也大量制造,只是称之为"瓶"而非"壶"。所以,流传至今的鼻烟壶,以康熙年间为最早。大约在康熙末年,鼻烟瓶才改称为鼻烟壶。到清雍正、乾隆时期形成了它的高峰。在当时,嗅闻鼻烟和持有高档鼻烟壶成为炫耀身份和夸耀财富的标志。在社会交往中,又可作为互相馈赠的礼品,更有人将鼻烟壶作为行贿的工具。鼻烟壶自康熙年间开始制造,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代,清代末叶又出现一种精美的内画壶,工艺技法变化无穷,各色精品美不胜收。
: e2 n& ]" x) V& T3 a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 3 u- t8 q1 i+ k3 m3 j0 C; c _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西方诸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法等国。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习,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 D; A6 e' y& ]) }# p
3 [) A- P0 b( O3 H8 j6 Y }8 W小建议:我觉得现代人如果还想用鼻烟壶,也不是不可以,买回来的香料、药料、烟料灌进瓶里,也可使用。另外,我们常用的清凉油往鼻子上一吸,可以提神醒脑,让呼吸道感到舒服,有防病的作用。携带也方便,男女均可用。吸法和用鼻烟壶其实是一样的。有些人非要强调吸时的手法和指法,大可不必较真儿!至于吸时的指法因人而宜,以怎么用的自然舒服为标准,而不是非要效仿古人就是对的。
$ ?3 @! Y8 E0 `; w. _鼻烟壶,全国各地的商店、古玩市场、典当行、拍卖市场、饭店的商店等均可以看到买到。样式繁多,材质不一,
, |% T( U" j# e3 x& _. Z; M" R价格各异。古时旧的、不好的习气、作风不可学习、沿袭。作为工艺收藏欣赏,馈赠亲朋好友是不错选择。
% U" o2 K2 _# h" E(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