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 N o% N. r+ ]7 z3 R/ T1 ?
一:
& d! |9 j1 Y, _0 g' Y! { 元朝有三个马致远。 , N# {3 y( ]1 E: ?) z
一个是许州名士,名寅,字致远,生活于金元年间。
0 r; k: `' Q1 J7 x1 M% C 一个是秦淮人,元中叶画家,他儿子子继父业名头儿盖过其父成为名重一时的大画家。 ' ]1 Q1 |6 g! x% c
一个是今天咱北京人士,号东篱,又字千里,他出生时候,北京已经被元蒙占领十七年。
. N/ t6 y5 p( w0 s 真的假的? * i k7 R, e! {+ }% ]
- w$ P$ I5 d p5 V: o, ~) _
二:
$ ~/ h# `5 I, o/ L: r( k; L2 \# b [ 一个人祖籍福建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岛上,年岁很小就在苏格兰获得文学博士,随后遍游欧洲各国十四年,精通英、德、法和希腊语。三十岁左右回国才开始读《四书》、《五经》,并把《四书》、《五经》翻译成英文。
9 p7 M$ h& e, W8 t 庚子事变,该人效仿李太白醉草吓蛮书,用英语著文一篇给洋鬼子,受到当朝大员张之洞赏识,进入张的幕府,一呆就是二十年。 + S M; u2 e5 c7 _. K% f
后来进入满清外交部当干部,没经过任何考试,满清赏给该人文科进士荣誉头衔。 . `' s# {. Q7 |" U/ i8 |4 H
这人娶了一个日本媳妇,与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见面,一边用铅笔写汉字,嘴里说的却是英语,相传该人与托尔斯泰通过信,老了中意于教书,与胡适、陈独秀相对抗,和鲁迅以文字对骂,更老点儿,闲着无趣,去了趟日本,在日本教学呆了几年。
1 M7 x- a; {/ i* Q 世间有这样的趣儿人存在嘛? $ D+ ^* M! u6 e7 R: c# N
1 [* S; D6 S4 t1 ~ d; \# t4 V
三:
1 j2 g. ]) s1 u+ I8 I, }; Q: u 某人看中了名伶言菊朋种在自家庭院里的一棵树,认为树姿很有画意,遂与言菊朋商量要买。
# W+ m0 l! \: }/ T } 言菊朋说:“我没打算卖树,您如果十分喜欢这棵树,我就送给你,树如此之大,您怎么保证移走不死呢?”
$ S- s. y$ z. F 这个人当时就找来一个精通园艺的花匠商量移树之法。在树的北面挖深沟一条切断这一侧树根后用木板插入当做截断,填上土;第二年,挖南侧,第三年挖东侧,第四年挖西侧,第五年挖树根下面,如是五年。
; q/ I, X _7 ]( _* b- e 第六年将树起出,拆了言家一段院墙将树移植到自家庭院之内。
& b( T& U( e i6 |' e 真的假的?
. Q y8 D0 B+ ^0 l; H
" {+ \" [: [* L四:
' ^% a6 [. c8 _ E' Z2 B 二十岁的聂耳来北平以后,在同乡朋友的陪同下畅游故宫、太庙、中山公园、北海、中南海、颐和园、动物园、香山、团城等地,多次到天桥去看民间艺人表演,然后到北平师范大学、法政大学、燕京大学找朋友打兵乓球玩儿,还到比“八大胡同”好不了多少的杨梅竹斜街去听大鼓看杂耍,到朝阳大学蹭听讲演,又去中天、真光、平安、中央、华乐园、哈尔飞、开明、北京饭店等处观看中外戏剧音乐演出。 ( A3 k6 y0 n) ^9 f
玩儿了一遛够,才想起此行的真正目的是报考国立北平艺术学院,没考上。 # ^$ k9 q3 p! p* X7 l
找了一个俄罗斯籍的私人教师托诺夫学小提琴遮遮羞脸儿,没老实几天,同乡、同学所开的联欢会上又看见了他老人家活跃的身影。
4 \. y8 X4 e5 ^# W$ K. K5 @/ ` 带的盘缠花完了,没钱交小提琴学费,被迫离开北平另找饭碗。
) D, f! m9 O) N+ f3 s6 ]* U3 G 临从北京走的前夜,他还在商学院由北平剧联大学生们组织的一次演出中玩儿票扮演一个小角色并小提琴独奏。 0 |& A2 K. s! j) F- Z5 k, E0 W" a
真的假的?
% P; S; A1 c* E* f) {; B+ x
0 K7 U u1 r3 n5 v& S五:
9 A$ i, l/ J# @% C' m$ f5 S 一个东北人,曾安身于北京现在的大兴县,曾经在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研读文学、哲学多年,并在多所大中学执教,著述很多,诸如商务印书馆《公孙龙子释》、国学丛书《稷下派之研究》、另有《中国纯文学史》、《古今伪书考》、《考释》等,该人颇通医理曾夺得某一届北京市中医考询内科第一,当过类似于如今时尚杂志的编辑、撰稿人,但都没有使该人闻名于世。 , @, M/ ^% M6 ^+ E" V
倒是不经意间写就的一些杂文小品——描述当时北京的风土人物市井掌故——类似于现而今民俗学大师们所干的差事,让这个人成为北京民俗调研方面的巨人,令后人无法超越。 8 E2 o8 ]9 b2 I5 z: B P6 m4 U; S1 }
据我所知,这个人关于北京民俗方面的专著只有一本,在世的时候书名叫《北京通》没能刊行,离世三十多年才得以面市,书名改为《老北京的生活》。 1 z, M5 F" f$ G! `
这位先生叫金受申。
; _/ E2 e: Z! }9 D9 q0 g 真的假的? " y( N3 ^0 i+ X' Q
8 b$ \' q7 {3 ^% j4 \+ ?% n* z- u六:
) b0 Z5 Y; m! d8 b. | 胡适之者一生获博士学位甚多,大陆与台湾学者说法不一。台学者认为胡先生有三十九个博士学位,国内有人认为是三十六个,但大多数还是以三十五个为比较准确数字。 $ c q; j1 u) E$ C t
胡,五岁开始念《四书》、《五经》,八岁读懂《资治通鉴》,十四岁考入中国公学(类似于少年大学生),后,考取第二期“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学成回国后,二十六岁即被聘为北大教授。
! S N9 d* y& D$ M 章太炎为当时赫赫有名之国学大师,一生重视国学,最反对胡适所提倡的“白话文”运动。章、胡同在北大任教期间,章太炎曾以“著作监”称呼胡适。 5 X9 ~- \2 R- A2 ^6 B" ]" }; N2 S
有不解者问太炎先生,解释曰:“著作者,写书著书也;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边没有也!盖因胡适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而下册没有也!故呼曰著作监!” s8 X( V, O% a
真的假的?
$ j9 S- K; c( ~ Y * O# t6 c1 {) \& ~$ d a+ G1 |
七:
$ k" a; O4 o, V. O6 a: [, E 身为道光皇帝嫡孙,光绪皇帝亲兄弟,以军谘大臣名义出国考察军事,路过俄国首都彼得堡检阅哥萨克骑兵,按照常规礼仪俄人请他上汽车,该人坚持要求骑马,结果俄人冒坏,找了一匹烈马给他,这人牵马在手毫无惧色,飞身驰上纵马绝尘,登高山如履平地,落下俄国军官一大截,令俄人瞠目。 : Z' c* {. z6 E8 u5 o
这个人爱马画马,笔下之马温驯恬静中寓于刚猛;这个人驭马相马,开国大典驰骋天安门前的马队中很多马匹都是经过这位爷慧眼精选而出。 0 T# P- p5 Y7 A: O0 p( e
真的假的? 6 L# x- \; b- H( W5 H9 n) @
' V7 @& L8 z! q1 n0 c" Z
八:
2 c2 w2 p! p8 \: @7 X3 Z: Z 以下是一段古文今译: + v! {; }+ i; u+ d% D( M/ I6 [
天子在巳正那天要到天坛去,住在那里并食素,等待第二天冬至到来进行祭祀仪式。 3 M3 \9 e/ Q8 Q7 `4 e# S- i
这天早晨我和一个叫仲基的哥们儿还有本家大哥,到了正阳门前头的义和公绸缎铺里。从窗户缝里偷看,但只见:开始,大车搅起的灰尘纷纷扬扬,熙攘之声震碎屋瓦,很多穿红衣服骑马的官人欢呼跳跃着飞驰而过,自己说是给天子抬轿子沿途换班人员。过了一会儿,有戴着顶翎穿朝服骑马过去的人不计其数,然后负责警戒严禁行人走动的人走过来,地面上逐渐安静,各家店铺纷纷上板儿关闭门窗歇业,路边只见到无数身穿戎装佩刀的武士在大路旁背项而立。又过了一会儿,远远看着一柄弯曲黄色大盖迤逦而来,后面跟着背负长兵器、佩弓矢数十人,都是侍卫,骑着高头大马,分列两行慢慢行走。俄顷,皇上的轿舆到了,三十二个人抬着,后面跟从的人都骑着马,约略有好几百,所着冠服不一样。还有豹尾枪、大纛旗,这就是天子的卤薄啊! 6 d Q. F9 H' l, V* a0 j
等皇上过去,市面上的人们蜂拥而出,争着往皇上走过的方向伸着脖子看。 7 b" w& A; C* G, d
真的假的?
2 L! D; t7 W. a2 e: Z# c8 z
- @) {* K9 a8 Q( s+ o九:
$ V0 \" x2 b/ P5 v 他是河北高阳人,世居北京,祖父父亲为两代进士。幼年博习古代经典,十九岁进同文馆学习德文法文。义和团疯魔兴起后,同文馆停办,严守父命不做官不给外国人做事,改为经商,开义兴局粮店。为了给在巴黎开大豆腐房的哥哥输送工人,他得以三次游历欧洲,并在异国他乡见到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孙中山等人。
0 x. z0 x- O7 _5 o! P 他酷爱京剧艺术,曾经访问过老角名宿三四千人,记录下丰富翔实的原始资料,并善于从古代经史典籍、辞赋、笔记、风物志以及西方的心理学、戏剧理论著作中找寻挖掘线索,归纳整理出很多部学术著作,诸如《说戏》、《中国剧之组织》、《京剧之变迁》、《脸谱图解》、《梅兰芳艺术之一斑》、《戏剧建言》、《梅兰芳访美记》等,是京剧早期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5 h9 C/ K) d2 s6 N8 @# | 民国初年,这个人为梅兰芳编撰了很多部新戏,诸如:《天女散花》、《洛神》、《西施》、《太真外传》、《凤还巢》、《霸王别姬》等等,开一代新风。在他的倡议奔走亲自陪同下,二三十年代梅兰芳几次出访日本、美国及欧洲,使中国戏剧跻身世界三大古老表演体系之中。
' j0 X6 N- ^- t( { 这个人既注重古代典籍又注重实际调查,经过多年走访记录,写出了《北平三百六十行》、《故都琐述》、《北平零食》、《北京土话》、《回忆录》等书,这些书,是多年积累所得,是第一手详实资料,成为研究北京民俗文化的一代宗匠。
+ [, w( ^/ H( P! } n l; D 这位先生不关心政治,解放之前逃离北京去了台湾,国内一直没有宣传,就连刚刚公映的电影《梅兰芳》中也给人家改了名字叫做邱如白。 1 k! e$ Q: w3 w4 B- K7 V
这个人就是齐如山先生。 ; g, n" R" _8 \/ H5 X" D) l1 M
真的还是假的?
& F4 m' f' }1 ~- p+ ~. A. v: F / {; y- A H# _ k! H* V
十:
- l0 R& R6 N0 }" J) N V C, F3 Q7 I 张伯驹先生的《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 w# O: c# ]- ~ 从世道变换皇帝退位以来,还有很多人不肯剪去辫子,家里供奉皇帝的福禄长生牌位。张勋进入民国之后,仍然蓄发拖辫,他的军队也都是每人一条辫子盘在脑袋顶上,表示效忠不忘故主。
" Y* w& _+ `! c) Y+ ] 回忆我在西城弓弦胡同似园居住的时候,街西头有一座小庙,里面有一位道士。一天我到庙里闲走,道士给我倒了碗清茶,过后,把我领进一间屋子,屋子里供着神像,从神像后头取出一个牌位来,上面写着:张忠武公勋长生福禄之位。 . a/ @- z( M# r3 @7 l8 Q
哪里是张勋的做法让人们感动啊,大约是对袁世凯背叛清室而自己称帝发泄的一种不满吧!
% ]/ m% ~6 z& E. e( L' o* m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