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贝-勒NO20

请教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09-5-9 1:10:00的发言:
我信 晕 恶心死了
3 p1 v! _: a6 i, }

感谢您的信任。

' N5 r& q9 S5 d/ `) H5 {

请您再看看对于不是帘子的解释。晚安,明天有事,我先撤了。

发表于 2009-5-12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了一个正研、一个高级工程师

; ^' z6 z3 A8 B$ K7 j% l$ g

听说还有个副研专门研究过,历史变化太大,不太好考证

: w7 I, l7 u7 V2 ~$ M6 P$ Y

他们说其实各种说法都有些牵强

@9 Z! s* s- {

 

发表于 2009-5-12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这本书以后,再发议论也不迟。

明末太监刘若愚《酌中志》。
发表于 2009-5-12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09-5-11 18:34:00的发言:
我今天请教了我们这里的老师
肯定了陆老师的说法
老师说这样的用途很难说清
存在很多种说法,都不算错误,也不相冲突
因为在始建时它的功能也许并不单一,一洞多用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而且明清各时期建筑变化较大,其本身用途也发生着变化,这都很正常
故宫西侧的那个墙,内侧为寿康宫、英华殿,墙上一共17个这样的很近的洞,如果都是用来“泄”的,看上去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很可能这些洞在当初启用时,样式也有不同,于是功能也有不同,而且不单一
4 y4 B* V7 e, c

1,得到肯定啦?不错嘛。

; F. e$ g' X/ v6 g$ V7 L

2,存疑,也是一种学术结论。证据不足时,也不好轻易定论。

3 p7 |) ^+ ]+ g" I9 d

3,不过,我的这种说法,尚未见到别人说过,算是独家依据史料推断。既然是“推断”,就不能强求别人接受。

( }0 X W1 l* V6 R# O" z! z

4,为何并列很多洞呢?我想一是人多,粪缸很多,洞多了,同时作业,赶快完工,减少“净车”停留时间。猜测的。

7 a2 _* ]- S' I- H2 a

5,其实如果认为用于进料,也存在并列和太多的问题。

! B0 r1 }' A- V F

6,感谢河豚先生的认真和查证。

. Y- v2 N4 H9 F; N

7,使用马桶可能是明朝从南方带来的做法。

" w! J6 m: s% k& `

8,至于“堆拨”,哨兵避风的说法,当然我也听到过,但是不信。因为乾清门以南,是前朝区域。以北,是后寝区域。后寝区域是没有护军站岗的,只有太监出没。

发表于 2009-5-12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出粪口”这皇宫还不成了大茅房了。

( n9 w& \- {/ u' ]: B

 

* _+ h4 e0 V4 ~1 Y8 {% P n: D+ W

猜不是不可以,但得合乎基本逻辑。

+ `2 \ B* a- d; O' C1 F7 t

 

; V! E8 N- G. X, V* B1 b5 j1 @

看看图上左侧至少有15个以上的拱券,还没算右边的;左右近在咫尺,左边是茅房,右边是茅房,一拉溜左右上百米大茅房,这不是考古,是说相声。皇宫可不是大粪厂子,粪厂子在大城根呢。

5 I9 U4 u% m( h% b; s& m

 

! o- } X+ `! {. i/ I" }9 w5 X

难道说这里是倾倒马桶之所?非也。粪车每天进宫,倾倒马桶,污物直接倒进粪车。

- S$ V3 j/ _1 [; } T

 

/ N! I2 G: n# n7 a% E& j- A2 s+ ~9 m

而“粪缸”之事,大约余华的某篇小说里说说还差不多。

# q1 P R" t I. l" @

 

e4 B& K& j7 z1 c, k8 g( i

建议河豚先生统计一下宫里到底有多少这种券洞,若仔细研究可以做个有深度的论文。

发表于 2009-5-11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请教了我们这里的老师
肯定了陆老师的说法
老师说这样的用途很难说清
存在很多种说法,都不算错误,也不相冲突
因为在始建时它的功能也许并不单一,一洞多用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而且明清各时期建筑变化较大,其本身用途也发生着变化,这都很正常
故宫西侧的那个墙,内侧为寿康宫、英华殿,墙上一共17个这样的很近的洞,如果都是用来“泄”的,看上去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很可能这些洞在当初启用时,样式也有不同,于是功能也有不同,而且不单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是通过建筑材料的说法 我觉得有点疑问

0 [8 m( {; l: n% A$ y1 p

如果是为了方便通行 那么建筑工程完毕后

! ^8 f6 D$ v- h

墙壁上的券洞应该抹平 统一打底刷漆 让人看不出这里曾经有洞

S" V) |- q1 O, U! l

如今这个样子 非常难看

发表于 2009-5-10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的皇后自雍正朝开始,不再以坤宁宫为寝宫,东暖阁在皇帝大婚事用作洞房,婚期结束后,皇后在东西六宫选择一个住所,移住过去。平时,坤宁宫成为祭祀满族传统神教的场所....《紫禁城全景实录》
发表于 2009-5-9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陆老师的解释

9 b. g$ Y$ u6 n+ H s

但是还是不足以让我信服,

% g) h) A; y7 {

找时间我去认真比对一下,各个时期墙内建筑的平面分布,还有墙体修建时间、修缮记录

, S& y" I& ~8 U

以前因为不是专门搞这个,还真没仔细关注这个,打通那个门洞时没照几张照片,等我周一去实地考察,再请教老师们的,看看是否有些新的收获

9 `/ m) ]0 o5 o# y. X, h I4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7:33 , Processed in 0.151681 second(s), 14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