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京在这个功利和浮躁的世界里,正在迷茫,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也看不到自己的将来。把自己的好,放在别人的刻度里来衡量,就认为是该遗弃的?没有性格的城市,和没有性格的人一样。我想我们的北京不会甘愿做一个没有性格的城市的,因为生活的在北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信仰,他们相信北京是这样或者那样一个城市,他们就是这文化的载体,他们会被文化融合,他们也会影响文化,但是他们是相信北京才会生活在这里,不是因为他们心中想着巴黎或者纽约。
9 F; M" j$ r k; i
" K, l6 K! W, K' ^4 P' ?+ y对于北京人,一定要分新和老吗?我觉得认为自己是北京人的人,就是北京人。他一定是认同北京的文化,接纳了北京的文化,并不是因为他住在北京,也许在一些住在北京而不是生长在北京的人看来,他的根永远属于他的家乡。
6 v- y- a, g' ^+ u R0 ] * c8 ~" [; f+ l {
胡同在消失、文物在消失等同于文化在消失吗?会说北京话的人,看起来是少了,但是您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还是带着别人一听就知道的北京味儿呢?那些消失的词语,也许只是随着消失的物件儿没有了,但是那精气神还在。所以对于文化,我也不同意分老北京文化和新北京文化,就算说,这两者也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 a, _! V" D% p# y7 j h
- _9 I. b* n* ^6 f, Y$ G0 ~$ k
至于老北京的生活方式,那是变化了,因为世界的节奏快了。但是过去那种悠闲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吗?生活富足与否,却都保留着闲情逸致,恐怕是在健康不过的生活方式了。北京人,即便是两个陌生人,说话也透着熟劲儿。为什么?生活不就那么点事吗?谁和谁能差的了多少呢?干嘛一个个都绷着劲儿呢?要我说那是北京人看得透彻。 - B: w' g2 L- d. T9 @. m, E
+ h8 x% m- o# U$ x! t! B( H
北京人说“您“这个字时,可以是调侃好朋友,可以是表示礼貌,这有什么过时不过时呢?要我说永远都不过时,我们北京人就是这么说话的,碍着谁了?客套、礼貌、尊敬,对长辈,对前辈,对客人,难道不该用个“您”字吗?
% ?5 C) ^9 w" W- ]% `# T9 L
) Y0 u: p( {7 V1 E- U, [房子会逝去,人会逝去,但是文化和精神不会逝去。如果北京可以不再是北京,中国也可以不再是中国,那我们又是谁? ) I: |' R* u+ `& r7 F, |
7 `) l8 I) h* @' U7 J3 ?4 S4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