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闲聊波尔卡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2

“木乃伊”疗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

“春风杨柳万千条”的西堤。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

还是颐和园里的文物保存得好,门墩儿都弄个塑料罩儿……我仔细看了一下,虽说颐和园里都是宝贝,可这门墩儿真不如咱胡同里有些老物件儿那么精致。(估计当年老佛爷俩眼紧盯着佛香阁、清晏舫呢,没功夫低头看脚底下的门墩儿)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

无奖问答,这是哪个角度拍摄佛香阁?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偶得~~~呵呵,两只狮子的屁股……排云门前那铜狮子的基座,太精美啦!!!

" K8 Z: I, ?. ~8 T

 

+ E1 ]' T; }/ A$ ?

那石狮子的造型也很有趣……所在地的名字更有趣“Bridge fo Banana-plant”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

在北京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没脑袋的仙人骑着大公鸡……记得上次看见是在景山的武胜祠里。

% G" u' \, u5 c4 j4 X) ^

 

/ E X; |! b* S: R/ F# j5 r( h6 o

仙人骑着大公鸡,是不是就是介“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里说的鸡神仙?

* f4 P5 N/ \" _, \8 ?( r

 

. D) q- U) _; f

下面这张照片是景山里面拍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

从长廊往南望过去,就是这样的……记得古代造园艺术有个手法叫做“借景”,颐和园向西借的是玉泉山的景。当年米国人造燕大,也是向西借的玉泉山的景。现在呢,这也叫“借景”?美吗?毁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8

看了这个我无语!记得前两天在网上看见有个常州的去台湾旅游,把名字刻在了人家地盘,遭到大陆网友的非议!这个呢?一个是韩文、一个日文,当然还有中文……有懂韩文、日文的吗?

( q& D# O$ p9 P, M3 z) l) y

 

& m. W( w/ G% S( w5 p

 

; ~5 Q+ m3 `1 X2 Z+ }7 ]9 l

花絮发完了,欢迎拍砖!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5

玉带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西堤古柳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7

夕阳西下,才转到后山,这一片遗迹是什么地方?入口是个假山堆成的洞口,很别致。请教……
发表于 2009-4-13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4-8 23:38:00的发言:
1 y* Q1 P( I% t8 o! K U5 x T

呵呵,那块败家石还是值得一看的,这么大体量的整块太湖石,世上罕见呢

* y1 ~7 U- B& z

非常抱歉,我露怯了,这块石头是罕见的置石,但并不是太湖石。它的可看之处是:1体量大(大到能做屏风)、2.色泽青润、3外形好

发表于 2009-4-14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陆老师的鼓励!尽管只听过您二次讲座(以前不知道有讲座),您广博的知识和幽默的语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谓收益匪浅。(我想和您家学渊源有关吧!)“现挂”、“砸挂”信手拈来,灵活的演讲方式,令人佩服!
发表于 2009-4-13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提示柳飘飘
陆老师出的题确实难点儿~我努力的想!
8 v& h7 n' F3 h# Z5 ^& H, B0 h7 t

查阅《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姓什么?他临死前说了什么?

发表于 2009-4-14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4-13 9:58:00的发言:
5 i/ K9 N. e; ~3 }) n4 `

非常抱歉,我露怯了,这块石头是罕见的置石,但并不是太湖石。它的可看之处是:1体量大(大到能做屏风)、2.色泽青润、3外形好

5 S7 m4 a2 _# o6 b5 w! }( c- G

4,大有来历,经过明清两代名人之手,见证过清漪园崇庆皇太后和颐和园慈禧皇太后。熬过了1860年火劫。

发表于 2009-4-14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景要读史:颐和园青芝岫和圆明园青云片

  ; d4 ?0 s- ]+ a) T5 O( Y

势若一片飞云的青云片


9 n8 d9 ]: X1 j/ C2 c

青云片,是长达一丈的青色巨石,因势若一片腾飞的云霞,被乾隆皇帝命名为“青云片”。明代末年,北京有位酷爱奇石的官员米万钟,在西郊大房山得到了大小两块青色巨石,本想运到位于海淀的私家花园“勺园”,但因财力不足半途而废,遂弃置于良乡道旁达百余年。乾隆皇帝去易县西陵祭祖途中,发现了这两块巨石,他将三丈长的大青石命名为“青芝岫”,运到清漪园(今颐和园)万寿山脚下的乐寿堂,将一丈长的小青石命名为“青云片”,运到圆明园“别有洞天”景点里的时赏斋。乾隆皇帝有《时赏斋》诗句:“当门湖石秀屏横,坐喜松阴满砌清”,吟咏的就是这块青云片巨石。乾隆皇帝曾亲笔绘制过一幅水墨画“青云片图”,并在图后题写了长诗《青云片歌》。诗中写道“向曾辇运万寿山(指大青),别遗一峰此其副(指小青)”,“大青小青近相望,突兀玲珑欣邂逅(指大青所在的清漪园与小青所在的圆明园距离很近,彼此可比邻相望)”。这幅乾隆御笔“青云片图”,现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

5 Z2 Z. I1 M0 `% q

1925年,青云片被运到中央公园,安置在来今雨轩餐馆西边的路旁。1971年,又移至来今雨轩南边现在的位置。青云片巨石上曾刻有乾隆皇帝题诗8首,文革时字迹被铲除无存。

1 n: a. b! g* @$ a* j3 v

 

3 j& ]6 G9 B. h


发表于 2009-4-14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名“败家石”:颐和园乐寿堂的“青芝岫”巨石

  1 n9 g* B6 R! `8 D

斋主读书一向不肯泥古。人们都说,青芝岫是“败家石”,当年米万钟因为搬运此石,耗尽家财,也没有搬运成功,并且因此败家。还说,后来乾隆皇帝搬运青芝岫时,因为清漪园里的乐寿堂已经建好,于是拆开院墙才将此石运入,因此也被母后责骂乾隆败家,说得就像真事一般。我是不信这一套的。

" c* r# v# U9 ]# A4 ~* C# P3 v

要知道,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乾隆十六年(1751年)母后六十岁大寿而刻意兴建的。乾隆皇帝大建清漪园,只会被母后赞为仁孝,怎么可能会被责骂败家呢?母后祝寿时,由城里出发,在西直门外乘船直抵清漪园绣漪桥下,沿途的正觉寺(五塔寺)和万寿寺门前,各安排了一千名喇嘛念经,母后也没有说“太败家了”嘛。

6 a5 ]0 w: u& _9 n8 D

而且巨石为何被命名为“青芝岫”呢?灵芝号称仙草,服用可以长寿,正符合祝寿以及乐寿堂的意思。

2 |/ b- H- M1 M

阅读涉及老北京的前人著作,明代米万钟在北京城里城外拥有多处园林,可见财力雄厚,他怎么可能因为搬运石头就导致败家呢?查阅《明史·文苑·米万钟列传》,“米万钟,字友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此年明朝授予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北京潘家河沿即潘家胡同的治水名臣潘季驯死去)进士。历任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1625年,此年,魏忠贤大杀百官,努尔哈赤迁都沈阳),魏忠贤党倪文焕劾之,遂削籍(开除公职)。崇祯初,起太仆少卿(太仆寺副寺长),卒官(死于任期)”。

( i3 z: ]2 U4 u% i' ^6 E

由此可见,搬运巨石半途而废,不是因为耗尽财力,也不是因此败家,而是魏忠贤让米万钟败了家。司马迁说过,人云亦云,是同“耳食”。导游小姐讲的故事,尤不可信。

$ l' U7 _9 o7 p1 v5 V+ }$ U7 c; Q

谁有颐和园青芝岫的照片,欢迎跟帖。

发表于 2009-4-13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出的题确实难点儿~我努力的想!
发表于 2009-4-14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回复魔戒
答案是不是韩信所说的“狡兔死,走狗烹”有关系呢?
# D& C/ o4 o# p+ G5 a. ]1 b2 ]! j

终于来了明白人。加10分。下次讲座,领取一袋“走狗的肉”。上次见面又忘了给您。

6 U5 `, \; c6 j. `

我就是不想公然指斥人家的国号,那样不礼貌。因此来个隐喻,其实不是很难猜的。

发表于 2009-4-14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和记俱佳!!赞一个!!

: A: Y' r7 p1 X$ w5 A T

 

) B6 m+ }* @/ @$ o- J5 X/ P* Q! ?

 

发表于 2009-4-14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出的题目的答案是不是韩信所说的“狡兔死,走狗烹”有关系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18:35 , Processed in 1.2053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