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掏黄牌

侯宝林先生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6 20: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开了!
发表于 2013-8-16 2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让参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0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是免费参观的侯宝林故居现已关门。门上贴着“内部装修,暂停参观”的通告。- a( W) K: o! x- U

# m; t9 v! S- a/ U- V$ M$ x去年7·21大雨期间损坏严重关闭,参观者吃“闭门羹”,负责看护老人去世后无继任者
, P! w6 ]3 o. ~; y9 [9 N/ X  昨日,市民马先生携家人,前往东城区东四的侯宝林故居参观,不料吃了“闭门羹”。据周边街坊邻居称,由于访客寥寥无几,近年故居几乎不开门。据东四街道及居委会介绍,因房屋损坏、唯一一名看护人去世等原因,故居暂时无法开放,需整体进行修缮后方可迎接访客。
0 ]0 n, U! l' \& `  Y) t9 J; G/ w$ S, V! v; E; A( g) z0 h. h1 ~
揭牌门庭若市 如今门可罗雀。侯宝林故居位于东四头条胡同尽头19号院内。昨日中午,故居的铁门关闭,旁边摆出了“内部装修,停止参观”的告示。“我看网上说可以免费参观的,没想到消息是错的。”市民马先生介绍,昨天上午,他与家人来此,却发现无法参观。
$ C3 h2 m% `4 N5 h1 J4 l) g  5 }& q/ `9 @+ S1 a6 n
几名坐在路边树荫下纳凉的居民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侯老在这里度过了其住院前的最后几年时光。“老爷子一点儿架子没有,见面有说有笑。他常在院门口翻腾两个老木匣子,看看里面装着的旧棉花套子、演出道具什么的。”居民回忆说,随着大师的离世,侯家将这个房子免费给了政府使用。2007年,故居经过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揭牌的时候热闹极了,郭德纲、师胜杰等一批相声界名人到场。”居民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访客越来越少,现在更是寥寥无几,所以近年故居几乎不开门。  b7 g; u$ p9 z- B7 N) w
  
, ~; |+ a" p. ?  J
1 p1 P- V: T: y! s; t, M据居民说,由于没有参观者,故居也不被重视,现在也没有打扫了。3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仅剩下些照片贴在墙上,还有的就是一尊侯先生的坐像,其他的例如家具等物品都被搬走了。看护老人过世后再无继任者。对此情况,东四街道李正鸣书记表示,故居的产权确实归侯家,自侯老去世,侯家将房子给了区里使用,后来就没有过问过。平日的修缮和维护,都是街道出钱。而具体的管理,则交给东四二条社区居委会。东四二条社区居委会王书记表示,此前,侯老故居也开放过,平时由社区一名低保的程姓老大爷负责打扫和看护。市民如果要参观,先和社区联系下,老大爷便会领着人去。但去年7·21大雨期间,这里遭到雨水侵袭,房顶坍塌,大量积水涌了进去,可能造成地面下移,对参观者的人身安全有影响,于是就不开放了。此外,去年年底,程老大爷患病去世,随后一直没有继任者,所以故居没有人护理。就故居内物品,王书记表示,除了仅剩的一些照片和坐像外,其他的家具都已经被搬走。“这些都是隔壁邻居借的,不是原来侯老的。”王书记说。" B4 D% {. p' w/ }( A1 a
  ( F7 z2 I  w# ?7 p7 r. v
谈及侯宝林故居的未来,王书记表示,街道将进行招标,寻找合适的施工方,对整个屋子进行全面修缮。待消除安全隐患后,故居会重新开放。 % W9 |' ~  K& x4 W2 X
- h+ U$ o3 s! Z' X
来源:新京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09: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专家说法& v9 p. ~9 P  v: X. }
  故居要保护 也要让公众接近5 |( m' Y% U: g8 m' j  y0 @( C
  “名人故居只是一个称号,大部分都没有被纳入文物保护体系的范畴。单凭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足以使它们免受破坏。”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曹新表示。
, w6 v2 V6 C* o, L" i  曹新说,很多名人故居目前都“名存实亡”,即建筑本身还存在,但里面的设施、物件都被破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缺少法律保护,而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名人故居虽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但其所有者和管理者,没有按照文物保护的规范去做,使其受到破坏。
/ x7 u: S6 U/ z5 E/ O2 b  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名人故居,曹新认为,除在整体规划上对名人故居加以保护外,维护者也有义务让公众接近故居。“像外国很多文化遗产都是属于私产,但都敞开让公众参观”,同时对成为文物的故居来说,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等手段,来限定游客数量。4 R. X4 I4 Y" `; G
% x0 X% ^4 q! ~8 s0 M( Q4 B
  ■ 探访
+ v) g' g; p- K* r  北京文物部门相关资料显示,北京目前存有元代以来的名人故居1500余处,其中绝大多数尚未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现有的308处较为知名的名人故居中,保护较好的只有74处,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北京现有挂牌保护的国家级、市级、区级名人故居31处。它们中有10座对社会开放,有20座保存状况较好,但仍有11座为不合理使用,保存状况堪忧,有的已成为建筑格局面目全非的居民大杂院。' k3 _7 i" P" q8 Q* X3 t

; Z: }0 A0 ?* ?( H  谭嗣同故居 成“大杂院”
$ x7 z) o; q' p  位于北半截胡同41号的谭嗣同故居,曾于1986年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低矮破旧的小院子在附近高楼的比照下,显得更加破败不堪。两扇严重掉漆的红色大门上,留下斑驳的白色小广告遗留的痕迹。院子内杂物随处堆放,挂着居民的衣服。据院内一位住户称,此处约居住了近30户人家。谭嗣同曾居住的 “莽苍苍斋”外,窗户已经被透明的塑料皮严密封住,房门紧闭。房顶野草丛生,柱子早已掉漆,只现纹路。3 n7 G4 B; s2 w3 c( a/ J  T% T5 k
  据谭嗣同故居所在的法源寺社区居委会一工作人员称,谭嗣同故居属于“直管公房”,产权归房管局所有,因此修缮工作与日常维护属于房管局管理内容。此外,文物局不曾与居委会提出翻新或改造计划。该工作人员称,由于谭嗣同故居地势较凹,雨天容易进水,居民居住环境恶劣。居委会期待政府能提出文物保护计划,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改善居住环境。
/ {2 O5 w' H" A, K% n0 c
! b5 }, N+ Q- L9 a  康有为故居 “请勿靠近”
# h+ u+ l; M3 p3 X8 o/ q1 ^0 m- i; v  市级文保单位康有为故居“七树堂”所处的米市胡同四周已经被施工墙团团围住。在围墙之中,许多房子已被拆除,大片杂草与残砖堆积。在康有为故居所处的大院内,杂物垃圾随处可见。而康有为故居“七树堂”则被锈迹斑斑的蓝色铁皮围住,铁皮上贴着“重点文物 请勿靠近”的标识。从缝隙望进去,房顶长满杂草,院内积满灰土,墙壁斑驳。
6 V1 b. |6 X# `$ h# n! h  在今年两会期间,曾有媒体曝光康有为故居院内堆满垃圾,面临拆迁险境。北京市文物局曾通过官方微博称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故居的保护工作。但是通过此次探访,“七树堂”依旧破败如初。: X7 F. c" n' l, p# T
  记者就康有为故居保护事宜分别致电米市胡同所在的居委会与陶然亭街道办,双方均以“不归我们管”和“不了解”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 e1 E* d" Q5 g  u1 t" M5 Z- v
6 k# q( `/ L% o9 D8 |  宋庆龄故居 大修费三年未批( @6 I# ^1 D2 l9 k5 c" v" Y
  宋庆龄故居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e, U0 b( k# Y* `4 r3 S# K  “这里很多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保存到现在很不容易,每年都需要修缮,四五年还需要一次中修。”故居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故居长廊的瓦片已发生脱落,主楼墙面、楼顶的砖瓦也出现掉落,电线需要重铺,诸如此类的情况都要花费一定资金来修补。仅故居中央的一棵500年的古树,其保护费用每年就高达几十万元。
# s  [! H; Y" n# v  这位负责人说,宋庆龄故居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来运营。每年的预算,不足以应付规模较大的修缮工作,因此当出现紧急的情况时,只能从平日运营的经费中挤出些钱来,对急需的地点进行维修。: ~) o2 H) E$ y# z! K2 m/ s
  该负责人还表示,整个故居的大修,十多年都没有过。照目前的情况,大修很有必要。早在三年前,他们已经申请过大修经费,约2000万元,但到现在也没有结果。(记者 展明辉 李丹丹 李馨) 0 m4 q  I- x5 Y5 [

9 s( `& V, q& S7 @" o来源:新京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9: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相声大师侯宝林诞辰96周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 04:29 , Processed in 0.140752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