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86|回复: 35

3月21日(周六)拍记活动公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6 0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1日(周六)拍记活动公告

3 i& R3 U, x; y4 r1 ]4 ^/ p

集合地点:和平门路口东北角
时间:下午:13:30
拍摄区域:和平门东北区域(东绒线胡同以南区域)

" l. ~4 P* R, h' v2 T

本次活动召集人:掌柜 13522872255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人进西院?难度不小啊!
发表于 2009-3-17 0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民巷社区拍记参考资料

转贴自西交民巷社区网:

r* j/ N7 { [2 e4 b

 

$ n' P& Z# D- [& ^2 g/ n& l4 F

1,西交民巷街区在唐代属幽州蓟县燕夏乡。辽代属南京燕下乡。元代为大都城丽正门外的关厢地区。明永乐十七年拓北京南城,将该街区圈入城内,并属大时雍坊。城墙南扩后兴建皇城中轴线上的大明门和千步廊。明正统七年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于大明门之西。街区胡同形成时间约在明天顺至成化年间。到明晚期,大时雍坊地区已成为铺户聚集之地,万历年间有上上户99户,上中户33户,上下户29户,是一处繁华富裕的街区。

) o, x* ]2 v1 v- R, p% m

清代,此地属镶蓝旗。原五军都督府废除,改为居民胡同。同时各中央机构分别移建在原明衙门旧址处。

# r. |, q6 q9 x! ^( N9 n$ j: R

清末至民国初为内右一区属地。民国十七年更改区划,为内二区管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为内七区管界。1950年4月,为第二区管界。1952年9月1日始,属西单区管界;1958年至今为西城区管界。

. S2 f/ w( C3 I+ M) n7 |

1905年8月,中国首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在西交民巷开办。由此,北京银行业兴起。辛亥革命后,这一带的银行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 _& n) z) Q3 y1 Z: L

1913年至1918年,在该地区西侧填平明代的排水河道,拆除化石桥,修筑道路,定名北新华街。1926年,打通和平门,使南、北新华街畅通,成为当时重要交通道路。

" T- \" L- e2 |3 a3 G% v

 



发表于 2009-3-17 0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民巷社区拍记参考资料之二

  ( { o; \+ w# [( Z1 g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西交民巷街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58年,党中央决定在改建天安门广场的同时建设人民大会堂,地址选在广场西侧。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竣工。

" C% \( G, o' O

国家大剧院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于2001年12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7月竣工。

. K+ ~& y2 c; `7 e

西交民巷社区居委会地处人民大会堂西侧,地理位置及其重要,自1993年至1999年连续七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居委会。2000年居委会合并,辖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5倍,达到10万平方米,共有8条街巷,125个院,辖区内户籍户数1502户、常住户数854户、空挂户648户、户籍人口3822人,人户分离1608人、常住人口2214人,外来人口431人、男245人、女186人。


' v$ }* @9 e+ d! f- z w# m

3,2007年2月,西交民巷社区历史文化展览得到了北京市档案局(馆)、西城区档案局(馆)、和西长安街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的各级领导和单位的鼎立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得到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北京钱币博物馆、北京市供电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原北京第二十九中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社区居民百姓的积极参与。此次展览共收集各类图片及档案资料五千余张(份),各类居民生活中的老物件(书籍、书信、邮票、条案、桌椅、石鼓、石台、木格栅、消防水缸、蛐蛐罐等)六十余件。

0 v$ z2 S! ], L A8 k

 

$ y% d$ f+ S3 y% j1 S- P

未完,待续。

2 x, c! J; a% o$ O! ^ ?4 s+ v

 

1 _/ u" q/ M. Z, h9 s




发表于 2009-3-17 0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3-17 0:50:00的发言:
这么多人进西院?难度不小啊!
3 p2 Y7 Y4 S- c1 Q1 o- j

上次去那片中午,进去了……

) V4 P' Z( S. w0 O& W

 

- j/ W' W1 @ U7 t- l1 r

 

发表于 2009-3-17 0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3-16 19:09:00的发言:
这回可以去双合盛了.
5 E: z' F" G9 ?: Y6 ^- W; B4 e

你没进去过??

2 \4 T9 |6 \+ j" L0 _, X

 

发表于 2009-3-16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可以去双合盛了.
发表于 2009-3-16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新簾子、东旧簾子一带拍过,东绒线以南还真没拍过,如有时间俺也去凑个热闹儿!
发表于 2009-3-16 0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门里故事多,说说明代“蚁子官”

  + m% a* d4 v9 k# S# G5 B

和平门东北角一带胡同拍记,预作案头工作,说说明代“蚁子官”。

1 M0 m( k7 h: P

3月7日那次活动,皆因大队人马跑得太快,未及讲给大家听听。

/ O4 u# m. h: s1 a- s6 s

翻阅1931年《燕都从考》和1947年北平地图,和平门至东安福胡同之间有故事。

. s5 ?8 h8 k3 o6 i9 i$ _

1,城根至西交民巷之间,原有估衣胡同,小财神庙,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四年移居碾儿胡同,也叫辇儿胡同。

# r6 x; l% P' u! [$ D

2,扁担胡同民国十七年改为平安胡同。

( U0 B' E% b0 @

3,兵部洼,住过文祥,是恭亲王的亲信,正红旗满洲人,道光进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 d |5 [7 F( C1 m

4,新壁街,原名“半壁街”,为了与其他的半壁街区别,1965年改为新壁街。为什么以前叫“半壁街”呢?因为只有南侧半边有宅院,北侧都是“细瓦厂”的大墙,明代叫“厂墙街”。想想这里的西北部曾有“图壁厂”,旧称“土坯厂”,就知道“细瓦厂”是干什么的啦?

+ V: s0 S. ~. t4 Y

细瓦厂胡同里有清朝“算房高家”豪宅。“算房”相当于内务府工程财务处,可想而知高家多有钱,豪宅有多豪啦。

# A+ i9 u% J: @* O, h. Q

还有吴佩孚题写匾额的“下院”寺门。

! m0 W t. n# E& ?4 D) K

    现在的西交民巷的西段,以前是“东半壁街”,合并了。

* H5 ] w5 K, u. F$ q! ]( m

5,“双栅栏”,清代,街口、胡同口,都有栅栏,北新华街原来是一条水沟,水沟两侧各有通道,在老北京这叫“沟沿”,别处原来也有很多“沟沿”地名。这里因为两侧沟沿皆可通行,所以水沟两边也要有两个栅栏,因此叫“双栅栏”。

$ f& ?1 M+ @* v

6,西绒线胡同33号,31中学,原来是崇德中学,1874年英国中华圣公会创办,1911年中学开学,包括小学部的名人学生有梁思成,梁思永,杨振宁,邓稼先,孙道临,宋世雄等等。

: B/ K6 p8 E. ^3 m/ q- d. p

7,西绒线胡同51号,现在是“中国会”高级会所,原来是康熙皇帝24子的后代的“勋贝子府”,后来的后人又降袭为“镇国公府”。1959年,朱德、陈毅等人说是北京缺少川菜,于是在此开办“四川饭店”。

) Q0 F+ q. K/ n% v; n* [* B+ R; `

8,西旧帘子胡同29号,梅兰芳房产,福芝芳住过,并且收留了落难的马连良夫人。69号,名医关幼波医馆。

7 {. A+ z* f2 G3 |

10,高碑胡同,巡视西城御史衙门。

" k: e" I6 F/ P+ X8 d7 x

11,红井胡同,巡视东城御史衙门。

, d3 M3 P. l. i% X3 v

12,西交民巷,巡视中城御史衙门。以上简称“巡城御史”,归属都察院。西交民巷里的双合盛五星啤酒创办人旧居,院子里还有从圆明园买来的假山石,上面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 l& {. L1 z: a o

13,草帽胡同,我的祖父在此住过。清代,旗人繁衍日多,雍正皇帝号召部分旗人回归关外,不少旗人去了东北,至今说是原籍在草帽胡同,因为当年从此出发。

. R- Z- h9 Q3 e! T% a% Y

14,安福胡同,因以前有“安福寺”得名。著名的段祺瑞“安福俱乐部”。

4 \8 w' b, V0 C( x! s/ N5 Q/ F

15,拴马桩的来历,这一带有很多带“栓”的地名,应该是“拴马的拴”。明代,官员进宫上朝、办事,骑马要在长安右门之外下马,拴马,此处正好是官员的“停车场”。看我的拍记,还有拴马环呢。

2 v7 p1 [6 z$ v- s

16,明代《涌幢小品》记录,太监、妇女无须给官员让路。一个老妇,围着头巾,走在西长安街,吏部宋尚书的差役以为是老头,呵斥让路,老妇解开头巾,大骂:老娘居京五十多年,见过的官员千千万万,哪里希罕你这个“蚁子官”(小蚂蚁官、芝麻官的意思)。宋尚书到了吏部,说起此事,同僚皆大笑,说:宋大尚书也不算是个“蚁子官”啦,哈哈,哈哈。


+ G: C6 N! X. \) ~

后记:拍记,不是赛跑。跑得太快,没有了解和实地印证历史,就会亏本啦。

发表于 2009-3-16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那天没去这片啊??

5 j- r# u: Z7 H

晕……

9 l7 e# V( L% t) Y/ M

哈哈,以南那片那天一起都走了……算盘高的老宅、博济痷、画家陈半丁、胡爽痷、俞致贞、名医赵炳南,四大名医之一的施金墨、还有马寒冰……还有让小姑娘门喜欢的徐志摩:新月社的旧址……廖汉生的旧居,以南这片更加有故事……

7 \! P; U/ p. P% r% e" M! X

 

, {* c! P: Q2 ?) v ?" x

 

! z( `! U1 H- }6 z0 |9 A" _

 

* T4 y: E3 P' x6 \ x1 A$ F


! @4 g3 K. [7 j

 

8 z: e5 r) [7 ^/ \1 d& I

 

9 N0 J% M7 A) D! {

 

! u- Z! j' S+ q: v9 z6 o3 k1 x

 

: x3 N7 H& n# q( e- |" q0 e

 

9 Q/ [5 w6 r& q4 y3 b+ }

 

3 ?/ X4 t. h* I. u! g4 N5 u

 

1 h# z5 N; Y3 A" ? F

 

& K) n8 I" o5 Y! P: M3 {) C

 

' C6 b* x; |2 ~! N! B7 a

 

发表于 2009-3-17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民巷社区拍记参考资料之三

  - p t" ]+ w4 @

4,杨椒山,

, ^5 _: P( B" g- T/ W7 J2 } z

历史文化展中的历史故事

# M% b0 N/ r! k' c0 q

在社区历史文化展览开办中受到各界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陈智超在社区讲解杨椒山(杨继盛 1516年生,死于1555,字仲芳,号椒山。曾在明朝嘉靖时期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因冒死向明世宗上《弹劾严嵩》而获罪被关进锦衣卫监狱——民国时期为司法部街。在临刑时当众高唱:“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 c7 w# t) e7 }" t

5,起顺车行

; n1 u) e) d, \

慈禧太后乘坐过无气硬胎的明黄色洋车。清末最早出售充气轮胎洋车的起顺车行位于西交民巷。


8 s8 {: ?1 R: w

6,西皮市,位于现在的人民大会堂一带,原来是卖皮货的市场。

( i) v9 y0 E$ O3 z

 

) x: B& u0 H+ C$ A: J


发表于 2009-3-17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民巷社区拍记参考资料之四

  " b2 \5 h# u. t$ q; ^

7,民国初期,銮仪卫旧址建成司法部大楼,刑部街改称为司法部街。1928年政府南迁,司法部改为北平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

' z2 Q. t. k$ }" U

清朝的刑部地势低洼,每逢下雨,院内积水深至车厢,需要木床接成甬路,才能通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一样低洼,号称“水淹三法司”。

- |7 R% b9 C$ S& _$ ^1 J

 




发表于 2009-3-17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民巷社区拍记参考资料之六

  + \% x6 c0 R: U5 T2 v5 _0 j

12,东新帘子胡同

$ C7 G( W+ C& x- ~4 [" H- \. ~0 A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歌的作词、马寒冰,住在31号。作品还有“我骑马儿过草原”等等。1949年,他是一兵团宣传部部长,他从青海把王洛宾带到新疆。

+ j) \% Z9 C9 n$ j: _7 y+ f) _

陈半丁,画家,住在16号。


# \4 P4 v! p! _0 K9 _0 c

13,井楼胡同

) O) y1 R! M/ J- ?; W; a5 F' P! e: J: C

赵炳南,名医,在此5号居住。1926年,在西交民巷开办医馆。


0 m; `% }7 O" ]& `

14,前门西大街

- v) j8 a3 f1 z4 B q: j

15号,桐城试馆,康熙时期大学士、安徽桐城人张英,在康熙四十年,购买房产开办会馆。1905年9月24日,安徽人革命党吴樾,从这里出发,到前门东车站,刺杀清朝出国五大臣。死时27岁,女朋友闻讯自刎以殉。

/ h: n6 e1 ` A* E

29中学,现在是161中学南部,以前是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创办的国民大学,后来改为中国大学,1925年迁至西城区郑亲王府。旧址是附属中学。

/ r) `9 t6 F, J

3月18日补充:因为政府用地,合并入161中学南部的29中学现在已经消失,只有退休人员还在161中学管理。中国大学遗址也消失了。


) v# |! e9 m' `# ~( h0 K

15,西交民巷:银行街

4 {9 B% H6 } f M: Z/ O

1949年,西交民巷还有16个银行,3个钱庄。

; T: p. V, l8 ~2 Q3 Z

1,河北省银行    2,上海银行

, U- u$ s( h* @

3,中孚银行      4,国华银行

7 L. F) d7 _# b* C: P+ u

5,大陆银行      6,中央银行

, h) C+ U* d+ T8 C9 @

7,中华懋业银行保管处

& H' s9 K M7 w9 [2 ?/ S( `6 [

8,中国银行       9,实业银行

3 I% C8 P5 f6 d! k! y& D9 P3 }* h

10,中国商业银行 11,北平市银行

& z8 g" y Q( k: W2 d8 l

12,福成银号     13,积生银行

& m' _" b6 D& w- F+ n6 E9 i& {4 u$ }

14,中国农工银行 15,福顺德银号

- x7 y+ \7 Y5 T3 ]8 o5 k

16,大生银行      17,阜元银号

* y! {% H1 |6 X

18,金城银行      19,联合银行

发表于 2009-3-17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民巷社区拍记参考资料之五

  . f+ `6 Z7 l/ e5 x8 r

8,松树胡同

5 W+ j0 v1 ]0 o1 N& g8 @( E

1923年,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发起以留美人士为主的新月社,起初在西单石虎胡同7号。1925年在松树胡同7号成立新月社俱乐部,成员有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林徽因、林语堂等等。

1 q: N! G" ?8 m, e) ^0 ^4 `% t4 o4 A

宝廷,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八世孙,号称满洲第一诗人,曾任礼部侍郎,1887年迁至松树胡同居住。

/ J d+ ]7 E L6 X" L( |* S( W4 [( Z

甘泗淇上将曾住东松树胡同。

! c. E9 \) O& q% w; ?

廖汉生中将曾住东松树胡同。


3 o; L: z& `5 C K

9,绒线胡同

( J y# R* i* x q

1932年,国剧学会迁至绒线胡同45号韩复榘出借的房产,1934年,齐如山等人成立国剧陈列馆,梅兰芳等17人为理事。

, I5 i- r: z2 V8 u% |. E

梁必业中将曾住东绒线胡同。

& w7 {0 N5 d g. T

施今墨,名医,住在东绒线194号,现在的74号大拱门里。。


* n! x3 w& a- J8 ~. n7 T

10,旗手卫

5 `* P- {8 p/ k! m _; O

胡同原在人民大会堂西路一带。明代这里是旗手卫衙门,指挥使是正三品武官,掌管皇家仪仗队。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1932年在此10号院居住。恰好梅贻琦祖上就是明初的旗手卫指挥使。


" G u) y) R, r5 o/ ]9 _' \

11,前细瓦厂

! [' h( N3 l8 i# d) }

清朝内务府销算房主管高兰亭,号称算房高家,掌管工程预算及核销经费。高家后人高振宇是邮票、钞票设计者,设计了黄河壶口瀑布图案的50元钞票。

! ]+ [ o5 X* D( ?5 Q" g

俞致贞,女画家,住在旧门牌3号。

) M5 p+ x2 G8 E8 j" N& O/ m

 


发表于 2009-3-17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的资料好!
发表于 2009-3-17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是下午....努力、争取、一定参加!

1 x3 J( }( z2 F( ?/ y9 K) a

老师别忘了给我带书哈

发表于 2009-3-18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真实全啊~~~~~我应该也会去。。。
发表于 2009-3-18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谢谢,我去。
发表于 2009-3-18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处遗址消失:29中学原是中国大学以及凶宅故事

29中学,位于前门西大街,属于西交民巷社区范围,学校原有中国大学历史陈列室。原计划,3月21日拍记时,带领大家前去参观,经过一番联系得知,29中学合并入161中学以后,因为政府用地,已经消失,只有退休人员还在161中学管理。发一篇旧稿,以作送别。

+ q! x s1 S- x& b

 

$ l: G$ y- Q" R0 @9 _, C

中国大学一代伟人创办,铜铸校钟纪录开学盛况

+ F* O. ]0 s4 |$ p! {

昔日王府成为大学校园,恐怖电影引出名誉官司


2 Y7 k% Y; G6 |1 C" j

孙中山决定在北京创办的大学

4 r1 w& R: E% `9 S2 ], Z% M/ G2 d! M

1912年,孙中山决定在北京创办一所国民大学,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这所大学的早期校址现为北京市第29中学,位于前门西大街13号。在29中学的校史展览室内,陈列着一只铜铸的校钟,1913年4月13日10时,就是这只校钟的鸣响,宣告了国民大学开学。1917年,国民大学改称中国大学,后于1925年迁往大木仓胡同的郑亲王府新校址。1948年因引发名誉权官司而轰动京城的电影《十三号凶宅》,就是以郑亲王府为背景拍摄的。


5 H) V8 ~' t1 g/ }; g: e

一、     首任校长宋教仁开学前遇刺

# P) ?% W+ q- m2 i9 v# v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8月24日,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应袁世凯之约来到北京。在京停留期间,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辛亥革命领导人认为,“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孙中山决定在北京创办一所国民大学,他委托曾在袁政府中任过农林部部长的宋教仁负责筹办。

% R3 I3 }% Q: b3 G% F

宋教仁被董事会推举为首任校长,他向政府争取到84500两银子作为大学开办经费。当时在前门西城根有一家名叫“愿学堂”的学校同意出租校舍,董事会又在“愿学堂”西邻购买了一块地产,加以添置改造,建成了早期的校园。不料尚未开学,首任校长宋教仁即于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被袁世凯派杀手刺杀。董事会推举黄兴为第二任校长,1913年4月13日,国民大学鸣响校钟,正式开学,首期学生有1300余人。

3 r* ?' C( J6 ~& Y9 _

宋教仁遇刺,引发了1913年7月孙中山、黄兴发动的“二次革命”讨袁战争,袁世凯在年底授意教育部将国民大学封闭停办。董事会以学校纯属教育事业,并未涉及政治为由据理力争,终得幸免,但是尚未用完的开办经费被政府收回,从此学校由官办改为民办,所需经费来自各界人士捐助。

! ^8 U8 H6 y/ L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1917年国民大学改称中国大学,此后有了较大的发展。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再次来到北京,但是因身患重病未能前往学校视察,只是派了汪精卫作为代表到校讲演。


2 @& m/ O! d" ?" j3 p0 m

二、1925年学校迁往郑亲王府

7 Z) J6 x; F& g4 R U

1925年,中国大学因校舍狭小、环境喧闹,计划另寻新址扩建学校,恰逢发生了郑亲王府与西什库教堂之间的抵押借款到期案件。

- S$ P& i- r. z. I4 z: Q2 e# ~$ m

郑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大木仓胡同。清代首任郑亲王是顺治皇帝的堂叔济尔哈朗,他曾与摄政王多尔衮并列为“辅政叔王”。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后,济尔哈朗在大木仓胡同建造了规模庞大、装饰华丽的王府,西侧的王府花园名为惠园,相传系清初著名文人李渔设计,有京城第一花园之称。多尔衮在排挤济尔哈朗时,曾以郑亲王府规模超越制度为由,将他罚银二千、罢免辅政资格,可见郑亲王府当年的气势不凡。

; o }2 Y2 C& D Q- F6 D

清朝覆亡之后,王府经济陷入困境,末代郑亲王金绍勋曾以王府为抵押向西什库教堂借款。1925年6月,借款到期,金绍勋无力归还,教堂起诉至法院要求收取王府房地产抵债。

5 A! |4 g, x$ R8 U5 Z

中国大学出资15万5千银元替王府偿还了债务,取得了王府和花园共900余间房屋及80余亩地皮的所有权。1925年9月,中国大学迁入王府新址开学,原在前门西城根的校舍留给附属中学使用,即现在的29中学。

. m8 w# q t4 O# T) ]- h2 U

当年的郑亲王府大门朝东,开在东侧的口袋胡同,即今大木仓北一巷。现在位于大木仓胡同35号朝南的朱漆仿古大门,是中国大学于1933年出资6000元建造的,至今大门前的两座铸铁路灯,仍是当年建造大门时的原物。


* J( z* i# q. ]2 S! {

三、“逸仙堂”曾办血衣展览

* f- P9 Y4 u. r% t, w0 F. K2 D( _

1949年3月,中国大学因经费匮乏停办,部分院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和师范大学,所遗校舍成为教育部的办公场所。现在的王府旧址内,仍保留有二宫门、前殿、后殿等许多大型古建,其中面阔七间、上覆绿琉璃瓦的后殿,曾于1929年被命名为纪念孙中山的“逸仙堂”(孙中山字逸仙),当年由民国元老谭延闿题写的“逸仙堂”匾额仍悬挂在后殿的屋檐下。

. y$ m! ~( }5 r$ j5 z8 q

当年有鲁迅、胡适、马寅初、张申府等许多名人在中国大学任教,李大钊于1927年被军阀杀害前,曾连续5年在中国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中国大学开办36年来,共有毕业生近2万名,著名抗日将领李兆麟、白乙化,以及任过北京市领导的段君毅还有齐燕铭等人都曾是中国大学的学生。中国大学的学生参加过“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历次革命运动,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期间,反动军警曾闯入学校抓捕爱国学生,那时在“逸仙堂”举办过被打学生的血衣展览会。


& I1 C) J' c# i {7 C

四、恐怖电影渲染王府凶宅引发名誉权官司

2 T# W$ U4 W4 c

1948年,中电三厂拍摄了一部由谢添、白光主演的恐怖电影《十三号凶宅》,剧情以郑亲王府为背景,说自从郑亲王被八国联军用战马拖死后,王府日趋没落,王族中一对兄妹私通,生下了私生女,私生女长大后,经常穿着白衣在王府里夜游。当时的宣传海报还使用了诸如“王府之夜,鬼影憧憧。奇情怪闻,兄妹私通。即日上映,勿失良机”这样的煽惑性语言。

1 \0 Q1 \2 z3 H, j n" s% U

老北京旧有四大凶宅之说,第13任郑亲王端华与其弟肃顺被慈禧太后处死以后,郑亲王府也曾一度衰败。但电影《十三号凶宅》以真人实地为背景编造故事,引起了尚居住在京城的末代郑亲王金绍勋诉讼,中国大学也因电影渲染恐怖影响学校招生而要求禁映。这一案件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最终法院判决电影厂赔偿末代郑亲王金绍勋13亿元,电影将“郑亲王府”改成“正亲王府”后获准上映。经此一场官司,电影上映后反而空前热闹,场场爆满。

$ M/ D4 J! G4 P" }. h& B% F

此文原载2006年3月28日《法制晚报》


发表于 2009-3-18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中学前身中国大学的校钟以及电影的凶宅大门

( L5 v" f5 }5 X0 `

 

; N8 S; c0 W) c, R1 b

中国大学迁至郑亲王府以后:

发表于 2009-3-18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民巷社区拍记参考资料之七,消失的洋楼

  5 R5 ]- ]9 ^* \/ A7 Z, a0 n

    西交民巷,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共有146个门牌号。在清末民初时期,这条街上曾开设过数十家银行。《燕都丛考》记述:“民国十年(1921年)以前,各银行竞于是谋建筑,颇有作成银行街之想,嗣以市面衰落,遂一蹶而不复振”。

    中国首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即设在西交民巷
    1904年3月,由清朝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奏请,经慈禧太后批准,试办户部银行。户部即财政部,因古代征收赋税要掌握全国户口人丁数目,所以称为户部。
    1905年8月,中国首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在“巡视中城御史”衙署原址,即今西交民巷27号院开办。户部银行的业务,是要推行银元以取代银两,并筹划发行纸币。
    1906年11月,清朝改革官制,户部改为度支部。到1908年3月,度支部尚书载泽将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并制定了《大清银行则例》24条,将其定位于行使中央银行职权与兼办商业银行业务的复合型银行。1909年,中国首次推出的印有摄政王载沣头像的纸币,就是由大清银行发行的。
    1912年1月24日,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后来中国银行失去中央银行地位,逐渐转化为经营外汇业务为主的专业银行,并传承至今。
    西交民巷银行街的变迁
    《燕都丛考》所说的西交民巷“嗣以市面衰落,遂一蹶而不复振”,是指1928年6月,南京政府“二次北伐”赶走了盘踞在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并取消了北京作为北洋军阀政府首都的地位,将北京降格为“北平特别市”。此后北洋政府各部纷纷迁往南京与南京政府合并,史称“政府南迁”。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也迁至南京。中国的金融中心转移到了上海。自此,西交民巷的银行街渐趋冷落。但即便如此,至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西交民巷仍存在银行16家,钱庄3个。
    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解放区迁入北京西交民巷,进驻前大清银行旧址。

- Y2 s( r% `- U% B0 z9 R

1969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往西城区三里河财政部大楼,大清银行旧址成为银行职工宿舍。文革之后,为扩建宿舍,将大清银行的老式洋楼拆除。据当年任基建科长、曾亲自指挥拆除的一位老干部介绍说,那座二层老楼坚固异常,地下有二层全是金库,费了老大的力气才将其拆除。如今,在当年的户部———大清银行旧址西交民巷27号院,只有门口的两座门柱下部,还残存着清代遗留的雕花石墩。

, s# c. T8 t8 X- D+ y6 E

现在的西交民巷东口那座洋楼,以前是大陆银行,现在是中国银行营业部。大陆银行于1919年建立,创办人是谈荔孙。他曾先后任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经理、北京分行经理。大陆银行先在前门外西河沿路南,后在西交民巷靠东段建筑大楼,楼坐北朝南,在金城银行对面,1922年建成。人们都称赞大楼外观壮美,楼内设备富丽堂皇。大楼营业厅有大理石柜台,楼顶镶嵌彩色玻璃,室内设备、家具均是特定制作。楼顶设有钟楼,楼的母钟连接子钟;顶上的圆形钟,远看、近看都吸引人。谈的住宅就在银行后门的胡同里,住家和银行来去方便。

1 w' O" G: l, n% p. {& a

在大陆银行东边,以前还有一座外观相似的洋楼,建设人民大会堂时期被拆除。那是袁世凯任职直隶总督时期开办的“临记洋行”。(下图就是西边的大陆银行和东边的临记洋行)。

7 B, ^ a+ M* x" }2 A) i


    近年,各大银行陆续迁往复兴门金融街之后,西交民巷的银行老楼相继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那座座老楼门前镶嵌的汉白玉文物保护标志,仍在提示着人们:古老的西交民巷,是一条有百年历史的银行老街。

+ e* X- s9 W$ c1 \ O

(食烟火斋的此文原载2004年5月19日《北京青年报,风俗地理》

8 b4 i) @# C1 i/ R7 @

 

: d3 W6 ?% o4 H+ n


发表于 2009-3-19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匾的和平门,袁世凯“临记洋行”老照片

有匾的和平门老照片比较少见。下图说明词不够全面。虽然袁世凯当总统时一度同意打通和平门,但是前门大街的商家担心打通和平门以后,北、南新华街沟通,会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影响前门大街的生意,因此通过权贵,游说不可坏了总统府新华门的风水,于是当时没有打通和平门。

# g W1 l6 i8 N& ~/ ^) W/ F1 @

 

) P* z5 V: {% J" V2 u4 L$ p5 w4 f

8 o1 Q+ Z w+ I) L

 

7 c9 P% m4 f& V' q' \+ N

以前,西交民巷东口,向西依次有三座外观类似、都有钟塔的洋楼,第一座是袁世凯创办的“临记洋行”,1958年兴建人民大会堂时拆除。第二座是大陆银行,现在是中国银行营业部。第三座是大清户部银行,后来是中国银行,1980年前后因为建造宿舍楼拆除。

' @0 A- q' z& z C' v6 q, V



发表于 2009-3-19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谭在2009-3-18 22:38:00的发言:
% I' E) s+ D D- l% w) N

小时候,我就住在和平门附近,那里遗落了我太多的儿时的梦幻。我曾经发表过的十几篇小文章都有和平门的影子。31中是我的母校。不知道照片中那些展览现在还有没有。

. ]+ `& V: J2 _8 y

                          老谭

$ O) f7 {1 _' t* F9 a& W

居然在这里遇到校友....31中也是我的母校

发表于 2009-3-19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edcoral在2009-3-19 0:25:00的发言:
& k T9 C3 }: S% R

居然在这里遇到校友....31中也是我的母校

% y1 f" ~" H) K- A# E' A! s0 Y

 

3 L1 t+ E6 o5 i$ A' O1 k

31中是教会学校!梁思成曾经就读过的.喜欢!

发表于 2009-3-18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就住在和平门附近,那里遗落了我太多的儿时的梦幻。我曾经发表过的十几篇小文章都有和平门的影子。31中是我的母校。不知道照片中那些展览现在还有没有。

3 c. C, T) X2 C& [ A4 U

                          老谭

发表于 2009-3-19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3-20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09-3-16 1:45:00的发言:
东新簾子、东旧簾子一带拍过,东绒线以南还真没拍过,如有时间俺也去凑个热闹儿!
9 E1 ?& q: A5 A# f" }" t

 

8 }7 F! f2 b) L4 m* X

20号去给人拍片,不知道21号能不能去咧!

发表于 2009-3-19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09-3-16 1:45:00的发言:
东新簾子、东旧簾子一带拍过,东绒线以南还真没拍过,如有时间俺也去凑个热闹儿!
/ e- F1 z" s# c( j+ O X4 r

东新帘子、东旧帘子

# R( ]! e+ {- x2 o

( H* A# r; K7 _$ Y# z+ [


 


发表于 2009-3-20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天气预报(昨晚的),周六有小雨。

% T% h, i1 s5 Q8 x

按照“拍记队”通知,小雨取消活动。

5 R- W4 l" D& ]- A2 \" q4 l$ B$ W

但是面对陆老师如此详细的文字资料,取消似乎太可惜,是否可以顺延到下周或本周日?

发表于 2009-3-19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写的真好,很有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4 08:39 , Processed in 1.21408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