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食烟火斋”原载于2006年植树节《法制晚报,风物志》其中的一段: " _7 h( K; }1 w
+ R' l2 I- Z' E/ _9 A/ n
孙中山解救碧云寺九龙柏 ! k- u+ k( Q7 l: P9 d: s2 p- i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至1929年5月26日移往南京中山陵安葬前,灵柩暂厝于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塔室中有4年之久。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暂厝灵柩,源自1912年孙中山与碧云寺塔顶九龙柏的一段情缘。
9 }6 h) _% b; K C0 \; k碧云寺始建于元代,清代乾隆时期扩建时,在后院增建了一座34米高的金刚宝座塔。塔顶平台上建有7座石塔,还植有一株柏树。这株柏树当年被寺僧用绳缠、石坠的方法弄成了盆景样式,有九个分枝,称为九龙柏。 + l/ Z4 j- Y/ N0 f9 F( x% {0 E. h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为商讨国事来到北京,公务之余,由宋庆龄的姐夫孔祥熙陪同到碧云寺游览。孙中山早年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189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立志济世救人。当他登上金刚宝座塔顶,见到被束缚得生机殆尽、行将枯萎的九龙柏时,顿生怜惜,于心不忍,他亲手解除了绳索,移开了石块,扶正了枝条,并告诫寺僧不要再折磨这株柏树,让它自由生长,于细微处展现了仁爱之心。
# U' x0 W" l0 |' H% I 1925年孙中山灵柩暂厝塔室之后,登塔阶梯被封闭,4年间无人再上过塔顶。1929年5月22日,孔祥熙参与将孙中山灵柩移出塔室之后,重登塔顶,他看到当年孙中山解救过的九龙柏苍翠葱郁,长势很好,他睹物伤怀,于当日写下了纪念文章《总理亲手扶植香山碧云寺塔顶侧柏记》,这篇文稿的复制件现存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内。那株九龙柏也被定为一级古树。 - ?6 Z( V5 m' d6 F2 ]/ m. K
- n9 ~5 y( u3 V6 z;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