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八庙是指环绕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的一组规模宏伟的皇家寺庙群。 ( o) X( ^# n, e- @% s
这些建筑群陆续建于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
# N$ Z' n# c1 g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 + V" E( j& m' Z) b @3 p- c
在这里可以瞻仰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欣睹新疆伊犁固尔扎庙的身影,还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承德外八庙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前期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成就。 * p0 i( J, [+ R2 U! Q3 T& Z
1982年,外八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4年12月,“外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 H3 h3 ?8 a& ?0 h3 T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 ^: C% r, f; f; o
V, R. S) F5 L$ l/ n【建造背景】 # M! P, @$ K0 H. `6 H( q" I8 e
清朝初年,中国藏传佛教在我国蒙、藏地区(包括青海、新疆)势力强大,教徒信仰虔诚,佛经教义是蒙、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层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着地方政权,经济上汇聚着大量财富,文化上掌握着经堂教院。清政权为加强对北疆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怀柔”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习俗为治”的方针。乾隆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反映了清统治者以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来实现密切地方和中央政权的关系,巩固国家统一为目的的战略思想。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驻跸使用以后,皇帝每年秋弥前后均要在此长期停住,消夏避暑,处理军政要务。由此而来的大批蒙藏等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谒见皇帝,参加庆典。借此,清廷便在承德大兴土木,建造寺庙,为前来的上层政教人物提供瞻礼、膜拜等佛事活动场所,功能上同避暑山庄相辅相成,互为补遗。 , }% d. r4 s8 Y, u7 F6 B
【建造过程】 % f: i" A* k9 h/ i
从康熙五十年(1711年)开始到道光八年(1828年),清廷在今承德市市区及滦河镇一带敕建寺庙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庄内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汇万总春之庙、水月奄、碧峰寺、鹫云寺、斗姥阁、广元宫、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灵(山神庙)、法林寺、灵泽龙王法、西峪龙王庙、涌翠岩、上帝阁。山庄西部(今滦河镇)两座:穹览寺、琳霄观。山庄东北部12座: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其中,罗汉堂、广安寺、普乐寺三个庙,朝廷“向未安设喇嘛”,由内务府管理;而溥仁寺、溥善寺、安远庙、广缘寺、普佑寺、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9座庙设8个管理机构(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朝廷派驻喇嘛,京师理藩院管理并逐月按人数由理藩院发放饷银,清正史文献将这9座寺庙称“外庙”,后俗称外八庙或热河喇嘛庙。 3 [0 \5 ?' V$ S. y. ^0 ~
外八庙中:
$ Z4 z* {# c3 w2 ^+ ^5 Q1 g溥善寺(后寺)今已无存。
$ P% w5 w1 {- z3 s' T溥仁寺. 广缘寺. 殊像寺. 现不对游客开放。
( r: L7 s! |$ r9 W0 ^: b$ `5 a1 c外八庙中开放的四座寺院是: p' A6 \9 ?& h
安远庙 (伊犁庙) 10元
# t; q( c+ I' L9 h: x( u* B普宁寺 (大佛寺) 50元 附: 普佑寺 20元 6 d) D9 A5 x" q# C) [
须弥福寿之庙(班禅庙 ) 30元
. A+ M( q2 f) p# l( x: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40元
& W) V! u9 y+ k" w. s不是外八庙亦开放的寺院是:
" J$ ]* K( Z8 }; K普乐寺(圆亭子) 30元
) ?7 F& c5 n4 a+ j# v总的票款是180元。
' S% @1 G( j# t$ g 各寺庙门票单卖。 : m+ P }+ i$ G
避暑山庄票务处卖一种联票:200元. 避暑山庄(含以上山庄外的六座寺庙),五日内有效。 5 X' M- `4 W3 Y/ Y: n' d# P
寺庙开放的时间多为: 08:00——18:00 (夏季).
0 z$ B5 r% }- @! D我的三天行程是:
' |0 n9 V5 T; r. C* X: Q 2008-09-29. 游览了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 & ]5 f' Y2 ~0 q) z
2008-09-30. 游览了溥仁寺,普乐寺(非外八庙),安远庙,普宁寺(附普佑寺),广缘寺。
: B+ [5 A) f' s- s; P4 g: O 2008-10-01. 游览了须弥福寿之庙。
# j: k1 J9 L+ {" g) A! j2 h根据本人叙述习惯,将2008-09-29.的游记放在2008-09-30.之后了。(狮子沟景点单列了)
6 o, k- c* M0 f/ R: `$ V' i 2008-09-30. * X; B! ?/ j& a3 `6 h6 n: ^ J; d4 i
早06:30起床,洗漱后出门,漫天浓雾,能见度六.七十米。
. Q- G8 [7 |1 J1 ]/ g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q. p# h' [* M& W: c0 o3 f% s, z
& X9 T. e m! }* Z' y7 R/ ^+ ?沿车站路西行,到承德大桥前(河东),转向北,沿东环城路一直走....... & o2 G; d* N& w9 h: X' U( l
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仅十余米了,路东飘过一团黑雾,煞气袭人!!!
/ y8 L* O$ x- ?2 U- i5 y3 a我忽然醒悟:这应是雾里的罗汉山。 ( l* e2 a" i, m2 R% c ]
......
; V. k4 Q$ K r 雾渐渐淡了,在路边小摊解决早餐。 $ P* v- u8 f/ X6 I* F, c/ K! j' E
在15路喇嘛寺站点附近,路东有一条4—5米宽的通向喇嘛寺小学的路,向东直走。 " j5 ?* I7 B/ ]0 q' r# I8 V. R
走了近300米,路到了尽头,分向南北;向南行,小路的西边就是外八庙里建造最早的溥仁寺:
2 z4 z- F* n' T2 x9 D; F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n N m9 v: C) ` - Y7 d3 ?, b0 @
现在的时间是: 08:00.
5 D, E: y* T+ z1 Z+ n5 l 一、历史背景 a3 J. f* _# E7 y/ F/ U! }
提倡和推祟藏传佛教,是清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
! W" p0 K" {1 }$ z' v& w! m3 l# H康熙即位后,奉藏传佛教之黄教为国教,采取了“因其教、不易其俗”和 “俗习为治”的政策,以增强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边防。 ; N8 V+ I# ~$ U4 l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今河北省承德地区设置了木兰围场,并于每年秋季率领宗室亲王,满、汉、蒙古等民族王公大臣行围射猎,借以训练军队,密切同蒙古、藏等民族的关系。
) F0 @2 G+ L- H; t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 乱。喀尔喀蒙古三部在藏传佛教领袖哲布尊丹巴的率领下投归清政府。
" V. z" q# e, E, i0 m自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三次率军出塞,彻底平息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 熙同喀尔喀蒙古三部王公贵族在木兰围场西北50多公里的多伦诺尔以“赐宴”的形式举行会盟。多伦会盟期间,康熙应诸部王公贵族之请,在多伦诺尔建汇宗寺“以彰盛典”。通过多伦会盟及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深知塞外热河的地理位置重要。
: I8 ]) j2 V% \' J3 X# R) g自1703年,康熙在热河兴建行宫,1711年,更名为“避暑山庄”。 $ w+ x) M4 {' \ M* g( M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正值他60大寿。各部蒙古王公贵族120人前来山庄“奉行朝贺”并“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敬献白银20万两一致上书恳请修建寺庙为康熙祝寿。康熙遂在山庄外武烈河东修建了溥仁寺、溥善寺两座寺庙。博仁寺只用白银10万两,其余银两用于溥善寺建造。 % j5 D& t# o5 ]" L" N3 t1 `$ i+ i
溥仁寺是外八庙中建成最早的,也是外八庙中现存的唯一康熙时建造的寺庙。 ' D8 L$ l: @% u: r% x4 r
因溥仁寺位于溥善寺之南,俗称前寺,称溥善寺为后寺。
! e' L3 v4 q: X溥仁寺建成后,设达喇嘛、副达喇嘛、苏拉喇嘛、得木齐及格思贵等喇嘛60名。由清政府定期发给钱粮,一如官员之薪俸,此寺由八旗官兵守护。当年清朝皇帝每到避暑山庄时,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及各民族首领到寺内拈香瞻礼。每逢农历三月十八日康熙寿辰时,喇嘛还要举行盛大的诵经法会,为皇帝祝寿,为国家祈福。
8 W* a# u* |9 Y9 v* |1 i随着清王朝的衰败,溥仁寺日渐倾覆。 5 L, \" Z, c: ] p
在军阀统治热河时期,拆毁了配殿、廊庑、僧房百余间。
5 F/ K5 v' c3 v: T* Z4 B9 |0 |日本侵略军又拆毁了山门、钟鼓楼,并将寺内文物洗劫一空。 8 h* K0 I# b/ L O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多次拨款对溥仁寺进行抢修。 6 q8 r$ H0 ?; b+ V. ?9 F4 N5 K
1982年,溥仁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 Y- y+ ~+ o: I! \- S: B& k- \
从1987年起对此庙进行了全面整修,同时修复了殿堂内的文物。
. }" l9 ]; Z' R+ h' F二、建筑形式
, z l! H) e+ y% V# X5 `3 y 溥仁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位于武烈河东岸,坐北朝南,南北约25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面积325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中等规模的寺庙。
. n! }: N# c$ s3 A) ~+ d* ~溥仁寺的平面布局是汉式“伽蓝七堂”。 ! y2 q8 I) `) w0 E
“伽蓝”:为“僧伽蓝”的略称,“七堂”指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东配殿、西 配殿、大雄宝殿。“伽蓝七堂”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后转为包括土地、建筑物等在内的寺院的总称。 6 M& _: ^, B |4 T, B8 F% d- ?
博仁寺自南向北的中轴线上排列着山门、天王殿、慈云普荫殿、宝相常新殿,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僧房等。
, _9 P# ~" Y5 m1 N博仁寺是纯汉族寺庙建筑式样,只是在佛像布置、天花图案和个别内外装修上具有一些藏传佛教的内容。
/ _4 \" y3 Z {" E三、景观介绍
0 ~+ J9 }9 ?4 \* y8 N" @ 1、山门 - P0 J l) x b0 ~. `: Q
山门由正门和东西掖门组成。
( j d5 J6 W; l5 |, h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据歇山布瓦顶建筑。门楣上嵌有康熙亲题的满、蒙、汉 三种文字的“溥仁寺”石到匾额。
4 I8 c: q" B$ G1 j6 M' T“溥仁”意为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能得到皇帝的仁爱。 |8 y- \$ _, t. \) S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 b) N8 D* H+ [: [1 k
( T- q" h @* e2 e这座寺庙与众不同的是山门两侧没有石狮子,而设置了两块圣旨牌。山门内原有两尊护法金刚。 1 V0 `2 C6 a2 W2 _9 {, v% q
康熙、乾隆年间,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至三十日,喇嘛在此念经,最后一天开山门送草尔、巴灵(魔鬼),以祈国泰民安。
. O0 S d( b9 R* W; |山门内,左右各有幢竿(现仅存夹竿石)。
+ ]6 I8 o2 g7 q( o( a 2、钟楼.鼓楼 , N0 K. _' ?' z. n* T
东侧为钟楼,楼内 悬挂着一口康熙五十二年制造的铜钟,现保存完好。 # O- C- j- [" [) l( A
西侧有鼓楼。 5 F/ I' m; Z( o
3、天王殿 , F: @( J& Z9 v* h( E
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正中檐下悬挂康熙亲题的满、汉、蒙古三种文字的“溥仁寺”云龙陡匾。
/ g, B4 |1 |$ |0 U# a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8 V. q3 u8 [9 b1 n8 N, b6 S" G * s3 r. T5 _6 C$ d) U
殿内迎面的石须弥座上供一尊木雕大肚弥勒佛,其背后是身着金甲的韦陀像。东西两侧是护世四天王。 4 Q( A/ L1 w6 \# p$ {
大肚弥勒佛,世称笑佛。据佛教《弥勒上生经》载,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他广传佛法、普渡众生。相传他是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5 v; y8 Z5 `+ ]# x7 h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槃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驮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院 中供养韦驮,称为韦驮菩萨,常站于大肚弥勒佛身背后,面向大 雄宝殿,护持佛法。 ) A* J8 i7 m& e5 Z; u4 C0 y- p
四大天王,也称“护世四天王”或“四大金刚”。据说须弥山腰有一座小山,名为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座山峰,四天王及其眷 屑就分住其上。四天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将,各护一天下,即镇守释迦佛世界的四大部洲。能护国安民,管风调雨顺。天王手执之物表示“地、火、水、风”四大劫,即表示“四大皆空”之意。手持宝剑的称为“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藏名帕克济布,护持南方国土,能使人善根增长,持风,手持琵琶的称为 “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吒,藏名伊呼霍尔荣,护持东方国土,是乐神领袖,持调;手持一把垂有缨络黄伞的称为“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藏名那目太斯列,护持北方国土,其福德名闻四方,持雨,手里绕一条蛇的称为“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名占密桑,观护着西方国土,是龙群的首领,持顺。四天王足踏小鬼,以示护法。 * x; n7 P( D$ J! Z. `; R- t
4、御碑
$ {7 Z7 v* b% L/ C 御碑:在天王殿之北为溥仁寺的主殿慈云普荫殿。慈云普荫殿前有两通石碑。
7 k1 n. O8 N# S2 \3 t碑文详细记述了建造博仁寺的历史和经过,并阐明题名的含义以及康熙的政治抱负。碑侧和碑阴刻有乾隆、嘉庆所作诗文。 东侧御碑正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康熙御笔的《溥仁寺碑文》。
3 N3 K% a. i- q* o3 G溥仁寺碑文 1 N) P$ M( u3 m
康熙五十二年,朕六旬诞辰。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宇,为朕祝厘。 股思治天下之道,非奉一己之福,合天下之福为福;非私一 己之安,遍天下之安为安。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 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 服,今已中外无别矣。论风俗人情,刚直好勇。自百年以来,敬 奉释教,并无二法。谨守国典,罔敢陨越。不识不知,太和有象, 朕每嘉焉。鉴其悃诚,重违所请。 念热河之地,为中外之交,朕驻冲清暑,岁以为常。而诸藩 来觐,瞻礼亦便。因指山庄之东,无关于耕种之荒地,特许营度为佛寺。陶甓于冶,取材于山。工用无输挽之分,金钱无逾侈之 费。经始讫功,告成不日。 历观往史,通溯前朝,版籍有区,幅员未广。兹热河之奥壤, 及紫塞之神皋。名号不掌干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忠。肤以凉德,扶有万方。边之个悉为畿甸。诸藩于此建寺介福,率行恐后,无小无大,罔不同来。观我观民,思维此理。特题额曰“溥仁”。将欲之泽,均沾率土,升恒之庆,广洽普天;遍覆含弘,民胞物与;咸跻寿考,各遂生成。借诸藩祝朕之忠诚,为万方祈纯之锡。爰记斯文,勒诸贞石。
3 v8 m$ |! S1 w: S) t/ ~. X 5、东西配殿 & v z6 [' x& }: O# ]# k
东西配殿:慈云普萌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间,均为单檐歇山布瓦顶,规制简朴,但殿下梁柱皆彩绘描金,朴素之中又有皇家的豪华气派。 7 M! B1 v& R! w
殿内原供有佛画像50轴,后因殿宇塌坍,画像早已失落。 3 \5 q$ m' @! O' P( a. K9 s
6、慈云普荫殿 * c; O! ` d; b
“慈云普荫”意思是佛的慈悲胸怀像大片的云彩一样庇荫与保护着大干世界的亿万众生。
v3 C) s& a$ T3 r慈云普萌殿是博仁寺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九脊歇山黄琉璃瓦顶,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 U; i1 Q1 U: o' G! T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F( D- e5 {) w8 Z6 ]: k3 U8 W
9 z4 R8 I+ M% J3 _
大殿前檐下悬有康熙亲题的满、汉、蒙三 种文字的“慈云普荫”云龙陡匾。
5 X- }7 u/ I `9 ~( ]. o2 R乾隆还题额“具大自在”(意思是:佛具有大自在的神通法力)悬于殿内。 & `2 |. t/ C$ I0 p
大殿四周回廓皆有彩绘的金龙和玺彩画及梵文的六字明咒图案,极为华丽。
, E/ R+ e) w7 P' \- f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E) Z+ n; X% Z3 A2 A
# U$ V3 x; y7 k- F) c' P
殿前的金柱上挂有一幅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对联:
# b$ K* h$ w# G以清净果证因护持斯万 现广长舌说法声震大千
9 w" V; q0 |+ l# Z+ Y意思是:佛用远离罪恶和烦恼的善果,来推论其因缘,使众 生懂得善有善果、恶有恶果的道理,从而庇护着亿万民众脱离苦海。
" d% I# W. t X殿内正中供有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即过去世(前世、前生)、现在世 (现世、现生)、未来世(来世、来生)三世。因其在时间上是相 连续的,故俗称“竖三世”(迦叶、释迦牟尼、弥勒)。从而区别 于以空间地域关系为界限的“横三世”(东方药师佛、中方释迦佛、西方阿弥陀佛)。竖三世佛与横三世佛形体容貌是相同的,如身着 轻裟,不戴宝冠和璎珞;头发为螺形肉髻;脸部表情低眉沉思,慈 祥肃穆,显示出含蕴深广极圆满的内心世界;在雕刻着莲花图案 的须弥座上结跏趺坐,即两腿交叉两足掌置于左右股之上,意为 静坐敛心、止息杂念,先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后以左足押在右股上,称“勇健坐”或“降魔坐”,象征着佛说法的庄严与悟道的宁 静。竖三世佛与横三世佛的区别在于手印,即手的姿势,手印不同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迦叶佛左右臂向前弯曲置胸前,两手相对屈指作环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此手印为“转法轮印”,表 示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释迎牟尼左手掌仰横置有足当脐前,此手印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手中持钵表示满足众生的愿 望。右手臂直伸,手下垂指地,此手印为“触地印”或称“指地印”,表示释迎牟尼在成道之前为普渡众生献出自己的一切,唯有 大地能证明。弥勒佛手印基本与迦叶佛手印相同。
& k' \, d1 D* r! S
8 T" K4 j% Z3 n# e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7 v0 A" d2 [0 {& k
6 n9 p2 j& A+ T此殿中三世佛的座次为,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迦叶,东侧为弥勒。这 三世全部是高发髻,面目慈祥,身拉架裟,结跏趺吉祥座。据佛 经载:迦叶佛是过去古七佛之一,说他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牟尼在经过81劫以后必定成佛。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 人,被奉为现世之尊。他原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 尔境内)国王净饭王的长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公元前 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年轻时就离家修行,觉悟了三法印, 四胜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从而成正果为佛。“释迦牟尼”意为 “释迦族的圣人”。弥勒佛译为“慈氏”,蒙古语称为“迈达拉佛”, 藏语称为“强巴佛”。据说释迥牟尼曾预言弥勒在释迦牟尼圆寂后 经过天上4000年,人间56亿7千万年后才能下生人间,在龙华 树下成佛,故称为“未来佛”。释边牟尼两侧有两尊神态恭谨的立 像,西边为摩诃迦叶(汉译为“钦光”),为一严谨持重的高憎像, 东为阿难陀(汉译为“欢喜”),为一文静略带稚气的小和尚。摩 诃迎叶在释迦牟尼的弟子中德高望重,释迎牟尼圆寂后,他是佛 教第一次集结的召集人,被尊为“佛教三十三祖”之第一世祖,称 为“头陀行第一”。阿难陀是释迦牟尼叔父斛饭王之子,自幼跟随 释迦牟尼出家,侍从释迎牟尼25年。他博闻强记,释迦牟尼圆寂 后,佛经多数由他主编,被尊为“佛教三十三祖”中的第二世祖, 称为“多闻第一”。这五尊塑像,造型古朴,形态自然洒脱,反映 了康熙年间的塑像风格。 在殿内东西山墙下的砖砌须弥座上,供奉着十八罗汉。罗汉 是梵文的音译“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炼的最高果位,在 大乘佛教中低于佛、菩萨,是第三等“阿罗汉”果位。罗汉能尽 断三界见、修二惑所达到的果位,以至修学的顶端;能消除一切 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养;可永远进入涅磐,不再生死轮回。据公 元前三世纪狮子国(斯里兰卡)高僧庆友在《法注记》中记载:罗 汉有16个,各有名号,是释迦牟尼令他们以凡人形象留在人间的 传道者。五代以后,在16个之外,把《法注记》的作者庆友和翻 译这本佛经的唐代和尚玄斗奘也列入罗汉行列,从此成为18罗汉。
! s4 x+ k: V9 ?, f/ _溥仁寺除了山门外堆满垃圾,四周围民房过近,道路不畅外,寺院内的保护看起来相当不错。 # b9 {5 N" ?3 f, ^' _6 y+ D
寺院内很洁净,古树枝繁叶茂。
+ R4 o9 _7 b v& U) ~7 u% }建于1713年的康熙朝古寺应早日开放。 2 h, Z+ p" a0 Y/ R5 \* a
7、宝相长新殿 : ]5 Q* K. N0 g& T2 @( }
慈云普荫殿后面的一处封闭式庭院的北端九间大殿,即为宝相长新殿。 . f* c; E- \2 m" T! J
殿高13米,单檐硬山布瓦顶,檐柱皆描金彩绘。
1 p$ V ? C( M* K5 O' s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v7 P. r* r9 M
* J; H k- w S0 m
殿正中门楣上悬挂康熙御书“宝相长新”云龙陡匾。宝相长新,意思是庄严的佛像永远容光焕发。
, F2 {0 \2 @1 I3 X% t两边金柱上挂有乾隆御书对联:
7 O$ u( T+ D# W. K" r7 O虚无梵贝空中唱 缥缈天花座上飘 $ s0 y9 F' {5 c. J/ F
意思是:空中唱起了若有若无的佛曲,座中飘散着从缥缈的天空中落下来的花朵,赞扬佛的法力长存。 $ @2 W. x1 G, I: _+ d8 l1 O
殿内供九尊无量寿佛。 ! {( d( x, v: S Y
这九尊无量寿佛端坐在高大的木雕须弥座上,通体贴金。佛像高1.5米,呈跏趺吉祥坐,双手交叉于腹前,手托宝瓶,头梳高发髻,胸前饰串珠璎珞,头部微俯,容貌丰满,慈眉善目,造型优美,富有神韵。
& F' y( M7 E( R0 G4 m& f$ c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F" M' k. O% s( a2 l4 j( z# S J
$ L+ J, b/ f" h" X殿内供九尊无量寿佛,寓意极深。据佛经讲: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据称无量寿佛在过去世为菩萨,叫法藏,他曾发下48宏愿以救众生, 经长期修行得以成佛。无量寿佛的名号还有:“甘露王”、“阿弥陀佛”、“无量光”、“接引佛”。据说众生只要一心念诵他的名号,就可往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塑像常作接引众生的姿势:右手垂下,作 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这金莲台座就是众生往生极 乐世界后的座位。净土宗将它分成九等,称为“九品莲台”。这是 依念佛的“功行”深浅,接品“依托”的意思。还有一种双手结 印的姿势,可分别作出九种手印,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 生”,总称“来迎印”。这里的九尊无量寿佛作同样手印,表达 “愿建刹字,为联祝厘”以求万寿的用意。按我国古代阴阳家的说 法,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阳数中最大的,称为“极阳数”, 常用九象征天。溥仁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正值康熙六十寿辰,供 九尊无量寿佛是祝康熙万寿无疆之意。当时的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被教徒视为观音菩萨而奉若神明,而达赖为取悦于清政府,视康熙皇帝为无量寿佛。对此,康熙也认可。皇帝即佛,当蒙古、藏 民族进庙拈香瞻礼时,既拜佛又朝拜皇帝,可见,清朝皇帝为了维护统治用心之良苦。
0 t. p, K' N u2 R& K- \在宝相长新殿两侧有配殿各五间,殿内原藏有《甘珠经》、 《丹珠经》共256部,后来已运到北京图书馆保存。还有鎏金供器, 皇帝车舆仪仗等物品,现已无存。 % g" i8 W( v7 V+ z5 a
在配殿南北两端各有套房相连,从而形成三面封闭的庭院。
4 a2 I3 E& _$ [1 i, [, G, I在宝相长新殿后有垂花门,有小路可通往溥善寺。从后山可直达普乐寺和磐锤峰。 4 }% H. v) q! ?" n# O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 z5 V/ F- C4 E6 h
# J) l7 @( }) m4 ~* l现在的时间是:09:00 .
0 F3 n. L x" ]1 `: ?( z! s3 \) ]+ \在溥仁寺的东北处,有一座同时敕建的溥善寺(后寺)。 ! k* P* j- \$ J) L# A# u9 f
" ~% F4 Q( I2 S7 E4 Z
我沿着来时走的的小路北行,路的东边是喇嘛寺小学。学校已放假,铁门紧锁。 1 Z+ B# f+ z ?) J( m q: u
学校的北面有一较大院落,院子有车辆出入,好像是一家企业。看来也难进入。 # U( ]' h2 S* X+ _) h( t
我向两院内张望,溥善寺的遗迹难觅。
& @4 x+ n" D6 O4 @4 J. r- [无奈之下,只得继续沿小巷子北行,抄近路去普乐寺(圆亭子) ) y/ d. y: n l# [* |9 J
........ " |6 _2 _1 z% \. q" W
溥善寺 $ C1 `1 |& B* r$ Z j# Y" Y
溥善寺与溥仁寺的格局大致相同,坐落在溥仁寺东北。
: P& c- }6 q7 h 溥善寺宽87米,长129米,占地11223平方米。东西内、外分两层围墙,内院前后分四进院落。 1 s: b+ n- q! s
寺庙面南,同样采用汉式布局手法,沿中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及两侧钟鼓楼,配殿等建筑组成。 ) Q1 l5 I# V6 r$ v' A, a" }7 I; R
山门外有一广场,左右各立一吗呢杆,门额上有石刻“溥善寺”匾。
9 {1 [1 L' W X- e# m9 h0 J山门内有与溥仁寺相同的哼、哈二将。山门左右有幢杆。
6 G# C# j |* b) P% C. O! z山门北是天王殿,大殿面阔三间,殿内供奉布袋和尚、护法四天王和面北的韦驮。
3 e+ }- j" H2 `1 N天王殿前有左右钟鼓楼。
7 O. G/ d* N9 n7 R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
# J+ i/ w7 u' D0 [) k大雄宝殿面阔五间,檐下悬挂康熙亲题“溥善寺”匾额。 ' y' a! M$ K4 r# J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即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在释迦牟尼佛两侧侍立着大迦叶和阿难陀。大殿左右有18尊罗汉像。殿内墙壁上悬挂佛画像十轴。
1 ~! u! T: ^' w. r; _大雄宝殿的东配殿内供奉三尊密宗金刚像。 1 A4 G r$ V5 h1 v' t" ]; M
大雄宝殿的西配殿供奉着“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也称无量寿佛。佛的两侧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 K* |$ F8 b1 O% Q5 G- P8 p1 T
大雄宝殿院中有一座铁香炉,以供焚香之用。
( S* o+ V: |" L m# D7 Q大雄宝殿往北为第三进院落,正中为后照殿,面阔七间。
, j6 |- F4 c* D% ]; T. J" l- q后照殿内供有一佛二菩萨和喇嘛祖师佛共五尊,无量佛九尊以及大小佛像50余尊。 + b; v" m+ e2 l1 i
在此大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内供奉蒙古各部落王公为康熙皇帝祝万寿敬献的铜鎏金无量寿佛。
; ~( L ~& d5 R- l6 ~后照殿以北,是一座七间佛楼,楼内设有宝座、佛像及各种 陈设物品,这里是喇嘛讲经之所。佛楼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间。 7 A. |7 Q* \- E o
溥善寺在咸丰年间就已坍塌渗漏以至残破不堪。 3 D% T$ X: q3 E6 E. N- \
至1937年, 此寺仅存有钟楼、后照殿及东西配殿,其它殿堂均已不存。 ' y# S6 a# y3 c2 x4 T
至1950年时,此寺仅存钟楼一座。 ' A' D6 Z: r' i
1964年将糟朽不堪的钟楼拆除。至此,溥善寺全部殿堂均无存。这样,康熙年间在承德修建的溥仁寺、溥善寺,现只存溥仁寺了。 * j( Z1 V. o2 k4 } X# s* ^
网上搜到一张普乐寺的老照片:
- l5 s1 d6 }6 u* N# z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六)
* Z7 Y" s0 z; @" E' U
. y" p# x. R" C, g
仔细看:图片右边山根处的建筑应是溥善寺最后一进院落内面阔七间的佛楼。 % f& J) L( M( `& ?6 z+ o
; ~3 H+ l, _4 P
沿着小巷北行,走到尽头东拐,前面是承德至隆化的单线铁路。
% \/ P- y6 Q' P- U过铁路沿农田旁的小路向山上插过去,10分钟不到就看到普乐寺的山门了。 ' ~4 ]5 j9 C- B! U6 |4 P
现在的时间是:09:20 . 1 `/ G7 H! S8 P# f [
. j8 b+ @, B% Z6 c1 ~. x
! n7 ^( c. @3 r! A
5 r, l1 V3 o0 `" {+ U) f& u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