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0|回复: 1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含2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山区多处园林解放前多遭破坏,但现在山区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 J1 m/ H8 b" m) t8 v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q5 z, d9 B, K/ U* t" T0 Y' q% h


 

: P, k, D w/ A# P0 K' p7 }

游览山区有观览车。票价:40元/人。观览车一路运行,仅仅设置4个景点,严格地讲,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览路线,观览车所行驶的水泥路,其实是近年修建的一条防火通道。避暑山庄是承德的命脉,我们不难知道,防火是何等重要。按照规定,每年的11月1日到次年的5月31日,为防火封山期,游人是不允许进入避暑山庄的山区的。

. G e9 e2 p! c2 A2 S

距封山仅一个月了,快上山吧!

4 a5 J0 C0 @" i


松云峡:是避暑山庄最北面的一道峡谷。沿御路西行,峡内古松参天, 姿态雄伟,挺拔端庄,遮天蔽日。顺山直上,可达西北门。两侧山峰点缀园林建筑20余组,也是山庄古松树最多的一条峡谷。

( w) F4 V6 `/ U0 u ?

旷观:松云峡入口不远处,有祟台一座,台下为门,台上建小殿三间,名“旷观”。此处是赏景的最佳地带,于1996年复建。

l4 b* S& ?7 N; g7 w'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P* j2 k& e( ^& J* |1 ?5 Y/ d

由旷观亭前左行,过一座小石桥,向北沿石径而上,去南山积雪。

+ h6 ]9 r z$ t7 @+ E& \( }3 p


南山积雪:青枫绿屿之南,山峰有一座亭.康熙皇帝题“南山积雪”。塞北地高气寒,秋未有时有雪,积雪期长,到春天仍然不化。登亭远眺,山庄之南复岭环拱,岭上积雪经久不消。

& t# ^; j; G2 U' Y/ B. T7 H

康熙题诗:图画难成丘壑容,浓妆淡抹耐寒松。水心山骨依然在,不改冰霜积雪冬。
乾隆题诗:芙蓉十二列峰容,最喜寒英缀古松。此景只宜诗想象,留观直待到深冬。

: z! Z- F$ ^" \% P& K- `

石径很好走。沿途不时驻足回望,平原与湖区风光历历在目,一步一景,目不暇接:

4 ]$ P8 d6 R7 F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P1 N4 D5 g- h. q, k$ u$ [# u


 

8 H- U/ t) B, N

过南山积雪亭,经晨练的游人指点,向西北插到环山公路上,开始反时针方向沿环山公路游山区。

3 }0 [* a) K" X5 K


前面来到青枫绿屿。

* ~: Y+ D2 X" a/ f( Z A8 L

青枫绿屿:位于位北枕双峰、南山积雪之间的山凹处,大体坐北朝南。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这里山峦起伏,东悬山崖,西挎山坡,从武烈河泮望之,恰如两峰间的一架桥廊。最南端有半圆形竹篱围栅,进篱栅月门,东有殿三楹,前后设廊,南有厦门,北有净房,康熙题名霞标,乾隆改题罨画窗,有联“疏幕几重当昼卷,遥山三面送青来”。

\# @% @( p, M" \' K

进月门北面有殿三楹,前后建廊,额:“青枫绿屿”,联:“笙簧响入疏松里,锦秀云从翠壁来”。殿后有腰墙相隔,中辟月门;出月门,坐北面南有殿五楹,前后设廊,额:“风泉满清听”;青枫绿屿西有曲尺转角房四楹,基有抱脚石,乾隆题名吟红榭,西有围房六楹。霜秋十月,停车坐爱枫叶千红万紫;东面遥望,古刹钟声沉响烟村人家;旭日、夕阳、红霞布满天际,与霜叶辉映,万千景色引人遐想。乾隆驻山庄常到此赏枫诵诗,其一首曰:霜染横林沓嶂巅,开窗遥对画图悬。聊欣烂漫峰头缬,莫慢飘零谷口填。晚照每看霞影乱,晓凉常 露华鲜。徘徊欲咏还停笔,两杜先予早着鞭。

( j1 u5 y3 ^+ `0 r9 f

风泉满清听殿之后为后院,院里堆假山,假山有洞门可通西面月台。月台与霞标之间,沿山崖砌筑粉墙,墙上开什锦虚窗,形成月台与霞标之间的过渡。这组建筑为规整布局,以竹篱、粉墙、月门、曲廊、平台表现变化,体现了康熙时代的建筑风格。

( [ [8 m8 ~: p" G! I; j


现在是09:00 .

" u% @6 I s& I! L3 I


环山公路上已开始不时地有观览车驶过。

5 j+ _% V. F7 |

又走了15分钟,远远地看到了二马道:

5 K* p4 K4 e! e. B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1 f- x# V. Z; P( e4 t


 

: {3 f T$ y# }' E) F5 r

“宫墙”是环绕避暑山庄的围墙,形制犹如小长城,依山势而建,总长达20余华里,是用来进行防御的。大部分“宫墙”可以徒步运兵,部分区段可以走马,当然有些地段是非常陡的。

7 _" X: v+ T' s- ^! g

“宫墙”的“二马道”这一段,因为比较宽、比较平坦,能并排走两匹马而得名;另外,站在“二马道”这一段“宫墙”上,向下眺望,恰巧隔狮子沟与普陀宗盛之庙(小不达拉宫)相对,所以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景点。

4 z) e5 p( S3 x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2 o" e' ]8 p; k# V/ `


 

- a2 c7 ^/ C2 \0 Y" G

关于“堆拨”,据《热河志》记载,承德离宫的宫垣游走于岩壑之间,结构与长城相仿。高约一丈,厚约五尺,周长约十六里三分,四周原来还设有四十座“堆拨”(守兵营房)。

. C% ^. b7 M) B4 s) V3 x9 @


终于来到“二马道”蹬道前:

6 r5 A* } {0 r; Q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8 n9 L: V% f! X8 M# j( K


 

6 G& \$ I9 B6 R$ T4 I& c. s

登上城墙,风光无限!!!

- `0 T: {5 l$ x" {: Q

扶住跺墙,探头墙外向下望去:虎皮墙与狮子沟沟底近80度垂直,深达100公尺。

, [( i! w+ F& ^" b- E: m6 W7 Z/ Z

向北面环视,由西慢慢转向东,依此可见: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

- L- u0 p2 h; r5 h$ d/ L

向远处眺望,群山起浮,无垠无尽............

* p: U' U* n3 X+ X M- K! J

只有一个字:美!!!

7 [" a; W( |3 w% C/ _6 e

向右看,远景是普宁寺(大佛寺),近景就是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

1 U; W- g/ _+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p' [+ F5 n- I( I5 ?


向左面看去,远景可见殊像寺,近景就是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2 C; [. R$ T4 z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4 j f* f7 P9 m( R2 N# g/ g


 

; z7 m: r/ y& m

山区游览车不断地将一批批游客送达这里。

. E0 y; b+ b+ k9 ^& Q# I

游客们被这里的景色震撼,折服。人们惊喜,赞叹,抓紧时间拍照,留影,然后恋恋不舍地登车离去...............................

( U! K# _/ D( [4 V2 k% e, S' I

更有许多摄影发烧友,拿着“长枪”,“短炮”,把这美景留在人间。

# s/ N8 ?: }/ o

我坐在城墙上,休息,观景,,坐了30分钟,久久不忍离去。........

3 u! P# ^& s% W; {# C

在城墙上向西走过去,...........:

: ^7 P7 _! q N1 a" r- V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Q3 h1 D- k: `

在城墙上步行到普陀宗乘之庙的正面:

7 T+ m% \( @# `' H# C( o! e6 r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8 ~0 b! }% M! ^7 V1 [8 A0 N


 

/ @0 y- K1 I, U3 k7 n+ E

回到环山公路,时间是10:00 .

g& u0 p3 d- j X7 b


沿公路逆时针前行,步行约20分钟到了山庄的西北门。

0 f2 x" m2 S, a2 j


门殿内现在是小卖店。

" G* B5 t. ?4 _" f/ _- d# f% b0 e

  避暑山庄宫墙建有九座宫门。

; H R6 l1 @+ x! z, T# z$ M5 g


丽正门,城关门,德汇门,坦坦荡荡门和碧峰门等五座门为城台式阙楼,流杯亭门,惠迪吉门,西北门三座是殿门,仓门为随墙门。九座宫门其中有“康乾七十二景”一处。

" l; r( L7 Z) u" k% M+ g


  丽正门,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建于康熙年间,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进行了改建,是避暑山庄的正门。门前有座长23.5米,宽1.4米,高6米的红照壁,起着与市区隔绝的障景作用。红照壁与丽正门之间东西各竖一块4米高的石碑,上以四种文字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文字,故称“下马碑”,两碑之间有一对象征帝王威严的石狮,昂首雄踞在大门两侧。丽正门是三个门洞的城台门,上有阙楼三间,南面中间的门额上有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镌刻的“丽正门”匾,汉字为乾隆御书。中门北面的门额上刻有乾隆题诗一首:“岩城埤睨固金汤,坦荡门开向午阳。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此诗描写了山庄的美丽,坚固,寓意当时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强大。门内便是正宫区。

1 F$ x) Y1 j' r+ l. S7 e. E0 h


  仓门在丽正门西,是山庄内粮草等物资进出的专用门。

9 W& L/ x3 I( m5 q$ F


  坦坦荡荡门,又称月牙门,位于仓门之西。此门既是宫墙门又是绮望楼的三间门殿。一楼明间为厅,可进出山庄,但不作通行用,只是供帝后观景之用,康熙为门楼上三间大厅题额“坦坦荡荡”,比喻心地纯洁,胸怀广阔。

' O% g, j, W6 E+ _7 J8 e$ K1 s


  碧峰门位于坦坦荡荡门西北,其形制与丽正门相仿,只是建在西部山区,宫墙亦延山而上。乾隆为此门题额“碧峰门”,意为峰峦叠翠如同碧玉,形象地点出了此处的景色。

2 r3 `. ~. d3 o! D: R


  城关门位于丽正门东,为一楼一洞的城台式阙楼,是山庄,人闲杂人员,犯人及宫中用品,货物运输进出的专用门。

: k/ e* k2 p, d% n1 p


  德汇门,与丽正门同时建成,扩建于乾隆十年(公元1754年),为东宫的城墙门,其建筑格局与丽正门相同。乾隆题额为“德汇门”,“德汇”意为德行如流而聚,同时“汇”字也形象地反映了山庄诸水汇集于此门东侧,由墙下五孔闸泄出的情景。

$ S) d! I1 o! v8 ~


  流杯亭门,位于德汇门东,是山庄的东宫墙门,俗称东门。因此门正对山庄内“香远溢清”这组建筑中的流杯亭,故康熙题为“流杯亭门”。“流杯”之名,是康熙借鉴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意境而题,此门是喇嘛进山庄诵经的行走之门。

3 C |2 Q7 S/ b# u v, g0 t6 t


  惠迪吉门,位于流杯亭门的东北处,俗称东北门。因此门紧邻山庄内“澄观斋”中的“惠迪吉”景,乾隆便依此定名“惠迪吉门”,意为顺应天意,吉祥如意。此门为“徕远”门,是外臣和外国使节来山庄时的进出门。

7 i+ M; E* B, A! x: d' d+ f6 l6 o


  西北门,位于山庄西北,为九门中地势最高的宫门,是帝后出山庄去往乾隆家庙——殊像寺的通行门。

* X8 e6 N) J' C9 H


由蹬道登上城墙,向北望去就是殊像寺。

t3 P! p/ t" f+ E5 x3 I

西北门内是一片空地,有几伙游客在野餐,门西侧的城墙上还有四人在垒长城————————玩雀牌呢!

8 t+ {0 p* @5 u$ q% e* X F7 S

稍作停留后继续走了近20分钟,来到了山庄最高处,海拔510公尺的“四面云山 ”亭:

9 ] j6 M+ E* R$ y# L9 h9 F: a$ L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2 l5 c; l& N8 M3 l3 b

四面云山
  山庄西北隅最高处,一峰拔地,构亭其上,圣祖题额‘四面云山’。联曰:‘山高先得月,岭峻自来风’。是亭切汉凌霄,群山拱揖,各开生面。东眺天桥,云垂檐际:南则玉冠诸峰,望如屏列;北则金山、黑山屹峙;广仁岭迤西诸峰,盘礴案衍,络绎奔赴。凭虚纵览,万景天全。”此亭“出众山之巅,诸峰罗列,若揖若拱;天气晴朗,数百里外峦光云影,皆可远瞩。亭中长风四达,伏暑时萧爽如秋。”亭是清帝每岁重阳时节登高处。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九景。
  康熙咏四面云山:
  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
  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
  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
  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
  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
  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
  乾隆特别喜欢登四面云山,常率王公、大臣到此登高,以狍子肉野宴,曾留四面云山诗五十余首,其一曰:
  轩窗彻四面,岩谷俯千重。
  奚数荆关迹,堪寻 羡踪。
  林疏为风拂,峰现忽云封。
  策骑遵崎栈,时看白鹿逢。
  亭内悬匾一面,镌乾隆诗一首:
  绝预平临北斗齐,座中惟觉众山低。
  林禽馈客争衔果,涧鹿迎人浅印泥。

1 ^1 p, @# ]; @* M

放眼四望,群山历历在目,市区近在眼前。

) n$ C1 T7 J: Y! r' c$ E

可惜时近正午,阳光刺眼,无法细细观赏,拍照更无可能了。遗憾。

2 K# d) d& U2 @: ?: M' u

此地观景的最佳时间应是黄昏前吧!

% V4 l( k8 n& E z8 e( |


现在是11:00.开始下山了!

3 ?, ?" G, v: U" s6 y* c6 b* n( Q


徒中经过碧峰寺遗址,还走了一段石条铺就的古御路。

5 ~; d6 b6 c1 M8 V! ^, z3 w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5 X- x0 y8 x3 I8 k! f, l& g


 

1 c! ]! v/ l0 o

古御路两侧有数十株古松,枝繁叶茂,林地中不时可见几群散养的梅花鹿。

8 l! p8 ?; B. i# p: J

碧峰寺 [转帖]

3 x3 y- K, A' v3 G1 t

沿榛子峪石条御路西行,过风泉清听后数百米,山路回转处有佛寺一座,坐西面东。由东而西沿中轴线的建筑分别是:石桥、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左右配殿、正殿、经楼。门殿三楹,乾隆题额“碧峰寺”,正殿七楹额曰“法华宝殿”,殿内额“云鹫香台”,联为:“绀字初开现四禅天宝花积,碧峰常静让三摩地吉云扶”。左配殿名“松风”,右配殿名“水月”。经楼一层额曰:“宗乘阁”,有联“山色不遮螺涌出,沸光无量鹫飞来”。顶层额曰“**最上”,有联“檀身随观清凉窟,云岫宜寻欢喜园”。经楼后有殿,南向,名味甘书屋;书屋之西有楼名丛碧楼;楼前溪水环绕,有亭名回溪亭。乾隆时期,皇帝引领亲信大臣曾到此取溪水烹茶。回溪亭东西各有一匾,曰引素、曰搏华。意在反璞归真,厚积博发。此处毁于国民党十三军之手。

0 ]/ F" ?. Q7 |9 y

终于来到望鹿亭,环山漫游结束了!

4 _! X5 Q0 K/ G/ a+ S) D9 ^

走了近4小时,感觉真不错。

5 O' I6 V2 Q Y( n+ F2 n9 K

先吃午饭,饭后去游湖区。

/ l( ~4 m. H5 x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三)

) p' Z$ F5 x8 v: t/ [# } B6 M3 a

 

* ]! ?- R# @4 [

 

% p7 e2 e5 \) X

 

" H) V2 |/ K8 x: P$ O

 

5 ~ J0 H+ Q# u/ \

 

[) u: ]5 j9 f1 e4 C( U9 |

待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1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一天不够玩啊,

& }3 C/ K" F" _! \: ]

能住里头吗????

5 e0 R5 R8 n; g1 B- u+ w9 G

郁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7:40 , Processed in 1.20441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