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4|回复: 4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含1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20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大红门前行,在神道东侧有一个小院——清西陵具服殿。

. ~8 ?) Y& r( V! z6 x0 X+ S9 @

 

8 Y& I0 f$ X4 h' |: v- O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O5 o s: [4 P# s' D

具服殿或名更衣殿,位于大红门内神道之左,独成一院。

2 G. l# q3 e" S1 y0 }, Q

具服殿座东朝西,红色围墙,墙帽为黄色琉璃瓦覆顶,院门三座,中门有门楼,两侧门为角门。

' G' \6 f) b* j- ^) M( C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 Y8 F a9 }3 p5 c

 

0 j7 N& S1 o: A# N( B. r

具服殿院内有正殿,单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盖顶,面阔进深各三间。

: u+ d. }/ l3 {) u8 B

这是专供当朝皇帝谒陵祭祖时更衣的地方,脱下朝服,换上素服。

3 J+ {3 i$ ?4 |; B8 w- ]. y6 T+ V

更衣殿后还有一间坐南面北的小房,宽五米,进深三米,黄琉璃瓦硬山式房顶,由西墙开门,与更衣殿相结。

7 p8 K+ f' z0 p" E, y7 A4 `2 s

房内置有包着绣龙锦套的木桶,桶底垫细沙土,上压水银;还有置有皮兜,裹以绣龙锦套。

1 j6 \" N& O& I; m

原来这是皇帝皇后解手方便的地方,是御用厕所。

. B( G: J' X& }, ~

沿着神道继续北行,有一座三孔石平桥:

6 C j6 U6 y8 Z* H3 u8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 L1 @- N7 X5 y+ E

 

8 k2 G& P% a7 U7 i

从神道最南端的五孔石拱桥开始,一直到隆恩门前,关内清朝历代帝.后所有陵寝中,神道上只有这一座桥是石平桥。

. A8 R7 I% R3 M' D" j H


(由妃园寝改制的假皇后[奕訢生母]陵——慕东陵除外).

$ s- W6 P# @7 Z" ~

大红门和大碑楼之间增设的这座桥是风水的需要;

. j* j1 E3 }7 x

[转贴]

% Y( x- @" C& j! q! I' H


......

! e3 E3 l1 x: r4 D. u: z( \2 f

“作为泰陵建筑总体布局的序列起点,大红门南对元宝山,元宝山东西两翼,又有东、西华盖山的耸峙,成为陵前气势雄伟的天然屏障和对景,而大红门两翼,则东有九龙山、西有九凤山迤逦延展,大红门正扼于两山天然豁口中间,前后地势在敛聚中又呈宏廓,南易水更分岔在这山口,南北汇流,因天然水势,大红门前筑五孔石拱桥,后修石平桥,再于门前疏密得宜构筑了东 、西、南三座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更增强了这陵区入口的空间界面。天工人巧的完美结合,显示出非同凡响的气概。”

5 J6 f" W: Y2 W

......

2 p( o) T6 j" h3 M r& B

但是,大红门内的这座桥如果是石拱桥,又遮挡了大碑楼。

, Q1 a. s: H4 o4 {' H; |' C0 w) K+ A

无奈求其次,设计成独一无二的三孔石平桥了。

$ Y6 F9 }8 t! A( G. i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2 h, N7 {( H2 N: k1 d

 

! k1 }$ v( ~; V" a( I4 t5 ]1 R

过三孔石平桥北行约二十米,看到了昌陵神道与泰陵神道的接口:

- l4 q/ D8 t. {* U# S- B! Z8 c9 g! Y8 c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7 }$ X; I @' v+ f7 G( @' b

 

" J+ X7 `9 B$ Y; x! E/ w& q+ k


 

# `) N: Y! [! G( X M% E

图片左面帐蓬处地面就是昌陵神道与泰陵神道的接口。

8 }& M6 [ [8 m: W$ S! J$ n

继续北行就是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楼——大碑楼。

/ ^+ L& k3 g1 B

 

8 x+ F1 j5 D- |& T

 

5 [1 m; U9 N8 q


雍正帝,是康熙的第四子,爱新觉罗氏,名胤禛。

( T% f/ O& U2 D9 i# y* J" z& i9 r7 e. ^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其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

4 n, {2 C# t; T6 `

康熙三十七年胤禛封多罗贝勒,时年二十岁。

2 V2 Y- y8 T! `, r- ?3 u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胤禛晋封为和硕雍亲王,时年三十一岁。

; v( D. h8 j k4 k+ P9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崩于畅春园。

5 V3 A" x6 P$ L2 U% R+ P( G% P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时年45岁。

% t" G' k8 m- Q. d

第二年改元,年号雍正。

. L/ A0 i; i# M6 a; q( H4 S3 [- V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崩于圆明园,卒年58岁。

2 Z" k+ b0 t0 R2 q$ S5 e8 z8 b, P0 w4 u

世宗于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二葬泰陵。

; g1 q& |5 v, l! _' u9 n


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寝应该建在遵化县清东陵界内,与其父亲康熙为伴。

, ^ P5 v+ f6 O1 Q( f' j

因此,他曾经把东陵九风朝阳山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但雍正并没有在那里建陵,而在易州另辟陵区。

/ a) j; j9 \" i2 f

对此事后人众说纷云,一说雍正改诏篡位,葬于康熙景陵旁心虚不安;二说世宗(庙号)好大喜功,杀戮成性,居功自傲,另辟陵区为突出自己。

. O' h( C% R! s

这种说法和史实是不相吻合的。

7 u: ?8 K; v7 S


但他为什么要迁陵呢?

. `" l8 V8 R( N% J% h' q

据《工科史书》记载:

3 E8 O2 }6 R, u( N: J

为了废掉九风朝阳山陵址,他曾传谕:“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肤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所以,派怡贤亲王允样和两江总督高其悼另选陵址,到易州太平峪,认为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山脉水法条理详明,形势理气诸吉咸备,淘为上吉之壤。”雍正阅览奏折后传谕:“但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无末合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 大学士和九卿查阅史料,列举禹、汉、唐等朝帝王远离祖先另辟陵区的事实后上奏:“今太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易州及遵化州地界与京师密迎,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遥远。”据此,雍正决定在易州太平峪建陵。

; E# w/ t) O, R5 `


陵寝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营建。

* L) M7 M3 v" F: i

历经八年后 于1737年竣工,命名为泰山陵,简称泰陵。

; b) s) q# u5 g0 J

在封建社会,对泰陵的美好解释是“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 B* q3 ~. I% o, H0 S; D' [, f5 o

雍正对康熙后期更治废弛,贪污横行的弊端十分憎恶。

. l* Y0 n( Y* D" ^5 M

他继位后,严明法纪,严惩贪污,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展了生产力,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为乾隆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N, b; n) l% }/ s j6 W E

所以他的陵寝用泰字命名是恰当的。

, T+ u( m8 F1 C( t" w% B* E


纵观雍正的一生,他是我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

& O' x! C5 W+ N: S6 f" t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7 Y) r" ?! f! A+ a6 l3 f8 I

 

7 \8 z L" l! ]9 w" G4 U- k8 k

为颂扬地的功劳,于乾隆二年六月在大红门北面建筑了一座圣德神功牌楼。

3 E8 m9 R4 x+ J- M" |- N

圣德神功碑楼又称大碑楼,是泰陵神道上的主要建筑。

* b) K( s$ S2 m: ?9 A$ C

大碑楼内中矗立记述大行皇帝一生功德业绩,歌功颂德的石碑。

% L: k% h6 q% f9 d& ~1 g: r+ ?

泰陵圣德神功碑碑文近五千字,是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亲笔撰写的。

. X& H( `( N% ]. W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 r4 y5 ~! c$ U: T

 

5 Z. p% ~6 p) m" q3 f


碑楼坐落在94米×94米的广场正中,四角各有一根高约12米的华表相衬,显得碑楼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 H4 g& i' v0 f/ y- }: u

 

' e' l! l3 d' t* H- J


 

c, W$ _! j T% |3 y( r1 ^

碑楼高26.05米,四面辟门,重檐九脊黄琉璃瓦歇山顶。

4 w; K$ ^- U$ J) o( V

碑楼内地面中心有巨石台基,雕有寿山福海和鱼鳖虾蟹。

+ k. N) V9 L4 F0 t# G3 p3 L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 r6 B, C# r% ^- D" d" v, D

 

& I/ F; W8 A/ ]


 

4 V' {& B; C) R0 p; S

石基上卧巨型石雕赑屃一对,各驮石碑一通。

; O M8 w7 A6 u

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5 P7 V- M k$ _

 

' y7 l4 k) E- C" P


大清帝陵的大碑楼的正式名称叫神功圣德碑亭或圣德神功碑亭。

* }2 k! B/ m/ g% J9 L' s% Q

祖有神功称神功圣德碑亭。

8 |( w" ~% ~# j' ~8 p8 W% t

宗有圣德称圣德神功碑亭。

3 w7 ?2 t$ o. ]: O3 B

只有皇帝的陵才可以建立。

! @, p# T9 O6 k! G0 P: c

清代的关内大碑楼均仿明长陵规制而建。

4 l7 W8 j" g+ W) a1 Z


第一个建立的是孝陵大碑楼,规模庞大、制度崇宏。

k5 x' G5 G3 w' { y' l

基础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每面檐墙各辟一券门。

) \7 @4 q9 ^7 r

亭内正中巨大的石雕赑屃背上竖立着高达近7米的神功圣德碑一统,满、汉两种文字均镌刻在碑的阳面。

% ~) l/ _% Z5 I j% B

赑屃之下是石制的水盘,水盘面上浮雕着海水江崖。

6 |8 g/ @/ \6 U/ g1 ]

水盘四角分别雕刻鱼、龟、虾、蟹四水族。

4 h# ^2 I% o' z3 P

碑亭外海墁四角各树立一根高大的华表。

! N, @" L9 \8 Z8 j9 g! v H# ^

孝陵大碑楼内竖石碑一统,自康熙的景陵大碑楼内并立两统石碑后,遂成定制。

! {! r- k5 y/ F4 X3 f. t

泰陵大碑楼是清朝在关内建立的第三座大碑楼,也是清西陵建立的第一座大碑楼。

0 X, h& Y9 _6 h" v. U/ ]


泰陵大碑楼其规制基本与景陵的相同。

/ g6 j* g4 ]7 f e1 a" l

泰陵大碑楼只是券门洞上增加了青白石券脸石,水盘四角比景陵增加了四水族(孝陵大碑楼水盘有四水族,景陵则无有)。

5 T" Y; ]8 q8 D% c) F p

根据历代陵制,功德碑及碑亭要由嗣君建立,碑文由嗣君撰写;揆之情理,颇为得当。

8 R& L) Z6 t/ z+ T, `& ~! j- v

常言说盖棺论定。只有后人才能对先辈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和总结,才能歌功颂德,树碑立传。

6 Y% _: _3 z# r* b4 ?, N5 U+ L! A

清孝陵的功德碑文是康熙帝玄烨撰写的。

6 e! }6 M% q! g4 K% x0 p

清景陵的碑文是雍正帝胤禛撰写的,那么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文自然应由乾隆帝撰写。

, o" _" l$ q5 y4 G3 y i

对于这一点,乾隆皇帝比谁都清楚,而且是早就有所准备的。

5 d- q; G9 ~& {: L


按惯例,为先帝树功德碑,建大碑楼的谕旨要在先帝入葬山陵后发布。

. P# F2 J1 P2 C* b6 k) |" Z% w

雍正帝梓宫是于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辰时永安泰陵地宫的。

6 D- p n4 @, t9 L, U

6天后,即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发布了建世宗宪皇帝圣德神功碑的谕旨:

4 l0 J& s0 t+ n


钦惟皇考世宗宪皇帝,秉道绥猷,建中立极,恩覃海宇。溥乐利于万方,德配苍穹;治宪章于百世。鸿模骏烈,史不胜书。今泰陵大礼告成,应恭建圣德神功碑,昭示无极。朕祗承基绪,敬念先猷,谨于斋居之次,洒泪濡毫,撰述碑文,丕扬懿铄。虽荡荡巍巍之盛绩,非语言文字所能传。即竭力铺陈,莫罄万一。而言言纪实,足以传信千秋,光昭琬琰。所有相度方位,建立碑亭及应行典礼,内阁、礼部、工部敬谨详议具奏。

9 G" l- z. x( [1 X* c8 c

看这道谕旨,似乎撰写碑文、建盖碑亭之事刚刚开始,实际上碑文的撰写早已经进行了。

5 B m& v T; j3 C& H3 [- ~

先帝的圣德神功碑文非同寻常文章,要对先帝一生的功业进行全面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恰如其份地评价,。

- y) X4 f+ b6 _1 z4 K

因此不仅作者要有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还要有高度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洞察能力。

/ }7 A6 V$ l% q$ v

乾隆皇帝尽管精通儒家经典,有较高的文化造诣,且又身为嗣皇帝,也不敢贸然动笔。

( O3 `# e1 y( l$ @* A; t# z! O

乾隆皇帝于是想到了当时在文坛上颇负盛名的高手方苞。

; S! D5 e' J" k1 X* N

方苞,字望溪,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尤其擅长经说及书序碑传之属。

3 Y/ t- K {) Y' J0 I0 M

乾隆元年,方苞官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之职。

9 s6 F+ M, G, J6 [2 o1 V

乾隆皇帝命方苞代拟碑文。

0 P; u5 p& i, S1 m- g% X4 ]9 g4 \

方苞虽然是文坛巨匠,但不是政治家,他对当时国家的政治动向,新君的思想不太清楚,尤其是写雍正皇帝这位在朝野舆论中颇有非议的皇帝的功德碑文,更增加了难度。

( Z7 V1 V6 v" v$ y. B

方苞深知这篇碑文的份量,颇感棘手,但圣命难违,不敢抗旨不遵,致使这位文学大家竟“涉月经时不敢措手”。

6 w: {. U' V$ |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方苞才将碑文拟出,于乾隆元年九月初四日呈给皇上,并在奏折上诚惶诚恐地说:

2 J5 T* m: ^* w% b. Z4 C& Y+ m

“臣苞一介寒微,学疏识浅,乃承宠命,拟撰碑文,非其所称,为愧为恐,涉月经时,不敢措手。谨条次实录所载经世大猷,实心实政,具列于篇,敬呈圣览,伏乞甄鎔削琢,俾合度程,以光典。臣不胜惶悸战汗之至,为此谨奏。”

6 F' H9 }8 E$ x5 L$ O* w S


按实际碑上所刻,最后落款日期是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四日,距方苞呈上碑文日期相距近三年时间。

- O6 j- s5 x' z" J9 q


可以推想,涉及到对雍正皇帝一生如何评价的碑文不会一次就写成功的。

4 u! D( m& F6 P) A! m

不仅乾隆皇帝要仔细认真地进行斟酌修改,方苞遵照皇帝的修改意见反复重拟,很可能还要征询一些重要心腹大臣的意见。

" f. U. N. @1 T- C* Q

因此可以说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文是多人合作的结果,然而碑文落款自然仍是“孝子嗣皇帝弘历”了。

8 ]; y8 u( a9 `! H- j4 t

这篇碑文共有4411个汉字,尽管内容中多有溢美之词,甚至有神奇荒诞之处,但仍不失为一份研究雍正、研究清史的很有价值的史料。

9 a6 t5 j/ c7 n' p

乾隆皇帝对于为皇父树碑立传是极为重视的。

* r8 F' o+ s$ v2 @" O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十六日,乾隆皇帝命自己的叔父、康熙帝的第十七子、善于书法的和硕果亲王允礼书写泰陵圣德神功碑碑文。

3 \6 d4 p! s! ^# S

第二天又谕令精通满文的曾当过父皇满文老师的原户部尚书徐元梦将碑文翻译成满文。

% r0 b! o: [1 I/ k2 y4 Q


泰陵大碑楼工程是由太平峪万年吉地工程处承修的。

! b9 w* b e5 Y5 l2 E

于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初七日立碑。

' W8 G9 n. V# E9 L) H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初二日碑亭合龙,工程告竣。

$ ^* u3 l) Z7 F: F4 x9 P2 U4 \% G

碑已立起,碑亭又已竣工,下一步工作就是镌刻碑文。

8 c7 l/ Z; j/ J, J+ A( k, i% U

东边的碑刻满文,西边的碑刻汉字。

) \4 l. }9 K! o/ A2 p2 [) q) e( N

经钦天监择吉,于乾隆六年十月十二日午时开始镌刻碑文,到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二十八日,满、汉两种文字全部镌刻完毕。

; \( |; r, k4 H: ~5 e

至此泰陵大碑楼工程才真正全工告竣,历时4年多。

* L8 _- P5 v0 [! L1 F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2 }9 L4 X% O" I- W% u

 

$ |8 V! A; D9 J, ?- k9 q2 q


俗话说:“摸摸赑屃头,吃穿不用愁”...............

' u/ v5 T7 c)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 ]2 G* l/ b+ s% K# F. }: W l

 

! h% |( |+ q$ R


 

. Q% Q! S: W7 r


俗话说:“摸摸龟趺腚,余生不得病”...............

; s4 V2 G6 y8 W) p: y


石基上卧巨型石雕赑屃一对,各驮石碑一通。

+ g% M* z, V: V7 `2 I9 [$ O' k* r) V

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0 D0 m: q4 ], v5 b' j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7 k- S- }: I: ^


碑帽皆缠浮雕龙四条。

- ^( {% x' j }8 B; n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三)

" t( ]& {) ~- E! }; ]

 

6 y$ m8 E# C+ X/ y


 

6 [% Z2 R: S5 w$ ?# @7 t) f5 b

碑额有"大清泰陵圣德神功碑"字样,碑身镌刻着满、汉两种文字,颂扬雍正的功德。

) M8 P i* j2 C C$ v4 H

 

: A/ X9 H) x3 R8 G5 U8 N2 h

 

3 |4 G0 m) _* C

关内清帝陵共九座。

: g- v9 N' A* t$ Y

有五座帝陵建有大碑楼:

1 t* T, X$ X7 n) ^

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

' R, y4 j/ {) d7 z7 T$ c7 V" i

现在免费对外开放的只有泰陵的大碑楼。

, I6 u2 R' \: Q U

清东陵的景陵的大碑楼维修中:

2 ?& ^! _9 A% f( I4 \: j: c: }0 R

 

2 _; a. ^! V6 C& _* y5 I: ]2 O

 

: a1 ^( A8 G* B

 

* v/ j8 u* Y$ Y# K

/ o( ~3 {: [( `6 O+ w* n) K2 ~

 

( s3 e, o3 G8 _

(景陵的大碑楼维修中[摄于2007-09-21. 17:00. )

& F. H+ |8 L! S J


现在的时间是: 2008-10-02. 11:30 .

+ d7 T0 p8 N# S/ X7 @

我在大碑楼北面券门外坐下休息,吃午饭,补充水份。

6 \& s0 z9 S5 X8 N- Y& L3 b

 

/ C9 `) }: r) J2 g; i

 

q# k# C" W6 A& e" Y v

 

9 t3 D& G2 f2 E: x$ r* H' O. ?" L

待续。

' ^- r9 E# Q7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08年10月2日……

/ p% w( u/ y! ^ ?7 s; M

MS那个时候我也在西陵

发表于 2009-2-20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发表于 2009-2-23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体元主人在2009-2-20 20:43:00的发言:
+ Y7 m* t0 m& F' r! S7 t1 S) N

08年10月2日……

3 ?3 L1 v/ N$ E

MS那个时候我也在西陵

' q. T$ O& \6 B3 t

所以我看LZ发的那个具服殿的照片的时候发现和我们去的时候基本都一个摆设~

发表于 2009-2-22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 15:28 , Processed in 1.14185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