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6452|回复: 17

将于明天见报的春节专稿《牛年寻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9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天是正月初五日,按照传统说法是“牛日”,是传说里的牛的生日。在此向大家拜年之际,建议明天不要吃牛肉馅的饺子。好不容易老牛过一回生日,咱们大家就宽容他老人家一天,好吗?这样子,牛老人家会保佑咱们全年都牛的。为什么呢?

: l1 O; M" _& a3 R) j7 o0 M& P

 

' O3 {! Y$ R( F5 M

《牛年寻牛》

! z& Y6 [( r7 _& E

陆元

; J$ D1 C3 u! F* i' z& U/ @: ^

到了春节,就迎来了阴历的“己丑”年。按照十二生肖的说法,己丑年是“牛年”。以往,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常会彼此祝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还要将这些吉祥话写成红纸条,贴到粮仓和牲口棚圈。“六畜”一词,始见于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管子·牧民篇》:“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旧时学生的启蒙读本《三字经》提到六畜说:“马牛羊,鸡犬豕(“豕”音“始”,即猪)。此六畜,人所饲”。《百家姓》共收录姓氏504个,牛姓排在第310位。还有全文共125句、每句有8字的《千字文》,第113句也提到了“驴骡犊特,骇跃超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说:“犊,牛子也”;“特,牛父也”。“骇跃超骧“则是指这些牲口欢蹦乱跳的样子。

% d2 E0 L$ x! Y+ b5 L3 m

总是出现在春节前后的“立春”是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到来和农事的开端。古人认为春神在东方,春从东方来,所以明清时期在北京东直门外一里处设有春牛房和春场,是迎春的场所。

' N/ F, i5 O& ^& R8 g" U

春天的象征,是一个泥土塑造的春牛和一个男童模样的勾芒神。人们事先在春牛房里塑造身高4尺、长达8尺的春牛,在牛腹中装满五谷杂粮。立春前一天,顺天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率众到春场将春牛和勾芒神抬回顺天府衙门(在鼓楼东大街交道口),叫作“迎春”。到了立春当天再抬到皇宫里请皇帝观看,叫做“进春”。进春仪式之后,春牛被抬出游街,任路人围观鞭打,以象征春耕即将开始,叫作“打春”。泥土塑造的春牛被打破时,腹中的五谷杂粮溢出,则象征着五谷丰登。依据《礼记·月令》“立春日,天子迎春东郊,乃祈谷上帝”的规定,在清代,每年迎春之后,到了正月的“辛日”,皇帝还要到天坛的祈年殿向天帝祈求五谷丰收。

% t f5 o: H/ L

北京天坛西面的先农坛,是皇家祭祀先农神的地方。在清代,每年二月的“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然后到祭坛东南侧的“耕耤所”去举行天子“亲耕耤田”的典礼,以示重视农业生产。“耤田”,是一块俗称为“一亩三分地”的农田,在那里,要由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呈犁,顺天府尹呈鞭,皇帝亲自扶犁执鞭赶着黄牛耕田三垄,然后再由其他官员和老农代表继续耕田和播种。这块“耤田”收获的粮食,都要入贮先农坛的神仓,留待祭神上供使用。

7 Z) {: r% {/ p1 B" P3 P1 S' q) X

北京的中南海是昔日的皇家御苑,那里有一座丰泽园,是清代康熙皇帝开辟稻田体验农耕的地方。乾隆时期在丰泽园西侧的春耦斋(“耦”也是耕田之意)收藏着传世名画《五牛图》。

% y1 f& r0 t) c5 b

《五牛图》是唐代擅长书画的四朝老臣韩滉所作,画面绘有形态各异的五头牛,历经北宋宋徽宗和元代赵孟頫收藏,明代落入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囊中,清代归于乾隆皇帝内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纸本设色画卷。

/ N/ [7 }$ m+ Y/ E8 |$ O& S* \

《五牛图》所绘的五头牛,只有左边一牛络着笼头,其余四牛则或在回眸观望,或在缓步前行,或在仰首欲鸣,或在倚树蹭痒,皆为悠然自得的模样。对于《五牛图》画面寓意曾有过不同的解释。赵孟頫认为,此图表现了南朝梁代道家陶弘景画牛明志的意境。陶弘景画过二牛图,通过络着金质笼头但是被人驱赶和自在地漫步于水草之间的两头牛的境遇对照,表达了自己宁愿做村野之牛也不愿入朝为官失去自由的志向。《五牛图》的作者韩滉共有兄弟五人,只有韩滉在朝为官并且升任丞相。乾隆皇帝认为韩滉就像是那头络着笼头的牛,虽然失去了陶弘景所追求的自由,但是也要像汉相丙吉那样关注民生疾苦,而不在于夸示惟妙惟肖的画牛笔法。乾隆皇帝在《五牛图》上的题诗写道:“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像间。舐齕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诗中的“齕”音“合”,意为“咬”;“讵”音“巨”,意为“岂”;“曲肖”意为“酷似”。

. c, J7 s* T+ b+ ]2 A

乾隆皇帝题诗引用的“问喘”典故出自《汉书》。汉宣帝的丞相丙吉,春季外出时遇见民众斗殴发生命案,并没有停车过问,但是见到路旁正在吐舌气喘的耕牛,却要停车详细查问。丙吉认为,斗殴命案自有地方官处理,无须丞相过问,而耕牛在不该炎热的春季就吐舌气喘则说明气候反常,可能会影响农业收成或导致其它灾害,这才是丞相应该关注的大事。

) l; b% W2 j) |3 P1 @

现在过年要放七天长假,而古人则将这七天分别定为六畜和人类的生日,这个生日是指民间传说的生灵被上天创造的日子,大致按照形体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牛被排列在第五位。晋代《答问礼俗说》记述的顺序是: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犬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牛与人类的生活如此贴近,以致于在北京曾经有过许多涉及“牛”字的地名,如牛王庙、牛角湾、牛蹄胡同、牛圈胡同、牛犄角胡同、牛八宝胡同等等,还有牛街、牛栏山等地名被沿用至今。

; t# H0 U: `# o: u* ^3 n

由于质朴耐劳的耕牛是人类生产的助手,是勤奋进取的象征,所以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深圳特区,在提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创业初期,还将“开荒牛”的塑像作为了城市的标志。

; O# \& c; V( m1 \: b i' Y

 

- r: B5 x4 A1 o# ?/ f2 C

将于明天见报的春节专稿《牛年寻牛》

将于明天见报的春节专稿《牛年寻牛》

发表于 2009-1-29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29 20:58:00的发言:
周末版《档案大观》
! a7 Z/ U% A7 N4 N! u- v$ u

这报可不好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析津志)什么报纸?《中国档案报》

周末版《档案大观》
发表于 2009-1-29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报纸,我去买一张.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的牛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藏于西苑中海春耦斋的《五牛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尔街的牛


发表于 2009-1-29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29 21:33:00的发言:
确切地说,永安路西口,前门饭店对门,原来的《光明日报》大楼里边,现在是《中国档案报》社址。
5 A5 K. h. a* |! `3 b& `) Q9 Q; K

知道了,明天买一张去.

发表于 2009-1-29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虎坊路中国档案报社有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小小的我)这位内行

确切地说,永安路西口,前门饭店对门,原来的《光明日报》大楼里边,现在是《中国档案报》社址。
发表于 2009-1-30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产作家啊!

9 ~. o# c9 K0 G

          拜读!

发表于 2009-2-3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答复

发表于 2009-2-2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收藏了。

9 }. U3 W2 I0 e8 d& f

 

# G8 \! s2 d- V n7 G

再请教几个问题:

8 W$ r$ b& u3 |0 |# o

1.文中说:“立春前一天,顺天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率众到春场将春牛和勾芒神抬回顺天府衙门(在鼓楼东大街交道口),叫作“迎春”。”

$ {; G$ f! ~5 T7 ?& V8 b) D7 g% D

《礼记》“立春日,天子迎春东郊,乃祈谷上帝””。那么迎牛的应该是皇帝了,可为什么北京是由顺天府尹来做这工作?

$ K/ N5 ?: Y7 b1 R+ n3 N

 

2 G) e% i# a/ H' f' q9 Z8 F1 e

2.勾芒神似乎不都是男童形象吧,怎么记得壮年和老年居多似的?

" q7 q' r3 } g

 

8 L: _9 t+ w: U" v

 

- b3 { x8 `$ ^& y* x, J! o

 

& R8 C, h+ o& f+ ~

 

( o+ U- i, z# @7 o) v

 

发表于 2009-2-2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0 L8 w i) b6 E* N" H; Q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2-2 10:34:00的发言:
: R' b8 h' t7 E

1,这是清代皇家使用的《春牛芒神图》,画面里边是一个男童的形象。男童位于春牛的前方、后方、或是平行,以及男童衣服和春牛的颜色搭配,依据立春时间和干支情况有很多种变化,这里就不细谈了。

6 A# \5 L- u% w% y

2,《礼记》“立春日,天子迎春东郊,乃祈谷上帝”。《礼记》名义上说的是周朝制度,那时的天子指周国的国王,在秦始皇之前还没有皇帝。清代,顺天府尹迎春之后,还要向皇帝“进春”,形式上也算皇帝迎春了。顺天府尹可以视为代表皇帝的迎春使者。

* |; P6 G9 U" J

谢谢您的答复,这图真不赖!

, r6 D$ J- z6 a- Y ]

好像勾芒和牛的位置关系表示的是立春在初一前、中、后的关系吧。又,勾芒光脚表示年景会涝,穿鞋表示会干旱吧?

7 A4 B! Q: Z+ ?# [3 Y0 p" J6 ]! H

还有您说的那个东直门外放春牛的春牛房和牛王庙又是什么关系?http://oldbeijing.org/Article/Class33/14616.html

$ F0 l' S6 {, R& E% j2 e! H

 

7 t3 K5 i/ O. x7 g3 W. P

您要是懒得细谈了,就透露一下哪能找到这方面的具体介绍吧。先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adventure)清代《春牛芒神图》

1,这是清代皇家使用的《春牛芒神图》,画面里边是一个男童的形象。男童位于春牛的前方、后方、或是平行,以及男童衣服和春牛的颜色搭配,依据立春时间和干支情况有很多种变化,这里就不细谈了。

2 _9 U" q- Q- l% x

2,《礼记》“立春日,天子迎春东郊,乃祈谷上帝”。《礼记》名义上说的是周朝制度,那时的天子指周国的国王,在秦始皇之前还没有皇帝。清代,顺天府尹迎春之后,还要向皇帝“进春”,形式上也算皇帝迎春了。顺天府尹可以视为代表皇帝的迎春使者。

0 s3 C9 C- D1 T% k

3,明清两代对于祭祀礼制都有更改,明初,回报上天的正月“大享”和冬至祭天都在大享殿,后来嘉靖皇帝另造“圜丘”祭天。清代乾隆皇帝认为,正月里五谷尚未播种,怎么可以在正月到大享殿回报上天给予的丰收呢?于是将大享殿改为“祈年殿”,在正月的“辛日”去祈求丰年。“年”的象形字是一株谷子,第一笔“撇”是下垂的谷穗。乾隆皇帝这次改革是符合“乃祈谷(于)上帝”的说法的。

+ L9 _* X; Z8 |0 N2 g

4,顺便说说,有人误解祈年殿是天坛,很多叫“天坛牌”的商标画了祈年殿。其实圜丘才是祭天的天坛,所以现在天坛祈年殿北边的新路叫“祈年路”,不叫“天坛路”或“天坛北路”。

$ ~. q( E; S6 d" ?' o


发表于 2009-2-2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芒儿据说穿2只鞋是旱,不穿鞋是涝,穿一只鞋最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adventure)(老盘子)春场就在这里

可以去“百度”搜索春场、打春、春牛、等等词条。

+ _( p3 |, F* Z: C2 ^' t% r- Q) j

自幼住在东直门外的民俗学者白仲俭先生告诉我,春场旧址就在东直门外的东湖别墅以及后边的“察慈小区”一带。

0 N; f/ W8 F( P' J6 S, V' L3 }

老盘子先生说得对,勾芒神两脚穿鞋天旱,两脚不穿鞋涝灾,一脚穿鞋,不旱也不涝。

# ?/ d' R' L! i, n; X! X, w

正月初一之前立春勾芒神在牛前,之后立春勾芒神在牛后,初一立春勾芒神与牛平行。每年的画像,勾芒神和牛的颜色都不一样,讲究很多。

$ Y) v. P' D1 h U$ N

此外还有几牛耕田?几龙治水?几人分食几个饼?请参阅“老北京民俗文化版”小车的帖子“民国时的灶君画”,十分有趣。

# D1 q9 i: `7 M9 k& b

 

& d" c* V3 K' }1 A0 z" b; A; n1 p

民国八年是1919年,当时是徐世昌任民国大总统,钱能训任国务总理。

0 ]; k+ i6 b; V( p! v

徐世昌住东四六条,钱能训住校场口五条。钱能训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錢鏐的后人,薛家湾胡同钱氏宗祠就是他们家的祠堂。中山公园“保卫和平”牌坊,以前叫“中央公园公理战胜”牌坊,就是钱能训题写的。再早是东单的“克林德碑”。

9 i5 W5 G' w: w& ~$ M

聚宝盆里有个金钱,露出一个“光”字,当是“光绪通宝”。当时距离清朝光绪末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不远。

9 b! X& V% [& ?* X

金钱上边有个马,当是“灶王马”,就是一种蛐蛐。

1 Y+ r7 P/ `! y; [& m. E

鸡犬代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全家沾光。

" ~- F$ W9 O9 B: O/ D! W

红胡子大约是火神爷,烧灶要用火,看来这里火神爷也归灶王爷管辖。

. o3 ]4 c' Z# J5 {( g# H1 r

阴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都用干支,因此会有生辰八字。比如周武王伐纣,开仗那天是甲子日。

" k4 x8 x8 [( {" w) T' @2 O; E

下边的壬、丙、辛、牛(丑)、龙(辰)都是正月里首次出现的干支字样。

1 y; _ X0 C$ A; p

“九壬三丙”,正月初九是壬日,谐音为“人”。初三是丙日,谐音为“饼”。如果人少饼多,大吉。九个人分三个饼,不吉。挨饿。

2 Z* K8 p2 \" @- P1 w( n. }

“八日得辛”,初八是辛日,正月首次的辛日称为“上辛”,皇帝要在上辛日去天坛祈年殿举行“祈谷”大典,祈求丰收。“年”字的象形字就是一个谷穗,就有“收成”之意。雍正八年的上辛是正月初二日,乾隆四十七年的上辛是正月初四日,祈谷大典影响过年(因为皇帝要提前斋戒),官员建议改为“次辛”,就是正月第二个辛日。皇帝说,为国为民祈谷是大事,不许改期。

+ t5 |, I( ^ q5 S0 d

“六牛耕地”,初六是丑日,叫六牛。耕地的牛越多越好,如果初一是寅日,那么十二日才是丑日,就是十二牛耕地,这是极限了,大吉。

6 [ w% J4 I+ ^" V! f' G; |* }! {

“九龙治水”,初九是辰日,坏了,龙多不治水。最好是初一辰日,一龙治水,责无旁贷,治不好就找他一个龙说事。

3 p/ ^: D8 q3 T- P4 J$ O8 V# x

依据老的说法,民国八年的年景可是不大好啊。就是这一年,一战结束,巴黎和会,日本打败德国,却要割去中国的青岛,引发了“五四运动”。

/ h9 X, t+ D- M/ a' ~4 E$ H/ A8 J

 

, H* _2 m/ q, f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adventure)我认为牛王庙

前几天《北京青年报》一个整版说牛王庙,以及和东直门春场的关系,也没有说明白。

& |0 O' ~- K; A3 F% B; Q$ c& V3 }. ^

我认为,牛王庙是民间庙,是农业文化,春场虽然也是农业文化,但是属于明清两代皇家行为,不可混为一谈,强行联系。

, J* [2 {# X, n, Z

关于牛王,可以参阅《聊斋志异》的《牛瘟》一篇,牛瘟神的脑后有一个小屋,里边的小牛若是飞出来,就会流行牛瘟,有趣。

& o/ f' J) R" A3 o1 A8 b

以前老北京有许多“七圣庙”、“五圣庙”,把互不相关的神佛放在一起祭祀,比如观音、龙王、土地爷等等,这都是不正规的民间野庙。可以算作是“保佑大全”,拜一个庙,就万事大吉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1 18:41 , Processed in 0.144301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